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耽美小说>女世子【完结】>第188章 双生子

  永康四年春,仪柔殿贤嫔顺利诞下皇子,皇帝大喜,赐宴百官,同时大赦天下,晋贤嫔为贤妃,赏赐刘氏一族。

  贤嫔诞下皇子之后,便力竭昏迷,医官们忙得焦头烂额,受命救治生死垂危的皇子生母,经过整整一夜,贤嫔仍然未从昏迷中醒来。

  小皇子交给了事先就选定好的乳母喂养照看,此刻在仪柔殿的太监是皇帝身边的老人,司礼监掌印王怀忠。

  王彦一直跟在皇帝身侧,而王怀忠便在仪柔殿照看,按时向乾清宫汇报贤嫔生产的消息。

  对于贤嫔腹中的孩子,早在满七月之时,就有太医像皇帝汇报了腹中龙子的消息,故于皇帝而言,已经知道结果,守不守在仪柔殿便没有什么区别了。

  ——是夜——

  几名尚膳监的小内侍手中提着菜篮与食盒,由王怀忠领着从坤宁宫后的内花园一路向北朝玄武门走去。

  当进入玄武门前东五所与西五所之间的宫廊时,一名身穿赐服的太监将王怀忠拦了下来。

  这宫内敢拦王怀忠的太监少之又少,作为最得皇帝最信任侍臣,王怀忠自然也不惧,“不去陛下跟前侍奉着,到这内花园来作甚?”王怀忠问道。

  王彦看着王怀忠手中用布遮盖严实的篮子,又看了看身后尚膳监的内侍们,旋即叉手,“这么晚了,公公是要去哪儿?”

  “贤嫔死里逃生为陛下诞下龙子,陛下在乾清宫熬了这么久,想吃外面鹤鸣楼的点心了,命咱出门采买,有何异议?”王怀忠道。

  “哦?”王彦一脸的不信任,“小人若是没有记错的话,鹤鸣楼在江东门外,而江东门在城西,为何公公不走西华门而要绕远路走玄武门呢?”

  “咱家办事,还用与你交代?”王怀忠忽然冷下脸,“你别忘了,陛下将你捡回来后可是我抚养的你。”

  王彦听后连忙弓腰叉手,“小人不敢。”

  “你也算得上是我的半个养子,如今同为陛下器重,陛下交代的事,莫要多问。”王怀中提醒道。

  王彦只得退开一步,“小人知道了。”

  王怀忠带着人出了玄武门,但并未向城西的江东门外赶去,而是至京郊外的秦淮河畔。

  此时几个内侍也露出了面目,他们将一个菜篮上的遮布打开,一个刚出生洗净了血迹的婴儿酣睡在篮子内的被褥上。

  适才贤嫔生产,仪柔殿内的哭声格外洪亮,连嘈杂的人声都没有将其覆盖,这让殿外等候消息的人都感到意外,早产的婴儿应当十分虚弱,却不曾想到竟有如此活力,遂连忙报往乾清宫。

  正值盛春,清风从秦淮河畔拂过,卷起几片落叶飞入水中,泛起阵阵涟漪,在烛火的照耀下,婴儿睡得十分香甜,这让刚将匕首拿出来的内侍有些于心不忍。

  王怀忠看着这个刚出生不到半日的婴儿,连眼睛都还未睁开,小手只有他的手指头那么大,使得一生无子的他起了恻隐之心,“为何偏偏要同生在天家,天家也就罢了,皇帝之子岂能有二呀,莫怪咱狠心,老祖宗的规矩,便是陛下都不敢违背。”

  随后王怀忠将篮子里的婴儿抱起,放进了食盒内,将木盒当做船,准备用船和秦淮河的水将孩子送走,身侧的内侍见之,叉手道:“公公,陛下的意思是除掉,这样做……”

  “此地荒芜人烟,这船飘到河中央也就沉了,难道你们还想手上沾血不成?”王怀忠问道。

  几人纷纷摇头,王怀忠遂松开了抓食盒的手,水流推送着从岸边离开。

  “回吧。”

  “是。”

  ——

  就在皇子诞生,普天同庆之时,紫禁城的内廷之中在一夜间消失了许多人,几乎都与仪柔殿有关,为生产之时在殿内侍奉的宫女、嬷嬷,还有接生的坐婆。

  翌日,早朝正常进行,内阁率文武百官一同向皇帝道贺,“恭贺陛下喜得皇子。”

  皇帝端坐在朝堂上,显得很是精神,“天佑大明,福泽皇室,朕至暮年得子,乃上天恩赐,佑我赵家,子嗣延绵,千秋万载,朕登基时有四载,今得皇子,普天同庆,特为皇子举行命名仪,诸卿可有异议?”

  皇子命名仪,自太祖起便有的仪式,但也仅只为几个受重视的皇子举行过,先帝朝时,仅为齐王一人办过。

  “陛下的万寿节都可以为了迁都而节俭,怎诞下了皇子就要大肆铺张了?”

  皇子刚降世,谁也不敢打扰皇帝老来得子的喜悦,于是诸臣纷纷跪伏领命。

  刚下早朝便有仪柔殿的太监通报贤妃从昏迷中醒来了,本是去探望孩子的皇帝便也顺道去了仪柔殿。

  昨日从早晨一直至夜,仪柔殿端出来的血水触目惊心,甚至有不少太监在宫廊处闻到后直接干呕了起来,殿内传出的声音也是撕心裂肺,接生的坐婆几番进出寝殿与太医交流,就在时间慢慢流逝,连太医都束手无策时,他们得到了皇帝的命令。

  无奈但又极符合皇室,皇子的安危重于一切,只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贤嫔竟从鬼门关挺了过来,皇子平安出来后,太医们便开始全力救治其母。

  死里逃生的贤妃虽然醒来,但是身体虚弱的没有一丝力气,没有血色的脸一片惨白。

  贤妃睁眼见到皇帝后,蠕动着嘴唇,却发不出声音,皇帝见状连忙坐下替其盖好被褥,“朕知道你想问什么,孩子好着呢,在乳母哪儿喂养,待你身子好些了,便交由你亲自抚养。”

  贤妃说不出话,眼里闪烁着泪光,不知是高兴还是悲伤。

  如今的她,全身上下苦不堪言,说是只剩半条命也不为过。

  皇帝随后向殿外招了招手,乳母便将刚喂养完正在酣睡的小皇子抱到皇帝跟前,皇帝将孩子抱给贤妃看了一眼,“三郎,这是你母亲。”

  当贤妃看到自己的孩子后,忽然觉得所有孕育之苦都变得值得了,初为人母,她将所有喜都与期望转移到了孩子身上。

  皇帝看着怀中的幼子,他期盼这个孩子的到来,但眼里却没有惊喜,也没有圣旨上所表现的那般开心。

  “礼部已发文给钦天监,由钦天监选择吉日为皇子举行命名仪,翰林院也正在商议皇子的名字,待玉牒修撰之时他的名字就会被正式纳入其中。”皇帝对着贤妃道。

  玉牒每十年一修,得赐名的新生皇子便会在修篆时纳入。

  ——晋阳公主府——

  宫中诞下皇子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京城,就连晋阳公主府内也在议论。

  “昨天夜里贤妃诞下皇嗣后不久,司礼监掌印提督太监王怀忠就带着人从玄武门、北上东门出了紫禁城。”比起皇子,晋阳公主更为好奇昨夜。

  这座位于秦淮河畔的城池,处处充满暗桩与眼线,“昨夜替仪柔殿接生的产婆还有侍奉的宫人与太监,全部离奇失踪,贤妃昨夜难产,差点没能醒过来,怕是到现在都不知道自己的身侧已经全部换了人。”

  “之前太医院传出消息说贤妃这一胎定然是龙子无疑,为何内廷还要做这么一出呢?”晋阳公主疑惑道。

  “难道是太医院判断有误,不是皇子是公主,即便是公主,陛下也不至于隐瞒,这无利可图。”晋阳公主继续分析着,“狸猫换太子也不可能。”

  “难道,贤妃腹中的……是双生子?”许润安疑道,“若排除其他可能,能让皇室灭口接生的,就只有双生子,这也应证了昨夜王怀忠为何要出宫了,为免祸端,双生子只能留其一。”

  听着许润安的分析,晋阳公主不由得皱起了眉头,“拼了命要想生个儿子,却连双生都容不下么。”

  “这毕竟是祖制。”徐润安道,“今日朝议上,陛下下旨要替小皇子举行命名仪。”

  “中宫空缺,谁来领皇子与后妃举行此仪?”晋阳公主问道。

  许润安摇头,“想来尚仪局会安排,届时或许由其他命妇主持,亦或是……”

  “贤妃?”晋阳公主惊道,“朝中这样大张旗鼓,要不了几天,消息就要传遍九州了吧。”

  永康四年三月,皇帝于紫禁城内为皇三子举行命名仪,北方诸胡闻讯,以鞑靼为首各个部落派遣使臣赴京祝贺,名为祝贺,实为打探。

  ——乾清宫——

  “翰林学士张九昭求见。”

  “宣。”

  皇子命名仪前夕,为避免皇子与宗子同名,由翰林院翻阅牒谱,商议皇子名字进呈御前供皇帝挑选。

  “臣翰林学士张九昭,叩见陛下。”

  皇帝将桌上一碗黑浓的汤药喝完,随后擦了擦嘴屏退左右,“文卿,这几日辛苦你了。”

  张九昭将一份翰林院所挑选出的皇子名字呈给皇帝,“请陛下钦定小殿下的名字。”

  皇帝翻开册子仔细斟酌着,“都是好名字啊。”

  “命名仪将近,姨夫不把二郎召回来吗?”四下无人,张九昭换了一种语气与皇帝说道,“孩子年幼时尚无记忆,最是好培养情感之时,姨夫良苦用心,二郎不会不懂的。”

  正在挑选名字的皇帝笑容渐失,他将册子放下,一把倒靠在椅子上,轻呼了一口气后无奈道:“她不会想回来的,也不会想要见这个孩子。”

  张九昭还想说什么,但皇帝没有给他机会。

  “即便是想回来,也是因为别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