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总裁豪门>房车环游记>第183章 边境左都

虎永刚对着路边山体方便。

他不敢再对着山崖下面来了。上次正放松时,山下的树丛中忽然冒出一个人来,还以为天上下雨了呢。

宁静也带着嘀嘀下车直直腰。她走到路的另一边看风景,突然叫虎永刚:“老公,你快过来看,这下面的房子好奇怪啊!一个个像鸡窝一样,还都是草屋。”

虎永刚一边答应着一边往那边走:“可能这边就是这种特殊的房子吧。”

走过去往下一看,果然是以前从来没有见到过的建筑风格。一座座像鸡窝式的茅草屋顶房子,聚集在一起,也不知道里面能不能住人。

不远处的山坡上,有一群穿着黑衣服、背着大竹篓在采茶的妇女。看她们一个个皮肤都很黑,貌似非洲黑人,不禁有些疑惑:“难道这就是你刚刚说的‘中国黑人’佤族人?那房子就是她们的寨子?”

宁静笑道:“你问我,我去问谁啊?”

虎永刚半真半假地开玩笑:“你去问度娘啊哈哈!”

夫妻俩相互调侃一番,上车继续赶路。

宁静真的开始问度娘。

不一会儿就有了结果,她告诉虎永刚:“老公,刚才这房子还真的是佤族人的寨子。前面不远有个左都村,网上图片中的佤族人的房屋,就是像鸡窝的。那里号称‘太阳下的原始佤部落’,有‘边境左都·佤山秘境’的美誉呢。网上说,那里自然风光秀美、民族文化浓郁,特有的佤族魅力,要不要去看看?”

虎永刚说:“你这样问我,就是想要去呗。网上有没有说,大概在哪个位置?”

宁静又看了一下手机,说:“在雪林乡政府西北方向,大概13公里的地方。”

虎永刚很开心:“那太好了!我们就是往西北方向去的,正好顺路。”

十多分钟后,他们就到了雪林乡政府。

虎永刚下车拦下个开摩托车的小伙儿一问,雪林虽然和缅甸交界,但并没有游客可以出境的口岸。

再一问左都村在哪里,小伙儿居然正好是那个寨子里的人。他很详细地给指明了方向,并表示,如果不着急,等他去乡政府办完事,就给带路过去。

虎永刚不知道他办事需要多久,雪林这边又没有口岸,就不打算在此地停留,还是按照计划,要赶去沧源县城。

于是,他谢绝了小伙儿的好意,上车继续赶路。

宁静说:“刚才和你说话那人,真的好黑啊!你不觉得他像非洲黑鬼吗?”

虎永刚说:“人家黑是黑,但‘黑鬼’这种话,我们两个人在车上说说无所谓,当着人家的面不要说啊!对人家不尊重!”

宁静白了他一眼:“我有那么傻吗?!”

从县道转上通往左都村的乡道后,虎永刚的车速倒快了些许。虽然一样的山路、一样的土石路面,但乡道上少了大货车的行驶,就没有那么多的坑坑洼洼了。

快到村里的那一段路,已经修成了水泥路,看来这是准备要进行开发了。

忽然后面一辆摩托车,不停地鸣喇叭。虎永刚以为他要超车,就往边上让了让。

没想到,却是刚刚在雪林乡政府那里问路的小伙儿回来了。

虎永刚在村口写有“左都”的巨大石头前停下车,那小伙儿也在旁边停下,并主动来打招呼。

小伙儿很开心地问道:“你们也是看到网上的信息,找到我们寨子来的吧?”

虎永刚说:“是啊。你怎么知道?”

小伙儿说:“我们这里原来很偏僻,又藏在深山里,很少有人知道。现在开始开发了,有关部门的宣传很到位啊,慢慢地有人来玩啦。”

虎永刚说:“是的,信息时代,宣传很重要,我们就是看到网上说,你们这里是‘边境左都·佤山秘境’,感觉很神奇,就过来看看的。”

小伙儿可能是此地旅游开发的参与者,说起来头头是道,他介绍说:

“这‘边境左都·佤山秘境’是一个能人想出来的宣传语,意思是说,我们左都寨地处边境一线,而且我们雪林乡又是全国唯一的边境佤族乡,全乡都与与缅甸掸邦第二特区勐冒县栋玛区接壤,最远的寨子离边境线也只有5公里。

因为以前我们交通闭塞,又不爱与外界交流,所以我们佤族人在你们汉人看来很神秘,甚至有人说我们是中国黑人。

说实话,我们这里确实很穷、很落后,还是现在的政府好,发现我们这里的旅游资源,就对我们这里精准扶贫,进行旅游开发。

你们过来的时候已经看到了,村口的路已经修成了水泥路,寨子里也开始修的修、建的建,增加了不少设施了。”

虎永刚说:“不错不错,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你们肯定马上会脱贫的,二期日子会过得越来越好。”

小伙子高兴地说:“也要你们远方的客人帮我们宣传啊。我们也在加紧建设啊。你看,这门口的大石头,原先只有左边这一块,右边这块就是新加上去的。”

虎永刚看横在上面和左边的石头上,是黑色的涂画,就像他们之前在广西看到的“花山岩画”差不多,很简单,又很形象,右边却是鲜红的两个汉字“左都”。

看到他们两人有疑惑,小伙儿主动解释说:“我们佤族有自己的语言,却没有通用文字,左边这些画是我们祖先刻下来记事用的;右边这个是现在写上去的。

红色和黑色是我们佤族人崇尚的颜色,你们可以看到,我们这里人身上的服装,都是这两种颜色为基调的。”

虎永刚点点头,表示理解。

他们站在寨口远观古寨,只见一座座鸡窝式的茅草房,像一个个大蘑菇簇拥在山间,和青翠的茶梯田互相辉映、相得益彰。

小伙儿很自豪地说,这就是我们佤族的历史文化韵味,你们在其他地方看不到这种建筑的。我们左都寨是当今保存较为完整的佤族原始部落,来考察的人说,这是“活着的博物馆”,是反映佤族人生活的“活化石”,也是“直过民族”留给世人的历史见证!

(画虎成猫的百度小知识:直过区、直过民族,就是说这些地区,未经民主改革,直接由原始社会跨越几种社会形态,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云南这一带的佤族、拉祜族、布朗族都是直过民族。)

说着,他带着虎永刚夫妻俩进入古寨,,边走边介绍:这古石板路是重新铺设的;这路边的垃圾桶、供人休息的石桌石凳等等,是新增加的;这小桥、这流水也都经过了治理……

他又非常向往地说道:“政府已经在给我们修建新的寨子了,到时候所有人都会搬迁过去,这些鸡窝就留给你们游客参观了!”

虎永刚说:“那还真不错。你们可以住上新居,游客们可以欣赏到原汁原味的佤寨,这里也不会被改得不伦不类。”

言语间,他们走进了一座鸡窝式的茅草屋里。

虎永刚觉得这里是三黑:住的人黑、屋子外面黑、屋里面更黑!

屋子的上层的住人的,里面也没有什么家具,中央有一个火塘。

小伙儿介绍说,佤族一般都是一家几代人住在一起。一日三餐就在这火塘里煮食物,晚上就在火塘边铺上草席、竹垫睡觉。

而房子下面周围,用竹篱笆围成的一圈,那是给猪和牛住的,这种人畜共居的原始生活方式,持续了480年了。

参观完要走的时候,他们在下面的篱笆墙边遇到一个老人,小伙儿上前叽里咕噜的也不知道在说什么。

虎永刚是一句也没听懂,猜想是在介绍他们的来意。

小伙儿介绍说,老人是这家的老祖,已经100多岁了,也是寨里最年长的一个。

这让虎永刚很惊讶,他之前还觉得,高原上的人不会很长寿,没想到这里还能看到百岁老人!

继续参观的时候,他发现这里的风景确实很美,要不是一路上见惯了这山清水秀的旖旎风光,倒要大大地赞美一番了。

尤其是此地的气候,比起西双版纳的闷热潮湿,这里可算是凉爽宜人。虽然是大夏天,寨子里的人,除了干活的,基本上都是黑红相间的长袖了。

不过寨子里那些玩耍的小朋友们,身上已经不是那种传统服装了。现代文明之风吹了进来,除了皮肤黑之外,和汉族小朋友已无多大差异。

忽然看到寨子里,有一群佤族姑娘在唱歌跳舞。

小伙儿说,她们是寨子里挑选出来排练的,她们跳的是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佤族民间舞—甩发舞。那边还有小伙子们在练习打我们佤族的木鼓呢。这些都是准备等以后这里的景区开发好了,要给游客们表演的。

不仅如此,以后还要给游客们举办佤族特有的加林赛;展示佤族人传统又美丽的佤景古法工艺;加工出售一些佤族服装、背袋、工艺品等等,相信我们在政府的带领下,很快就能脱贫致富了!

虎永刚嘴上附和着,心里却在想:单凭你们这不用一个小时就能全部逛完的寨子,要靠旅游业发家致富,只怕被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