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崇祯:朕能召唤祖宗很合理吧>第225章 隆庆开海!

小世界中。

一眨眼的功夫。

朱厚熜又盘坐在嘉靖龙椅上,开始入定修道了。

有天赋的人不可怕。

怕就怕人家不但比你有天赋,还比你努力啊!

朱由检从刚得到一项新神通的喜悦中恢复过来,心中一动。

丝丝黑烟开始四处弥漫。

气味十分刺鼻。

朱厚熜闭着双眼,额头微微簇起来,鼻翼鼓动,皱眉问道:

“什么味?”

撩起袖子一看,顿时一惊。

外侧一片火烧过的痕迹,可他并未发觉到有火燃起,以他如今小高手的实力,绝对不至于如此愚钝!

唰!

好似想到什么。

朱厚熜面色不善的盯着朱由检,咬牙切齿道:“好孙儿,你没闻到这一股味道,如此香甜,让人甘之如饴。”

“香味?”

朱由检先是一愣,而后颇为不好意思的腼腆笑道:“高爷见谅,可能是方才我脱鞋的原因吧。”

我特么!

朱厚熜一个踉跄,额头青筋跳动,而后长长吐出一口白雾,微笑道:

“好孙儿,你这是哪门子神通啊,那雷也能给高爷劈糊,但那玩意动静大,高爷不可能察觉不到。”

“不要见外嘛,这地就你我爷孙在,不妨露一手神通法术,让高爷长长见识。”

朱由检挑眉,摆了摆手,笑意盈盈的说道:“什么神通,不过是微末道法罢了,不值一提,不值一提。”

“不过高爷再三请求,我倒也不好推辞……”

轰!

朱厚熜还没反应过来,

整座小世界便化作了一团火海,烈焰熊熊,天地一片赤金之色,令人恐惧无比。

再一眨眼。

小世界中一切如初,没有丝毫变化。

朱由检眼中隐隐残留着火焰余晖,煞是摄人心魄。

“好手段!”

朱厚熜十分捧场,毫不掩饰的赞叹道。

“想学啊?”朱由检笑呵呵道。

“你教?”

朱由检语重心长道:“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打住,不教罢了。”

朱厚熜打断道:“算算日子,太祖爷那边也应该有了动静,何时动身?”

“去洪武朝干什么。”朱由检摆了摆手反问道。

倒是给朱厚熜问愣了。

当卒子?

根本不用他们上,肃清营几万人都用不过来。

做武将?

俩人不使用法术,除了抗揍外,武力值小于等于零。

干皇帝那就更不用了,那里的皇帝们已经够多了,用不上他们两个。

说实话,要不是朱元璋非要留他们学习学习砍头经验,早就各回各家了。

当然,

倒无需各找各妈。

因为现在十个大明皇帝,也凑不出来半个妈,后宫干政与内阁联手,直接就能架空皇帝。

各位皇帝都不傻,每日专门腾出时间,跟他们驾崩的父皇都有私下交易,图谋都不小。

甚至朱瞻基宣德一朝的张太后都主动跟朱高炽回洪熙朝去了。

张氏平民出身,宽宏仁慈,品行端正,要去洪熙朝也是自己愿意。

因为她留在宣德可能会面临着一个可怕的选择,要儿子,还是要弟弟……

只要皇帝不出宫,文官是干不掉皇帝的,能动手的只有一个后宫。

而且宣德又不是弘治那个怂包,不可能让舅舅躲宫里,只要是个男人都不可能接受其他男人进自家后院。

更遑论皇帝了。

所以在保大还是保小这个问题上,只要不是极端,通常都是保大的。

对张氏来说就是死局。

所以。

既是漠视不管,也是无能为力。

自张氏正统七年薨逝,胡善祥无人庇护,在一年后无故暴毙,年仅四十一岁。

皇宫中孙氏携幼子一手遮天。

至此才是大明国运出现断层的真正根源。

朱厚熜皱眉问道:“不去洪武,咱们要去哪?”

“莫非好孙儿又开辟了新朝?”

“不错,而且这地方十分好玩。”

朱由检迷之微笑,补充道:“不过高爷你需要乔装打扮一下,将这枚易容丹在脸上抹开……”

两人费劲巴拉的一顿折腾,最终成功让朱厚熜比嘉靖老道还老了二十岁,犹如一个稳坐钓鱼台的老叟。

褶皱的眼角与眼袋遮挡不了那双闪烁着精明狡黠的眸子,反而更添一分对上这双眼,就被人看透的感觉。

朱厚熜摸着如枯木树皮般的脸颊,眨了眨眼道:

“这回是我儿子?”

“准确的说,是您的第三子。”朱由检满意的打量着他,不断点头,十分欣赏这个杰作。

说完,

便带着‘老’朱厚熜消失在原地。

……

隆庆元年。

隆庆帝上位,第一件事便是宣布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

而后。

倭寇瞬间消失的一干二净。

如果码头港口的力工细心一些便会发现,这些来往东西二洋武装商队上的大掌柜,便是曾经在他们沿岸家乡烧杀抢掠的倭寇头子。

嘉靖朝留下的内帑与国库数目,在十分迅速的呈九十度直角下滑。

而民间一改公有制,吃大锅饭的局面,转而变成了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

大家都忙碌了起来。

那些曾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劳动人民,现在需要没日没夜的干,

甚至要凌晨打着灯笼搬运远渡重洋而来的货物。

如同一头头牛马。

随着贸易越发繁荣,为了让百姓能更加努力的奋斗,江南地区的大掌柜们贴心的将他们的收入一降再降。

美其名曰,

酬劳太高,不利于百姓奋斗。

会让他们懈怠,消极怠工。

他们都是为百姓好

即便那些来自外夷的商船给这群牛马力工们开出的酬劳很高,是他们江南士绅开出的酬劳的十倍,甚至还要更多一些!

但大掌柜们根本不以为意。

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泱泱华夏大地物广人稠,从古到今都不缺牛马,要认清自己是廉价劳动力的事实!

码头、港口的力工们往往都没休息够,就被敲锣带去搬卸货物,根本没思考的空间与时间。

他们只知道好好干,玩命的干,为了给自己,或者自己的儿子讨媳妇传宗接代。

然后继续去码头做货物搬运的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