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燕王世子的非凡历程>第173章 甚好甚好,睿王殿下当真有大才。

看着那些纸张,朱元璋仿佛眼前一亮,他敏锐地察觉到,

自己的皇孙儿不但是一个世俗意义上的天才,更是一个天生的政治奇才,

他对政治的嗅觉,甚至要强于很多在官场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吏。

其实朱高炽对于“官绅一体当差、纳粮”的构想,确实非常早,

凭借着前世所接触到的历史知识,他非常清楚,在任何一个王朝的后期,

封建王朝的腐败,还有庞大、臃肿的贵族官僚系统,会用近乎疯狂的土地兼并,

将一个国家彻底瓦解。

而让贵族门阀统一缴纳税赋,服从徭役,就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之一。

只是提出了这一改革措施的雍正皇帝,却也因为清朝后期江南氏族的庞大阻力,

而无法施行下去。

现在,朱高炽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借着他的皇爷爷洪武皇帝的威名,

让这一制度排除万难阻力,顺利施行下去。

朱元璋一页页翻看这桌面上的文稿,确实如他的皇孙儿自己所说,睿王确实花了很 多的心思,

朱元璋也非常认可炽儿的说法,

自古皇权不下县,即使雷厉风行像自己这样,已经让中央的权力高度集中在自己手 里,

可基层的县制上,却终究无法触及。

三人如此交换意见, 一直到深夜,甚至就连门外等候的陈老太监都紧张起来。

这么多年,朱元璋可从来没有在宫外议事到这么晚过,

更何况,这还是跟睿王,这样一个藩王议事,要是传出去,

不知道其他的藩王会怎么想。

陈老太监焦急地在门外踱步,朱元璋可是要求了要严格保密,

现在他带着太子,半晚上都待在睿王府上,下到进宫议事的臣子,上到后宫的妃 嫔,

怕是谁都要问一句,皇上去哪儿了?

终于,经历了漫长的等待,朱元璋和朱标一前一后地出了睿王府,看起来二人的心 情都相当不错,

朱元璋的脚步都变得轻快起来。

陈老太监赶忙迎上去,

“主子爷,您可算是出来了。”

朱元璋听陈老太监这么说,微微皱了下眉头,

“怎么?是有人找朕奏报,还是有重要的奏折要处理?”

陈老太监万分惶恐,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他可再清楚不过,

“那倒不是,只是您跟皇太子在睿王府坐这么久,恐怕其他藩王多想……”

若不是服侍朱元璋多年,陈老太监是断然不敢说出这番话的,见朱元璋面带不悦,

立马双膝跪地,砰砰地磕头,

“是老奴多言了,老奴该死,老奴该死!”

谁知道下一秒,朱元璋居然少见的收敛了怒气,

“好了,你起来吧,你也是为朕着想,朕今天就不责罚你失言了!”

朱元璋一振双手的袍袖,朗声道,

“我们的睿王殿下本就聪慧异于常人,朕就是明着赏他,又有哪个皇子藩王敢多说 -句?”

“是是,皇上圣明,睿王殿下天纵英才。”

陈老太监诚惶诚恐,内心也早有了盘算,看来皇上今天龙颜大悦,

跟睿王殿下有非常大的关系,想来是睿王殿下又提出了什么新颖的想法。

另一边,朱高炽瘫坐在自己的桌案前,这一晚上的议事,

朱元璋已经完全接受了“官绅一体当差、纳粮”的想法,接下来自己还要配合着皇爷 爷演一出大戏,

让自己的文卷能顺利跟朝廷百官见面,

到那时候,朱元璋就能顺理成章,将这些新颖的法令推行下去。

朱高炽在脑海中构思着法令推行的情境,每年官商富户都能为朝廷提供一大笔的税 款,

那时候,水泥路已经将大明王朝的江山连接起来,

凭借着富足的税赋,还有便利的交通,自己甚至还能将更多的新鲜事物推广出去,

让大明的百姓们见识到更多新奇的玩意儿一个四海升平的盛世仿佛近在眼前。

随着思绪飘飞,朱高炽好像又想到了什么,一下坐起身来,

他忽然明白,自己下一步要做的是什么了。

朱高炽又开始在桌面的纸张上写写画画,之前不管是玻璃还是银行,

亦或是水泥路,出现在大明朝的老百姓们眼前的,最多就算是一些新鲜玩意儿,

这些东西的出现都有重要的价值。

但接下来,朱高炽将要拿出来的东西,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一种全新动力的出现, 一定会将大明王朝带向一个全新的时代。

不过在此之前,他要先帮皇爷爷把官绅一体纳粮、服差役的制度推行下去.

京城。

天刚蒙蒙亮,大批的臣子们都已经站在了皇宫的宫门前,等待着早朝。。

“这回睿王殿下可又是做了件奇事,皇上一定还有恩赏吧?”

“据说睿王殿下是天生星宿下凡,是咱们大明朝的祥瑞啊!”

“金忠阳明心学的演讲你们去听了吗?这段时间图书馆可是场场爆满,

听说很多大儒都已经公开承认了阳明心学的观点。”

“果然还是睿王殿下有号召力,据说今年的科举就有可能加入阳明心学相关的题目 呢……”

众人议论的功夫, 一个熟悉的瘦小身影穿着略显宽大的袍服穿过人群,

顿时在人群中引起一阵喧嚣,

“睿王殿下,睿王殿下……”

一路上都是给朱高炽请安的臣子,朱高炽都——礼貌回应。

尽管牌面是赚了不少,可朱高炽的心情看起来确实不怎么好,

前世早八人,觉就没睡饱过,谁能想到,这一世做了藩王,早朝五点多,

更是困得人死去活来,早朝的礼节程序还更加繁琐,对朱高炽属实是一种折磨。

其实正常来说,他是不用出席早朝的,这不都是为了帮皇爷爷推行“官绅一体当 差、纳粮”的政令,

这出戏,他演得可真是不容易啊。

很快宫门大开,太监传令入宫,朝臣们立刻停止了喧哗,整理衣冠笏板,列队上 朝。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看着群臣鱼贯而入,目光很自然地飘到自己的皇孙儿身上。

开场的仪式结束之后,早朝的议事正式开始,朱元璋照常和朝臣们议论着政事,

“众位爱卿,还有奏报吗?”

朱元璋的双眸扫过,见台下的众臣都不再说话,终于切入了正题,

“近来,京城中由睿王带起了一阵修路的风潮,叫什么水泥路,大家觉得怎么样啊

“?”

提到这里马上有臣子反应,

“甚好甚好,睿王殿下当真有大才。”

“是啊,京城的粮草和各种物资转运都便利了许多,百姓们也很有热情。”

“睿王殿下又做了一件大事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