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耽美小说>女世子【完结】>第168章 帝王的聪慧

  赵希言从礼部出来,本欲随着教坊司奉銮的话,前往宫女六宫寻人,却在大门前被人拦住。

  一名内侍,穿着素服坐在马上,见赵希言出来便抬腿胯下马,恭恭敬敬的叉手道:“燕王殿下。”

  赵希言皱了皱眉头,便发现不远处的马车,不等她开口问话,内侍便抢先道:“公主差小人来问,殿下离京数月,而今归来,为何要去礼部而不见天子、君父?”

  “我……”送灵之前匆匆一别,让赵希言心中疑惑四起,此次回来至礼部教坊司,也是为自己解惑的。

  “不管是人臣之责还是为人子,殿下归京都理应先去见陛下,向陛下请安,方不落人口舌。”

  内侍提醒道,随后迈进一步至赵希言身侧,“殿下莫要忘了,锦衣卫。”

  赵希言忽然愣住,令文武百官与百姓闻风丧胆的锦衣卫,不但没有撤销,新帝登基时反而加强了他们的权力以及增加了人数,另立北镇抚司同属,专掌诏狱。

  如今的应天府,到处都能见到巡逻的锦衣卫,监视百官、臣民,包括皇子。

  人在最危难将死之际所得到的帮扶与救助,会使其铭记于心,感恩之心也会极大的提升,而赵希言在流民无处归家时的广施仁善不仅得到了民心,更让从燕王府里跟随出来的老臣信服,又加之与先前晋商的合作,战止后,也如约履行了昔日的承诺,使得赵希言在商人眼中地位骤升,而今的新燕王,仅于军事上的声望弱于新帝而已。

  内侍说罢,牵来一匹马,看向千步廊北侧的紫禁城,“殿下就听公主一句劝吧。”

  ——紫禁城——

  燕王赵希言护仁孝先皇后张氏入葬,归京复命,皇帝命尚膳监备宴,为其接风洗尘。

  而就在得知赵希言已在返回的路上,距离京城不足十里外之后又足足等了一个时辰,皇帝也没有能等到赵希言来到自己的跟前复命。

  “皇爷,锦衣卫指挥使张端求见。”老太监入内道。

  供摆放菜肴的方桌已摆进了乾清宫大殿,桌子上空空如也,皇帝独自坐在牌匾下方的坐塌上,“宣。”

  解下绣春刀的锦衣卫指挥使张端跨入殿内,于皇帝跟前跪伏道:“臣,锦衣卫指挥使张端,请圣躬安。”

  “圣躬安。”皇帝撑着脑袋,一身素服垂坐于榻上,脸上写满了疲倦,显然已有好些个昼夜没有歇息了。

  张端起身,先是拱手,“陛下日理万机,当以御体为重。”

  “你又听到或查到什么事了?”皇帝睁眼问道。

  张端拱手,“燕王殿下已回京,臣的人在千步廊见到了殿下。”

  “千步廊?”皇帝忽然皱起眉头,因为赵希言是南下返京,理应在城北才对,而千步廊在紫禁城南。

  “殿下去了……”张端有些有趣,“礼部的教坊司。”

  “教坊司……”皇帝捋着络腮胡子,“她是去找那个青楼女子的吗。”

  张端摇头,“锦衣卫只看到殿下去了礼部,又由礼部的堂吏领去了教坊司。”

  皇帝闭上眼睛,轻轻挥动着撑头的四指,张端见之拱手退下,“臣告退。”

  “王彦!”皇帝随后唤道。

  一名心腹太监走入内,与老太监都为皇帝最亲近之人,起兵之时不离左右,燕王登基后,遂入司礼监,为秉笔太监,批答奏章,传宣谕旨,而老太监则为提督太监,主管宫内一切宦官礼仪刑名。

  自此,于十二监宦官衙门供职的宦官,便被称为太监,亦为宦官之中权重位高者。

  “内廷不缺善乐者,青楼女掌管宫县,多有不妥,去将今日宣旨至尚仪局的女官,调往尚服局,收回尚仪局的宫官敕更为尚服局司衣。”皇帝令道。

  “是。”王彦领命,但没有当即离去,反而有所犹豫的问道:“皇爷,皇爷派人查过此女身世,数月不得解,既已知其身份来历不明,让其为司衣,掌御服进奉,如此近身之职,是否不妥?”

  王彦担心的是皇帝的安危,然皇帝却为之一笑,“朕不知道这个女子想要做什么,也不知到底是她的盘算,还是她与燕王之间有什么谋划,亦或在蛊惑燕王,然朕纵横疆场,戎马一生,还怕一个弱女子不成?”

  王彦思索再三,叉手应下,“是。”

  王彦从乾清宫大殿退离,转身走出乾清宫前庭时,恰逢遇见了入宫面圣的年轻燕王,遂叉手:“小人见过殿下。”

  赵希言撇了他一眼,就如与看晋阳公主身侧的内侍一样,白皙干净的脸,年轻而掌要职,总觉得不是什么好人。

  被赵希言轻视后,王彦往身后瞧了一眼,随后离去,赵希言匆匆往殿内赶,至门前时才放缓了脚步。

  哒-哒-哒——

  脚步声变得极轻,从老燕王坐上皇位起,她便再也不敢在这个父亲跟前肆意妄为,就像晋阳公主所教,历代君王皆忌讳功高盖主,因而要懂得收敛锋芒。

  皇帝静坐于殿内,“臣护先皇后殿下灵柩出殡归来,请圣躬安。”赵希言上前屈膝跪伏道。

  皇帝正襟危坐,低头看着眼前磕头跪伏的孩子,抬了抬手,“起来吧,这一路,来回奔波数千里,燕王可辛苦?”

  “护送母亲灵柩入陵长眠,是臣为人子应尽的孝道,臣不觉得苦。”赵希言回道。

  皇帝拍了拍手,尚膳监的膳食便一一呈上,父子二人皆在服丧中,故而上来的菜肴皆为素食,亦无酒水。

  “坐吧。”皇帝道。

  “谢陛下。”赵希言谢道。

  左右撤下,殿内再无外人,然孩子的一声声陌生称呼,让皇帝觉得格外生疏,又回想起张氏的遗言,他并不想父子如此僵持,然又拉不下老脸。

  “昭陵修得如何了?”皇帝趁着吃饭之余,开始找机会与孩子说话。

  “地底已全部修建好,母亲的梓宫也已至天府星位,地面上的工程浩大,恐还需几年时间才能竣工。”赵希言如实回道,“母亲生前喜欢牡丹,臣便做主,在昭陵御道两侧差人种植了牡丹,未事先与陛下商议,还请陛下责罚。”

  听到赵希言的话,皇帝放下手中的筷子,长叹了一声,“牡丹啊。”

  张氏钟爱牡丹,这便让皇帝想起了往事,“你母亲初入王府时,我为讨她欢喜,借职务之便前往山东承宣布政使司的曹县,给她带回来了数千株颜色各异的牡丹,摆满了整座在京的旧燕王府,她这才有了第一次笑颜。”

  说着说着,父子二人开始伤怀了起来,皇帝忽然怀念起过往,张氏对自己不愠不火,多年来都一直保持着清冷,直至有孩子降临。

  “谁成想,你母亲走得如此早。”皇帝按着自己的额头,眼里满怀悲伤与遗憾,“甚至……连我心中藏有多年的疑问……我都没来得及询问。”

  皇帝喜欢与深爱着自己的妻子,这毫无疑问,世人皆知燕王夫妇恩爱有加,燕王惧内也早已非秘闻,然深居简出,难以露面的张氏,却很少被人所知,百姓们知道她还是因她是燕王之妻,因封后时间极短,遂也无后宫福泽天下的功绩,崩逝之时,百姓们无动于衷,而只有至燕封地之时,才有百姓哭临王妃。

  但无疑问的是,张氏曾喜欢过青梅竹马的先帝,后被迫嫁于新帝,捡回了一条性命,而后又将所有的爱都倾注于孩子身上。

  赵希言看着悲痛欲绝的父亲,想起了晋阳公主所告诫的话,仁孝皇后刚逝不久,皇帝的留恋的余温尚在,便要抓住这一段时机,重塑父子之间的情感。

  赵希言起身,走到皇帝跟前,将一条帕子递上,“爹爹。”

  帕子上绣着牡丹,那是仁孝皇后给自己的孩子所袖的,跟皇帝身上穿的衣裳一样,都绣着同样的纹案,皇帝颤抖的接过,赵希言便道:“娘不在了,还有孩儿,孩儿会一直在爹爹身旁,天下人都还要倚靠爹爹庇佑,爹爹更要保重身体才是。”

  听到孩子的安慰,皇帝忽然软下了心,“燕春阁那名花魁……”

  “她救过儿的命。”赵希言回道,以为是皇帝将其召入宫中,于是跪伏在皇帝跟前恳求道:“请爹爹网开一面。”

  “我当然知道她救过你的命。”皇帝道,“也知道她仰仗你的威名让整个楼阁躲过了兵变。”

  “爹爹……”

  “我让她入宫,只是让她老实待在宫内,宫跪森严,没有人能够在戒律之下肆意妄为……”

  皇帝道,旋即抬头,认真的看着赵希言,“你是我的孩子,你是什么样的人,我自然清楚,那些试图挑拨皇室关系乱政的,都是痴心妄想。”

  皇帝的话,让赵希言一愣,直到皇帝从袖子里拿出一块牌子,那是属于燕王世子的身份的玉牌,“世子的玉牌是随便能给人的吗,还有你母亲的东西,随随便便就给人,也该涨涨记性了。”

  并非是赵希言随意相送,而是有难言之隐,昔日自己几番垂死,身无它物,这才将信物做抵押。

  “二郎。”皇帝慈爱的唤了一声。

  “诶,爹爹。”看着玉的赵希言回过神来抬头应道。

  “你太心慈了。”皇帝道,“尤其是对于女子,这是你好的一点,但也是不好的一点。”

  随后又沉沉的叹了一口气,盯着赵希言仔仔细细的看道:“你与你母亲,真像啊。”

  “孩儿……”赵希言低头喃喃道,“只是不想滥杀无辜。”

  “哪怕知道她将来会害你吗?”皇帝问道。

  “孩儿自入京以来,困于城内与恶人周旋,这期间,已经让许多无辜之人殒命,包括那日春和宫的火,但这些并非是孩儿的本心。”赵希言道。

  “那你习武的目的呢?”皇帝又问道。

  “力量。”赵希言抬头肯定道,“可以用来摧毁,同样也可以用来保护,自己所爱与爱自己的人。”

  皇帝忽然怔住,赵希言的一句话,让他回忆到了自己刚出阁之时的样子,“你的祖父,皇考也曾问过我同样的问题。”

  一直以为孩子像的是张氏,今日之语,才让皇帝忽然忆起当年的自己,如张氏所言,眼前这孩子像的,其实是年轻时候的自己。

  “那爹爹是怎么回答翁翁的呢?”赵希言道。

  皇帝起身,先是摸了摸赵希言的头,随后负手离座,带着赵希言走进了寝殿,从柜子中找到了一个尘封已久的红漆木匣子。

  原以为装的会是仁孝皇后张氏的遗物,却没成想是一些样式已过了时的旧饰品,这些东西经过数十年的腐蚀,越发的锈迹斑斑。

  赵希言不解,这样的东西,怎会出现在皇帝的寝殿呢。

  然皇帝的伤心却是一层接着一层越发沉重,最后泪道:“我曾是……宫人之子。”

  赵希言彻底愣住,对于祖母,赵希言并没有什么印象,甚至从没听到有人提起过,也不知道她的姓名,她只知道,自己的父亲,在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母亲。

  但据闻,武宗皇帝一生风流,故并非只有两子所出,只是因皇子至六岁才入族谱,十岁赐封入宗蝶,武宗皇帝最后活下来的儿子只有两个,而自己的父亲,在不满十岁的时候就开始随武宗上战场了。

  又或许,那最危险的战场,成为了最安全之地,成为了年幼皇子的庇护之所。

  【作话】

  老燕王其实是一个很霸道的人,看上了直接抢妻,按嫡庶,燕王的出身不是很好,但因为武宗子嗣少,加上他像武宗,所以他也受到了重视,但这样的人能保持只娶一个妻子,肯定还有别的理由,其中一点是张氏的态度很重要,不愠不火,若果太轻易得到,反而容易遭抛弃,还有就是他肯定也是经历过宫斗的。

  还有就是先帝就是老皇帝的母亲曾经摄政掌权过,使得老皇帝有了严重的心理阴影,可知这是个极强势的女人,儿子顺位继承大位她也有功劳。

  皇子未入谱的死亡率高达百分之三十多,而成年之前的死亡率可达六十多,想想,多么高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