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耽美小说>女世子【完结】>第129章 起兵

  成德十四年四月, 春和宫走水,燕王世子逃离出宫复被抓回一事像一阵风一样迅速扩散至全国,一直闷不做声的燕王再度发声请求朝廷归还其子, 未得应答之后起兵, 倾举国之力南下, 号称二十万精兵, 西占代地,又向南连续攻下保定、真定, 至原晋地时,燕王将晋王幼子带至城下,示其信物,原晋国旧臣见之,纷纷献城投降,不见刀兵而取晋地,短短几日内, 燕王连下代、晋两地,比起在陷在南阳被襄阳与汝南夹击的秦王, 燕王以迅雷之势攻城略地,三道金铃传信身至朝廷,使得朝野一阵恐慌。

  ——应天府——

  一匹国马疾驰在前往京城的官道上, 马背上坐着传信兵,背后背着藏信的竹筒, 插有几面加急字样的三角旗, 手中持金铃,一路上无人敢阻,就连紧闭的京城门也为之开启。

  百姓们纷纷避让这匹疾驰的国马,临街的铺子里有茶客疑惑道:“这是第三次了, 金铃声响,前线必有战乱发生。”

  “难道是秦王攻破了汝南?”茶客们纷纷猜测。

  “不会吧,汝南与襄阳两地驻军众多,左右夹击已是让秦王难受得向燕王寻求帮助了...”

  “难道是燕王起兵了?”众人一致猜测。

  “朝廷抓着燕王世子不放,人家求了三次,次次含糊其辞,拒不交人,燕王就这么一根独苗,换做是我,第一次朝廷不答应送还时就该发兵了。”

  士卒一路飞奔至宫城下,举手示出信物道:“真定有紧急军情要面呈天子,速开城门。”

  “快开城门。”

  士卒将佩刀解下一路飞奔入城,至武英殿,殿内有众臣正在商讨御敌对策,龙椅旁侧坐着的是皇太子,身后则有李皇后陪同听政。

  “报,燕王叛军连夜攻下真定,真定守将自缢身亡。”士卒单膝跪奏道。

  殿陛下静候的内使走至大殿中央将士卒传回来的军情转呈给了李皇后。

  李皇后拆开带血的信笺,逐字逐句的看清了,便也一下心慌了起来,“晋王竟还有一个幼子藏于燕王府呢?”

  “此事陛下知道,也是陛下所默许。”有法司官员与宗人府的官员解释道,“因其幼子还未至入宗蝶与受封之龄,故而知道的人极少。”

  “晋地富庶,百姓齐心,如若没有那个幼子,燕王想要攻克晋地怕也没有那么简单。”此刻的李皇后于心中暗骂皇帝的愚蠢,“既要削藩,却又不彻底,真是糊涂。”

  “短短几日,燕王连下保定与真定两城势如破竹,朝廷不得不防啊。”有大臣担忧道。

  “前线的军队远离朝廷,没有统一的调令,遇到像燕王这样的强敌便不攻自破,如今天下流言四起,道我李氏篡权,谋害皇帝,李代桃僵,故调至京畿的卫军与京军的军心不稳,一旦燕王大军入境,怕是难能防守。”

  “皇后殿下,臣认为当下部署兵力最主要的是在齐、鲁、周三地,阻止燕王南下,拖延时间,燕国军队虽强盛,可是若没有补给也不能长久作战,应天府占据江南富庶之地,所屯粮食供应军队绰绰有余,燕王的军队之所以强悍,是其作战迅猛,骑兵骁勇,燕地居北平,又逢近些年来冬日越发寒冷,北地多灾荒,怕是燕国的存粮,皆散于百姓了。”

  “拖延,如何拖延,谁去拖延呢?”有大臣问道,“如今朝中,谁可领兵与燕王为敌?”

  “信国公,许毅。”

  于是众人将目光看向位列于武将之首的左军左都督许毅,“对啊,信国公与越国公皆随先帝上过战场。”

  “不成。”吏部尚书李知裕反对道,此次领兵平乱,几乎要将朝廷半数军队带走,李知裕有些不放心,于是道:“此次燕与秦来势汹汹,要做好最坏的打算,以防不测,信国公要留在京城统御左军,护卫京城的安全。”

  怕死的文官们思考了一会儿后纷纷点头同意吏部尚书之言,“对,信国公应当带兵镇守京城,护卫陛下与太子殿下的安危。”

  “除了信国公外,还有几位五军都督府的都督也都是老将,皆可领兵出征。”

  “不妥,抵御燕王是大事,此次派出军队与燕王之战,至关重要,燕王号称战神,从未输过一场战争,但这都是对外之战,朝廷现有六十万常备军,领三十万出去平乱,统兵之将定要集资历、威望、功绩于一身,岂可轻易委任经验不足的将领呢。”朝廷队列后面的一个青袍说道,“此战若败,那么剩下的三十万留守京畿的大军必士气衰败。”

  “三郎的话,不无道理,对阵燕王,选将的确要慎之又慎。”吏部尚书李知裕道,“几位将军虽是老将,但毕竟不熟悉燕王,符合人选的,便只有一人。”

  “朝中还有符合人选的将领吗?”有大臣疑惑道。

  “不在朝中。”李知裕道,“太宗宏志,为大业广纳英才,故而国朝将士能人辈出,手下聚集诸多名将,方有国朝一统,武宗好武,极赏识将才,追随的-->>

  名将不再少数,至今上朝时,老将军们相继隐退,前些年有老将致仕,其中有一人,是功臣庙之中江国公之子江阴侯吴达,他是先帝朝的得力干将,曾任神策卫指挥使,早年随父各地征战,就连当年的燕王,也曾在其麾下当过小旗。”

  “吾倒是知道这位江阴侯。”台上的李皇后忽然开口道,“他是前几年才致仕的,致仕之时都有七十高龄了吧?”

  李知裕一番介绍让众臣重新看到了希望,可李皇后之语,又向他们泼了一盆凉水,“江阴侯年过七十,还能领兵打仗吗?”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众人质疑道。

  李皇后见众人议论纷纷,便又道:“致仕之前,宫中每有宴饮,必召江阴侯入内,吾见过江阴侯几次,三巡不醉,精神俱佳,若不谈及年岁,谁又晓老者已过古稀之年呢。”

  “领兵打仗又不是要冲锋陷阵,冲锋陷阵才需要年轻力壮骁勇者,而三军统帅,乃要德高望重、与足智多谋者,我看江阴侯可行。”

  “江阴侯年长于越国公,资历与声望皆要高于越国公,若能请得动江阴侯,平乱就有希望了。”

  “好,”李皇后道,“诸卿,何人代劳,去请江阴侯出山?”

  “不知道江阴侯现隐居何处?”有大臣问道。

  李皇后遂看向李知裕,“既然人是吏部尚书推举的人选,想必吏部尚书应该知晓。”

  李知裕朝李皇后拱手,“回殿下,前不久臣的确是派人搜寻了江阴侯的下落,就在南直隶凤阳府。”

  “谁愿意去?”李皇后问道,“只要能请得动江阴侯出山,吾必重赏。”

  “让臣去吧。”李三郎出列奏道,“臣请去。”

  “好。”

  龙椅旁侧所设朱漆座椅上身着皇太子皮弁服的赵旭忽然站起,群臣见状纷纷持笏弓腰。赵旭走下台阶,朝李皇后拱手道:“皇后殿下,藩王反叛,国家处于危难之际,本宫作为储君,当尽绵薄之力,为父分忧,因而恳请与东阁大学士一同前往凤阳,请江阴侯出山挽救黎民百姓于水火中。”

  “太子殿下是储君,如今陛下病重,朝廷有太子殿下坐镇才可安稳...”

  “居本宫所闻,凤阳乃是南直隶,离应天府并不遥远,且江阴侯德高望重,由本宫亲自去请,方显朝廷的诚意。”皇太子赵旭反驳群臣道。

  李知裕摸了摸胡须,点头道:“江阴侯乃开国将领之后,功勋卓著,故有些桀骜,仅让东阁大学士一人前往,恐不能行,江阴侯受先帝恩宠,又受今上倚仗,于大明极为忠诚,若太子殿下能够亲自前往,必定能事半功倍。”

  李皇后遂也点头同意,“好,既然太子有此诚心,身为储贰。也该为国尽一份力。”

  “胡文杰。”李皇后唤道。

  “臣在。”锦衣卫指挥使胡文杰出列道。

  “吾命你护送皇太子殿下至凤阳请江阴侯出山相助。”李皇后吩咐道。

  “是。”

  -----------------------------------

  ——仪柔殿——

  雨过天晴,京中的初夏十分清凉,既没有春日的寒冷,也没有盛夏时的酷热,晋阳公主穿着一身襦裙倚靠在秋千上,没有人再帮她推动,如今的秋千只是一座死寂的架子,内廷西侧的春和宫正在清理,每日都能听见细碎的声音从西侧传来。

  赵希言虽仍被关在内廷,但却与晋阳公主分开了,二人关押之处隔着一道高耸的红墙,仪柔殿隔墙的另外一边,一颗杏树的枝干绕过城墙伸出,偶有喜鹊停留在枝干上鸣叫,也会有乌鸦飞来落脚。

  清风从玄武湖吹来,使得那颗刚长出新叶的杏树左右摇摆,秋千就在墙内几丈远的草地上。

  哒哒哒!——皁靴踩踏着青草,停止的秋千又开始晃动了起来。

  晋阳公主用手肘枕在扶手上,撑着自己的半边脑袋,缓缓道:“等了这么久,燕王终于起兵了,也不知外面的人乱成什么了,以燕王之势,这应天府,怕是不日就要兵临城下了吧。”

  晋阳公主睁开眼,抬手任由清风绕指吹过,“李氏灭族,我又该何去何从。”

  “姐姐还有我。”晋阳公主身后传来一阵熟悉的声音,让原以为是许润安的晋阳公主大吃了一惊,“姐姐想要什么,日后的大明之主,都可以给你,包括李氏族人的性命。”

  作者有话要说:  杏树:“妙啊。”感谢在2021-10-11 14:21:12~2021-10-12 15:18:3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此情可待成追忆 29瓶;清风明月 10瓶;淇奥、弃子 5瓶;izyyyyy 2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