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等马《千钧一发》开票前,首先到达的是《百家争鸣》的诸多物料。

  和电影几乎要提前好几个月宣传不同,电视剧的宣传仅在定档前的半个月,哪怕是大家都清楚临近开年接档的肯定是《百家争鸣》,电视台也不会提前宣传,定死这个话口。

  从拍摄开始就动用了大批量演员的《百家争鸣》,不乏有老前辈过来客串一个出场两三次的角色就杀青,靠人气或靠地位选择单人采访都显得过于势力,宣传按出场剧情分量,以及由负责扮演几派学说巨子的演员们负责介绍学派文化传承历史。

  林怀星作为前期提供舞台的小国公子,也拥有自己的独采。

  除了常规的问题外,纵使是央视的宣传团队,也难免问一句林怀星对于方东亮对他的点评怎么看。

  “实际上在工作中,至今我还没有和方东亮导演合作过,对于不了解我的导演对我的评价偏向负面的事情,我只能说可能是我不投他的眼缘吧。”

  宣传询问林怀星对方东亮有没有什么想说的,毕竟这段时间一直都是方东亮在发表对林怀星的看法,而林怀星至今没有回应过。

  “我同样不了解方东亮导演,对他自然也没什么想说的。”

  “真的?”

  “真的。”

  事实会代替语言说话。

  ------

  上等马《千钧一发》已经开赛,预售票房截至上映前三天,突破上一次由周保国、张聪还有另一位导演联合执导的《守护》,成为主旋律片预售第一,今年预售票房第三位。

  动作大片预售票房稍高一点,《千钧一发》努努力便能超过去跃居上位。

  发行围绕《千钧一发》的特点打造联动性宣发方案,包括士兵证、退伍军人证半价预售购票,随机抽选幸运观众获得□□、飞机模型等促进预售票房上涨,并在线下定制影院搞“怀旧场”种种,让《千钧一发》在上映前,就打破了预售票房的记录,成为当之无愧的各项排名第一。

  林怀星也想要□□和飞机模型,但那是发行公司联系做的礼物,要给他邮过来也得等工厂先做出第一批来,免得中奖的观众说没收到礼物线下退票。

  他也想去怀旧场看电影,发行在群里发的线下影院布置真的很有感觉,用壁纸打印装裱的如同乡下拉起帷幕般的环境,还有被调整为靠背小板凳一样模样的椅子,都透露着那个时代的感觉。

  这可不是小钱,《千钧一发》这么大手笔搞宣发,业内不得不重新估量一下这没上市的张聪公司,这几年究竟赚了多少钱啊,居然敢这么投。

  林怀星过年期间总是要回一次家的,完成了该在公司完成的宣传录制后他找了包车回家。

  别看家是在小县城,开车一个小时也能找到一家上档次还有怀旧场活动的影院,父母准备在家附近商场的影院看,林怀星就买了凌晨场,那时看的人少,大家又都带着口罩和围巾,林怀星也同样裹住了自己,进影厅时除了跟在他后面上台阶的路人感叹一句腿真长以外,谁也没认出他是谁。

  坐在一群观众后面当然和坐在一堆影评人和记者前面的感觉不同,开幕式时选座的位置要听宣传公司的安排,不可能坐到黄金位置看全电影,全程比起音响更注意身后位置发出来的声音。

  谁在窃窃私语,谁又在低声说笑,哪个情节大家的声音会高一些,哪个情节大家的声音又会低下来。

  坐在普通的影院里,开映前只有一些观众们讨论贴片广告的声音,不必再去在意。

  林怀星盯着屏幕,内心仍然有些紧张。

  这是他曾梦想过的画面,扮演一位英雄,扮演一位烈士,融入并扮演他的生平,成为对方的事迹再度传播的媒介,他努力过不掺杂任何自己的感情去饰演对方,却又不得不回归本质,靠揣摩与猜测去扮演对方。

  他所饰演的谈卫国,会成为人们心中可以接受的谈卫国的形象吗?

  人们想要的英雄或许是从一而终贯彻着坚定与善良,执着与刚强的人物,始终用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困难,而林怀星却清楚明晰,他所饰演的谈卫国并不是这样的。

  谈卫国初登场是在一片麦田里,十几岁的孩子光着上身,在学校给的麦假时间里帮助家人早点把麦子带回家,天上飞过一架架飞机坐演练,父母们早已对飞机的飞过少了兴趣,可孩子们还是三五成团猜测着飞机的去向。

  大家都知道在距离自家乡村很远的地方有空军基地,但具体位置在哪,问大人也只会得到“去去去,快干活”的回答。

  那时年幼的谈卫国暗下决心,之后一定要当兵保卫祖国,最好就去家旁边的基地站岗,能摸一摸飞机就好了。

  谈卫国那时没想到,自己竟然能成功入选空军。

  林怀星听到前面的观众小声询问同伴:“这个割麦子的镜头是想说谈卫国童年过得苦还是表明他家都务农,在那个时代根红苗正啊。”

  “我觉得应该是承前启后吧,看到飞机有了梦想然后成为飞行员?”

  导演拍出来的镜头,剪辑的顺序,能令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种解读,林怀星倒没有什么插嘴的兴趣,无所谓观众放飞的想法,殊途同归,不管什么解读最后都还要落回到谈卫国身上。

  谈卫国入伍之后的行军生涯、训练都浓缩在短短几个片段中,但整齐划一的训练动作和规范的训练活动,学习课堂都让观众们仿若回到了过去,沉浸在这个怀旧的情景中。

  故事的第一个高潮点,在于谈卫国在部队里听到第一颗□□爆炸成功的消息后被部队首长选中,在激动与自豪中接过调度,进入遥远的戈壁滩,成为更重量级□□的飞行员预备役。

  他们这些被选中的人来自天南地北,很多人在见面的第一天,都偷偷的动了一下手,毕竟你家的方言在我家这边听起来像是骂人的话,大家口音不一,生活环境也不一致,有上级看着的时候,还能像个兵样子,真没人管了,三五句就能挑起火来。

  谈卫国在家是长子,做惯了调和矛盾的活,在被选中前,他是个班长,来这从头开始,大家身份都一样,但他那副老哥的样子摆出来还是有人听话的。

  本身大家的飞行水平都是差不多才来到这里进行筛选,白天排队试飞,晚上挑灯学习飞机知识,谁都想把别人超过去。

  但大家都清楚,这上天,是肯定有计划A和计划B的,计划最多留两组人,每组是两个,一个是飞行员,一个是投弹员。

  关于飞行员和投弹手谁更重要的问题,也是士兵们课余争辩不休的问题。

  谈卫国想得更纯粹,他只要上天能用学到的知识为国家做出一点贡献就行,投弹手也好,飞行员也好,这些知识不都是要学的嘛,国家安排他去哪里他就去哪里。

  谈卫国的突出表现很快就被负责培训的□□发现,他们认为谈卫国可以帮助他人更好的融入这个集体,并帮助大家学到更多的知识。

  “我不适合当领导。”谈卫国摆手拒绝班长的名头,“我之前当班长,那是前面的老兵回家了,我得给新兵们付起责任来,现在在这,我和其他的兵也没区别,大家都努力学习,怎么能把这给我呢。”

  林怀星是第一次完整的看完这个片段,对于曾折磨他返工了无数次的这一段,现在看来却也没什么难的。

  谈卫国只是有点憨的,有点不自在的,虽然对于□□的肯定很是高兴,但又有些不自信地回复了对方的话。

  “叫你做班长,不是让你当官,是让你能承担更多的责任,付出更多的汗水,你告诉我,你能不能做到。”

  “报告长官,能!”

  谈卫国从此之后过上了早上整理内务,中午整理笔记,晚上整理纪律的三整生活。

  “哇,那个时代的人都这么纯粹嘛。”

  “有点瓜呦。”

  “第一次看林怀星演这么憨的角色,都没敢认。”

  因为是凌晨场,厅内的人不多,每位观众的低声反应林怀星几乎都能听得清楚。

  谈卫国倒不是瓜,只是那时候人们乐于奉献,争做表率,而在获得认可时又总觉得自己做的仍不够多,不够好。

  这本来就是谈卫国的故事,自然不必为了迎合现在市面上对大男主、大女主的需求,浅显地去追求独善其身的生活态度。

  随着科学家们研究进度逐步推进落实,提前被选中的飞行员们也迎来选拔,只有胜利者才能获得留下来的资格。

  当然也有人提前掉眼泪,深知自己选不中要回家了。

  谈卫国带着自己省下来的那点口粮去安慰对方,哪知道,哭了的没闹事,反而是没哭的争强好胜觉得不公平,要再和留下来的几个人比试一下。

  领导们当然不希望看到这种画面,但是都是子弟兵,伤了谁的心都不好。

  于是谈卫国站了出来,让对方心服口服。

  故事结构十分简单,知道原型故事的人清楚之后就是谈卫国等四人团结一致克服困难,谈卫国完成重量级□□投射工作,迎来完美大结局。

  可坐在电影厅的观众不仅仅是为了看结局而来的。

  他们想在电影院里看到的是在那个时代背景下,人们是如何团结一致共克时艰,又是如何从陌生人发展为可以交付生死的伙伴,谈卫国是如何突破层层选拔,成为值得托付的王牌飞行员。

  从一个名字,一个标签,逐步演化到一位值得尊敬的先辈,一位英雄,观众们因谈卫国的忧心而忧心,因谈卫国的成功而高兴,随着画面最后插入的几十年前曾在广播电台里播报的投弹成功的新闻播报声,电影院的灯光逐一亮起,到了退场的时间了。

  林怀星坐在最后面,看着前面的观众有的已经摘掉了围巾口罩,在用奶茶店送的纸巾不停的在眼眶下点,也有的坐在座位上,听完了这段广播才起身。

  这算是成功吗?

  林怀星不知道,但他足够满意没有一位观众会因为剧情或是他的饰演而中途离场。

  坐在最后排的他等待着演职员表结束,对影院里进来打扫的员工道一声辛苦了,成为这间影院今天接待的最后一位离场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