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穿越重生>满朝文武都能听到我的心声>第140章 今天抽个盲盒吧,芜湖, 谁第一个出来奏报,就翻谁的八卦!

  “搞定!”

  “耶!”

  两个手在空中一击掌。

  襄阳公主兴高采烈:“我会弹胡琴,我现在弹一首!”

  许烟杪:“好啊!”

  于是襄阳公主就抱着她那把心爱的胡琴,叮叮咚咚地弹。

  许烟杪不会弹琴,但他会烘托气氛,拖过来一个带盖木桶,手对着盖子就是轰隆咚锵地敲。

  “咚咚咚——”

  “隆隆隆——”

  音符玩疯那样冲破屋顶,间歇夹杂着嘻嘻哈哈的笑声。

  襄阳公主笑着,弹着,嚷着:“许瑶海——”

  她大喊:“谢谢你——”

  许烟杪正捶着木桶呢,耳边一阵重音,只能隐约听到高襄说了话:“什么?你说什么?”

  襄阳公主便扯着嗓子大声说:“我——说——谢——谢——你——”

  谢谢你没有说我不想成亲是小孩脾气。

  谢谢你陪我“胡闹”。

  许烟杪也喊:“不——用——谢——”

  他们在郊外,无边的琴声鼓响叩击蓝天,叩击白云,叩击那绿树、鲜花、嫩草,以及远处的青山。细细的水流一道一道从山上流下,像是快乐也有了痕迹。

  老皇帝从锦衣卫那里知道了情况,免不了哼笑一声:“两个小混蛋,倒是会风流自赏。”

  在襄阳公主“爱情语录”的冲击效果逐渐减缓后,老皇帝第一时间就反应过来——

  高胜仙这小讨债鬼,根本就不是她嘴上说的那样,向往什么纯洁的爱情。

  她在故意恶心她老子!

  而且这个手段,他不用猜就知道,肯定是来自许烟杪,就他出招特别剑走偏锋。

  要是换成别的官员这么算计他,他一定让人付出惨痛代价,但是这两个……

  “算了。”

  老皇帝拿起筷子,将花生米一颗一颗,稳稳当当地钳到嘴里。那花生米放点盐,个儿大,咬在嘴里,咔蹦咔蹦响。

  随后拔出手旁老烧酒的瓶塞,嘴对嘴地喝了一口。喝完,一叹气:“左右我还死不了那么快,牙口还能吃一段时间花生米,想玩就玩吧。”

  ——而且,他也确实被惊到了。

  现在他闺女看着正常,万一以后真的恋爱脑了呢!

  再等等吧,也不急这两年。

  不过,小兔崽子戏弄君父,还是得吓他们一吓。

  随后指着一碟花生米,对锦衣卫微笑:“又弹又叫的,肯定又累又饿,这碟花生米端过去赐给他们吧。”

  锦衣卫:“……”

  这要不是皇帝,他高低得问一句:你是说让我出皇宫,再出外城,再走二三十里路找到公主和许郎,就是为了送一碟花生米?

  好歹加两块肉,也显得贵重一点啊!

  *

  快快乐乐地闹腾了一场,许烟杪拿手背往脸上一擦汗,太阳晒着他的后脑勺,微微升腾起的热气,让许烟杪想回家洗个澡了。

  回家之前,他脑门上又“叮”地亮起一个灯泡:“高襄,我又想到了一招,可以让你加加码!”

  襄阳公主立刻激动了:“是什么!”

  许烟杪把木桶一推,语气简直唯恐天下不乱:“你穿上白裙子,晚上在宫里四处走走,对月感怀,对花忧郁。”

  “!!!”

  襄阳公主看许烟杪的眼神顿时更加火热了:“这个好!我回去就翻我的白裙子!”

  许烟杪:“还有,如果被抓到了,你就这么说——来,跟我念‘爹爹,我想有那么一个人,能陪我一起看雪看星星看月亮,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

  襄阳公主立刻捂住牙。

  这样的话,不管听多少次,她都觉得一阵牙酸。

  不过,她爹很快就要听了!

  只要想到这个,襄阳公主就能努力装成轻描淡写的样子,镇定复述:“爹爹~我想有那么一个人,能陪我一起看雪看星星看月亮,从诗词歌赋谈到人……”

  锦衣卫的出场让襄阳公主话语一顿。

  许烟杪:“你们有什么事吗?”

  锦衣卫指挥使稳当当地奉上食盒:“殿下,许侍中,陛下怕二位敲敲打打累饿了,特令下官送来一碟花生米。”

  襄阳公主:“……”

  许烟杪:“……”

  【等、等会,这么快就暴露了吗!】

  锦衣卫指挥使将东西送到,便拱手一礼离去。只留下许烟杪二人面面相觑。

  许烟杪:“要不……”

  襄阳公主:“其实……”

  二人又对视一眼。均是看到对方衣领上的汗渍。

  襄阳公主咽了咽口水:“其实夜半白衣游宫什么的,也没有那么必要?”

  许烟杪露出一个腼腆的笑容,眼神似是淳朴又天真:“我听不懂你在说什么。什么夜半白衣游宫?”

  襄阳公主顿了顿,脸上笑得和三月桃花那般灿烂:“对对对,是我说梦话了。”

  “走!我们不是要出来吃面的吗,再不去店里就要坐满了!”

  “啊?哦哦!对!走!”

  *

  很快,就到了新科贡士授官之时。

  科举取士,通常情况都是一甲进翰林院,二甲授京官及外官,三甲授外官。

  当然,也有特殊情况,比如这次。

  老皇帝看最近杀太多人了,破例让二甲第一也进了翰林院,但除此之外,其余二甲皆授京官或外官。

  高贺揉了揉红鼻头,擦了擦眼泪。

  ——一次上岸的欣喜,谁懂!

  “就是可惜没能进翰林院……”

  他对着许烟杪扼腕:“工部主事虽说从品级上面比一甲所授翰林院修撰、编修高,然而翰林出身,升官更快。”

  许烟杪笑他:“你若是早把字练好,朝考后不就能当庶吉士了?”

  殿试之后,除一甲以外,都还需要参加一次朝考,其中擅长文学、书法的,就可以被选中,去翰林院当庶吉士。

  高贺面皮都有些泛红:“这书法……也不是想练就能练好的,我这……我……嗯……虽然练了有一段时间了,但……”

  “但把学堂布置的习练书法的时辰,拿去抄写经文了?”

  高贺嗓子一高,万分震惊:“你怎么知道的!”

  他以前所在的学堂会要求学子每天抄一个时辰的经文,不拘书法优秀还是差劲——优秀的用纸张丝帛这些贵价物,差劲的就用竹木简牍。

  这些经文会由学堂的人联系寺庙拿去售卖,所获钱财用来补贴学子生活。

  高贺为了赚钱,就把所有空余时间都拿来抄经文,保量不保质,伪装是那一个时辰里抄的。

  ——毕竟他当年也没想过自己能走那么远。

  许烟杪正要说话,排队列的钟声恰在此时响起,只能匆忙和高贺分开,走到自己的位置里。

  【毕竟我也干过类似的事情,硬笔书法课偷偷看小说什么的……】

  他什么书都看,琼瑶小说就是那时候看的。

  高贺也正急急忙忙入自己的位置,耳朵里冷不丁钻进许烟杪的声音,他还万分感动。

  许郎人真好,这么急的时候,还记得抓紧时间跟他解释——虽说声音大了一些,恐怕别人也听到了,但情急之下顾不了那般多,实属正常。

  ……不过,硬笔书法课是什么?

  茫然之余,高贺回过头有心想说一声“听到了”,然而好几个官员从他们之间匆忙步过,只停顿了一会儿功夫,再看时,对方已深入位置之中了。

  和他对上目光时,还含笑颔首。

  高贺便也微笑地点了点头。

  旁边其他非是新科贡士的官员:“……”

  你们没发现你们微笑示意的可能不是同一件事吗?

  *

  第一天上朝,高贺很紧张。

  第不知道多少天上朝,许烟杪熟练地打开系统:【今天抽个盲盒吧,芜湖,谁第一个出来奏报,就翻谁的八卦!】

  群臣一时色变。

  好几个本来已经迈脚的官员,条件反射地收回了脚。

  并且开启了互相谦让。

  “我的事不急,阁下先请。”

  “哪里哪里,户部钱粮之事怎会不急,还是阁下先请。”

  “钱粮便摆在那里,晚一会儿又不会缺斤少两,倒是听闻阁下似是要奏报祥瑞之事,这可是使龙颜大悦的好事,陛下之事更重!还是阁下先请吧。”

  “实不相瞒,弟方才在自省,岐山天上现五色彩云之事,不过是天上云彩变换颜色罢了,哪里值得巴巴拿出来作祥瑞。至于民间所言,凤落岐山,更是民众无知,以讹传讹。”

  两位大臣脸上都堆着假笑,面上一派友好祥和。

  实际上,一个心里呸一口:老不死的,钱粮不重要,你之前还死活不肯批准我们部门申请的费用?

  另外一个转身翻了个白眼:谁不知道祥瑞之事,除了小白泽,其他的统统是子虚乌有啊,但是它名头听着好听啊!而且如果运气好,真让陛下高兴了,官运亨通不在话下。

  不止这两个,其他大臣也你推推我,我让让你,整个朝廷好像一下子化戾气为祥和,没有任何争端。

  至于那些新科贡士……

  高贺:“……起猛了,好像在朝堂上听到了许郎的声音?”

  梁幼文有些懵逼地眨了眨眼。

  朝堂上还能有人大声说话吗?难道都没人管的吗?

  其他得了京官的新科贡士也或是呆住,或是觉得事出反常,瘆得慌,喜怒不形于色的有,惶惶然左顾右盼的也有。

  前辈们揣着手手,故意长叹:年轻人啊,就算嘴上有毛了,办事也不太牢靠,知不知道行事稳重,有着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镇定,才能在官场走得更远啊!

  ——完全忘记自己当初刚听到心声时,表现也没有比这群新科贡士好到哪儿去。

  作者有话说:

  更新授官:

  季岁义子:状元,翰林院修撰,从六品。

  妈宝男:榜眼,翰林院编修,正七品。

  梁幼文:探花,翰林院编修,正七品。

  拉了三个小姐投资他的那个:二甲第一,传胪,翰林院编修,正七品。

  翰林院侍读学士刘炳文的前女婿:二甲第七,刑部总部广东清吏司主事【本文架空且由于丞相没废除,官职上有私设,比如明朝十三司都扔总部去了】

  高贺:二甲第十,工部主事,正六品

  风俗是杀首子的乌浒夷人:二甲十三,授番禺知县。

  光禄寺少卿的大孙子:三甲第五,授东昌府安丘县丞【殿试之后还有一场考试,他考差了(),所以去当了县丞】

  吏部考功司郎中的表弟:三甲七十九,授陕西长安县知县

  喜欢襄阳公主男的弟弟:三甲八十五,授芮城知县

  *

  设科取士,原为授官治民,使之练习政事。向例二甲授京官,三甲授外官,同一进士顿分内外,未习民事遽任内职,未为得当。今科进士除选取庶吉士外,二甲、三甲俱着除授外官,遇京官有缺,择其称职者升补,着永著为例。

  ——《大清会典事例》

  *

  看雪看星星看月亮,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

  ——《还珠格格》

  *

  义学规定学子每天要抄一个时辰的经文,书法好的用纸张丝帛,书法差的用竹木简牍,抄好的经文由草堂管事交由香积寺专营香火法器和经卷的寺肆出售。香积寺乃天下名刹,每天善男信女摩肩接踵,车水马龙络绎不绝,高官富贾、贩夫走卒各色人等都有,经卷供不应求,所得资费补贴学子生活。

  ——《颜真卿大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