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刘璋在三国>第53章 提审邓宪

军队的事情处理完,接下来就是提审那个山贼头领邓宪了,刘璋和徐晃、徐荣、戏志才一同来到书房,亲卫把邓宪带了进来。

看着眼前这个文弱书生,刘璋实在不能把他和山贼这个词联系到一起,邓宪并没有被绑起来,进来后打量了下几人,然后对上首的刘璋施礼道:“学生邓宪见过刘大人。”

刘璋奇怪的看着他,然后问道:“你认识我?”

邓宪笑道:“不认识,但是在司隶境内,包括周边地区,谁人不知刘季玉呢?刘大人的名声真是如雷贯耳啊,今日有幸得见,三生有幸。”

刘璋没有理会他的奉承之词,而是冷笑道:“你还是想想怎么能保住自己的脑袋吧,聚众攻击县城,可是抄家灭族的罪。”

邓宪毫不畏惧,而是继续笑道:“学生自知罪孽深重,可此次攻击县城也不是我的本意,学生是生是死,全在大人一念之间,大人觉得学生还有用处,自然会留,大人如若觉得学生废物一个,自然会处死学生,既然如此,学生又何必摇尾乞怜呢?”

刘璋不由的笑了,人才啊,就凭这份临危不乱的心态,将来必成大器,他还能训练出一支训练有素的士兵,显然也是知兵之人,杀了真是太可惜了,刘璋不由的起了爱才之心,可是这邓宪到底是谁?史书上没有这个人啊,难道是化名不成?

刘璋让人给邓宪搬了张椅子让他坐下说话,邓宪没见过这种东西,东瞅瞅西看看,然后感叹道:“此物甚妙啊!”

刘璋笑笑:“闲暇之时做出来的小物件而已,让邓先生见笑了,邓先生还是说说你能给我带来什么?”

邓宪正色道:“幕后黑手!”

刘璋露出一丝笑意:“袁氏吗?”

邓宪惊讶的问道:“大人都知晓了?”

刘璋笑道:“虽然没有证据,可我在朝堂得罪的人并不多,和别人也没有利益瓜葛,能给我使坏的,我想除了世家也没有旁人了。”

邓宪笑笑:“我猜大人也能猜到是何人所为,学生想说的是……”

邓宪看看周围几人,然后继续说道:“大人确定要下官在这里说吗?”

言外之意,这些人都是你的自己人吗?刘璋真想骂人了:你他妈神经病啊,你这个时候说出这话,就算不是自己人,我让谁走?让谁走不就说明自己不信任对方吗?

刘璋摆摆手:“无妨,都是自己人,说吧。”

邓宪先是拱了拱手,然后继续说道:“我观大人其志不小啊!”

刘璋抬了下眼皮,问道:“何意?”

邓宪继续说道:“大人在城外筑城,还收拢了这么多难民,虽然我不知道,守卫的兵士具体有多少?可想必不会低于一万人,大人麾下还有重骑兵、重甲兵等特殊兵种,所以我才说大人其志不小。”

徐荣都睁大了眼睛,他知道刘璋在冀县有军队,没想到还有重骑兵和重甲兵,要知道想组建这些兵种可不容易,战马和装备所需要的钱财就是海量的,组建起来还不算,你还得养的起才行。

这东西就和核武器差不多,威力肯定是巨大的,可消费也是很庞大的,可不是谁都能养的起的,俗话说养一个骑兵,和养十个步兵的花销差不多,一个重甲步兵也等同于三五个普通士兵了,刘璋相当于藏了一万大军啊。

徐荣此时如坐针毡,他只想解决手下兄弟的温饱而已,不想参与这些事情,刘璋养这么多兵做什么?用屁股想也能知道,肯定不是为了维护洛阳治安的。

刘璋看了徐荣一眼,只看的对方好不自在,然后对邓宪笑道:“你不怕我杀你灭口?”

邓宪哈哈大笑:“在学生看来,不论大人是真心为民,还是别有所图,都不可能轻易杀掉对自己有用的人。”

刘璋来了兴趣:“说说你有何用处?如若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怕你今天走不出这个门。”

邓宪信心满满的说道:“学生自然敢把这些说出来,自然不会信口开河。”

邓宪环顾四周,发现几人都在看着他,然后不慌不忙的起身说道:“学生知道司隶境内所有山寨的位置,更知道他们得防御布置、财产几何,想必这些都是大人急需的吧?只要大人能相信学生,学生必然会给大人一份满意的答卷。”

刘璋看看几人,然后问道:“你们如何看?”

徐荣不做声,他只想做个小透明,徐晃是纯粹的军人,显然此事已经超出他的能力范畴,刘璋把目光投向戏志才,戏志才摸着下巴思考了一会,然后回道:“他说的也不无道理,不妨一试,如若他所说有假,到时候再杀他不迟。”

刘璋点点头,然后开始下令:“公明你带兵跟随邓先生去周围山寨看看,多带些马车和百姓,把能搬运的都给我搬回来。”

徐晃起身领命,然后带着邓宪出去了,待两人出去后,刘璋盯着徐荣也不说话,徐荣被他看的直冒冷汗,当气氛压抑到极点时,刘璋终于说话了。

“咱们兄弟一场,我也不想让你难做,我要做的事,估计你现在也不会理解,不过没关系,以后会理解的,你和文谦一起进城,把你和你部下的家眷们都送过来,我不强迫你支持我,但你不能有二心,可能理解?”

徐荣松了一口气,他还以为刘璋要把他装进麻袋,扔到洛水中呢,只是送家眷而已,问题不大。

徐荣叹息一口气,自己也是猪油抹了心,兄弟们苦点就苦点,现在倒好,生活好了,脑袋也悬了,也不知道是赚了还是亏了。

待徐荣也走后,刘璋和戏志才又商议了一下冀县的人员任命,戏志才刚来没多久,对很多人都不熟悉,自然是刘璋怎么安排怎么来了。

最后任命如下:

县令:戏忠,秩一千石。

县丞:糜竺,秩八百石。

县尉:徐晃,秩八百石。

主簿:郭嘉,秩六百石。

典史:乐进,秩六百石。

县尉的副手,两个都尉由太史慈和黄忠担任,典史的副手由冯九和牛二担任,县令的副手武职由刘三刀担任,文职由戏志才带来的同窗担任,其余部门的文书都是由戏志才带来的人担任,这些都是一年四百石的俸禄,算是县衙能吃上皇粮的最低官员了吧。

刘璋又在城外停留了一晚,乐进和徐晃第二天才回来,乐进带回来两万多人,都是现在洛阳城防营的家眷,城外大营的家眷早就迁移到冀县了。

这些人中多为老弱妇孺,想来也是,家中男丁都在当兵,有些还战死沙场了,可不就剩下孤儿寡母了吗?

刘璋对这些人很客气,安排的都是些缝缝补补的活,或者就是去厨房帮忙,扫扫地啥的,军人家属自然要有特殊待遇,现在没有地盘,刘璋也不敢乱画饼,等以后有地盘了,再给他们分地分房,带他们做生意,做大做强再创辉煌!

徐晃带来的人没有多少,只有几千青壮,没办法,人实在是太多了,徐晃觉得都带回来不现实,所以只带了青壮回来。

邓宪也只是了解个大概,他也没想到有这么多人,如今山贼全军覆灭,留守人员都没有抵抗就投降了,可这些人怎么办又是个问题,徐晃无奈只好先回来了,等刘璋定夺。

五万多山贼,可想而知他们得家属有多少?就算不是每个人都带着家属,那起码也超过十万人了,刘璋无奈只好亲自走一趟。

这些山寨大大小小足有几十个之多,刘璋看的头大如斗,这怎么管理?不管还不行,如果放任不管,过段时间山贼又聚集起来了,到时候对冀县不又是一个威胁?

只有千日做贼,哪有千日防贼的道理?最后刘璋决定集中管理,挑选了五个离冀县不是太远,有地势险要的大型山寨作为据点,每个山寨都有超过两万人聚集,如此多的人,管理上又成了问题。

粮食倒是不缺,当初袁家让山贼出手,除了山谷中的粮食外,每家还另外送了不少,还有很多金银财宝,这些有的是袁家送的,有些是山贼们平时打家劫舍得来的,如今都便宜了刘璋。

刘璋最后决定,在每个山寨组建一个护寨营,每营两千人,这些人由邓宪的两千嫡系,加上冀县挑选出的一千精兵,再加上两千新兵和五千俘虏组成。

管理人员只好从军中调集了,各营中下级军官都有明卫担任,五营主将刘璋选择让天字号五人担任:天权、天枢、天阙、天罡、天机。

这五人和贪狼、破军、七杀,就是当初白冰手下除了风林山火的八大金刚了,经过两个月的磨练,如今的他们带领两千人马绰绰有余。

五大营的总统领是白冰,没办法,这个位置很重要,既要忠心又要有能力,没有比白冰更合适的了,太史慈和黄忠也许能力足够,可他们刚投靠,就给这么大的权力,其余人怎么看?不利于内部团结。

乐进经过上次的事,也变得沉稳了很多,刘璋也把他从东大营的主将,提拔成城外大营的暂代主将,如果表现的好就给他转正,再说有徐晃在城中照应,应该也出不了岔子。

民生上,五座山寨由邓宪全权管理,文人就该干些文人的事才对,刘璋又从城中挑选出五个族老、五个村长、协助邓宪管理山寨。

这十来万人总不能白养着,总得找点活干才行,好在山寨上都有大片无主的土地,刘璋让邓宪组织民众们开荒,挖水渠,等明年开春就能种粮食了,总坐吃山空也不好,山寨的存粮也撑不了多久,自己动手才能丰衣足食嘛。

冀县的事情处理完毕,刘璋赶紧赶回洛阳城,冀县遇袭一事,得赶紧上报了,朝廷总得给个说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