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耽美小说>女世子【完结】>第108章 太仆寺卿沈逸舟

  几月后

  成德十三年十二月冬

  近年关, 朝廷百司皆陷入忙碌,完成一年之计,户部呈成德十三年会计录, 计一年国库收支与户数人口增长, 皇帝又召在滁州的太仆寺卿沈逸舟回京述职。

  “今年应天府之灾未殃及蜀川, 户部原先亏空今已填平,且预留正旦的大朝会所需开支, 一切皆详录在案, 请陛下御览。”户部尚书将一本厚厚的册子上交。

  皇帝先是粗略的翻阅了一眼, 旋即放置于桌上,准备夜里详查,国家之财政,他亦不敢马虎,让贪官祸国, “国家的钱除了预留在大朝会之上的,每年的军费, 亦不可动, 户部每年都多留下一笔钱用以军费, 尤其是在马政之上, 不可不重视。”

  “藩王那边”

  “藩王那边,封地是他们自己的, 朕未取一毫, 也不用他们纳税,藩王有朝廷的俸禄加上食邑,还不够养自己的军队吗?”皇帝打断户部尚书的话。

  “可是燕王先前有奏请,北境幅员辽阔,军队常年驻扎塞外捍卫边疆, 燕地多黄土,远不如中原富庶,封地所收钱粮不足以支撑军费,为护边境安宁”

  “朕去年不是给了一批粮草吗?”皇帝很是不高兴的说道,“燕王为国戍边的确需要嘉奖,然朝廷也有朝廷的难处,卿当明白,朝廷不能养虎为患。”

  “是。”户部尚书遂点头道,“臣愚钝。”

  皇帝低下眉眼,“你们都不愚钝,你们是怕胡人冲破燕地防线直逼应天府,夺了你们的富贵,若是内乱,江山易主,仍有汉人为皇,你们无非是换个君王罢了,可若是胡人南侵,便是灭族之祸,烧杀抢掠,如同前宋一般东京城破,群臣坑杀,宗室被俘。”

  户部尚书听后,吓得连忙跪伏,“臣等惶恐。”

  “燕王为国戍边二十余载,保我大明安宁,你们这些人见过战争,深知其苦,有此想法,朕也不怪你们,然朕是一国之君,内忧外患,不得不处处提防,否则江山倾覆,朕有何颜面去见祖宗。”皇帝谅解的说道。

  “臣等惭愧。”

  皇帝挥了挥手,便依次接见六部尚书,后又独召兵部尚书与太仆寺卿一同入内,除了吏部与户部外,军事也是皇帝最为关心的一项。

  “臣兵部尚书、太仆寺卿沈逸舟叩见陛下。”

  皇帝正襟危坐于英武殿的御上,“二位卿家起身。”

  “谢陛下。”

  皇帝瞧了一眼从太仆寺风一路汗回京城的太仆卿沈逸舟,随后道:“军政之事各部已呈过奏疏,朕召你们来是想问马政之事。”

  兵部尚书瞧了一眼身侧的同僚,沈逸舟遂将一本厚厚的册子呈上,“回陛下,这是近三年之内的马政,督养、点视、印烙、编马户、交兑、发表,皆誊录于案,请陛下过目。”

  高士林下阶将沈逸舟手中的册子接过转呈皇帝,皇帝一边翻阅,一边说道:“马政繁杂,辛苦诸卿了。”

  “陛下委以重任,臣等不敢言苦。”两个绯袍拱手回道。

  “民间所养之马,可有勘验过?”皇帝问道。

  “尊陛下旨意,臣派兵部官亲临滁州太仆寺,滁阳五牧监督察马政、马政之重,凡有渎职官员一律严惩,又令太仆卿协助,命太仆寺寺官复查收归于朝的马匹,所收膘马一万有余。”兵部尚书奏道。

  皇帝将册子放下,闭眼轻轻摩挲着手背,皇帝的突然的沉默,让殿内两名官员紧张到了极点,二人相顾一视,紧捏着手中端持的笏板,正是严冬之时,殿外寒风呼啸,而此时的沈逸舟却额头冒汗,这么多年来,同僚被锦衣卫检举抓走,而自己却一直顺风顺水一直做到了太仆卿这个位子,若是常人,必然是窃喜,可是对于沈逸舟而言,荣华富贵却像是一把时刻悬在头顶的利剑,十余年来,无不提心吊胆,每次述职,都像是走了一趟鬼门关。

  “太仆卿。”皇帝忽然沉声唤道。

  沈逸舟听之连忙屈膝跪伏,“臣在。”

  “最近边境不太平,朝廷应时刻处于备战之中,战马于军队而言何等重要,尔等自当知晓。”皇帝道。

  “臣明白。”沈逸舟磕头回道。

  皇帝盯着跪地的沈逸舟,道:“朕命锦衣卫指挥同知与你太仆寺官员一同复验膘马,升降相去若超过什百,法当究治,严惩不贷。”

  “臣,遵旨。”

  ----------------------------------

  从殿内出来,太仆寺卿沈逸舟已是冒了一身热汗,红色的公服衣襟还能瞧见汗湿的痕迹。

  “陛下今年为何突然抓起了马政?”兵部尚书也是擦着额头上的虚汗,“这都多少年没有亲自问起马政了。”

  沈逸舟平缓下气色,“适才陛下的那番话,下官猜测,不久可能又要有战事了。”

  兵部尚书无奈的叹了口气,“罢了,查便查吧,不过你需得小心,锦衣卫指挥同知比起你的女婿胡文杰,要阴险狡诈得多,胡文杰通常在明,护卫陛下左右,那锦衣卫指挥同知陈俭,可是常在暗中搜查情报,当年许多惨案,皆离不开他的诬陷。”

  “下官明白,多谢大人提醒。”沈逸舟拱手谢道。

  二人走出承天门至宫外止步,兵部尚书拱手拜别道:“沈大人是京城人士,在京有宅子,老夫就不安排其他的了,舟车劳顿,先回去歇息一夜吧,老夫还要去兵部。”

  “好,”

  ——轱辘轱辘——

  沈逸舟刚转身,迎面便瞧见了自长安右门入渡过外五龙桥往宫城驶来的车架,车架随后逼近,一衣着命妇服饰的年轻女子缓缓走下车。

  沈逸舟为之愣住,干瞪着双眼站在原地,自己入太仆寺为官多年,太仆寺设于远离京城之外的滁州,数年不曾归京,自晋太仆寺卿之后,才有进京述职的机会,但也极少,马政繁琐,朝廷又极为重视,作为专掌马政的太仆寺,其官署内的官员,终年不得歇息,唯恐出差池,丢了脑袋。

  车架上,晋阳公主刚下车,内侍便于身侧提醒道:“公主,太仆寺卿沈逸舟回京了。”

  晋阳公主便顺着他的视线望去,稍稍皱眉道:“他怎么回京了?”

  “陛下要查马政,便召归了太仆卿。”内侍回道。

  虽有许多年不曾见过,但沈逸舟还是一眼认出了女子,当朝皇后嫡出的皇长女,国朝的嫡公主,晋阳公主赵瑾禾,人就在眼前,按国朝礼制,公主亦是君,沈逸舟作为人臣不可迂回躲避,遂硬着头皮上前,拱手道:“下官太仆寺卿沈逸舟,见过晋阳公主。”

  “沈大人多礼了。”晋阳公主还是一如既往的客气,与皇后李氏一样温和的脸色,含笑的眼睛,“马政之重,事务繁琐,有劳大人为父皇操劳。”

  “能为陛下分忧,是下官身为臣子的本分。”沈逸舟一见晋阳的双眼,便勾起了重重往事,遂赶忙低下脑袋打醒自己。

  “虽说沈大人去年也回了京城,不过吾并未见到呢,吾与沈大人上次会面,还是在六年前的春宴上,哦不,是吾的及笄礼上。”晋阳公主道。

  沈逸舟回京皆是匆匆往返亲自向皇帝述职马政,便拱手回道:“是,下官回京的次数少,所呆时长也极短,公主的及笄礼,恰好是下官在京之时,没有想到一眨眼,竟过去了六年。”沈逸舟随后再次大起胆子将脑袋带起,仔细端详着眼前的晋阳公主,亭亭玉立,“公主也已长大成人了。”

  “沈大人是父皇的臣子,忙则说明大人尽忠职守,不过就是苦了大人的亲眷了。”晋阳公主怜惜道。

  沈逸舟摇头,“夫人随我常驻滁州,长女故去多年,幼女去年出嫁良人,下官已无牵挂,只望能为陛下分忧,替百姓谋福。”

  晋阳公主笑了笑,便终止了交谈,擦肩离去,沈逸舟见人离开,这才松了一口气,抬起红色的袖子轻轻擦拭着额头上的汗水便转身离去。

  晋阳公主走进承天门内,两侧宫墙高耸,皱着眉头思考道:“陛下突然要查马政,难道真是因为备战?”

  “公主若是不放心沈大人的安危,小人可暗中查探。”内侍随于身后道。

  “沈氏是我母亲的故人,与我有何干系,他是生是死,谁又在乎,陛下这么多年都未曾对沈逸舟下手,如今应该也不会吧?”晋阳公主思索道。

  “也许陛下只是真的要查马政,任用沈逸舟担任要职,是陛下明白压制之术,能让人时刻警醒与分外小心,因为一旦出了任何差池,一点小过错都足已拿来扩大让他毙命,这种人,在做事情时往往都会更加小心。”内侍道,“上一任太仆卿可是被宜了三族,而轮到沈逸舟时,马政从未有过失,朝廷骑卫所用之马,皆为上等,这也是陛下用人的高明之处。”

  晋阳公主轻叹一口气,“沈逸舟的事情,与我无关,也不要插手,以免让人起疑,多放心于正旦的大朝会吧。”

  “是。”

  “几年的光景,不过是一眨眼,这一个十年,又会生怎样的动乱呢?”晋阳公主摇着头,“若真来了,恐怕不是你我能承受的。”

  ----------------------------------

  ——坤宁宫——

  晋阳公主来到内廷向生母李皇后问安,李皇后将女儿拉着坐下,询问道:“近年关了,你在外任知府的舅舅今年也回京述职了,算起日子,也有三年未见了吧。”

  李氏士族出身,书香门第,其族人多以文职,亦有兼任将领者,但近些年,任高官者尽乎被外派至地方,或贬或迁任它地,光李皇后父族一支便有兄弟三人。

  晋阳公主点头,李皇后便又问道:“你一直住在宫外,可见到了?”

  晋阳公主轻轻摇头,“儿没有见到三舅,但适才在承天门见到了另一人。”

  “何人?”

  晋阳公主抬头,盯着母亲的神色犹豫了一下,旋即道:“太仆寺卿沈逸舟。”

  作者有话要说:  皇帝:“天空怎么是绿色的?”

  感谢在2021-09-15 15:34:17~2021-09-16 14:34:2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弈司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yuniia 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