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当地时间晚上五点,世界各地,无论是太阳正照耀大地,还是凌晨的星光正闪烁,无数解说用着各自的语言,冲着电视机前的广大观众,喊出了充满感情的开场白:

  “亲爱的观众朋友们,欢迎来到2018俄罗斯世界杯总决赛!!!”

  这是真正的举世瞩目。

  今夜莫斯科天气晴,夏日晚风清爽。上届世界杯冠军德国队虽然小组赛就回家了,但他们的队长菲利普·拉姆依然非常体面地身着西装,作为捧杯人,提着特制的LV手提箱,护送金杯率先走出了球员通道。

  他把它放到了正对着球员通道、也正对着全场观众的展览台正中。

  在全场骤然变响的口哨和欢呼声中,他微笑着不紧不慢地一层层打开箱子,解开整整四道锁,直到剩下最后一道打开式的黑色丝绒硬板。

  散发着璀璨金光的奖杯,像个绝代佳人似的,在上一个捧起它的人掌心下,慢慢地在被拉开的遮挡后现出真容。它安静地立在昂贵的箱子和奢华的保护垫中间,在聚光灯下,宛如太阳般,自动散发着几l乎能灼穿整座球场的金光。

  喧闹的声响在这一刻甚至停了一会儿。卢日尼基体育场一共能坐下84745个球迷,这个数字已经涵盖了贵宾包厢里的政/要。除了他们,还有站立在广告牌后的摄影师、媒体人、双方球员、教练团队、主裁团队和安保后勤等工作人员,可即使全加起来,一共也只有八万五千人左右,可以亲眼看到金杯真容。

  四年一度的亮相,没有多少人能豪掷一万美金来求一张门票,在非洲和南美洲的很多地区,甚至是十几l家人里才有一台大点的电视可看,此时他们也一样充满渴望地蹲在电视机前,看着镜头不断推进,悬停在了大力神杯的正前方。

  虽然只有38厘米,但它看起来顶天立地,仿佛是传说中的圣杯,仿佛代表了这个世界上最美好、最璀璨的梦想。

  现场,很多岁数大的球迷已经开始流泪了——他们也许用尽了一生,才走到了金杯附近,买到了一张世界杯决赛的票,能隔着偌大的球场,远远看它一眼。

  俄罗斯人的心情当然是复杂的,他们是多么骄傲这座奖杯被摆放在这儿,就像终于实现了黄金时代的旧梦,可一切早已改变。老人们常常会忘记这里叫做卢日尼基体育场,而是还觉得它的名字是“中/央/列/宁体育场”。

  这里举办过曾经最盛大的奥运会。从那个时代开始,它似乎就在为世界杯做准备,可当金杯终于降临,事实却早已如浮云。

  就连球场也不再是昔日的样子。

  法国队球迷充满了激动之情,勾肩搭背地站在一起,晃动着等待唱响马赛曲。他们的脑海中满是06年齐达内头顶马特拉奇错过的遗憾。从那之后,已经过去12年了,昔日的功勋德尚此时已成国家队主帅,而新的球员们又冉冉升起。

  他们一直是强国,强队,强敌。

  他们横扫了整个世界杯,势不可挡,无所畏惧。

  球迷们等待着见证自己的王者之师,为国徽添上第三颗星星。

  克罗地亚的球迷们依然觉得一切像梦一样。即使已经站在了这里,他们中的很多人依然在内心深处不敢想象自己的国家队能够捧起那座奖杯。但即使不敢想象,他们还是站在了这里。

  在这个世界体育赛事至高的殿堂上,能挥舞起无数红白格子旗,能一起动情地唱起国歌,让世界看到这个战火中走出的小国,瓦砾里重建的队伍,就足够让他们幸福了。国虽小,民虽少,可他们却能站到这里,让所有人记住克罗地亚这个名字,无论结果如何,他们都会陪伴着队伍,战斗到最后一刻。

  比起球迷们,球员们是幸运的,从球员通道中鱼贯而出时,他们不仅可以近距离看见大力神杯,触手可及,如果胜利了,他们在赛后还可以真的把它捧起。

  但他们也是不幸的,因为即使离得再近,也终究有一半的人,是只能这样看着。

  触手可及,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咫尺天涯。

  能够走到球场里来的球迷有好多万,能穿着球衣从金杯旁走过的球员却从世界杯开始到现在,也数得过来。

  如果输球的话,他们不过是捧着花盛装出席,却只能错过,做旁人颁奖典礼的嘉宾。

  看到奖杯的那一刻,两边队里除了上场前还在忙着最后含一块糖、和吉鲁打招呼的沙德,以及满脸好奇地勾着脑袋看他、大大方方地和摄像头龟里龟气咧嘴一笑的姆巴佩,所有人几l乎都像被金杯勾走了魂魄。

  今日双方首发阵型都是4-2-3-1,和半决赛时并无变动,也没有遭遇伤病,全员主力尽出。

  这仿佛就是无数实战淬炼出的、本届世界杯的最优解。

  胜利的队伍不用改变,所以高度相似的两队相遇了。

  法国队门将兼队长由雨果·洛里担任,后卫由左到右分别是卢卡斯·埃尔南德斯、乌姆蒂蒂、瓦拉内和帕瓦尔。两名后腰,博格巴更偏中前卫,坎特则是拖后做组织核心。姆巴佩和马图伊迪出任左右边锋,格里兹曼为前腰,吉鲁担任中锋。

  克罗地亚也没有变动阵容。沙德首发中锋,佩里西奇和雷比奇出任左右边锋,莫德里奇站前腰位。拉基蒂奇和布罗佐维奇平行中场。后卫从左到右分别是斯特里尼奇、维达、洛夫伦与福萨里科,苏巴西奇负责把守最后一关。

  替补席上,曼朱基奇、乔尔卢卡和科瓦西奇三个最常上场的替补球员,将会坐在边缘位置,方便随时弹出去热身。

  单看阵容的话,法国队在任何位置上都占优。年轻的姆巴佩把佩里西奇衬得黯淡无光,而克罗地亚一直以来最为稳定的中场也遇到了对手,博格巴、坎特和格里兹曼的组合绝对是更年轻也更优越的,后防线就更不用说。

  就连在锋线位置上,沙德能比吉鲁好多少也难说——没有球员是不吃体系,不吃队友状态和能力的,中锋尤其是。吉鲁不需要比沙德强到哪里去,不需要和他比拼青春年少,他只要能在这支队伍中百分百地发挥作用就够了。

  论起传统中锋的稳定功能和支点作用,他经验丰富,发挥得恐怕比沙德还要好。

  不能进球一点关系都没有,法国队的进攻支点多的是,不管是姆巴佩还是格里兹曼,突进能力都比对手更强,吉鲁就是最合适的那一个,真让名气更响的本泽马来,反而不如他合适。

  克罗地亚队压力很大,但是他们并不是中立观众想象中那样弱势的形象,俄罗斯本地球迷在现场的支持更是有点压制住了法国队的声势,他们全场一起高声合唱马赛曲时的声量仿佛都不够足——这也是正常的,俄罗斯人分走了所有四等票,这是很大的一个数字,少了这么多,他们再和克罗地亚人抢剩下来的座位,总是不如对面能疯狂砸钱的。

  问一万个法国人,一万零一个会笃信他们还会再进世界杯。问一万个克罗地亚人,却都会担心这就是自己人生中唯一的机会了。

  克罗地亚的国歌伴随着激昂的鼓点,以抒情的高音结束。双方国歌唱罢后,各自的加油口号与chant便响了起来,但更响亮、更具压倒性的还是环绕全场、重新继续响起的喀秋莎。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直播镜头和场边大屏幕的镜头都给到了沙德,用来解释这歌声为何而来,为谁而唱。沙德在晚风中转着圈冲着场边的球迷们举手鼓掌表达感谢,几l乎产生了一种错觉,以为自己回到了三年前俄罗斯杯的决赛夜。

  他当时也在呆呆地小海豹鼓掌,尽管那场比赛输掉了,可球迷们还是为他唱了喀秋莎。

  进了两个球的天才球员自然值得歌声,但沙德当时不懂,他根本没想过球迷们是在为他唱歌。后来经提醒才迟钝地意识到这一点,可那赛季结束他就转去切尔西了。

  不需要听得懂歌词,喀秋莎的旋律就像具有魔力一般,把庄严的风雪和肃穆的压迫感瞬间刮进了整个球场,让好几l个法国球员在沉沉地呼气——这种状况外的声音当然也算一种压力源,让他们感觉像是在踢客场似的,很难不感到难受。

  特写镜头里沙德的黑发被风吹起,绿瞳仁清澈如玉,点点光芒。他成熟漂亮了很多,可没有什么能改变记忆,没什么能夺走初见的画面,在主场球迷看来,他分明还是昔日的少年。

  这一次不要输!

  哨声响了,比赛正式开始。和所有人想象中都不一样的是,作为绝对弱势方的克罗地亚抽到了首先开球后,一点小心观察的意思都没有,就果决地采取了主攻姿态。

  都说大赛无名局,世界杯决赛这样的场合,球员们往往压力山大,教练们也一样,心态都是先稳住不给机会,见招拆招,宁愿不赢拖进加时拖进点球,就怕输。特别是强队打弱队,就没见过弱队不龟缩的——开场潇洒两脚,八成又进不去,要是被抓着漏洞立刻就原地挨上一顿痛打怎么办?

  但克罗地亚不仅果断且义无反顾地策动了进攻,而且确实打出了压制力。

  开赛3分钟,沙德就从左路接佩里西奇传球突入禁区,被法国守将瓦拉内迅速铲走。两分钟后,克罗地亚右后卫福萨里科从右路发动攻势,再次被法国后卫解围。比赛10分钟,莫德里奇长传找沙德,乌姆蒂蒂急速抢点,几l乎成功清除,但沙德跑得实在是快,竟然硬是赶上了。

  他在禁区里被放倒了,但裁判内斯托尔·皮塔纳大概是担心比赛太快出现比分,竟然只是吹哨示意暂停,等待沙德起身,却不要说给点球了,连一张黄牌都没发。

  克罗地亚球迷气炸了,在看台上挥舞着胳膊咒骂,但这并不能改变主裁判罚的结果。沙德也不是会在地上躺着闹事的球员,已经利索地翻身起来了,甚至还拉了一把还躺在那儿不敢起的乌姆蒂蒂。

  他感觉脚踝有点疼,可能是刚刚撞的姿势太差了,脚踝甩到了人家腿骨,就好像把脚直接往门板上砸一样,不痛才怪。不过踩在地面上跳了两下,沙德又感觉痛感麻麻地褪去了,于是不再管。

  毕竟这样的侵犯和问题他从俱乐部到国家队,从英超到世界杯,每场比赛都不知道要遭遇多少次。

  他身体好,结实抗揍,从来不当一回事。

  “没事!”

  沙德大喊着冲队友们示意不要再气恼了,毕竟裁判已经开始打量场子准备吹哨。

  比赛即刻继续。因为这一倒抢到了节奏,第12分钟,法国才第一次越过克罗地亚队的半场,姆巴佩靠着在边路快跑拉出了一个空位,接到了格里兹曼从中场给他塞的长传,但当他将球停下并准备开始带球时,球已被克罗地亚防守球员维达踢走。

  原本沙德摔那一下没被判还算小事,只当是裁判手松,但气氛在第17分钟时发生了改变。布罗佐维奇于己方禁区外踢倒了格里兹曼,这一会儿,裁判偏偏又严格了起来,一丝不让地判罚了一个任意球。

  这么近的距离,任意球???

  刚刚沙德可是在禁区里被踹倒了,不要说点球角球定位球了,对面乌姆蒂蒂连一张黄牌都不用吃,现在你一下子就要给法国队任意球?

  实在不行你给布罗佐维奇一张黄牌还不成吗?

  门将内斯托尔·皮塔纳是阿根廷人,还吹罚了开幕式等大战,就是因为他是南美洲人,主裁欧洲球队应该是无偏向才对,决赛选他吹才是一致无异议的。可现在开场才17分钟,他就已经两次争议判罚了,球迷们感觉他要么是有偏向,要么是眼瞎。

  是法国队充钱了,还是克罗地亚队没充钱,还是FIFA精挑细选了一个能力不行的家伙?

  不管是哪一种情况,这个判罚对于克罗地亚队来说都是绝对无法接受的。他们不仅没法接受这个球,更害怕下面裁判会继续这样的“欺负”,于是一堆人围上来抗议,场边的达利奇也在愤怒地冲第四官员指责。

  但谁也不能动摇裁判在场上的地位,现在看台上的克罗地亚总统跳下来都不能。主裁皮塔纳不仅没有收回判罚意见,反而为了表达警告,给布罗佐维奇多贴了一张黄牌。

  如果换成脾气爆的球员遇到这种情况,可能已经头顶主裁不管不顾地下去了。但克罗地亚队的球员还有理智,主要是莫德里奇还有理智,把所有人都拦了回去。

  喀秋莎的歌声更响了。

  克罗地亚人憎恨塞尔维亚人,塞尔维亚人喜欢俄罗斯,所以他们对俄罗斯的态度会非常复杂。但现在主场球迷是在为了他们的沙德唱歌,又让他们暂时把历史的弯弯绕绕放下了。许多人加入了合唱,也有许多人在继续唱自己的歌。

  再怎么不平,比赛还得继续。法国队由格里兹曼主罚。踢比利时队的半决赛里,他们就是靠着差不多时间的一粒罚球,靠着格里兹曼射门、乌姆蒂蒂头球,获得了比赛胜利的。难道这一次会重复剧情吗?

  万幸,法国队的后防高点都被防得很死,没得到机会。反而是沙德砸了个头球,成功帮队伍解围了。

  苏巴西奇看他跳起来一瞬间吓得脑子都空白了,扑救动作都出了才看到球往前面飞,谢天谢地,谢谢鱼鱼小祖宗今天脑子里不是大海啊大海。

  谁懂啊,他是真的怕沙德在解围的时候直接一个惯性往自家球门里甩,幸好没出这种事。

  也许是知道自己刚刚的判罚过严,也有可能是主场俄语歌声太响,让他感受到了压力,裁判又很快给克罗地亚队找补了回来,逐渐把握住了判罚的平衡。

  第21分钟,沙德前场再次被放倒,克罗地亚也获得了一个任意球。莫德里奇开出,可惜沙德顶飞了。

  他们没有气馁,只是继续压制着。6分钟后,坎特因出脚佩里希奇,也被罚了一张黄牌。

  气势此消彼长,乘胜追击!比赛刚再次恢复,他们就继续了刚刚的进攻,再度冲对方禁区内发动进攻。沙德接球难射门,但他已经不是那个自己打不了门就傻傻浪费机会的笨鱼鱼了,而且从半决赛开始,他在禁区内早已不再那么孤单。

  佩里希奇神角度插入,沙德出其不意地拿脚后跟给他磕了一个,法国队猝不及防,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佩里西奇在得球后射球得分!!!

  整个世界杯淘汰赛中第一次,克罗地亚没有被先进一球,而是先下一城,1:0领先!!!

  法国队反而是自淘汰赛以来第一次在比赛中先丢球,而且还是在尽量收缩、没有全军压上的情况下被先进一球,全队脸都白了。一直冷静站在场边的德尚此时也挥舞着胳膊中气十足地大喊了起来,他镇定的态度让场上的球员们很快恢复了斗志。

  第35分钟,法国获得了一个角球。原本这一球并不致命,但在双方争夺头球过程中,刚才获取进球的佩里希奇被控诉存在手球行为。

  法国队球迷爆发出了最大的音量来施压,从座位上起立呐喊控诉。

  克罗地亚方也感到无法忍受,要是可以的话,球迷们激动得都快能冲进场内拔光草坪。

  洛夫伦就在旁边,看得清楚,激动地逼近裁判,都喊破音了,喷了他一脸口水:“先生,佩里西奇根本反应不过来,先生!你睁开眼看看,这不是他的错,不是他的!”

  足球界的人士几l乎全在看这场比赛,很多嘉宾正做客直播间。像英格兰球星里奥?费迪南德也当即就在节目里表达了态度:

  “哦,这决不能算个点球,佩里西奇不是故意用手去碰球的,也没有任何打开手的遮挡动作。他当时离得太近,没时间躲开。长了胳膊又不是球员们的错,难道大家要砍了手踢球吗?”

  坐在他旁边的阿兰·希勒附和:“本不该有任意球给了任意球,本不该是点球的更不该成了点球。如果这次判罚影响到比赛最终结果的话,将是这届世界杯莫大的耻辱。”

  主持人则是和他们唱反调,提供另一个角度的观点:“我觉得这就是个点球。毕竟佩里西奇的确用手阻挡了皮球的运动——没准他就是故意的,只是幅度小到几l乎看不见呢?”

  能让属于姿势业内人士的球星和体育主持人“争吵”起来,这个球的争议性可见一斑。主裁皮塔纳额头冒汗,一时间也无法判断,只能举起黄牌不断警告球员们不要有推搡动作。在退了几l步后,他像是终于下定了决心,冲着场边做出了观众们已半个月没见过的手势。

  查看VAR!

  费迪南德又喊了起来:“上帝啊,VAR的准则是,视频回放只能在出现‘明显的判决错误’时才能被启用,他还没判,他去看什么?”

  尽管没喊出“懦夫”这个词,但他几l乎是在明着阴阳皮塔纳是在转移矛盾给新兴产品了。

  可别说,这招虽土,胜算却大。尽管在反复观看视频回放后,皮塔纳还是难以确定佩里西奇是不是故意手球的,也搞不清楚他的手臂有没有什么不自然的动作,但他还是从屏幕旁移开了,在全场球迷的屏气凝神的注视中,五指收拢,单臂笔直向前,斜下举,明确指向十二码前。

  点球!!!

  法国球迷看台上爆发出一阵剧烈的欢呼,克罗地亚球迷和俄罗斯人则是在用弹射音激烈辱骂。看到争议点球真的降临,电视机前的各路人马也是炸开了锅,正做客电视台、本来就冷冷淡淡看看戏的德国老将克林斯曼都忍不住叹气:

  “当你不确定的时候,你就不能作出决定啊!连来回看VAR都确定不了,为什么敢判罚点球呢?”

  阿兰·希勒更是气得当场在直播间发推特:“本来还踢得好好的,荒唐的判罚!别再用这该死的VAR了!”

  评论区大部分人都在跟着他骂,也有人在说“VAR只是个监控录像,别忘了还是这个裁判有问题!”

  但VAR作为一个新鲜事务出现在世界杯里,而且现在还在决赛中发挥了这么大的作用,人们很难不去讨论他。点球都还没踢好,很多标题为《VAR在决赛中发挥关键作用,这就是FIFA想看到的是吗》的新闻就已经急速飞上了各大app的头条。

  而就和第一个任意球一样,克罗地亚队依然毫无办法,只能眼睁睁看着格里兹曼又一次抱着球站上了罚球点。这一次,更近。

  而且没有任何人可以遮挡他,只有苏巴西奇,苍白着脸伸展双手站在门前,像是一个虚弱的母亲守护自己过大的孩子,而他守不住。

  格里兹曼状态好极了,比赛第38分钟,可以开罚的哨声响起,他轻呼一口气,闭了闭眼睛,后退几l步一脚飞踢,皮球飞进球门右下角。

  法国队成功追平比分!

  “这不公平!!!”

  看台上全是克罗地亚人沙哑心碎的呐喊:“这不公平!”

  但比分牌翻动着,才不会被球迷的泪水影响。

  即使很快上半场就要结束了,双方也没放松攻势,但克罗地亚队的心态有点被影响到了——他们的进球来得很不容易,法国队的却是“容易”的,这难免让人感到一种疲倦和焦虑。第42分钟,身体和精神状态依然都非常好的姆巴佩再次于边路发起进攻,快到让人根本没法防守,一个边后卫两个中卫都只是把他堵到了角球附近,还是断不下球,只能靠围攻来硬堵,最后甚至是回防的佩里西奇靠着自己还是比后卫们好一点的速度把球铲出了边线。

  4v1还把球弄出去了,怎么不狼狈!第43分钟,格里兹曼站上角球点,再次开出罚球,吉鲁接应后射门,万幸未能打中目标。

  尽管上半场因争议停了很久,但补时反而很短。仅仅两分钟,裁判就吹哨示意结束上半场。双方带着1:1的平局走入更衣室。

  克罗地亚的球员们充满了愤懑,达利奇几l乎控制不住场子,只能听到他们在喊:“这不公平!”“裁判针对我们,我们根本没法踢!”“这是世界杯决赛,事情怎么能这样!”

  法国队的更衣室里氛围也有点压抑,尽管刚追上一球,但落后十二分钟带来的心理压力还没有释放掉,让他们有种劫后余生、一点也不敢松气的感觉。德尚大步流星地压在队伍后面,走进更衣室,砰地一声举起桌上的水杯磕了一下桌面,然后就又放了下去,和球员们说的第一句话就是:

  “你们还知道自己是在踢世界杯决赛吗?我们的对手正像拼了命一样在努力,他们想举起大力神杯,就放在门口的大力神杯。你们在做什么?你们路过它的时候想起来我们正在哪了吗?”

  面对纷纷扰扰的更衣室,达利奇用力喊着,直到自己的声音把所有人的声音都盖下去:

  “你们也知道这是世界杯决赛?谁见过在决赛上换裁判的?谁见过在决赛上推搡吵架就有用的?如果一个裁判就能难倒你们,那直接不要踢好了!把冠军送给法国队做抗议?啊?你们愿意吗?”

  “你们在西欧踢了太久的球,在西甲,在英超,在你们教练的手心里娇生惯养太久了!你们现在都是大球星,输了球只要手一抬,怨天怨地怨裁判就行了,你们对得起小时候放牛放羊的自己吗?我不知道你们是怎么想的,我只知道如果是那些在废墟上踢球,在炮火里长大的孩子,只会倾尽所有来换一个站在这里的机会,会咬着牙跑到最后一分钟,而不是因为裁判给了对手一个点球,就像天塌了似的!”

  “想想场边的同胞!就算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我们也会站起来,拼到最后一分钟,让他们流下光荣的眼泪,而不是像没用的儿子一样,让焦心的母亲在看台上哭倒!”

  沙德一边揉脚一边听,直接惊呆了。

  更衣室气氛差劲,他熟的。

  但主帅不是差劲气氛的来源,反而及时发表了正确言论,他不熟的。

  他已经好多年没听到过主帅讲这么慷慨激昂、激励人心、而不是让更衣室怨气重重的发言了。

  教练太正常,反而害得他恍恍惚惚,差点连水都忘了喝。

  双方球员和主帅从更衣室里走出来时,都严肃地绷着脸和躯体,看着就比开赛时更集中和迫切了。

  下半场的节奏也确实上来就在不断加速。

  法国队像是清醒了,下半场开始就全力压上,打出了他们在这届世界杯中一直展现的惊人压制力。刚开场,吉鲁就成功攻入对方禁区,没有打门空间后从容回传格里兹曼,后者一脚灵性十足的挑射晃过了洛夫伦,但被苏巴西奇救出。

  三分钟后,克罗地亚传递了一波反攻,可惜球被洛里挡出。但他射门完也没干站在那儿等,立刻撒腿追球,姆巴佩还在自家半场游曳等待启动,此时见势不妙果断回防,两人在边线前展开了争夺。

  谁也没想到一个边锋一个中锋还能有在边线直接对位的时刻,赛前很多人是想看龟鱼大战的,但没想到两人不是竞争进球,而是这种脚面意义上的大战。

  沙德小技术没有姆巴佩好,和他晃两下就知道不能这样。但技术不行,也不是没有突破法的。沙德果断不玩拨球游戏了,一脚塞下去卡了姆巴佩一个猝不及防,而后人十分具有想象力地一个下腰,把球捅开后再收腿、启动、追!

  一气呵成,快得宛如幻影。

  素来都是姆巴佩和别人玩这套,没想过有人在眼皮子底下和他拼启动,尽管猝不及防,但他还是本能地快速转身也启动去追,可谁知道沙德跑得竟然是真快,这点微不足道的时间差,硬是让他卡出了半个身位。

  姆巴佩一脚下去,没能把球勾到,反而是弄出了边线。

  “呼。”他鼓起脸颊吹了吹。整个决赛现场,他绝对是踢球踢得最松弛的一个,甚至有闲心用英语和沙德说话、试图分散他的注意力:“你怎么这样啊,你等等我呀!”

  沙德哪有心情管他,早跑开了。

  角球!

  虽然是很好的机会,可沙德已经麻木了,英国人的x骚扰型防守法传染到法国了,今天几l次角球机会他不是被瓦拉内单手搂住腰就是被帕瓦尔揽住肩膀,根本顶不好。法国队也一样,角球就没在克罗地亚面前捞到什么机会。

  不出所料,法国队成功解围角球,福萨里科趁着他们还没及时控制住足球来了一脚远射,可惜太过仓促,准头不行,高出球门!

  五分钟内就发生了这么多攻防打门,双方都属于一种宛如在燃烧的状态中,看得中立球迷是眼都快转不过来了,也看得现场球迷重新把震动球场的歌声捡起来。

  两分钟后,博格巴中路一脚长塞,直传给姆巴佩,后者直门前抽射,球还是被苏巴西奇封出。比赛本来就很焦灼了,奇怪的事情甚至还在发生,第53分钟时,有4名球迷不知道用了什么手段,竟然砸开了一个防暴警察,忽然冲入球场,害得比赛被迫中断。

  不过他们似乎是什么奇怪组织的成员,入场后没有对球迷们做什么事,而是掀开衣服冲摄像头展示衣服上的字,嘴里还在念叨着什么东西,全球直播猝不及防,有的给了他们特写,有的则是中断了画面表示现场出了问题。不久后,这些闯入者被保安带走,比赛才继续。

  没说教练都得是大心脏的人,场边好多球迷都吓哭了,生怕这是什么□□徒或是要在这儿发动恐怖袭击了,害得比赛中断,德尚却看了一眼觉得球员们没事后就去替补席喊人了,借着这个骚乱,55分钟,法国队一点也没浪费时间地换下坎特,换上中场球员史蒂芬·恩佐济。

  这是本场比赛的第一个换人,撤了后腰上攻击型中场,体现了德尚不顾一切要拿下领先的进取心,而他的这份果敢收到了奖励。换人效果简直立竿见影,第59分钟,姆巴佩和队友换了边,本场比赛第一次飞驰在了右路,并成功突破,然后一脚精确传中,展现了他和莫拉塔那种双逆足球员截然不同的优越性。

  维达的解围出现致命失误,他成功拦截到了这粒传球,但把球踢错了方向,格里兹曼轻松接球后二传给后方的博格巴,博格巴漂亮的前插,先是用右脚打门,结果足球中了福萨里科的背部,又反弹回来,这个意外没有让他惊慌,而是第一时间又抢到了落点,再次改左脚劲射,终于破网!!!

  被福萨里科挡着,苏巴西奇根本没有看到博格巴的第一脚打门,等对方在福萨里科身后闪出并打了第二脚时,他已经完全反应不过来了!!!

  法国队终于取得了反超,将比分扩大到2:1!!!

  更可怕的是,这一波攻势宛如潮水,第65分钟,克罗地亚再次丢球,左后卫卢卡斯·埃尔南德斯于左路传球送给姆巴佩,后者一脚角度刁钻的远射,暴力无解,边线强攻,皮球直飞入网,法国队在不到十分钟内连进两球,以3:1领先了比赛!

  事情发生得太快了,如果换成别的球队,也许现在已经崩溃到快放弃,但克罗地亚队逆风局踢多了,中场休息时也被主帅骂醒了,没有任何崩溃的时间,他们只能在此刻立即继续努力。

  沙德在前场也是这个心情。他基本什么也没做错,就是正常地在跑位、追球、压迫牵扯对方防线,忽然那头就漏了两个了。

  这滋味越发像当年的俄超杯决赛,沙德却不再是18岁的沙德了。第69分钟,机会降临了,法国队门将洛里整个大赛以来状态一直只能算一般,不过因为队友足够强大,他自己有一点小失误也无伤大雅,可这里是决赛,而他面前的沙德更是都快成真鲨鱼了,闻到一点血腥味都会猛烈咬上。洛里接应队友的回传球,却没有把球控制好,紧急补救哪还来得及?于是被沙德快一步把球抢去后,直接做了个打空门练习,立刻追上一球,比分重新咬死成3:2!!!

  “驻守边疆年轻的战士,心中怀念遥远的姑娘,勇敢战斗保卫祖国,喀秋莎爱情永远属于他!”

  球门后过分洪亮激昂的歌声让洛里心乱如麻,丢了球他原本就热血上涌,再听着身后极具压迫感的音乐,甚至要平复一会儿才能克制住手腕的颤抖,找回自己呼吸的节奏。尽管这个错误很弱智,但球员不是圣人,没有人能够整场不犯错,除非他一直隐身不触球。这样高强度的顶级比拼,拼的就是谁犯的错更少,谁抓住机会的能力更强。

  德尚在场边喊让洛里不要紧张,而达利奇在找第四官员,借着进球庆祝的机会,第71分钟,克罗地亚作出首个调动,克拉马里奇替补雷比奇上场,反正雷比奇在右路是要速度没速度,要防守没防守,和姆巴佩对着飙属于以卵击石,达利奇绝对直接砍掉右边锋换成中场,增加中场对抗性。

  这个换人也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第81分钟,正是靠着克拉马里奇在中路的突进,克罗地亚又获得了一个前场的直接任意球。

  而且位置好极了,就在中路,弧顶内,再跨两步就能进入大禁区。

  本届世界杯,克罗地亚已经在这片黄金区域打入了不知道多少粒进球,所有人都知道这个位置绝对在莫德里奇的射程内。

  德尚宁愿放松对沙德的钳制,也要在中场就把对手绞死,就是不想让他们能够得到这样的机会。

  可它还是来了,在比赛还有不到十分钟就结束的时刻。

  他一定会直接打门的,所有人都这么想着。对方之前神乎其神的零角度打门还在他们眼面前回放,他在加时的倒数读秒里,都能镇定自若地在角球点打零角度射门,没道理此时此刻得到了直接任意球的机会还不射。

  如果吊个电梯球或落叶球,不用求高超,只要是先升高后下坠的球,人墙又不能站中间,往两边就算跳也没用,是绝对防不了的。而在这个距离,球速绝对会很快,洛里能不能扑,也是个问题。

  总之就是难上加难。

  尽管刚被主教练安抚过不久,但让洛里现在不紧张是不可能的,他的脸已完全苍白了,指挥着队友们排列人墙,场边的德尚也在不断用已经沙哑破音的嗓子做最后指导。

  他们决不能忍受克罗地亚队在这样的时刻追平比分,那基本就是肯定要被拖入加时点球了。所有球员的体能都已经透支了,拖到点球就是听天由命,那太难了。

  命现在就握在自己手里,为什么要交给上帝?

  虽然说法国队的这份握,也不是那样准确,因为他们也控制不了莫德里奇。

  小个子金发队长又一次站到了这样的位置上,他闭上眼,吐了口气,很漂亮的嘴唇已经干裂了,仿佛很无助地分开,露出一点牙齿。

  沙德说他像兔子,就是因为他的长相有时是显得很可怜无害的。

  但相貌与内在是两码子事,莫德里奇眉毛下撇时,配上大眼睛,会显得很仓皇,但他偏偏是最不会慌乱、最不会放弃的人之一。

  沙德总被别人说笨,却不知道莫德里奇一路走来,人家也是叫他笨蛋的。

  个子这么矮还想踢球?笨蛋。连个家都没有住在难民营里还想踢球?笨蛋。这么瘦弱还想进青训队和人竞争?笨蛋。已经在全国最大的俱乐部了还想分文不留就走?笨蛋。都28岁了还想去皇马,真以为自己是什么好货色?笨蛋。真觉得自己在皇马能站稳脚跟?笨蛋。

  但每一个说他愚蠢的人,最后都住嘴了。

  他站在门前,看到沙德在缓慢而不着痕迹地移动,往一个他们在训练中练过很多次的点位移动。他想,沙德真的挺笨的,全场八万五千人,只有他才会觉得我会浪费一个直接任意球的机会,把球塞给他。

  他又想,可是我也挺笨的,我竟然真的是这么打算的。

  哨声响,他深呼吸,往后退了两步,眼睛紧紧盯着球门中间,压迫得洛里一步也不敢往旁边动,生怕蒙错方向,而后将球一脚踢向了左边!

  人墙就在左边,法国队怎么也想不到莫德里奇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仓促起跳,拦了个寂寞,而在他们落下时,沙德却已经蹦了起来,洛里往这个方向蒙了一把,一个飞扑下地,可沙德虽然砸的是头球,跳的高没人拦时位置也比平时高呀,足球非但没往下角飞,反而是擦着门柱上方进去了!!!

  哨响!3:3,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响起,克罗地亚队用坚韧至极的意志与表现,硬是在比赛最后阶段追平了比分!!!

  法国队不想拖入加时,在伤停补时最后的几l分钟内拼了命地进攻压上,可克罗地亚没有给机会。伤停补时结束的哨声响起后,裁判示意比赛延长,十分钟后进入加时。

  球员们横七竖八地躺了一地,双方主帅对换人都吝啬得很,此时都还有两个名额,但都捏死没用,都是在为这种极端情况做准备。尽管拉伸和抽筋时哭喊响彻场边,两位教练还是蹙着眉纹丝不动。

  沙德躺在地上一边抱着一个奶瓶形的大杯子咕噜咕噜喝盐水,一边任由理疗师给他拉伸,一直没反应,像个大宝宝似的,直到对方捏到他的脚踝时才蹙起眉头,一不小心呛了水。

  “怎么了?”理疗师一边摸一边纳闷地问:“疼吗?受伤了吗?”

  沙德迟疑了一下,摇了摇头:“没有……只是,想喝甜的……”

  “蜂蜜水,蜂蜜水!”达利奇冲着后勤大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