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总一句话, 不用等到周末,数据组今晚就开始加班了。

  梁时耷拉着脑袋,十分愧疚难当。

  Layla好心给她介绍老师, 她却把人家整个部门拖下水, 这是什么扫把星人设!

  大好的周五夜晚啊……梁时看着自己锅里的蟹黄豆腐,忍不住吐槽:“没人性成这样,应当是不需要吃人饭的吧!”

  这时候电话响了, 是Layla。

  梁时赶紧接起:“对不起啊……今天都怪我不好。”

  这声调,听着都快哭了。

  Layla那边闹哄哄的, 显然是正在火热加班中, 语气却丝毫不介意:“没关系哦亲爱的!加个班而已, 也不是第一回 了,那个提案本来也是要进一步充实的啦。”

  “还有啊,小丁让我转告你,她只擅长用已有的素材剪辑,并没有拍过东西。而你是自己拍, 可以试着用剪辑的思维去指导拍摄,效果会更好。”

  梁时连连答应。挂了电话,愧疚感才算稍微减轻了那么一点点。

  等菜出锅的功夫, 她靠着岛台, 拿着手机翻了翻自己这些日子发的视频。

  梁时几乎每两天就会上传一只新视频。视频的内容大多很平淡,只是记录她日常的工作。有时候因为三脚架的角度问题, 会拍到她出镜, 但梁时尽量不露脸, 只让镜头拍到她的背影, 或者正在工作的部分肢体,比如胳膊和手。

  梁时很喜欢这种分享的方式, 让她觉得自然又舒服。为了使视频更具耐看性,她一直在坚持学习。之前列下的纪录片清单已经刷完,梁时的笔记记满了一整个本子,如今又开始刷第二遍。

  第二遍她看得更为仔细和深入,一个镜头会翻来覆去地品味、推敲,琢磨这里面包含的所有要素,再反推它诞生的过程。

  去年刚回国的时候,梁时很是花了一些时间适应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她学着用全屏手机,学着去使用一些热门APP,在不同的社交平台上关注当下正在发生的事。

  有时候,系统会推送一些当红主播的热门视频给她,里面的女孩子化着很精美的妆,穿着性感的衣服唱歌跳舞。还有的人会在短视频里做一些表情夸张的演绎,讲搞笑段子、抖机灵……

  网上各种类型的博主层出不穷,永远不缺创意,永远有看不完的热点、追不完的明星八卦,甚至会给人一种错觉,好像一天不上网,就会被这个世界抛弃掉。

  对封闭多年的梁时来说,这些东西快得令她无所适从。

  她不喜欢这种快餐式的娱乐体验,会远离语速飞起的主播,从不开倍速看视频,不看“内容梗概”或是“五分钟带你看完一部剧”。

  她喜欢节奏自然、情感纯粹的东西。

  有一次,打扫陈琛的书房时,梁时在一只架子上发现了不少国外的纪录片高清DVD,就用客厅的影音设备播了,打算当做干活时的背景音。

  可渐渐的,她却被内容吸引,坐下来认真看完。还利用休息的时间,把整个系列全部看完了。

  这套蓝光收藏品应该是陈琛在国外买的,没有中文字幕,不过并不影响梁时的理解。

  这种时候,她会尤其感谢自己人生的前十八年,积累下来了一点微末的本事,让她在与世隔绝这么久之后,还能不那么困难地和许多东西重新建立链接。

  可能是被禁锢了太久的缘故,梁时看到那些镜头下浩渺的星空,广袤的土地,自由奔跑的野生动物时,会觉得无限感动。

  跟随着镜头,她也会慢慢地想起很多从前的记忆——那些被尘封在脑海深处,几年间从来不敢触碰的过去。

  原来她也曾在寒暑假时,跟喜欢的人去不同的地方游山逛水;或是呼朋唤友,在帝都的大街小巷里找乐子。

  有一部纪录片讲的是欧洲艺术史。梁时猛然想起有一年冬天,她硬拖着陈琛去逛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外面很冷,她冻得耳朵都红了,进到温暖的馆内,被暖气一蒸,又出了一身汗。

  陈琛在前面走,她便在后面脱;陈琛一回头,她脱得只剩一件薄薄的T恤,然后把一捧集合了大衣、毛衣、围巾的衣物往他怀里一塞,就嬉笑着跑走了。

  陈少爷气得七窍生烟,兜着一包衣服在后面追她。两个人动静太大,甚至惊动了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收获了一通批评教育。

  想起这些往事,梁时忍不住嘴角上翘。

  她觉得,看纪录片就像在做一场心灵SPA。

  芸芸众生都有属于自己的曲折,野兽尚且还要冒险觅食,又有什么事情是容易的呢?

  世上不止她一个人经历过坎坷。

  自从搬进和樾以后,梁时越来越明显得感觉到,自己脑海中的雾气正在逐渐散去,过往的记忆日渐清晰,越来越多美好的往事浮上心头——好像有什么力量正在悄悄地治愈着她。

  她抱膝坐在沙发里,将脸埋进臂弯中,感觉自己就像一颗幸运的jsg尘埃,在空气中漂浮了许久之后,又慢慢落到了实处。

  *

  周六,梁时起了个大早,在厨房里忙忙碌碌,各种烘焙材料摆了一桌子。随着烤箱“叮”的一声响,一盘外壳香脆、内里柔甜的可露丽就出炉了。

  她敲开书房的门,馥郁的朗姆酒混着焦糖的香味一起飘进来。

  “我要去东辰看朋友,你要不要顺道加个班?”她笑眯眯的,一点也不像在干坏事的样子。

  陈琛知道她是在怨他安排Layla他们加班,可是工作进度落后本就是需要补救的,他也没法跟她解释,只能顺了她的意,去东辰陪着下属一起“受罚”。

  大周六的,东辰竟然不是空楼一栋,各部门加班的大有人在。梁时的可露丽很受欢迎,几乎被一抢而空。

  Easton也在,周六的他终于放飞了自我,不再西装革履,而是穿了一件巨型卫衣配短裤,卫衣上画了一只超大的狗头,短裤上则绣着狗腿。

  他兴奋地跑过来对梁时说:“托你的福,我那个帖子的点击量创下了新高,本人已经升为【吃遍大南城】小组的管理了!”

  “哇,恭喜你!”梁时也跟着高兴起来。

  “所以呢,我现在要回报你一条管理员才有的内部消息!”

  Easton神神秘秘地卖了一下关子,“南城电视台要拍一个介绍本地夜市的系列短片,需要一名内容顾问,你有没有兴趣?”

  “诶?”梁时有点惊讶,“怎么会想到我?南城的美食专家有很多啊。”

  Easton苦笑了一声,悄悄说道:“这个节目组听说有点吃瘪,没什么经费,所以顾问报酬也不高,顶多拿个实习生工资。”

  ……原来如此。

  梁时想了想,自己对夜市倒是熟,顾问应该能做得来。而且跟着电视台拍短片,肯定能学到东西。工资少点也没事,只是……

  她问Easton:“顾问要出镜吗?”

  Easton笑了:“这个嘛……本来不需要,但我猜他们见了你,可能会改成出镜的,毕竟颜值是顶级资源。你感兴趣的话,我把制片人的联系方式给你!”

  说着,也没管梁时究竟有没有兴趣,直接就把制片人的微信推了过来。

  *

  周一,梁时倒了两班地铁,按照微信上的位置,来到南城电视台旁边的一家咖啡厅。她在里面等了快二十分钟,那位制片人才姗姗来迟。

  彭制片今年四十多岁,头发脱得只剩下个地中海的边。他迈着两条短胖小腿跑进来,在这初秋的天气里竟然湿透了衣衫,显得有些狼狈。

  见到梁时,他立刻惊喜地问:“你是南埠那位粿条姐姐?”

  梁时点头,彭制片简直心花怒放。他本来是抱着招个对美食感兴趣的大学生回去的想法,毕竟现在混论坛的大多都是年轻人,能有什么人脉?

  没想到,那个新上位的管理竟然给他推荐了一位正经夜市人,还长得年轻漂亮,有知名度,最重要的,还自带流量!

  彭制片一兴奋,汗就流得更多了。他一边擦汗一边说:“我们这个组呢是前民生组退下来的,台里临时给的课题,虽然没有太多预算,但胜在压力不大,时间还自由!这个系列呢也不长,策划刚刚写出来,回头我发给你看看。我们计划采访本地几个主流夜市,每个夜市大概两到三期,所以工作量也不算大。”

  “短片出来之后会在南城旅游频道播出。梁小姐还有什么疑问?要是没有疑问,咱们这就去把合同签了吧!”

  梁时尴尬地笑了笑,感觉到了对方招人的困难。她思考了一下,直接道:“我只有一个条件,能不能别让我出镜?”

  *

  梁时跟着彭制片进了电视台的大楼,边走边在心中感叹,南城卫视不愧是几大主流卫视之一,这楼建得还是相当气派的,用富丽堂皇来形容也不为过。

  彭制片带着她七拐八拐,来到一间走廊尽头的办公室。

  在梁时看来,这个办公室和仓库差不多,位置偏僻,有点难找,隔壁还是厕所。

  办公室里的陈列略显杂乱,午休时间,工位上也没有人。彭制片走到靠窗的桌子,在满桌的文件里翻了翻,终于找出一张个人信息表和一份顾问合同,递给梁时。

  梁时在沙发上坐下来,认真研读了一番合同。这看起来就是个标准的实习生合同模板,规定了工作时间段和小时数,时薪也很明确,没有其他什么附加内容。

  梁时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又填写了那张个人信息表。

  彭制片接过资料,惊讶地问:“你是高中毕业?”

  梁时点点头。找过那么多工作,她早就习惯了别人对她的学历指指点点,内心已经不会再起什么波澜。

  “我看过你拍的短片,审美和技巧都有,还以为你专门学过呢。”

  彭制片的语气有些惋惜,拿出纸巾重新擦了擦汗湿的额头,“咱们瞿导经验很丰富,你要是对拍东西感兴趣,可以跟着他多学习。”

  梁时和彭制片约好,后天正式开始上班。先在电视台见一见组里的其他同事,共同完成前期的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