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离经叛道小穿女>第415章 广济寺藏经阁的宝

林月咬牙在尼姑庵修行了一天,半夜起床,早课,诵经,吃早饭,听讲经,学习戒律,吃午饭,参加劳动,拜忏,天黑后晚课诵经,戌时熄灯睡觉。

一天下来,林月因为早起,睡眠不足,整天头晕脑胀像生着一场大病,除了被折腾,经书上的知识一点都没有学到,那些手抄本的繁体字像天书,看得林月头痛。

不仅半夜起床令林月头痛,吃的食物对林月来说也是噩梦。

在尼姑庵,每天两顿饭,过了午时就不再吃东西,过午不食是佛教戒律之一。虽然两顿饭能吃饱,但没有肉,只有馒头或米饭,外加一小碗青菜和咸菜,林月半夜就饿得睡不着觉,她很怀疑那些肥头大耳的僧尼,他们肯定偷吃了好东西才会长得这么肥,如果林月长期这么吃饭,要不了多久,她就可能像朱耷那样,一阵风就会被吹跑了。

别说朱耷画的那些动物翻白眼,就是现在,林月看着那些不堪的食物,她也一个劲的翻白眼。

前世的林月是个吃货,到了这个世界,自己生产味精,生产火锅底料,做富贵鸡,吃香格里拉酒店的美食,她就没将吃饭当一回事,现在吃着粗茶淡饭,就像吃药一样艰难。踱步走到池塘边,见池塘里肥硕的鱼游来游去,这些被放生的鱼现在在林月的眼里,全都变成了一盘盘一碗碗红烧的,清炖的,油炸的食物,看得林月直咽口水。

林月完全没想到,尼姑庵的生活会这么苦,一天下来,虽然并没有做什么体力活,却累得腰酸背痛,不能睡懒觉,不能吃美食,不能有自己的想法,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连诵经都只能站着,她的一双小脚长期站立,比那些天脚的人站着更加吃力,当尼姑和在皇宫当皇后有什么区别?尼姑每天的生活被佛法约束,皇后每天的生活被皇宫清规戒律约束,其本质都是剥夺人的自由,而睡懒觉,吃美食,有自己的思想,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则是林月在这个世界做人的底线,做尼姑也好,当皇后也罢,倘若连这点底线都没有,活在这个世界还有什么意义?

林月想起道忞和尚说的那话,三千繁华,弹指刹那,百年过后,都是一捧黄沙。

跟着尼姑修行只修了一天,林月就告诉甘露,说自己不再跟着尼姑们生活了,她只想做一个凡夫俗子的居士。

甘露对林月这种不成器的表现只好苦笑一下,说你原本就是居士,随性而已,善哉善哉!

林月虽然不再按照尼姑的方式生活,但她很喜欢尼姑庵的居住环境,鸟语花香,罄声钟声和尚尼姑念经声,都是林月喜欢的环境,现在林月放下了当尼姑的初心,在庵里的居士生活就自由了很多。

吃过早饭,林月拿出那套木刻版的《广济寺志》,现在有时间了,林月为自己泡上一杯茶,点上一炷香,坐在窗前的桌子边,小心翼翼一页页翻看《广济寺志》。木刻的内容惜字如金,每个字包含的意思可以写一篇文章,好在林月有时间,慢慢看,慢慢品,很多繁体字不认识,就写下来找人问,这样,木刻上那些字词句,连蒙带猜,也知道大概意思。

不过,这样看书很累,一套《广济寺志》,看了一天也不甚了了。

林月一直想去看看广济寺的藏经阁,但藏经阁管理很严格,不对外开放。现在林月跟在甘露后面,到藏经阁去。广济寺的藏经阁坐落在寺院的僧房后面,有厚实坚固的木栅栏围着,打开栅栏,第一眼看见的,是藏经阁外一个低矮的草棚,草棚里放着一口大铁锅和一盘大石磨。

林月见草棚里有这样两个庞然大物,就走到草棚处认真观看。

只见大铁锅足有一人高,口径足有两米多,锅外壁铸有六个锅耳,铸锅耳显然是为了便于移动。甘露说,这口大铁锅重达一千五百多斤,是明朝初期铸的。

林月看着锅问,这么大的锅做什么用?

甘露说,这锅原本是寺院里用来煮饭和炒菜用的,寺院的和尚尼姑很多,用这锅煮饭才够寺院的人吃,灾年的时候,还要用这口锅为灾民煮粥。甘露看着大铁锅双手合十,念一声阿弥陀佛,因为这锅太大,煮一次饭很费事,平日不用,只在灾年为灾民煮粥时才用,所以现在是闲置的。

林月点点头,又看看大石磨。甘露说,这个大石磨也是明朝初年打制的,是寺院用来磨面的,用它磨面,每天可以磨一千多斤小麦。

林月看着铁锅石磨,心下想着,前世参观广济寺的时候,没有看见这口锅这盘磨,不知道已经损坏了还是收藏到另外地方了。

藏经阁是有专门和尚值守的,见甘露来了,几个和尚与甘露相互施了佛礼,念了阿弥陀佛,一个和尚打开藏经阁的大门,引领着她们参观。

藏经阁虽然不对外开放,但管理却是很好的,屋里没有发霉的味道,从一楼开始,一摞摞的书,一箱箱的书,一捆捆的字画,几个楼层都堆放有序,书上也没有灰尘,林月不禁赞叹,保存得太好了!

甘露微笑着说,建广济寺的时候就同时建了藏经阁,这里面的东西是寺院里最宝贵,也是最有价值的,所以,我们的管理就很小心。

林月看着一摞摞,一箱箱,一捆捆的书或木简竹简或一卷卷的字画,心下终于明白,嗯,大雄殿的匾额没有宝字,这宝不在殿外,在殿内,藏经阁就是广济寺的藏宝之处了。

林月跟着甘露慢慢走着,慢慢看着,藏经阁的藏品这么多,佛教以及其他文化的传承都在这些藏品中。林月边走边看边问,这些书历史最悠久的有多长时间?

甘露笑笑,将一个柜门打开,说这里保存的是释迦牟尼佛在只树给孤独园为须菩提尊者而宣说的经典,《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就是居士们说的《金刚经》,这套《金刚经》已经流传了近三千年。

林月一听,瞪大眼睛,天呀!三千年!她认真看着书柜里码放整整齐齐的经书,不敢用手去触摸,林月知道,《金刚经》的版本很多,但版本再多,也是人们用毛笔一笔一划誊写出来的书籍,这书流传了三千年!林月心里不禁肃然起敬。

甘露又打开旁边一个书柜的门,说这个柜子里保存的,是春秋时期老子所着的《德道经》,这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德经》、下篇为《道经》。

林月惊讶,她在前世只知道这本经书名叫《道德经》,原来这个时代不叫《道德经》而叫《德道经》,甘露说,这书距今也有两千三百多年了。

再打开另外一个书柜,甘露说,这个书柜里保存的是《抱朴子》,林月不禁皱眉,《抱朴子》是什么书?她从来没有听说过。

甘露说,《抱朴子》是晋代的一部道教书,写书的人自称抱朴子,所以书名就叫《抱朴子》。

林月有些不解,说道教与佛教不是相互排斥的吗?佛教的藏经阁怎么会保存道教的书?

甘露笑笑,双手合十,念一声阿弥陀佛,说佛与道确实是有冲突的,但佛学与道教是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我们寺院的藏书主要是佛学,涉及道教的只此一本。

林月盯着《抱朴子》,好奇的问甘露,你看过这书吗?甘露说,我不识字,没看过,但听法师讲过,这书分为内篇和外篇,内篇主要讲神仙炼丹之类的东西,外篇则是讲时政。

哦,林月默默点点头,甘露又补充一句,藏经阁里藏这部书,也是因为这部书流传了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所以,我们也收藏一部。

尔后,甘露让林月看了《金刚经解义》,《楞严经解义》,以及《大藏经》的铜版,还看了达摩面壁的一幅画,甚至还看了黄帝至明朝崇祯时期的二十四史。二十四史涵盖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地理等各方面内容,两千多卷的书,几乎占了藏经阁一层楼的一面墙。

林月从藏经阁出来,心情很激动,今天真是大开眼界,在这个时代有机会参观广济寺的藏经阁,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为林月知道,广济寺遭遇过两次大的火灾,她不知道今天看过的这些书,是否在那两场火灾中被烧毁,传承了几千年的宝物,如果真的被烧毁了,实在太可惜。

林月走出藏经阁,站在栅栏外,看看藏经阁与僧尞房的距离,唉!距离太近,一旦失火,藏经阁不会躲过灾难,瞥眼再看看草棚里的那口大铁锅和那盘大石磨,铁锅和石磨火烧不坏,应该别来无恙。

林月感到最遗憾的,仍然是没有手机和照相机,不然,将今天看见的东西都拍照拍视频保存,以后一定非常有研究价值。

参观了藏经阁,林月就坐在正堂书桌前,看甘露放在正堂里的那些书,硬着头皮连着看了几天,结果越看越郁闷,越看越乏味,经书内容艰涩难懂,哪里有林月前世看的那些小说和白话文的各种书籍好看。

看书看累了,林月就趁着闲空练字,她的毛笔字写得实在很难看,但练了两天,又没了兴趣,用毛笔写字,实在太慢,毛笔的毛是软的,写字的时候不仅速度慢,也很难把握轻重,写出来的字歪歪扭扭,粗细不匀,越看越难看。

林月丢下毛笔,出去走走,刚走出正堂,听见不远处传来鹅的叫声,那叫声清亮高亢。

林月猛然想起,广济寺尼姑庵后门不远处,一个破旧废弃的小院就是养鸡鸭的地方,既然有鹅叫就一定有鹅,有鹅就有鹅毛,林月突然想起鹅毛笔,用鹅毛笔写字,肯定比毛笔好很多。

林月就迫不及待向养家禽的小院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