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穿越水浒之大王要低调>第158章 认真起来的蔡京和童贯

王伦等人制定了渤海轰炸大战略后,仅仅一个月内,整个渤海湾大大小小十几个港口都被轰了个稀巴烂。

毫无意外的,梁山的军舰在轰炸完之后还登上岸,派海军陆战队的士兵把码头烧的很彻底。

当然,这八嘎旗都嚣张地留在了现场。

这渤海湾海边被轰炸的消息都以最快的速度传送到了大宋、大辽和大金的皇宫。

现在宋徽宗赵喆、辽天国祚帝、辽郎主完颜阿骨打手里都拿着一面白底红边的八嘎旗一脸无语。

他们为什么知道这旗子叫八嘎旗?

因为这旗子上面明明白白写了八嘎二字。

这三位皇帝在收到旗子之后,都亲自命令手下大臣以最快的速度查明这旗子是什么旗子,旗子上面八嘎两个字的含义是什么。

这大宋是最快反应过来的。

这大宋作为多年正统的天朝上国,已经多次派遣使臣出使倭国,甚至鸿胪寺还有几个人会倭国语言。

这倭国文字不用问,百分之百用的是汉字。

当然倭国也有不认识汉字的,那是文盲。

三个大国皇帝的第一反应就是:“什么?这倭国这屁大点的地方也敢来挑衅我们?”

这赵喆知道是八嘎旗就是倭国人干的之后就第一时间把旗子摔在地上,还走上前去狠狠踩了两脚。

赵喆这几天就没顺过。

这东南的方腊在大宋最富庶的东南一路攻城掠地,这各地告急的信件如同雪花一样传入京师;这幽云王竟然是被杨志打败并且死灰复燃的宋江,关键是这宋江接受了他的册封之后还索要粮食百万担、布2万匹、战马万匹、神臂弓具,真会狮子大开口啊。

现在就连这小小的倭国也敢来海港挑衅。

整个京东东路的海港现在就没有一个能用的。

也就是说整个京东东路的海关关税在两年之内别想了。

现在连东南就抓在了方腊手里。

赵喆估计今年年底连官员的俸禄都成问题了。

你宋江还好意思问我要百万担的粮食?

这东南的产粮重地今年还能不能收回来还两说着呢。

赵喆陷入了登基以来最大的困惑。

这事情什么时候变成这个样子了?

本来想着趁大辽上京给攻陷,与大金一起围攻大辽。现在可倒好,这赵喆感觉自己怎么比辽天祚皇帝还惨?

这赵喆一着急,就把重臣们召集了起来。

大家经过商量之后,觉得第一条,要让童贯迅速南下,剿灭方腊,把朝廷的赋税重地尽快夺回来;第二条,要稳住幽云王宋江,除了给宋江封王之外,要适当给宋江一些好处,不能让宋江倒向大辽,或者直接派兵南下;第三条,派西北名将种师道统领北部剩余20万边军,做出随时准备出击大辽的架势。

就这么的,这宋江白得了50万担粮食、5000匹布、1000匹军马和1000张神臂弓。

但是这些东西完全交付至少要3个月的时间。

这也是大宋朝廷的策略:好处是要给,但是要打折,还要分批给。如果给的太干脆了怕宋江得寸进尺。

这童贯还没到北部边疆,便收到朝廷传来的600里加急。

童贯看完之后,长叹一声。

现在大宋的兵力是捉襟见肘啊,这西夏、大辽、大金是猛虎在侧,这宋江坐山观虎斗,大肆索要好处,南边的方腊又是攻城掠地,几乎快把大宋的富庶之地占完了。

这童贯即便是率大军南下,从北部边疆到长江边上,有两千五百多里,即便是物资粮草供应充足,最快也得两个月的时间。这北方大军到了南方潮湿的环境中作战,再来一个水土不服,作战又要大打折扣。

这方腊起兵还真是会选时候。

要是在寻常年间,就方腊这样的势力,童贯有信心在半年之内就灭了。

一股乌合之众,没有经过正规训练,能有多少战斗力?童贯只要率大军稳扎稳打,几次胜仗之后,方腊军心涣散,方腊就没几天活头了。

可是现在不一样,朝廷仅有的20万机动大军,先是被派到了北部边疆,这到了没几天,又快速南下,要去平方腊。这一来一去,四五个月就过去了,而且经过来回四五千里的行军,到时候军队还能有多少战斗力。

这别人不知道大宋的军队什么德行,这童贯却是知道。

本来这大宋军队就缺乏训练,这来回几千里的奔波,到了长江下游的战场,还没打仗,这边就得减员不少,士气也会大降,到时候作战就会很被动。

童贯有一种感觉,这大宋可能很快就要到了生死关头了。

如果这南征方腊不利,这大宋的局势就会朝着无法挽回的方向发展。

想到这里,童贯立马觉得肩膀上有千钧的重担。

这童贯虽然是宦官出身,却是凭借军功一步步走到了武将的最顶端,说是大宋军中第一人也不为过。

童贯能打仗,也善于钻营,这臭名昭着的花石纲,就有童贯的影子。但是童贯以前一直觉得大宋这条船能顺风顺水的走下去,即便是有小的反叛,那也不是朝廷正规军的对手,但是现在方腊的发展速度让他心里有了一丝恐慌。

其实童贯不承认,真正让他开始恐慌的是大金对大辽的节节胜利。

这别人不知道大辽的战斗力,这童贯知道。可以说童贯的升迁都是站在与大辽不断作战的基础之上。

这大辽从来都不好打。

可是现在,这大金打大辽就像是摧枯拉朽。尤其是大金攻占辽上京一战,这大辽几十万精锐大军一天就被大金给破了。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将来大宋很有可能也会面临着和大辽一样的结局。

这大宋的战斗力,能有大辽的水平就不错了。

关于局势的担心,这童贯也和蔡京私下里沟通过。但是蔡京的想法确是报喜不报忧。

这蔡京的想法很简单,若是这局势真的糜烂不堪,这大宋皇帝肯定要找替罪羊。作为大宋权臣之首,这蔡京自然知道自己这一帮子权臣在百姓之中的形象。到时候官家来一个大甩锅,自己这一帮子人可能就活到头了。

在童贯出征之前,蔡京就和童贯达成了秘密约定,两人一内一外,一定要把这次乱局给平定过去,不然大宋倒了,他们两个大宋的文武之首肯定不会有好下场。

有时候这坏官做起好事来比好官还认真,只要这事情能涉及他们的切身利益。

就这么的,这大宋的文武两条系统以最快的速度运作起来,起码在京师,这官府办事的效率从来没这么高过。

现在的童贯除了快速赶往边疆整顿军队外别无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