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宫里的元春惦记上林家了, 就是宫外的其他人也都对林家起了心思。

  那可是三代始降的尝信候呀。

  也就是说,有人在惦记黛玉,但更多的人却在惦记林如海父子。

  林如海新进候爵, 整个林家都开始水涨船高起来。但林家人经历了大起大落后, 还挺有些荣辱不惊的。

  办了一场绝对是近年来林家办过的最大的一场酒宴后, 林如海和贾敏夫妇又接了不少帖子赴了不少茶会, 花会和各种名头的宴席, 日子才算清静下来。

  林小弟儿被留在家里由着茗妩和晋小胖带着玩, 黛玉忙完手头的事, 便跟着贾敏出门赶场子。

  主要还是以相亲为主各种那种出门。

  黛玉也知道贾敏一直对她的亲事提着一万颗心。打知道海潮和茗妩的事后,贾敏就更着急黛玉的亲事了。

  可要黛玉说, 婚事就那么两种,一种是像茗妩和海潮那种心里装了彼此的。一种就是父母之命媒唆之言的。可不管是哪一种, 黛玉都没多大兴趣。

  如果真要嫁, 那黛玉可能会选择嫁入高门。

  她这一身本事,不是深宫大院, 内宅庭院都施展不开~

  所以跟着贾敏出去应酬,贾敏在挑婆母性情,家世人品,而黛玉那是专挑身份高的, 家里事多的那种看。

  人少事也少的人家, 都木有挑战性的好伐。而且年纪轻轻的,要什么安逸呀。

  _

  因林家得了爵位, 可供黛玉母女挑选的人家也多了。不过吃水不忘打井人, 总不能忘了茗妩的功劳。以林如海和贾敏的心意,是想收茗妩为女。再加她本就与黛玉同年同岁,又生的一般模样, 俩口子便想以双胞胎的名义将茗妩的户口挂在他们林家的户口本上。

  以前贾敏和黛玉到是误导过旁人,只是没有正式提出来。这一次正式提出来了,茗妩就不好不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了。

  就她这个心性,怕是做不来大家闺秀。

  她不想因为自己而叫黛玉,甚至是让林家的名声受损。而叫她压着本性活着...光是想想茗妩便觉得受了委屈。

  最后到是黛玉替茗妩做了决定。

  就凭相似的两张脸,你就是想要不影响彼此都难。不过你既然不愿意出门应酬,那就先在家里‘养病’吧。

  不过将来出门子了,身份就是林家二姑娘了。

  总不能叫世人轻瞧了去。

  于是黛玉跟着贾敏出门赴各种宴的时候,茗妩仍旧没什么变化的留在林家内院里各着她富贵闲人的悠哉生活。

  林家起势了,依附林家生活的茗妩受益了。就连林如海微末时收的弟子也跟着水涨船高了。

  远在嵩阳书院的海潮是什么情况,如今暂且不知。但晋小胖的日子又开始起了波折到是真的。

  原本林如海虽有才,但架不住他那个被罢了官的身份。所以晋小胖拜师于林家,并未引起徐王妃的忌惮。哪怕晋洲毁脸前,徐王妃发现林如海在忠顺王面前很说的上话,可也没太重视。如今庶子得了个候爷做先生,嫡出的晋洲又毁了脸...徐王妃那里到底是坐不住了。

  林如海只得了个尝信候的爵位,将来是否还能出士也未可知,但若是不能出士,那在朝堂上就没什么实权。这样的处境下,一般人家与他们家结亲,也许未必能借到什么力。但是相较于皇家来说,林家却是个结亲的好对象。

  一来林家本就是世家大族出身,家世出众。二来林如海有了爵位,又有了身份地位。虽然没有实权,却是绝对安全的一门亲事。

  至少像他们这样的王府,就很有必要有这样一门亲事。

  于是原本还瞧不上黛玉的徐王妃,到是有意为她儿子晋洲求娶黛玉为世子妃了。

  哦,不是世子妃,是预习世子妃。

  等将来忠顺王爷立了世子,黛玉就是名正言顺的世子妃了。

  然而这一想法却招了忠顺的喝斥。

  晋小胖面上一副憨样,却是一肚子心眼。他开智早,所以很早就明确了自己对黛玉的心意。

  加之黛玉比他年长,晋小胖能不提前做些准备?

  之前晋小胖还没那么着急,可刘家那件事一出来,晋小胖就急了。

  这次提亲的人家不行,可不代表下次提亲的人家也不行。不早早下手,媳妇就跑了。

  于是晋小胖就挑了个时机,一副憨样的跟忠顺提起了黛玉。

  小师姐长的好看,人也好,对他也可好可好啦。

  当时忠顺还没想到他儿子辣么有心眼,还逗他要不要将他师姐聘回来,给他当媳妇。

  然后晋小胖就笑得一脸羞涩,好小声的说林先生嫌他笨呢。

  此后晋小胖时不时的提起黛玉,到给忠顺王留下一个不深不浅的印象。时间一长,连忠顺王都觉得他大儿子的亲事就定这一家了。

  等到林如海封候的消息一出来,晋小胖就找到他老子,开始是什么都没说,就歪在他老子跟前,说委屈吧,也不像委屈,但却绝对说不上高兴。

  忠顺哄了他儿子一回,先说林家那边,先生忙,师娘也忙。就连师姐也忙的总见不着人,连这一季的荷包都没给他呢。完事又期期艾艾的问忠顺,先生成了尝信候,会不会有更多的人拜先生为师,那先生是不是就不喜欢他了。

  晋小胖完美的诠释了一回什么是会哭的孩子有糖吃。

  那撒娇的德行,都没眼看。可谁叫忠顺就吃他这一套呢。

  拍着儿子的肩膀一顿哄,又保证了一回这才叫他那心眼贼多的面憨儿子破涕而笑。

  忠顺都打定主意过段时间就向林如海提亲了,徐王妃又来这一套,忠顺会怎么想,可想而知了。

  虽然忠顺那么想她,也不算冤枉她。

  一般情况下,天子都不喜欢立太子。那仿佛是被人提醒着自己会有什么不测和意外,而太子就是接手他一切的人。

  哪怕自古以来的太子都是天子的嫡亲儿子,天子的潜意识里都有一种被人威胁的意识。

  世子虽然不是太子,可照样也叫身为王爷的忠顺相当的不爽了。训斥了一回徐王妃,忠顺又在书房呆了许久。翌日一早,忠顺派人去约林如海。两人跑到城里最有名的一家戏楼喝茶听曲去了。

  忠顺好戏,几乎是人尽皆知的事了。因此林如海得了消息,也没他想的就去赴约了。

  听了一折戏,忠顺便将侍候的下人赶出包厢,跟林如海说起了晋小胖和黛玉的事。

  一个是自己看着长大的弟子,一个是自己嫡亲的长女,这两人要是能走到一起,林如海想了想,好像也挺好的。

  再者,想到自家闺女的性子,林如海一边觉得会委屈晋小胖,一边又觉得他们俩的性子也能互补一下。

  一强一弱,刚刚好。

  只是一旦定下亲事,晋小胖再在林家读书长住就有些不合规矩了。

  那倒也没什么,先定下亲事,剩下的事等过几年再说也不晚。

  林如海不能表现的太迫切,心下同意了,面上却装出一副犹豫模样,说是再考虑考虑,与内子商量一回。

  自古都是父母之命,媒唆之言。所以林如海与忠顺定下这门亲事,于理来说,并没有错。但林如海还是觉得这种大事得问问黛玉的意思。若是黛玉不同意,就算他再喜欢晋小胖,这门亲事也只得成为遗憾。

  忠顺到没说什么,只告诉林如海,他准备立二子晋洲为世子,若林家同意这门亲事了。回来进宫请旨的时候,顺道给晋小胖请一份赐婚的圣旨。

  很明确的告诉林如海,晋小胖不是王府继承人,还对林如海用了激将法。

  你不同意这门亲事,也许是因为晋小胖不能继承王府。

  林如海也不是吃素的,当即就表示小儿子是意外天赐,他们俩口子一直将黛玉当成儿子教养。而且他家闺女特别的能干,如今家里家外都依仗着黛玉操持。原本是想要给她招个上门女婿,成亲也不离家。但如今既得王爷看重,到不好坚持旧日念头。不过王府人才济济,又有了优秀继承人。想来,王府应该不差晋小胖一个。

  当然了,皇家血脉也不能折辱,不过若是王爷同意他二人成亲后,与林家比邻而居,并且王爷在请来的赐婚圣旨上能将林某这一点点小小的要求都注明了,那,那这门亲事到也是件极好的。

  嫁我儿子,你害怕了吗?

  娶我闺女,你吓着了吗?

  目光对视,火花噼里啪啦乍响。最后一个咬着牙哈哈大笑,一个抚顺轻笑,绝对的输人不输阵。

  虽然没闹得不慌而散,但到底都存了一股气。

  林如海回家,遣退了下人将这事跟贾敏说了。贾敏先是觉得林如海膨胀了,还敢跟王爷这么说。然后又觉得林如海干的漂亮,王府咋了,王爷又咋了,谁家的宝贝疙瘩谁心疼。

  至于晋小胖的身份和前途...闲废了的俩口子还真叫没怎么放在心上。

  晋小胖那庶子的身份以及在读书上极不开窍的笨,在几年的相处后,到是最微不足道的事情了。能做个富贵闲人,未尝不是好事。

  就在林如海与贾敏都认为此事还有的磨呢,回来再你来我往个几回后也许能定下来,也许就此没了音讯,所以二人都没想着现在就跟黛玉提这事。

  若是这事黄了,也就没必要提出来叫他们师姐弟见面尴尬,或是因此再存了旁的心思,误了彼此。

  若这忠顺那边退了一步,那介时再跟黛玉说这事,若黛玉同意,就讨价还价一番。若不同意,就咬死了条件也就是了。

  又过了两三日,元春终于想到一个不算跪舔的办法。她派太监传了她的口谕出去,那话翻译过来就是省亲别院空放着也是白放着,不如收拾出来叫家里的姐妹都搬进去住。

  又说上次省亲,就听祖母时常念及林姑母,念之林家表妹肖似姑母,不如一道于园中居住,以全孝道。

  那小太监先去了荣国府,后又去了林家,这才回宫复命去。

  事关荣国府,所以林如海的态度仍是全然不语,全看他媳妇和他闺女是个什么意思。不过他媳妇傲娇的很,一脸不屑的对闺女说:“不许去。”

  贾敏倒是没想那么多,以为是她家这边刚得了爵位,碍着她二嫂子的眼了,元春给她老娘找场子,显摆她家有省亲别院。

  黛玉手里一摊子的事,怎么可能去荣国府?想叫人去请个太医,弄个病假条,就算不去,也不算扫了谁的面子。奈何黛玉刚要张嘴,就被一旁吃果子冰碗的茗妩打断了。

  “我去,我去。”她一闲人,在哪呆着不是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