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仙侠武侠>武侠:贫僧济公,搓灵丹救老黄>第5章 该为佛门清理门户了

“该为佛门清理门户了。”

这一刻。

在李修缘的身后,三教法相齐齐现身。

释家法身,宝相端庄,梵音阵阵,身周天花乱坠。

道家法身,紫气缭绕,大道唱响,四方皆是道纹。

儒家法身,浩气长然,口含天宪,回荡天地之中。

三教合一。

恐怖的威势便如泰山压顶一般。

一个眼神似乎就能让眼前十八罗汉齐齐崩~溃一般。。

恐怖,这等实力,实在是太过-可怕了。

而更让其他人震惊的是……

“无瑕体魄!”

李纯罡忍不住惊讶出声。

只见李修缘的身体散发出莹莹的白玉般的宝光。

即使是三教融合后,他的气息也没有丝毫的虚浮,而是非常的稳固。

就如磐石一般,稳到毫不动摇的程度。

听到了李纯罡的惊讶之言, 一边馆馆不禁问道:“什么是无瑕体魄?”

李纯罡的双目中带着惊讶之色,道:“这样的打斗,已经不是是一般的打斗 了。”

“一方请动了罗汉真身, 一方请动了儒释道三家,这都是极为庞大的能量。”

“要承受住这样的能量,也需要自身的体魄极为强大才行。”

“像那十八罗汉之所以会死,也是因为他们的体魄不够强大,无法承受佛陀法身 之力。”

“可道济大师他居然召唤了三大法身,而且还没有丝毫吃力迹象,这意味着,他 的体魄极为恐怖。”

“传说中有一种无瑕体魄,可以说是体魄上的巅峰了。”

其他人只当李修缘是他们眼里的无瑕体魄。

实际上李修缘的体魄根本没有这么简单。

他无论是境界还是体魄等等,都是超越了此方世界的。

对于江湖上的武林人士来说。

判断实力强大与否有几个依据。

最简单的是修为境界。

境界强的人,自然实力也强。

李修缘召唤出三教法身。

这境界方面,自然是强大到逆天。

第二就是体魄。

当修为和真气都耗尽的时候,两方战斗的就是体魄。

更是要锤炼自己的体魄。

体魄的修炼非常的辛苦,只能靠一步一步的打熬和磨练。

没有任何的捷径可言。

常常需要数十年的苦修,却依然修炼不出什么成果。

锤炼体魄的过程往往非常的辛苦且累,但却很难看到成果。

因此,李修缘此刻展现出来的无瑕体魄,才会如此的惊人。

而在修为和体魄之外,还有一样是东西。那就是心境。

这心境就非常的玄乎了。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心境。

只有无敌的,战无不胜的心境,才能够将自身的实力最大程度的发挥。

一甲子前的李纯罡“天不生我李纯罡,剑道万古如长夜”。

和“我自人间无敌手,何必飞升上九天”天下第二的王老怪。

他们都有着无敌的心境。

十八罗汉在看到了李修缘的体魄时,心里巨震。

“什么?无瑕体魄!”

“怎么可能,他居然不仅三教圆满,而且还有无瑕体魄。”

李修缘的目光冰冷,眼神中透露出一股寒意。

身后三教法身浮现,衬托的他像是踏入凡尘的神。

无穷的神光之下,众人只觉得此刻的李修缘无法直视。

光是看到这样的神光,就像是凡人用肉眼观看天上的太阳一样。

都会对眼睛造成极大的伤害。

释圣、儒圣、道圣。

无瑕体魄。

这一切加起来,实在是太可怕。

“三教合一!”

随着他话音的落下,三尊法身竟然也都发生了异变。

向着李修缘的体内融合而来。

三道光柱贯穿天地。

释家的金色佛光,儒家的浩然正气,道家的一气三清。

这一刻,九州上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到了这三道贯穿日月。

横跨天空的光芒。

无论是微山附近的李纯罡、轩辕敬诚,还是龙虎山上的赵轩素、赵黄朝。

又或是微山脚下的邓泰阿、曹常卿,还是站在楼顶的黄隆士、李意山。

更或是在万里之遥的赢政、北蛮女帝、赵醇等皇朝之主。

一切的一切,都因道济而震动。

三教合一。

恐怖如斯。

微山。

三道巨大的光柱缓缓散去。

化作了细微的粒子,逸散作尘。

众人一个个都张大了自己的眼睛,看向那光芒散去之后,显现而出的身影。

李修缘的目光炯炯如神,如两轮烈日隐藏在眼底,令人不可逼视。

他的身体竟然悬浮在半空之中。

这并不是因为他动用了什么灵力或者真气之类的让自己浮空。

而是他身上的力量实在是太过强大。

这强大的力量并未动用,仅仅只是散发出了余韵,就将李修缘的身体脱离凡 尘,浮于虚空。

他双眼似有雷霆乍现,声如天雷轰隆,道:“印!”

不过是简简单单的一个字。

但从李修缘的口中说出,竟然像是洪钟大吕的声音一样,在天空中炸现。

有一抹金光自他口中掠出。

悬浮在他的身前,向着十八罗汉的方向延伸。

金光去处, 一张张符篆凭空浮现,像是有人一张张的贴在半空之中。

这符篆印地地裂,印云云开,印雨雨停,印磐石则成灰,印飞鸟则坠地,印龙

虎则降伏。

轩辕敬诚激动不已,道:“这是儒家的口含天宪, 一语可断人生死!”

儒家圣人一身浩然真气可以沟通天地,言出法随,故而口含天宪。

他意即天意。

他言即天威。

什么是儒圣下凡?

这就是儒圣下几。

从李修缘处至十八罗汉处,挂满了金色的符篆。

“剑!”

瞬间。

微山之上所有人手中的佩剑都颤鸣不止,根本不受主人的控制。

一声龙吟之下,长剑出鞘。

剑雨如龙,剑峰闪亮。

光是看到这么多锐利的剑,似乎都要感受到其上的寒意。

像是身体都被要数百把剑穿透,化作无数的窟窿一般。

不仅是微山之上,就连龙虎山上的桃木剑,也都一概出鞘。

无数把剑在空中组成了剑刃般的风暴。

遮天蔽日。

不仅是这些有形的剑。

乃至是天地间无形的剑。

刷刷刷!

一株一株的青草,居然也都应此呼唤而来。

长河里一滴又一滴的水,全部都化作了水滴的小剑。

空气之中的剑意,剑势,周围环抱的山峰,下方的长江,似乎也都化作了一柄 柄的剑。

天地间无处不是剑,无处不是死。

敌人只觉得上下左右四方,皆无退路。

李纯罡惊叹不已,“此等剑意,实在惊人。天地草木,皆可为剑。”

“莲。”

苍穹金光大绽。

数百圈涟漪绽放。

自涟漪之中,莲花如雨落。

莲花之上,还盘坐着一具具佛陀法身。

天地间梵唱不绝。

漫天的莲花,封闭了所有退路的剑,符篆一路印至十八罗汉的身前。

十八罗汉只觉得,这一刻连天和地,都化作了他们的敌人。

他们内心震撼的看到这一幕,瞪大眼睛的望着李修缘。

只见李修缘缓缓踏前一步, 一朵莲花凭空浮现,将他拖起。

他伸手在面前的玄奥复杂的金色符篆上轻轻一点。

顿时,两方之间,符篆一张一张的炸开。

溅射而出的细碎金光,砸在坚硬如铁的山石之上。

山石瞬间裂开,飞石无数。

漫天的飞剑如巨龙张嘴,将十八罗汉吞入腹中。

莲花所落之处,天地开裂,草木成灰。

十八罗汉,尽皆身死。

微山之上有一虹出现。

横贯数百座高低山峰。

周围千里,清晰可见。

上阴学宫。

一名抚琴而坐的目盲琴师骤然瞪大了眼睛。

本来应该无神的双眼之中,竟然绽放出了可怕的神光。

活了八百年的,独断大离儒家八成气运的人第一次不再扮演一个目盲琴师。

而是恢复了他作为儒圣的威严。

他看向了微山的方向,心里震撼不已。

儒家气运本该被他断绝才对。

可没想到, 一日之间竟然又出了两位儒圣。

一位是轩辕敬诚。

一位是道济。

口含天宪,言出法随。

这道济到底有什么强大的能力,竟然也是儒圣?

他叹道:“是该前往微山一趟了。”

少林寺。

活了千年的,已经快要成为一个传说的少林派的祖师达摩。

缓缓睁开了双眼。

他天生异象,天庭饱满而凸出。

锃光发亮的脑袋比常人大上近两倍。

耳垂下垂,呈一种佛耳的姿态。

威严的眼神便如神灵的目光一样。

他遥遥看向了微山。

这一眼,似是看透了无数障碍,似是穿过了无数的虚妄。

直接锁定了微山之上的人。

他道:“闭关千载,是该出山了。”

不可知之地,存在于不可知之处。

无尽的荒原之上,东西南北的方向完全相同,令人根本辨别不出方向。

有一名僧人,自黑夜之中走来。

黑夜有雪,掩盖了世间的一切。

但偏偏这名僧人身上的奢华的金色袈裟却是那样的清晰可见。

自然中透着一股光明正大的意味。

在这无边的荒原之上,谁也不知道这位僧人要去哪,要做什么。

他神情严肃,仿佛透着一股朝圣的意味。

一步看出,看似是闲庭信步,实际上却是跨越了不知道几丈。

缩地成寸!

缓缓地,仿佛天地也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在他的面前,出现了一座极小的土丘。

土丘之上,隐约可以看到几抹绿意。

他向着土丘,走去,走去。

然而,却是发生了一件令人惊讶的事。

以这僧人的步速,就算是这土丘再远,也该到达了才对。

这土丘看似就在眼前,又好像在天边。

僧人终于止步。

因为在他身前数丈之地,陡然下陷。

形成极为陡峭的悬崖。

幽深无比,下方黑漆漆的。

仿佛下面就是直达地狱一般。

这悬崖极为宽广,向着荒原前方的四周延伸开来。

左右两边,竟然看不到连际。

一直到极远处的天边,左右两侧才合拢。

形成了一个巨大无比,又幽深无比,大到人类难以想象的一个天坑。

这么大的一个天坑,就算是把最为奢华的城池放进去,也都绰绰有余。

而在天坑的正中央,耸立着一座极为峻伟的山峰。

这山峰极其的宏大,可因为天坑太过幽深,山峰只有一小截能够探出地面。

西边的极为遥远的悬崖峭壁处,有无数白色的震雾垂下。

这雾气湿重,向着天坑底部坠落。

天坑里本来湿气就重,此刻再加上无数的白雾,顿时变得白茫茫一片。

那座雄峻的山峰上云雾缭绕。

仅仅只能看到一个山头,山腰下方完全无法看清。

就像是悬浮在云端一样。

这就是不可知之地,悬空寺。

原来悬空寺不在天上。

在地下。

僧人跳下山崖,缓缓飘起,向着那座雄伟的山峰飞去。

飘淼的像是佛道的真神一般。

穿过白雾,看到了下方的画面。

却是令人震撼、心惊,甚至是惊悚。

在这巨坑底下,有着层层叠叠,数不清有多少的田地。

田地上种着黄色的作物,是稻。

令人心惊的是,本来在荒原上要种植就已经极为不易,更何况是在这巨坑之底 呢?

坑底有着农舍和河流。

原野之上生活着无数的农人。

这些农人皮肤黝黑,衣衫褴褛、身材极瘦。

他们负责为悬空寺上的僧人提供粮食物资。

悬空寺存在了多少年,这些农人就劳作了多少代。

他们不知天日的在阴暗潮湿的地底劳作,任劳任怨。

他们已经不是农夫了,而是农奴。

永生永世的农奴。

有人若是想逃,便要被穿透肩胛骨示众。

正是这些凡人跪倒在了山峰之前,才有了寺中僧人骄奢的生活。

悬空寺有多么的富丽堂皇,这些农奴就有多少的艰苦。

这名僧人缓缓的落入在了山峰之上,那极为宏伟的,永世永夜散发着金色佛光 的大殿之上。

对于这里的农奴来说,这佛光就是心里唯一的太阳。

寺里的僧人奢华享受,对世人未曾有任何的怜悯。

大殿之上到处都是金色的佛珠,连地板都是整洁无比,没有一丝的灰尘。

佛光普照之下,这里像是佛教的圣地一般。

僧人向着大殿恭敬一拜,却不说话。

他名叫七念,修的是闭口禅,已经数十年没有开口了。

这些年来,他的闭口禅越发的强大,禅意越发的深厚, 一旦开口,天崩地裂。

有一宏大的声音回荡,震得整个天坑都颤抖,“道济此子,应回佛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