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为了她的心爱之人,我决定去弑君>第140章 世路更多千万盘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在朦胧的细雨中,岑思卿一行人终于踏上了邑国的土地。

邑国君王得知岑思卿的到来,心中既惊又疑。他知道此事必与古塞国的借兵有关,虽然心生避讳,但也明白邑国虽然国土广袤,却是几国之中实力最薄弱的。因此,他对岳国的势力心有畏惧,害怕若是罗遮国和古塞国违背盟约,邑国难以单凭一己之力与岳国抗衡。

在经过一天一夜的思索后,邑国君王最终痛下决心,决定亲自接见岑思卿。若是将来罗遮国和古塞国真的背信弃义,他也好为自己准备一条退路。

见到岑思卿的到来,高坐于皇位之上的邑国君王明知故问,佯装客气道:“岳国的晏王亲自来到邑国,本王倍感荣幸。只是不知,晏王殿下此番来邑国求见于我,是所为何事?”

岑思卿一袭白衣,举止落落大方,仪态优雅地向邑国国君一边行礼,一边回答道:“感恩国君亲自接见,思卿此次前来邑国,是为了商讨凌渊河的共治之事。”

邑国君王略感意外,没料到岑思卿的来意与借兵并无关系。他目光深邃地扫视着岑思卿一行,谨慎地问道:“共治凌渊河?晏王殿下此言何意?”

岑思卿立即有条不紊地向邑国君王说明了自己的提议,邑国君王虽然对此颇感兴趣,但仍不敢轻易表态。

邑国国君清楚,如今的凌渊河与百年前的凌渊河已然不同。河床淤积和气候变化导致部分河段变窄,而其他河段则不断自然扩张。这使得六国各自分界的河道逐渐变得模糊不清,导致问题层出不穷,也由此而引发了许多战争。

然而,这个问题并非仅仅关乎邑国一国,而是六国共同面临的问题。古塞国与岳国此次再起的纷争,也是围绕于此。想到这里,邑国国君终于明白,岑思卿还是为了古塞国的借兵之事而来的。

因此,邑国君王坚决拒绝道:“此事非我邑国一家所能解决。凌渊河横跨数千里,共治绝非易事。即便我邑国同意,其他几国若不同意,那也是徒劳。”

听到邑国君王的回答,岑思卿望向身旁的卫凌峰,后者立即点头,递上一卷轴。

岑思卿接过卷轴,然后对高座之上的国君说道:“陛下请放心,与我岳国相邻的北漠国,以及邑国的邻国云岭国,已然同意了此提议。”

国君听闻,依旧没有改变主意。他知道,岳国向来与这两国交好,他们会同意也不足为奇。

岑思卿早知邑国国君的心思,他上前一步,将手中的卷轴呈上。

邑国国君拿过卷轴,徐徐展开后眼中露出惊讶之色。他抬头看向岑思卿,询问道:“这是?”

岑思卿面带微笑,自信地答道:“这是罗遮国国君的协议文书。陛下您应该认得,文书上罗遮国国君的大印。”

邑国国君仔细端详着面前的卷轴,卫凌峰则紧张地咽着口水,丝毫不敢松懈。岑思卿也心中忐忑,这枚罗遮国的大印,是他曾在清秋阁查阅资料时见过的。虽然他相信自己没有记错,但心跳仍然加快了些许。

邑国国君放下卷轴,抬头凝视着岑思卿。他在心底计算着,从罗遮国来邑国,路上加船行最快也需十日,而他眼前罗遮国的这枚大印,似乎还有些新,不像是十日前印上去的。

岑思卿看出了国君的疑虑,他故作轻松的说道:“一路上连日阴雨,船上潮湿,令卷轴沾了湿气,还望陛下莫见怪。”

邑国国君脸色依旧凝重,他仔细审视着岑思卿,试图从岑思卿的表情举止中探到一丝蛛丝马迹。但见到岑思卿如此从容之态,让他觉得或许自己多虑了,堂堂的岳国晏王,定然不会耍如此肤浅的伎俩来诓骗自己。想到此,他忽然对岑思卿露出了笑容。

“既然罗遮国已然同意此提议,并且也签订这共治文书。本王又岂会推脱不答应呢?”君王含笑说道。

听到邑国君王的回答,卫凌峰终于松了一口气,岑思卿也假装平静的点了点头,向邑国君王道谢。

“陛下您既然也同意了这个提议,那思卿还有个不情之请。”岑思卿拱手对君王说道:“可否请陛下下令,撤下凌渊河沿岸的驻兵?”

邑国君王闻言,心中轻笑,知道岑思卿终于忍不住提及最终来意了。

“自然可以。”君王眼神和蔼地望向岑思卿,可语气一转又为难地说道:“然而眼下,已经签署文书的罗遮国尚未撤军。若我先行撤军,恐怕会有些不合规矩。”

岑思卿知道邑国君王的顾虑,他淡然一笑,缓缓点头。

“这样。”君王最终松口,对岑思卿承诺道:“只要罗遮国和古塞国撤走驻兵,本王向晏王殿下保证,我邑国一定一并撤兵。如何?”

岑思卿听后,欣然一笑:“多谢陛下。”

终于,在邑国停留的这三日,岑思卿与邑国国君签下了协议文书,并告知君王,自己将立即启程去古塞国谈和。邑国国君特意为他们准备了上好的马车和壮实的马匹,助岑思卿一行人尽早抵达古塞国,并派人护送他们到官道出发。

“晏王殿下,从此路去往古塞国,比水路还能快上两日。”邑国的官员对岑思卿拜别道:“下官就送晏王殿下到此,望殿下一路平安。”

岑思卿感恩邑国君王的感慨协助,与官员们分别之后,他又让马车在官道之上行驶了几里路,才终于叫停。

“掉头。”岑思卿命令道:“去北边的商道。”

赵寅听命,立即调转马车,向着邑国与罗遮国的通行商道飞奔而去。

夏日里,昼长夜短。黄昏的余晖中,岑思卿的马车终于来到了通向罗遮国的商道关口。

岑思卿没有打算停歇,他想趁着夜色继续赶路,正好避开人群。然而,当他掀开马车帘幕的时候,他才意识到自己百密一疏。

即便临近夜晚,商道上也是人来人往、马车如流。这群商贩们,也如岑思卿一般,争分夺秒的来往于两国之间,只为了谋求生计。

岑思卿明白,他们一行人的衣着打扮明显来自岳国。这条商道上,他们几人绝对是稀有异类,难免会被旁人多看几眼。若是有心人或爱传闲言碎语者,将他们在路上与岳国人相遇的情形传回邑国,必定会引得君王起疑,那自己伪造文书之事或许很快便会被揭穿。

想到这里,岑思卿忽然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

“不走商道了。”岑思卿对随行的众人说着,拿出了地图:“我们走后面的山路。”

卫凌峰看着地图,忧心忡忡地说道:“这山路险峻,道路狭窄,连马车都无法通过。正因如此,邑国和罗遮国才修了这条商道。”

“那就将马车弃了。”岑思卿语气坚定的说道。

“但这样一来,就只能步行到罗遮国了。”赵寅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岑思卿却毫不退缩,目光坚定地对赵寅说:“对,就是一步一步走到罗遮国。”

众人听言,都默默低下了头。卫凌峰只好替众人开口道:“我们也就算了,可是,殿下您...”

岑思卿知道大家是在担心他的身体。于是,他为了缓和氛围,故意打趣道:“怎么?害怕我拖你们的后腿?”

众人慌忙摇头,否认道:“奴才们不敢,只是担心殿下千金之躯,怎可受得住如此辛劳。” 另一人也同意道:“是啊,这山路不似商道平坦无疑,路上颠簸十日左右便可到达。”

卫凌峰见岑思卿听了众人的话,依旧面不改色,意识到岑思卿已下定决心,不会轻易改变主意。于是,他只好再次从旁提醒道:“他们说的对。若是走商道,日夜兼程,或许五六日便可到达罗遮国的国境。但若是走山路,先不说翻山越岭的艰苦,而且也会晚上多日才能抵达。”说完,他指着地图说道:“就卑职的经验来看,山中不可行夜路,还要小心野兽袭击。我估计,至少需要半个月的时间,我们才可到达。”

岑思卿听了卫凌峰的话,陷入沉思。他知道,走商道确实是最稳妥的选择,但也充满了风险。尽管他曾经冒险伪造文书,蒙混过邑国君王,但此刻,他不敢再次冒这个险。

既然这条商道五日便可到达罗遮国,那邑国的军队也可轻而易举的追捕上来。思来想去,岑思卿还是做出了决定。

“弃车,走山路。”

* * *

岳国皇宫内,五皇子带着古尔佳琴回到了久违的富宁宫。

这突然的回归引起了翎贵妃的警觉,她眉头微皱,心中生出疑虑,让她觉得情况有些不寻常。

“去,打探一下,五皇子为何会突然回宫。”翎贵妃命令身旁的一名侍卫道。

此侍卫身材魁梧,圆肩宽膀,一看便知身手不凡。他跪在地上领命,然后又请示翎贵妃道:“这几日似有雷雨之兆。”

话到此处虽然未尽,翎贵妃却心领神会。她一边微笑着看着摇篮中的十皇子,一边缓缓说道:“那就照旧,给冀王的药里加些东西。”接着又叮嘱道:“切记小心行事,莫让旁人瞧见了。”

侍卫立即领命,准备离去,却被翎贵妃叫住:“陆庆云和吴修远二人,你处理得如何了?”

翎贵妃口中的陆吴二人,正是岑思卿之前在藏香阁访寻的找回二皇子的两位关键人物。也正是此二人,将二皇子得了怪病之事告知了岑思卿。

“都处理干净了。”侍卫回答道。

翎贵妃继续轻摇摇篮,满脸欣喜地微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