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红星仓库>第67章 雪灾将起

和硕帝提朱笔一气呵成,颁旨嘉奖抚远大将军:

『门下,天下之本,皇帝诏曰:

秋收已结,粮仓满满,朕心甚慰!

卿萧家,忠心耿耿,世代为我朝效力。

先有嘉禾九年,举人萧振洲捐万亿钱,豪助我朝安定南疆。

后有抚远大将军勇收十六州,拥神兵利器,戍卫边关。

不以私利,广播良种,至今秋,大获丰收,国库丰盈,存粮一季数倍于往年累计赋税。

实乃国之大幸!

又闻抚远大将军麾下红星军,研发火器,批量生产。

如今已装备至镇国公麾下边关将士!大壮国威!

萧家虽有豪富,但取之有道,恪守俭约。娶三妻,然红妆之数远低于规制。

感萧家之忠诚简朴,特赐补妆六十八抬,特以此金玉之品赐卿,以助厚忠之德。

钦此。

何硕元年三月二十九号。』

宣旨官带着六十八抬红妆,绕内城一周,送与萧云府邸。

众大臣听闻,尽皆闭嘴。再无人弹劾。

再有两天是开学之日。

各红星小学大开校门,连开两天,广收学子。

九月一日,报过名的孩子被送进校门。

孩子们被按有无基础分班。

然后就是训话,讲述规矩。

中午管了一餐饭食,下午再每人发了两身校服,一个双肩书包,一个文具盒,里面铅笔两支,橡皮一块儿,另有一盒粉笔,一块小黑板。

告诉他们第二天再来领书。

孩子们高高兴兴散学归去,对以后的学习生活充满期待。

再说红星根据地里面。

花玥然已经有了将近三个月的身孕,孕吐阶段慢慢结束。

柔嘉每天小心翼翼的照顾着她。

花筱悠和花亦宁已经从悲伤中走出,彻底融入根据地生活,每日跟着出工分。

她们姐儿仨都是擅长女红,绘画花样子有一手,并且识文断字,所以都进了服装厂,主管设计。

萧云小心翼翼进来看了她们几次,都被柔嘉小心避过了。

萧云只当是继母害羞,怕尴尬,不以为忤。

萧林沉浸在落第举子们的再教育,与红星军思想政治管理升级上。

他发现,随着发展,红星军规模越来越大,要想如臂指使,必须加强对军队的思想指导与把控。

而要把控部队思想建设,只靠他或者是几个亲信,根本顾不过来。

所以,它需要建立一个组织,专门负责红星思想的宣传与维护。

这个组织负责宣传、解释和贯彻红星的重要决策,确保军队与红星保持高度一致的思想认同。

而这个组织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谁?当然是二哥萧山。

萧山就像是一座明亮的灯塔,在王权至上的年代,抚远大将军这个身份,天然易于凝结战士的“心”!

所以现在他有两件很重要的事情去做:

第一,督促萧山具体学习自己书架上的书,建立与巩固正确的红星价值观。

第二,将既有的六百多名指导员集中起来,再次深入培训,成立政委制。

然后以此为基点,在这个王朝最顶尖的学子们之间,搭建红星思想政治体系。

等到萧山将军队的官衔确立好,自上而下,全部派遣上政委和指导员等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员,以引导和匡正军队的思想统一战线。

九月九日,萧林打个招呼,兴高采烈的到了萧山身边。

萧山一直忙于招兵买马和种田种地之间的调和。

如今又是秋种的季节,所以天天有点儿焦头烂额。

萧林看了看,说道:“二哥,镇国公二十万军队,他们多少军田?”

萧山一挑眉,说道:“不知道啊!”

萧林不紧不慢地说道:“他那些人,有多少种地的?有多少闲着的?”

萧山一点就透,立即兴高采烈的派了两个通讯兵,跑去问镇国公要人救急。

镇国公怎么可能不同意,他都恨不得有人替他养着这些兵。

镇国公立即拨了五万人给萧山,借给他十天,只要管吃管喝就行。

萧山乐颠颠的将人分到各处公田,嘁哧咔嚓,一通劳作,本来要十天左右才种完的冬小麦,三天全都种下了。

剩下七天,全部安排他们去沧河落差最大河面最窄的地方修建水电站。

时间到了,工程才刚进行一小部分。

萧山又去跟镇国公申请延用三个月,镇国公说:“行!不过这人,你得一个月一换。”

萧山满口答应。

鉴于总是腿着传递消息太慢,萧山希望萧雨萧海加大一下通讯设备的研发,先整个电话出来。

萧雨萧海一拍脑瓜子,是哦!

理论、图纸、一帮子爱发明制造的人,没有什么不可能!

不过是两个多月就鼓捣出来了。

没有物料运输的障碍,水电站也快速建成,正常运转后,给整个幽云十六州提供照明不成问题!

这些兵又被拉去铺设电话通讯线。

而萧山开始由萧林带着学习。

萧林强大的记忆力和分析总结的能力,让萧山叹为观止。

厚厚的几本书,愣是让他深入浅出的总结提炼,并讲述出来。

萧林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带着萧山熟悉了基本理论体系,剩下的就是让他自己学习。

今年的冬天来得特别早。

刚到了九月下旬,就下起了大雪。

到十月底,过天间府往南,中间府也开始下雪,而到了十一月初,从未下过雪的南间府也飘起鹅毛大雪。

和硕帝的案头雪片般飞来各种报灾折子。

和硕帝第一想到的就是跟萧云求救。

萧云如今是翰林院修撰,但平时并不在翰林院,和硕帝特许他在崇文院研学。

传话太监一溜儿小跑过来,告诉他和硕帝有宣。

萧云默了一下,叹口气,放下手头事务,跟着小太监去了勤政殿东暖阁。

和硕帝也有两天没见他了,趿拉着鞋子迎过来,一口一个大哥的喊着,让到暖坑上。

萧云拱手行礼,推辞了两下,坐到了下手处。

和硕帝就给他展示那些报灾折子,说道:“叫大哥来,是想求萧叔帮着去看看,这灾到了什么程度?”

“如果赈灾,需要准备多少东西?”

萧云说道:“好。”

然后就要告辞。

和硕帝不舍,要跟他再聊聊。

萧云说道:“势如救火,臣还是先去传话吧!”

无奈!

大哥就是这么死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