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朕要搞基建【完结】>第190章 团聚

  临走前赵骁把他们买拜帖的银子要回来,狠揍了那商会会长一顿,二人马不停蹄的赶回昨日去的那家布坊。

  布坊的掌柜的一见两人急匆匆的进来,还以为衣服出了问题,“二位客官,可是衣裳穿着不合身?”

  “不是,老板昨日你说被火烧的铺子可是茶铺?”

  “是啊,没错。”

  “那茶铺的老板是不是姓邓!”

  布坊掌柜的点了点头,不明白他们问这个干嘛?

  宋玉竹激动的说:“那你知不知道他现在人在哪?!”

  “这我哪知道啊?当日他被烧了铺子赔了好大一笔钱,估摸着把本钱都赔干了,回老家去了吧。”

  宋玉竹一听心凉了半截,他若不知道,旁人恐怕更不知道了,毕竟人都走了三年,现在再找无异于大海捞针。

  “邓老板没回老家,他娘子带着儿子来寻来了。”

  掌柜的道:“这样啊,那就没办法了。”

  宋玉竹和赵骁走出布坊,看来只剩去官府查找一条路,一旦惊动杭州官府二人的身份势必瞒不住,去哪都麻烦。

  “等一下。”突然身后传来声音,布坊的老板竟然追了出来。

  “我想起来当初与邓老板合伙开的茶坊的人姓于,现在好像在码头做事,你们不妨去问问他。”

  “哎!多谢,多谢!”宋玉竹激动的握拳,没想到柳暗花明又有了新线索!

  二人先回客栈,跟邓家母子说了说今日打听的消息。

  邓娘子听到丈夫在杭州遭遇了这么多挫折,心里又气又心疼,气他发生这么大的事,都不跟家里说实话。

  “真是太感谢你们了,我都不知说什么好……”邓娘子拿着手帕擦着眼泪。

  宋玉竹道:“感谢的话就不要讲了,现在把你相公找到才是关键。不知道姓于的那人知不知道你相公的下落。”

  邓娘子想起相公信上写过,于三明跟他一起开的茶铺。这人跟邓方圆是旧友也是同乡,邓娘子还见过他一面,应当错不了!

  下午赵骁赶着马车载着几个人去了杭州运河码头。

  询问了几个伙计,很快就找到于三明,他看到邓娘子愣了一下,“你是,邓家大嫂?你们怎么来了?”

  邓娘子激动的拉住他的袖子道:“三明,你知道老邓他人在哪吗!”

  “你别着急,我知道他在哪。”

  没想到这人还真知道邓方圆人在哪里!

  邓娘子焦急道:“那你快带我去找他吧!”

  于三明有些为难的说:“码头这散了工我才能离开,不然出了岔子上面会怪罪下来的。”

  邓仲轻轻拉了拉他娘的手:“娘,既然知道爹的下落,咱们也不必急于一时,等于叔忙完了再去也不迟。”

  于三明摸摸他的头道:“这是仲儿吧,都这么大了,你爹时常念叨你呢。”

  邓娘子埋怨道:“念叨有什么用,不知回去看一看。”

  于三明欲言又止:“哎,几位先随我进去坐会,喝杯茶慢慢聊。”

  进了屋于三明给几个人搬了凳子,宋玉竹和赵骁也好奇这几年邓方圆为何不回家,所以跟进来听听缘由。

  于三明给四人倒了茶水后,自己坐在板凳上长叹一声:“说起来,我和邓大哥有三年不曾归家了吧。”

  “正是呢,孩子都快忘了他长什么模样了。”邓娘子哽咽了一声继续道:“若不如此我怎会千里迢迢的寻过来。”

  于三明又叹了口气:“当年,我与邓兄年轻气盛,被江南的繁华迷花了眼,以为可以在这里大展拳脚,谁知……”

  三年前,二人在一次南下送货的时候,偶然结识了几位江南的茶商,从他们口中得知,卖茶叶的利润大的惊人,只要把生意干起来就没有亏本的买卖。

  那时他们还只是倒卖布匹的小商贾,干的活就是从村子里各家各户收布,然后再倒卖出去,赚中间的差价。

  然而这几年随着蒸汽织布机的广泛使用,手工织布逐渐被淘汰,他们的利润也越来越低。

  那次送货回去后,二人便商量着,要不干脆别干这倒布的生意,不如去江南闯一闯,万一干成了以后家财万贯,富甲一方!

  说干就干,二人先是回家筹银子,邓方圆把家中积攒的银子都拿了出来,一共一千多两,只给家里留了二百两银子做吃穿用度。

  于三明也一样,他差不多也拿了一千两银子,两个年轻人怀揣着梦想坐上了南下的马车。

  然而现实往往比想象中的要残酷的多,茶叶生意也不是他们想干就能干得了的。

  刚到杭州,二人没着急开店,而是找到当日遇见的茶商询问是否能从他们那进货。对方爽快答应后,他们这才开始盘起店铺。

  杭州繁华,店铺也贵的离谱,好的地段一间屋子的租金一年就要上千两,便宜的地方客源又太少,两人纠结了两日,最终决定多花点钱必须找个地段好的铺子。

  很快铺子也找到了,一年八百两银子,地段是顶顶好的,整条街都是售卖东西的,旁边还有一家茶楼,只要他们把茶铺干起来,肯定亏不了本!

  二人计划着第一年能赚出房租就成,第二年再攒钱扩大铺面……然而还没开业就将二人难住。

  他们先是去官府批开铺子的条子,每个地方官府一样,拖拖拉拉半个月才给办好,接着二人便急匆匆的去进茶叶。

  他们一口气进了五百两银子的茶叶,准备挑选一个好日子开张。

  临近开张的前几日,突然有人找到他们说“想要在杭州开店铺,必须提前支会杭州商会,得到他们的允许才能开业,否则这买卖做不长久。”

  邓方圆半信半疑的出去打听了一圈,回来时面色沉重的说:“那布坊老板说的是真的,必须要经过商会审批才能开店铺。”

  于三明焦急道:“这可如何是好,要不明天咱们去商会问问?”

  第二天一早,两人便去了商会,跟赵骁他们一样,一进门就拦住要银子。

  于三明憋的脸通红想要跟那杂役理论,邓方圆连忙拉住他道:“咱们去买拜帖!”

  两人按照杂役说的来到古董铺子,于三明只想花五十两见见主事,这五十两他都肉疼,倒卖多少布匹才能赚到这些钱呐!

  邓方圆却觉得,见了主事未必管用,不如多花五十两见一见副会长。

  花了一百两银子,买了拜帖后再次去了商会。这次成功进去也见到了副会长,对方得知他们的来意后,笑眯眯道:“想要在杭州开铺子,咱们商会的规矩是,大铺子一千两,小铺子五百两。当然这只是普通的商铺,若是茶叶,盐行这种铺子至少要翻十倍。”

  “什么?!”二人惊叫出声,他们哪里有那么多银子啊!

  邓方圆道:“不花银子,我们便不能开门营业吗?”

  “也不能这么说,这杭州茶坊都有数的,一个萝卜一个坑,你们可以排队等,哪家干不下去关门了,你们自然可以开业。”

  他们等得起,房租等不起啊,那可是白花花的八百两银子,不开门就都赔进去了。他们还进了那么多茶叶,卖不出去发了霉就全砸在手里了!

  从商会出来,两人面上都死气沉沉。拿的本钱是父辈开始积攒的血汗钱,眼瞅要打了水漂,任谁都接受不了。

  回到茶铺休息了两日,他们开始出门四处送礼打点关系。眼看着手上的钱越来越少,开业还遥遥无期,邓方圆愁的头发都白了。

  就这样耽搁了半年,最后实在没办法,两人一咬牙,决定悄悄开业,把手里这点茶叶处理完就回中州老家,以后本本分分继续干倒布的生意。

  开业后他们把茶叶的价格压得很低,卖的非常快,眼看着本钱快赚回来了,结果一天夜里茶铺突然着起大火!

  那火来势汹汹,不到一刻钟就把铺面全都点燃。

  邓方圆急得不行,铺子里存放着不少纸币,银子不怕烧,纸币一烧可就成了一把灰,全没了!

  情急之下他冲进火海,把里面贵重的东西装进铁盒里抱着往外跑,东西虽然拿出来了,可他也被大火烧毁了容,半边脸都没法看了……

  再后来他们赔偿了房东不少钱,将本钱和赚的钱全都搭进去了,只能在杭州找活计谋生。

  邓娘子听许三明说完,身子一软差点从凳子上摔下来。邓仲连忙扶住她:“娘,娘!”

  “我没事……”邓娘子咬着唇,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流:“他怎么不告诉我一声,他怎么这么傻啊!”

  “邓大哥是怕你担心,所以一直没告诉你。如今他在钢厂干活,年初提到主管的位置,赚得也比之前多了不少。”许三明尴尬的挠挠头,“我们都想多赚点钱再回家,免得被人耻笑。”

  宋玉竹听完叹了口气:“没想到你二人竟遇上这般难事,邓大哥倒是个铁骨铮铮的汉子。”

  许三明朝他看过去,见二人衣着不凡,拱手道:“不知二位是……”

  邓娘子连忙道:“这两位是我和仲儿的救命恩人,是他们帮我找到的你,若没有他们恐怕我跟仲儿早就去阎王殿报道了。”

  外面天色渐晚,码头上的船只都装完了,许三明出去检查了一圈,见没什么事可以走了。

  从杭州城到郊外钢厂还有一段路程,他们没有脚力,宋玉竹决定送他们一趟。

  *

  厂子里邓方圆刚交接完工作,端着碗筷正准备去食堂吃饭,突然有人叫住他:“邓管事,外面有人找。”

  “哎,知道了。”邓方圆在杭州没什么朋友,能来找他的只有于三明一个人,估摸着又是求他帮忙写信寄回家去。

  于三明识字少,每次写信都是求他帮忙,刚好自己也到了往家中寄信的日子。

  这几年他一直瞒着家里,声称自己在外经商没空回去,还故意用了杭州城的一个假地址邮寄,为的就是让家里人安心。

  他跟于三明商量好了,再攒两年银子就回去。

  来到大门口见门外停着一辆马车,邓方圆心中疑惑,三明这小子平日一文钱恨不得掰两半花,竟舍得花钱雇车出来?

  “邓大哥!”于三明跳下马车走过来,赵骁将车子停稳,扶着宋玉竹和邓家母子下了马车。

  “咣当!”邓方圆手里的碗掉在地上摔得粉碎,他慌忙转过头想遮住脸上的伤疤。

  “方圆!”邓娘子带着哭腔的呼喊声传来。

  “爹爹,爹爹!”邓仲也焦急的呼喊他。

  邓方圆缓缓转过身,强忍着哽咽道:“你们怎么来了?”

  邓仲跑过去一把抱住他的腰:“仲儿想您了,央求娘亲来的。”

  邓方圆鼻子一酸,眼泪顺着凹凸不平的脸颊滚落下来。

  “我的事……你都知道了吧?”

  邓娘子道:“三明都跟我说了。”

  “为夫没用,把家里的钱都赔光了,还烧坏了脸。”

  “那又如何,你永远都是我的夫君,是仲儿的父亲,发生这么大的事,你早该告诉我一声的。”

  夫妻俩抱头痛哭,半晌才平复下心情,哭完邓方圆才发现于三明身边还站着两个陌生男子。

  “这二位是谁?”

  邓娘子吸着鼻子把这一路发生的事讲给他听。

  邓方圆听完便拉着儿子双膝跪地朝他们磕头:“多谢恩人救我娘子和儿子,大恩大德邓某这辈子无以为报,下辈子做牛做马也要报答你们。”

  赵骁伸手把他扶起:“不必多礼,看到你们一家团聚,我们救放心了。”

  宋玉竹又道:“几位不妨先在这杭州等上几个月,兴许当初商会讹诈你们的银子都能退回来。”

  邓方圆和于三明面面相觑,不明白他们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宋玉竹没跟他们解释太多,“我们还有别的事要办,就此别过。”说完便跟赵骁上了马车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