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阳,晋王府。

刘珩正在书房内听侯风和吕骧汇报晋阳各县县试的情况。

“总体来看,各县县试举行的还是比较顺利的。”侯风对县试做了总结。

刘珩扭头看向吕骧问道:“锦衣卫这边,有没有什么发现?”

吕骧行礼道:“启禀殿下,各县的县令、教谕对于此次县试都极为重视,没有人敢在殿下眼皮子底下做手脚。”

刘珩总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

这么多县,怎么可能一个违规的人都没有?

“公告还是要发的,要鼓励各县百姓检举揭发县试中的舞弊现象。锦衣卫也要多注意一下坊间的传闻。”刘珩吩咐道。

“是,殿下。”侯风和吕骧领命。

“还有州试的命题,孤想了一下,除了考经义,还要考一些基础的算学。”刘珩又聊起了州试的事。

“考两科?”侯风问道。

刘珩颔首道:“不错,考两科。最后选人的时候,按两科的总分高低录用。”

侯风想了想道:“也就是说,经义科不能再用原先的评判标准了,而是要给每个人的文章打分?”

“这样也好。”刘珩笑道,“正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章有时候谁高谁低,只看主考官的好恶,难免有失偏颇。”

“两科的打分可以这样来,算科有标准答案,该是多少分就多少分。经义科的文章,则是所有阅卷的人都打个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再去掉一个最低分。其余人打的分数平均一下,就是这篇文章经义科的最终分数。”

“阅卷的时候,各个考官也一人一间,安排甲士看管。考官之间也不要接触了,只管自己打分就行,免得主考官给别的考官施加压力。”

侯风听的连连点头:“殿下此法甚好,只是如此一来,主考官未免当的寡淡了些。而且其余考官的水平参差不齐,万一有人想舞弊,恐怕买通几个考官就能影响最后的结果了。”

刘珩听了侯风的话陷入沉思。

侯风的话也不无道理,主考官往往都是德高望重之人,舞弊的概率不大。但是其余考官的人数较多,给其余考官的权利太大,确实会增加舞弊的风险。

“那就再给各考官的打分加个权重好了。”刘珩很快又有了新的主意,“主考官的打分占五成。主考官之下再设置三名副考官,各占一成。其余考官的打分,平分剩余两成。”

侯风笑道:“这样似乎更为妥帖。”

刘珩点点头,科举加了算学,就是给所有读书人的学问里埋下理科的种子。

等日后时机成熟,刘珩还会将算科改为理科,进行细分。

“如果没有别的情况,那就下个月按期举行州试吧。”刘珩挥挥手,示意二人可以出去办事了。

很快,鼓励各县百姓检举揭发舞弊现象的公告,就发到了各县。

……

清源县,贾家村。

王有路也得知了官府鼓励百姓揭发科举舞弊的消息。

听着乡人带回来的消息,王有路当即就想出门去告发,结果被王父一把拉住。

王父捂着王有路的嘴,一边示意家里人关上院门,一边用力将王有路拉进屋子里。

“你想干什么?你要去干什么?”王父朝着王有路脸上就是一巴掌。

“贾家害了夫子,我要去揭发他们!”王有路的声音隐忍,但是蕴含着怒意。

“乱说什么?贾老爷不是说了吗?张维为只是回乡探亲去了。”王父厉声道。

“这种鬼话,谁会信?定然是夫子要去告发他们,被害了。”王有路脸上青筋暴起,声音颤抖,“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不报此仇,誓不为人!”

“啪”的一声,王父又是一巴掌。

“好,张维为这么重要是吧?你个不孝子,你也知道揭发会没命?”王父声音高了起来,“你去揭发,你是舒坦了。万一给贾老爷知道了,我们一家子还有命活吗?啊?”

“我,你娘,你弟,你妹,你让我们一大家子怎么办?张维为就是这么教你坑老子的?”王父越说越火大。

王有路听完王父的话,颓然的一屁股坐在地上,说不出话来。

“你就在屋子里待几天,自己好好想想吧。”王父扭头出了屋,将屋子锁了起来。

王有路眼眶通红,一滴泪水顺着脸颊滑落。

……

在各县发出公告的同时,锦衣卫也开始在各县打探消息。

不过对于这个时代来说,一个村子出现外乡人是很突兀的。

锦衣卫在城中可以进行渗透,但是在乡野间,这一招就不好使了。

最终,锦衣卫也没打探到什么有用的情报。

只有祁县一名学子,其舅舅正好是祁县负责核验身份的衙役,夹带了小抄进考场,被人检举揭发。

这名学子本身也未通过县试,因此他夹带作弊一事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

祁县县令迅速将涉案人员缉拿查办,移交晋阳。

大部分通过县试的学子都在紧锣密鼓的准备州试。

特别是刘珩宣布的州试要考算学,在学子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很多学子对此都有意见。

朱熹还特意找了一次刘珩,觉得此举有些离经叛道了。算学不过是奇技淫巧,如何能和圣人之道放在一起比较?

刘珩只回了朱熹一句话。

“想读圣贤书,做圣人,孤不拦着。但是要进孤的王府办事,算学必须得过关。这件事,没得商量。”刘珩的语气很是坚决。

朱熹也无可奈何。

诸学子闹归闹,但也只能接受。

甚至有些心眼儿不好的,一边蛊惑别人硬抗到底,一边自己偷偷的恶补起了算学知识。

毕竟为了进王府当官嘛,不磕搀。

一时之间,晋阳府各地擅长算学的夫子变得紧俏起来。

贾子安也是在贾家村安心读书。

贾子安压根没想到,考个县试他都只能勉强过关。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县试也都是从晋阳回来的学子在考。

贾子安压力很大。

照这个趋势,州试他也未必能考中。

贾子安只能加倍用功。

唯一能给贾子安安慰的就是,他的算学还是有些基础的,这是他的一个优势。

……

半个多月的时光转瞬即逝。

各县的学子开始陆陆续续的赶往晋阳。

州试,要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