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唯有华夏>第三章 伏戎于莽(下)

话尽于此,其意已明。

蚕丛顿了顿,没有继续讲下去,只是用手朝军帐内的众人一指。

鱼妇寻着蚕丛手指的方向看去,就见大家早已七扭八歪的各自睡去。

包括刚刚还叫嚷着没有打爽打够的柏灌,也搂抱着自己染满鲜血的战袍,光着膀子睡得口水横流。

听闻蚕丛那话,又见此时情景,鱼妇早已感知其中深意。

但其内心还是不服,起身就欲叫醒众人,以备再战。可久坐腿麻,加上前番临阵鏖战,气力已剩无多。身子起了一半,小腿一软,又坐回到了原位。

待到鱼妇再度想要站起来时,却被蚕丛用手在她肩膀上向下微微用力一按,同时朝她做了一个噤声的手势。

悄声说道:“让大家好好休息吧,这雾三天之内不会散去。”他又想起了那个老头预报此番天气时的自信表情,不觉一笑。补充道:“而且第三天的雾只会更浓。”

“我们什么时候开始上演好戏?”发热的大脑逐渐冷却,不忿的心态也已缓和。终于接受了蜀族力不如巴族的现实的鱼妇,低着头问道:“等雾散的时候吗?”

蚕丛答道:“等一个人回来时。”

言罢,他将视线移到了军帐外的远方。虽然明明什么也看不清,但他还是盯着那里看了很久。

鱼妇也不再多问,她只负责打,至于什么时候打、打哪里、怎么打,从来都是听蚕丛的。现在,她只需要养精蓄锐,耐心等待蚕丛的通知就好了。

见蚕丛望着远方出神,也没有要继续交谈的意思,鱼妇便在一旁自顾自地把玩起一把铜制飞剑来。

这是刚刚过去的战斗中,鱼妇从自己的肩膀上拔出来的。

当时,若不是她为了躲开敌人迎面劈过来的斧子,而将身子一闪的话,这把飞剑一定会刺穿她的咽喉的。

“到那时会有人为我伤心吗?又有谁来接任我的位置,继续率领蜀军冲杀敌阵呢?”女人的心事,多半会是如此。爱与被爱,眷顾或被眷顾。

而这把飞剑的主人,自然便是巴族的总头目巴务相。

此时的他,正在军机堂内聚拢巴族众将,评判刚刚的战事。

每战必评,是巴族保持了上百年的优良传统。

在众人分头汇报了自己那方的战斗情况后,樊林不无遗憾地说道:“这雾只要再晚来一小会儿,蜀军必然溃败。”

“大家不要急躁嘛。”巴务相笑着安慰道,“这浓雾护得了蜀族一时,罩不住蜀族一世。”他的言语很轻快,听起来心情大好。“现在只需好好休息,静等雾散,我们再一起破敌也不迟。”

说着,他解下腰带。又从一个木质剑匣中,取出几只飞剑,一边重新将腰带上空掉的剑囊补满,一边轻声呢喃道:“下一回,你可没这么好的运气了。”

战平过程中,一直保持沉默的相和,忽然开口提醒道:“我们还是不要太轻敌了吧,毕竟对方的水军还没参战呢。”

听到相和所言,巴务相先是一愣,略一思索后,回道:“无妨,我们只需要将他们在陆地上的力量全部消灭即可。届时他们的水军也就不战自败了。”

他看了一眼相和,继续说道:“除非他们愿意一直生活在船上,永远也不上岸了。”语罢,他放声大笑。

“话虽如此,但是我们已经与他们打了这么久了。蜀军虽不善久战,可毕竟其诡计多端。”相和迎着巴务相的目光,再度提醒道:“我们还是要多加小心才是。”

不待巴务相做出回复,樊林在一旁不耐烦地说道:“诶,你还是好好想想我们胜利之后,领地要如何划分吧,毕竟那才是你擅长的事情。打仗的话,听头领的安排就可以了!”说罢,他与巴务相对视一笑。

“可是昨夜的蜀军……”相和还欲争辩,却被巴务相出声强行打断了发言。

“好了,你不要再在那里可是、但是的了!”随后,他又朝众人摆了摆手,说道:“都散了吧,好好休息。雾散为号,立刻集结,一击溃敌!”

众人应声散去,只留下了相和一人又在原地站了一会儿后,方才叹息一声,摇着头走了出去。

他没有回到自己的屋子休息,而是叫上了自己的亲随,简单收拾了一下行囊后,彻底离开了这里。

从相和的氏族随晖月一起北上驰援后,他与总头目巴务相之间,就产生了些许隔阂。虽然在平素的交往中看不出什么端倪,可一旦二人有了不同的意见时,巴务相便会表现出不耐烦的神情。

但如今在商讨军机要务时,话没说完便被打断的情况,在以往是绝对不会发生的事情。因为相和在这个管理团队中,一直扮演的都是谋士的角色。

当一个谋士连说话的权利都被剥夺时,他也就没有继续留在这里的意义了。

当巴务相收到了相和离营北上的消息时,他只是伸了一个长长的懒腰,随口对来报者说道:“不用理他。”

“回去的正好!免得在这里分功!等我尽得蜀地,班师北上之日,定叫那三个氏族以伏地之礼相接!”这是自认为早已胜券在握的巴务相,憋在心中之语。

翌日深夜,第三天的黎明马上到来之际。

这雾虽如渔伯所料,一直持续到了现在。但从目前的能见度上来看,似乎有提前散去的迹象。

从那场战斗后,蚕丛便经常会不分昼夜的立于中军帐外的高塔之上,默然南望。

这座本来是用于纵观战场局势 ,好做出相应调度指挥的高塔,在这两天几乎变成了蚕丛的坐卧起居之所。

若不是他的那张定制版“石棺”太沉,不好拿上去的话,估计他还会直接睡在上边的。

蚕丛早就料到了巴族迫于形势,必定会压上一切与蜀族决之一战。

只是没想到这一战会来的如此迅捷。

若不是巴族来犯的时间,恰好与这场渔伯预报范围内的雨后浓雾重叠,蚕丛是绝不会贸然选择与巴族正面抗衡的。

虽说战斗开始的时间不在蜀族意料之中,但战斗的结果对蜀族来说,却是极好的。

首先,正是因为有了这次对敌,才使得主帅鱼妇再度认清了蜀族身体素质上的不足,从心理上彻底接受了蚕丛的战略。

然后,是通过这次对战,在一定程度上为蜀族全军平添了许多克敌信心。

毕竟在以往这种与巴族硬碰硬的作战中,蜀族的战绩几乎是全败的。

最后,在交手过一次,并且以平手之姿去实施接下来的诈败计划,要比第一次交战就诈败更有说服力。

并且实施起来,容错率会更高一些。因为常战常败的蜀军,在佯装逃跑的过程中,一不留神很容易就弄假成真了!

换句话说,如果不是经过此番战斗,这个诈败的计策很容易被蜀族军士理解成为,是因为打不过巴族所以领导们要带头逃跑的借口而已。

君别时我心随行,君归日南风骤起。

当蚕丛第无数次将那面被风吹的遮挡在自己脸上,画着蜀族图腾的旗帜,从眼前拂开时,那个他心念之人的身影,终于出现在了他的视野中。

若不是这阵南风吹淡了眼前的雾,深夜之中,他也无法看见远方那一抹闪烁跳跃的红。

(本章完)

(《周易·同人卦》: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

象曰:伏戎于莽,敌刚也。三岁不兴,安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