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子安是以最后一名的成绩中的。

无论如何,中了就是中了。

毕竟此次科举,一开始就明确了是为王府选佐官,不存在名次靠后就要外放为官的问题。

整个贾府欢天喜地的庆祝了一番。

庆祝完,贾子安又开始头疼起来。

“父亲,明日去王府当差,想来会碰上不少晋阳书院的同窗。若是被人问起,孩儿当如何解释?”贾子安心虚道。

贾父不屑道:“你慌什么,你就说你本名其实叫贾金云,户籍在清源县,是在清源县考的。”

“这…能行吗?”贾子安没想到贾父的办法这么简单粗暴。

“放心吧。”贾父笑道,“他们只不过是你的同窗,哪里知道你的户籍是在晋阳还是在清源?只要你不心虚,就没有人会怀疑。再者说了,在晋阳读书,户籍在老家的人又不在少数。你这种情况,并不稀奇。”

贾子安想了想,觉得贾父说的也有道理。于是贾子安咬咬牙,就这样去当差了。

结果和贾父预料的一模一样。

碰上贾子安的同窗听说贾子安是回清源县老家考的后,纷纷表示理解。

有好几个同窗也是回乡考的,听贾子安这么说,对他反而心生亲近之意。

没有人能想到,贾子安竟然是顶替他堂哥参考的。

……

通过州试的学子已经正式进入王府公干,刘珩对这次科举整体来说还是比较满意的。

晋王府。

刘珩正在书房内和侯风、史佑议事。

“这次科举办的不错,以后就依照这个模式来。”刘珩吩咐道。

“以后每年三月,就让各县举行县试,通过县试的学子赐秀才功名。秀才可参加每年六月各州举办的州试,通过州试赐举人功名。”

“明年就先在并州按照县试、州试两级来办,等后面手底下的州多了,再增办会试。”

史佑听完刘珩的话后,行礼应道:“是,殿下。有侯郎中珠玉在前,佑定将科举一事办妥帖。”

刘珩点点头,又问道:“如今各地都已经秋收,今年并州的收成如何?”

刘珩清楚,明年他和张绪必有一场大战,粮草问题是重中之重。

刘珩安插在冀州的探子带回来的消息显示,刘志已经在给张绪运粮了。

张绪明年能调动的兵力比他们预估的只会多,不会少。

史佑笑道:“正要给殿下报喜,有赖岚州铁矿提供的大量农具,今年各府都是大丰收,粮食产量提高了近三成。具体的数字一会儿我差人给殿下送过来。”

“好,你要大概给孤算笔账,看看按这个产量,孤能不能再多征些兵。”刘珩吩咐道。

“是,那佑先下去准备一下。”史佑行礼告辞。

“去吧。”刘珩颔首应允。

史佑离开后,刘珩看向侯风道:“子鹏,马上就要过冬了。”

“是呀,离明年开春,也没几个月了。”侯风也是颇有感触。

“张绪得了刘志的援助,恐怕能动用的兵力,会比我们预想的多一些。若是青州一线张绪分配的兵力过多,我们可能也只能分兵了。”刘珩担忧道。

从刘珩的本心上,是希望双方都别分兵。

但是刘珩知道,这是痴人说梦。

“风没算到刘志会借粮给张绪,是风之过。”侯风抱拳道。

刘珩摆摆手:“你又不是神仙,这怎么会是你的过错?还好雷大福将乞活军一事办成了,不然,连孤都要对明年的决战没信心了。”

侯风笑道:“倒也不至于。最不济,殿下还可以放弃幽州,退回并州。如今出入并州的关隘都在殿下手中,殿下已立于不败之地。对付张绪,可以以后再找机会。”

刘珩颔首道:“等会儿看了今年的秋收情况后,再做决断。”

这时,一名下人在门外禀报:“启禀殿下,朱熹朱老夫子求见。”

“快请进来。”刘珩和侯风对视一眼,忙说道。

侯风苦笑道:“听说晦庵先生和象山先生,对此次科举加了算科一事,意见很大。”

刘珩大笑道:“子鹏你先出去躲躲吧,科举是你一手操办的。估计在孤岳丈心里,子鹏已经是进谗言的奸邪之人了。”

侯风拱手道:“谢殿下体谅,风先去避避风头。”

说罢,侯风起身,一溜烟跑了。

刘珩无奈的摇摇头,侯风可以跑,他却不能。

朱熹无论如何也是他的岳父,该见还是要见的。

不一会儿,下人便领着朱熹进了屋。

“见过晋王殿下。”朱熹一进来,就郑重的向刘珩行了一礼。

“岳父大人这是做什么?”刘珩苦笑道。

这是来者不善啊!

“今日前来,是为公事。”朱熹严肃道,“殿下想来也知道,老夫此番前来,是为何事。”

刘珩装糊涂道:“孤还真不知道,望岳父大人明示。”

朱熹叹口气道:“殿下为何要在州试中加算科?将算科与圣人之道相提并论,甚至将经义科放在算科之下,实在不妥。”

刘珩奇怪道:“将经义科放在算科之下?岳父大人此话是从何讲起。”

朱熹摇摇头道:“两科分数看似一致,实则不然。经义科考的极为简单,大部分学子的文章都区别不大,分数也相差不大。而算科则考的较难,学子之间的分差较大。此次州试真正决定名次的,实则是算科,而非经义科。”

刘珩见朱熹什么都明白,苦笑道:“岳父大人倒是看的通透。”

“殿下!”朱熹正色道:“老夫非聪敏之人,天下才智见识胜过老夫者何其多矣?此次州试过后,天下谁人不知殿下重术不重道,重才不重德?”

刘珩没想到朱熹会把问题上升到这个高度,一时愕然。

朱熹却是意犹未尽,继续说道:“恕老夫说一句倚老卖老的话,殿下这是败亡之道!孔夫子所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殿下难道以为是无用的废话吗?”

朱熹这一顶顶大帽子扣下来,刘珩直呼戴不动。

“不至于吧。”刘珩反驳道。

“至于!如何不至于?”朱熹吹胡子瞪眼,“春秋时礼崩乐坏,最终导致天下大乱。克己复礼,天下归仁,才是大道。殿下今日是选王府的佐官,明日选的便有可能是朝中重臣。若是只重才学,不重德行,终有一日会引发祸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