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长安道【完结】>第13章 百户

  密折没拿到,在几人的心里,倒也是意料之中。

  如果真的拿在手里了,会不会真的打开,在几个年少的人心里,更是个难以抉择的分岔路口。

  故当听到楚祯和夏侯虞说有神秘人当着他们的面毁了密折时,所有人,包括孙钦都松了一口气。

  楚祯和夏侯虞不约而同隐瞒了柳滨的身份,就如柳滨在密道中所说,前朝事有太多不可言说,顾风浔和柳滨都是脱了一层皮才能在前朝的乱世中存活下来。

  筱罗暂时放下心中怨笃,在夏侯虞的聚鑫赌坊帮起了忙。

  夏侯般也不知和筱罗在楚祯他们进孙府后,又发生了什么龃龉,天天来聚鑫赌坊给筱罗找麻烦。

  楚祯带回了被孙道知扣下的剑,交予楚谦手里时,什么都没说,只道:“娘亲赠予您的定情之物,您下次收好了。”

  楚谦早已在计划如何从孙道知那里拿回宝剑,猛然从楚祯那里拿到,着实惊了他一惊。

  不过很快,他也清楚楚祯的能力,别说是从孙道知手中,若是被当今圣上扣下了,凡是与他娘亲有关的,楚祯拼着如今残破的半条命,也要夺回来。

  楚谦思量出缘由,便摇摇头收起剑,进宫面圣去了。

  一般人面见周帝时,不允许佩戴兵器。

  楚谦因屡次战事有功,被周帝特许可佩剑面圣。

  周帝见到楚谦手中剑的一刻,便一笑。

  这一声笑,让楚谦脊背霎时涌起一片冷汗。

  “楚卿有一个好儿子啊。”周帝不咸不淡道。

  楚谦头深深低了下去,“不敢,黄毛小子,如今还没长成,连束发都未及,怎敢接圣上的夸赞。”

  周帝:“楚卿心里应该清楚,朕口中的,是楚卿的大儿子,楚祯。”

  楚谦方要再反驳些什么,周帝不理会,吩咐公公,传召顾风浔与柳滨。

  楚谦蹙眉,顾风浔和柳滨与他皆是前朝重臣,若没有重中之重的事宜,周帝断不会同时召见他们三人。

  顾风浔与柳滨进入大殿,见到殿中跪拜的楚谦皆是一惊,面对周帝,不容失神,他们很快立于周帝左右。

  周帝命楚谦平身,道:“楚谦之子楚祯,元月十五筹办元宵佳节有功,敕令楚祯任麟舞阁百户之位,诸卿可有异议。”

  楚谦跪了下去:“陛下,楚祯身体抱恙,无法执掌百户之职,更何况他才过束发年纪,断没有陛下以为的才能。”

  周帝抬手,打断楚谦接下来的话,继续下旨:“清明,柳滨,近日刑部上报,有前朝余孽混入长安,绞杀余孽之事,你们与楚百户协作。”

  “臣遵旨。”

  顾风浔与柳滨领旨下跪还未起身,大殿外,楚祯受周帝传召觐见的声音已然传来。

  在场除周帝三人,皆未料到,周帝未知会任何人,便将楚祯传来,包括楚祯自己。

  楚祯看着大殿之中,跪着的三人,一种毛骨悚然之感从脚底窜到了头顶。

  能让三人同时跪下,定是周帝交代了密中之密的事,上次如此情形,还是商讨浔溪之战时。

  “草民楚祯,参见陛下。”

  “楚百户,平身。”

  楚祯一时没反应过来,以为楚谦被周帝贬为了百户。身边的父亲迟迟不动,楚祯才恍然大悟,所谓“楚百户”,是自己。

  楚祯疑惑起身,其余三人皆跪着,周帝将他们三人不存在,对楚祯道:“朕命你为麟舞阁百户,明日起,捉拿长安城混入的前朝余孽,你可愿意?”

  “我……”楚祯还没转换过身份。

  楚谦不顾冲撞圣上,打断说:“陛下三思啊,犬子整日只知流连青楼楚馆,挥金无度,并无陛下所以为的才能。此番筹办元宵灯会,也是依仗了太子的能力。执掌百户之职,绞杀前朝余孽,犬子恐会令陛下大失所望。”

  伴君如伴虎,尤其是绞——杀前朝余孽这种惨无人道的事。

  楚祯明白,父亲是在救他,可真的当听见明明知晓自己才能的父亲,如此评价自己,楚祯心里不可避免还是有些酸楚。

  “楚百户,你自己说。”周帝并未理会楚谦的无礼,而是问向楚祯。

  元宵节当夜,楚谦对他说的那句只希望他安安稳稳活过最后的几年,回荡在楚祯的脑海中。

  他慢慢跪下,低头道:“草民楚祯谢陛下赏识,百户之职,草民确实无能担之,正如草民父亲所言,我只知享乐度日,一身本领早已荒废,无法替陛下分忧。”

  楚祯顿了顿,又道:“更何况雍王世子夏侯虞,已惨死栾国,雍王曾经的旧臣一同在栾国为质,长安边防如此严密,或许长安城并未被前朝余孽渗透。”

  周帝:“朕的麟舞阁最近来报,雍王世子夏侯虞的行踪,近日出现在长安。楚百户可是认为,朕的情报中心麟舞阁,消息有误?”

  “不敢。”楚祯立刻低头回道。

  麟舞阁存在数百年,虽然它现如今被顾风浔把控着,但他们自有一套体系执行由皇帝直接下达的命令。

  麟舞阁说发现了夏侯虞,那么夏侯虞,就是真的出现在了长安城。

  不是说他死在栾国了吗?楚祯心中的惊喜比疑惑更盛。

  “朕听说,楚百户幼时在漠北,与质子曾交好一段时间,若真的发现了质子行踪,楚百户是否能下得去杀手?”

  周帝此问,让楚祯一口气噎在了胸前。

  他下不了手,他说他要救他回家,所以他下不了手。

  更何况,十年前伴随浔溪之战同时发生的铡龙案,楚祯虽不了解,可他也明白,雍王府被抄家,雍王世子夏侯虞被送至栾国为质,全因权利争夺,与其他旁的都无关。

  可若自己不应承了这个差事,将此事交予旁人,若真的发现了夏侯虞行踪……

  “臣……能。”

  楚谦惊讶看向楚祯。

  楚祯始终低着头,不敢回看自己的父亲。

  他明白楚谦的苦心,可他也断不能让夏侯虞这样一个无辜之人,死在所谓的“前朝余孽”的名头下。

  周帝听罢楚祯的回答,故作可惜道:“本来朕与质子乃叔侄关系,得知他并未命丧他乡,朕心中欢喜,可又得知他当真不争气,竟与栾国人狼狈为奸,意图夺大周土地,夺朕之皇位,朕便不能顾忌叔侄之情了。他犯了叛国之罪!”

  周帝最后一句回声回荡在大殿之上,已然被触怒了龙颜。

  “叛国之罪。”楚祯心中不可置信地重复。

  他是大周人,他在马背上驰骋厮杀,是为了大周厮杀。

  大周的百姓士兵不知多少死于栾国人手下,他们的城池,不知被割让了多少。

  无数大周子民,学着不属于他们的语言,被奴役,被欺凌。

  如今夏侯虞成了叛国之人,他断不可能接受,他也断不相信。

  他要找到夏侯虞,问个清楚。

  周帝恢复往日镇定之色,“楚百户,你可愿替朕找到他?”

  楚祯挺直了身体,此时他没有恭敬俯首。

  他说:“臣愿。”

  几人从大殿之上退去,楚谦怒道:“逆子!跪下!”

  这次楚祯未再忤逆楚谦,垂眸恭敬跪下。

  楚谦指着楚祯的头,指尖颤抖,脸色被气的涨红,却因看到楚祯跪下时,厚重的衣物也掩盖不了他肩头的瘦骨嶙峋,而目光柔和了下去。

  “罢了,罢了……你先回家。”

  “是,父亲。”

  待楚祯走后,楚谦与柳滨、顾风浔三人于长安东郊避风亭相约。

  此处便是十年前,顾风浔欲斩杀夏侯虞,却被柳滨救下,后在此处,给楚谦飞鸽传书,命他保护夏侯虞一路北上的安危。

  时隔多年,小小的楚祯已然长大,连顾风浔头顶都多了几丝白发。

  “我以为柳滨在孙道知拦住了祯儿,此事便不会发展至此。”楚谦道。

  柳滨放下木扇,道:“楚将军不必自责未事事算到,周帝是要你楚家的双手沾上雍王家的血,更是沾上忠良的血。更何况,自楚祯十一岁那年,千里单骑斩敌人首级,惊艳了陛下开始,便注定了他无法如平常人一样,安然度过此生。”

  楚谦叹口气:“祯儿本就时日无多……如今还被卷入了朝堂事,我更对他不起。”

  顾风浔轻笑一声,为自己斟了一盏茶,说道:“圣上拉着你的手往血坑里递,你若不从,他便叫你人头落地。”

  “我不明白,”楚谦说,“咱们努力了十多年,为何还是改变不了大周的局势?这些孩子何其无辜?雍王世子何其无辜?”

  柳滨:“楚将军问出这番话,是真的老了吗?战场上谁不无辜,流血才能有所得,若不想自己流血,只能让他人流血。”

  顾风浔不说话,听见柳滨言,笑笑为他也斟了一杯热茶。

  楚谦被说住了,可他还是担忧楚家的未来,担忧一心建功立业而苦于身体受限的楚祯。

  柳滨执起木扇,拍拍楚谦端着茶盏便不动的手。

  他说:“大周的未来,会在这些孩子的身上改变的。”

  顾风浔也道:“别皱你那眉头了,明明与我不差十个年岁,看起来像是楚祯的爷爷。”

  柳滨拿木扇打了一下顾风浔,小声嗔怪道:“说什么呢你。”

  楚谦虽被调侃,看着如今嬉笑打闹的柳滨与顾风浔二人,唇角也不自觉勾起。

  “当年你们两个之间可是不死不休,分明是师生,却被你们相处成了生死仇敌。如今你们能是这幅光景,我也算见证了一个奇迹。”

  柳滨收扇,故作严肃道:“你倒也不必过分担忧小楚祯的身体,还有五年,五年会发生什么都不好说。”

  “我主要怕他……沾上他不想沾上的血,”楚谦叹了口气,“他幼时与雍王世子交好,且不止一次问我,雍王无错,为何会是这般下场。如今陛下说世子叛国,在叛国与是非之间,我真怕他做了会让自己后悔的选择。”

  顾风浔:“你那个儿子,可比你想的明白。你还不如柳滨了解他。”

  楚谦:“你这是何意?”

  顾风浔挑眉摇摇头,就是不说。

  柳滨无奈笑道:“你放心吧,小楚祯那孩子心里有数。”

  楚祯没有听楚谦的回家,而是来到西郊,他埋葬玉佩之地。

  什么物什都没带,楚祯双手在地上挖着,手指挖出了血他也丝毫不在乎。

  不知挖了多久,楚祯的手指倏然碰到了冰凉之物。

  他手一顿,慢慢拂落上面的尘土。

  两枚玉佩赫然出现在坑中,不属于楚祯的那枚上沾着干涸的血迹。

  楚祯拿起它们,久久端详不语。

  “你果然,没有死——夏侯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