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皇帝家的二儿子一个手起刀落就宰了他那位春风得意马蹄急的六弟, 完事拎着他六弟去跟他老子喝分家酒去了。

  宫里气氛凝重,满满的肃杀之气,仿佛大战一触即发。而宫外,想的很美的二皇子不想上位后让人说他排除异已, 便决定将六皇子的心腹都在宫变这日解决了。

  他老子在位时的事, 就在他老子下野前了了, 这才是做大事的格局嘛。

  春纤那时候没发生的事情, 都在这个时空里发生了。而住在茗家小院的茗妩又仿佛回到了乱民闯宅的那一夜。

  京城的大小街巷时不时的传出尖叫和嘶喊声,巷道里还有马蹄声和追击的声音。

  茗家小院里养的两条纯血统大狼狗一直不停的乱吠,马厩里的马也不安的发生各种声响。

  茗妩换了身衣裤, 拿起那把她至今都没有想好名字的小剑一脸凝重的站在院子里。

  “把狗松开, 再将二门打开。”茗妩吩咐跟她住在二进院里的沉香几个丫头后, 一转身就看见吴嬷嬷从屋里出来了,皱眉说道, “嬷嬷回屋去,深更露重的,再着了凉。”

  说完茗妩又看了一眼站在吴嬷嬷身后的小丫头佛耳, “扶嬷嬷回屋里歇息。”

  “是, 姑娘。”佛耳担心的看了一眼站在二门处的父母, 伸手去扶吴嬷嬷的胳膊。

  吴嬷嬷哪里肯走,可茗妩却对吴嬷嬷拍了拍自己腰上的荷包, 于是吴嬷嬷就想起了之前在小镇客栈里发生的事了。

  想到她家姑娘那配药的本事,吴嬷嬷便觉得她还是回房吧,至少晕的时候还能有张床。

  ╮(╯╰)╭

  等吴嬷嬷和佛耳离开了,茗妩才转头看向茗家小院里的下人。

  王贵和李天保两对夫妻,男人看门,赶马车, 女人灶饭,粗使。王贵夫妇的女儿佛耳这会儿陪着吴嬷嬷回房了,而李天保的两个儿子半夏和忍冬却都留在院子里,神色间还带着点惊慌不安。

  “不管外面闹什么,都跟咱们没关系。你们只要记住,不要心存他念,守好了门户,我保证大家都不会有事。”一边说,一双眼睛又一一打扫过院子里的下人,见没谁的脸上表现出异样,茗妩才又继续说道,“今儿晚上势必不能睡了,王贵家的去开火,煮些宵夜咱们吃,李天保家的去帮忙。”

  “是,姑娘。”

  两妇人听了吩咐,躬了躬身便去了灶房。

  不等这二人离开,茗妩又吩咐道,“李天保带着吉祥看守门户,忍冬和瑞香一组,半夏和沉香一组,轮留牵着如意和吉祥巡轮。王贵,王贵去休息。五更天后替换李天保。”

  吉祥和如意就是茗妩家里养的那两条狼狗。养了好几个月了,因喂的好,已经长得很是威风了。叫声也极为浑厚渗人。

  话落茗妩又想起了什么,转身回屋拿了几个竹哨分给几人,告诉他们有事就吹哨子。

  .

  一时整个小院的人都动了起来,因有事情做了,大家也不在像刚刚那么心里发慌了。

  只是茗妩坐在厅子里,却没那些下人那般心安。

  以前不是很明白,或者说体会不到我心安处是故乡这句话的深意,如今体会到了,也终是明白了什么是梁园虽好,终非吾乡的感慨。

  可正是因为心境的成长才叫茗妩在出事后更惦记黛玉。

  那才是她的家人呀。

  也不知道林家那边什么情况,会不会有人浑水摸鱼,伺机报复。

  茗家小院坐座于市井街巷间,看似危险,但这种危险却是浮于表面的。而林家的府邸却是立在勋贵和朝官所在的区域。

  而能叫二皇子这种时刻都惦记的,也就是这些人了。

  旁的不说,就林府前后左右的人家带来的危险就是茗家小院数倍。

  所以一闹起来,林家那边就瞬间戒备起来了。好在那边主子少,下人多,虽然庭院深深,一时间倒也还能支应。

  茗妩早前陆陆续续给了黛玉不少防身的小物件,这会儿黛玉也都将那些东西或是戴在身上,或是捧在怀里,或是攥在手心里,一脸的戒备中还带着点跃跃欲试的小兴奋。

  贾敏原本的心思还挺单一的,她和林如海一样都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但却知道一定是出了大事了。

  但这会儿,林如海还时刻关心着外面的动向呢,贾敏的视线却一直落在黛玉的手腕上了。

  她闺女当着她的面将个叫袖箭的玩意绑在手腕上了。绑好后还试了试那玩意...扭头看了一眼此时还扎在房柱上的叫箭,却只有巴掌长的锋利铁器...额头上的神经一跳一跳的,按着太阳穴都觉得脑仁疼。

  用后脚跟想都知道这玩意是哪来的贾敏都懒得再说什么了。

  估计说了也不会听的。

  孝顺一点就是来个阴奏阳违……

  那所谓的江湖人到底是怎么养孩子的?这么危险的玩意,就不怕误伤了自己个儿?

  愁仁呐~

  ……

  王贵家的弄了一大锅馄饨,又炝了两个小菜,几样面点。用托盘将茗妩的那份送到正房后,又叫了其他人轮留过来吃饭。

  至于吴嬷嬷,茗妩抽空过去,点了安神香,又给她扎了一针,保证能叫她一觉到天亮,因此到是省了一顿宵夜。

  王贵家的做的一手好饭菜,茗妩又是个不忌口,长身体的年纪,不但吃光了一大碗馄饨,还吃了好几个豆面卷子。最后沏了壶醒神的红茶,一边喝茶,一边做卷子。

  用高考卷子打发时间,确实是个好办法,因为不知不觉间天就亮了。

  打了个哈欠,茗妩又伸了伸懒腰,这才从书案前站起身。

  将灯吹灭,茗妩一边转脖子,一边往屋外走。

  外面早就已经没了喊杀喊打声,安静得连吉祥如意都阖目趴在地上假寐。

  “姑娘?”沉香看到茗妩从房里出来,连忙压下打了一半的哈欠问茗妩有什么吩咐。

  茗妩摇头,对着一院子的人说道:“天亮了,留个人看门,其他人用过早饭就都回房休息去吧。”

  “那姑娘呢?”都休息了谁侍候姑娘呀。

  茗妩很想现在就去林家看看是什么情况,但她不知道这事还有没有后续,怕她离开后,茗家小院这边再出什么事。一时间有些犹豫,不过当看到从房里走出来的吴嬷嬷后,到是有了决断。

  “我也睡觉。”姨妈是她的亲人,但吴嬷嬷等人虽然与她只是主仆,却是她的责任。

  她有责任叫这些跟着她过日子的人安然无恙。

  至于姨妈,她如今有自己的家,自己的父母家人,还有她给的那些防身的小物件,想来她出事的可能不大。

  想到她给黛玉的那些东西,茗妩摸摸鼻子,到是有可能叫旁人出事……

  “用不用出去打听下消息?”吴嬷嬷看看茗妩,又看看一院子没精打采的下人说道,“还是天子脚下呢,竟也这么乱。”

  这世上真想闹事,谁还管你是不是天子脚下呀。说不定就因为是天子脚下,闹的才更凶呢。

  抽了抽嘴角,茗妩没反驳吴嬷嬷这话。而是点了两下头,将自己的考虑说给她听,“咱家人少,又惯来备了不少吃食,便是鲜菜,院子里也栽了些。到不似旁家那般无米下锅,明天或是等下晌再出去也是一样的。”

  吴嬷嬷闻言,也觉得是这样。她现在不光觉得茗妩这话有道理,就连之前茗妩非要弄个冰窖并且再打口新井的事也觉得思虑深远了。

  这处院子原是有一口井的,但茗妩却在买下来后又叫人再打一口井。

  茗妩以前读书的时候,就见书上写到过当年清兵入京城那天,皇帝跑到煤山上吊,有满朝泰半的文武大臣以及京城的一些颇有些风骨的人家也都跟着殉了国。

  文献上记载好多人家都排队站在井边,然后扑通扑通的往下跳,还有各家的房梁上也吊了不少人。

  说是当时的护城河里浮尸千里,密密麻麻的。

  没条件的时候想讲究也讲究不了,但在有条件的时候,茗妩就想打口新井……

  至于冰窖,自然是为了保存食物和储夏天消暑的冰了。

  不过他们进京城的时候已经晚了,等冰窖做好的时候,天都已经开始转热了。那冰窖里的冰还是林家接济了茗妩一车呢。

  为了不在酷暑难耐的日子去买更高价的冰,茗妩走了林家的关系买了些硝回来。

  一部分存在她的空间里,一部分制成了冰存在冰窖里。

  这个时空,牛肉不是说吃就能吃的,没点门路和理由,吃个牛肉都是犯法的。

  那牛要是病了,摔死了,老死了,有理由了,你还能干看着不吃了它?

  没这个可能呀。

  知道了这些,茗妩就知道街面上卖的那些牛肉都是怎么来的了。

  以前也没觉得非吃不可,但自打知道这个规矩后,茗妩看向当初海潮给她买的牛肉干时,一双眼睛瞬间就亮了。

  还是得自己有点。

  所以茗家的冰窖里就冷冻了一只‘摔死’的牛……

  除了牛肉,冰窖里还有别的肉和茗妩再三叮嘱吴嬷嬷多存些的果子以及一些王贵家的按茗妩的说词研究出来的水果罐头。

  现代人过日子,水果总是居家常备的食物。茗妩家和黛玉家里的茶几和冰箱里就从来没少了各色水果,茗妩更是从小就是吃各类水果长大的娇孩。

  可这古代呀,你不提动手,吃点水果太难了。

  言归正转,因吴嬷嬷是经历过大兴府旱灾的,所以在京城安家后,吴嬷嬷就多买了一倍的粮食以备不测。

  再者京城居,大不易,物价是其他地方的两三倍。吴嬷嬷去了一回菜场后,一进和三进的院子里为了省钱就都种了些时令菜蔬。

  也因此这些吃食,茗妩才觉得外面情况未明,没必要着急出去打听消息。

  吴嬷嬷想了想,也是这么回事,便催人做饭,好叫茗妩早些回房休息。

  吃过饭,茗妩仍旧惦记黛玉那边,但她却不得不留在这里。换上寝衣炕在床上,翻了好几个身,仍旧是睡不着。

  一脸烦躁的从床上坐起来,茗妩也没再换衣服,直接穿上鞋,拿上剑在院子里挥了两刻钟的快剑。

  出了一身汗,感觉舒服多了,茗妩这才回房。

  吴嬷嬷看着额头都汗湿的茗妩,又赶紧过来给她换了身干爽的寝衣,这才将人送到床上安置不提。

  一觉睡到晌午后,茗妩恍惚听到吴嬷嬷与人说话的声音后才迷迷糊糊的醒过来。

  “谁在外面?”

  “姑娘,是我,寄奴。”听到茗妩的声音从房里传出来,寄奴连忙回了一声,便抬脚进屋了。

  “大姑娘担心姑娘这边,本想接了姑娘回府的,又担心外面还不太平,就打发奴婢先过来侍候姑娘。”一边掀开帘子,一边对已经半坐起来的茗妩回道,说完又将收在衣襟里的信拿了出来递给床上的茗妩。“大姑娘还说了,叫您别乱跑,老实呆在家里,等她派人来接您。”

  昨天决定住在茗家小院这边,茗妩就将林家的下人打发回去了。还说不用来接,回头自己回林家的话,不想晚上就出了这事。

  林家那边也是一夜未睡,不过他们不像茗妩这么心大,林如海又是个为官多年,政治敏锐度高的勋贵子弟,所以昨天半夜一闹出来,他就联想到了某些事情。天亮后,外面消停下来了,林如海便派人出去打听消息了。

  宫里的消息不好打听,但想要知道发生了什么,旁敲侧击的将散落在外面的消息汇总一下,也能将事情猜个八.九不离十。

  猜到某种可能后,林如海就羡慕了,眼红了。

  儿子多了就...啧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