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耽美小说>眉上烟火>第50章

  “你要去哪儿?”柴睢躺卧榻上,侧起身正好可以看见坐在暖榻上的李清赏。

  闻此言,李清赏又笑,唇红齿白,眉眼弯弯,好似心里没有丝毫烦恼:“自是和昊儿出门耍,听说你们汴京过年可热闹,我们也出门长长见识见见世面嘛。”

  柴睢侧枕胳膊窃笑:“甚是见世面呢,我只记得东西卖瞎贵,年节上糖葫芦卖到七十五文一根,合十五个大钱,你愿买?”【1】

  平时不过三五个大钱。

  “糖葫芦唉,七十五文?!”李清赏无法理解,同时倍受震撼,“它山楂是金子所做,还是糖浆用白银熬成?价格快赶上滴酥鲍螺,怎么不直接站街上抢钱。”

  柴睢嗬嗬笑出声,嘶哑声音低而柔和,隐约中透出些安逸来:“虽小贵,你不该缺买糖葫芦的钱。”

  李清赏反应稍慢了些,又被太上套了话:“怎么不缺钱,欠你的医药钱还没还。”

  “不是说要拿为我打掩护的薪金抵消?”太上好整以暇,瞧着李清赏如此模样,莫名想起前院阿照养的那只白毛细犬。

  “……”李清赏挺直腰杆,让自己看起来底气十足:“倘你愿意,那我正好不还你钱。”

  瞧她打小算盘的样,眼睛滴溜溜转着,心思全写在脸上,阿照那只细犬当着阿照面偷藏肉块时,就是李清赏这副表情,越看越像。

  便在柴睢心中暗暗把一人一犬作比较时,去而复返的涤尘再度出声禀:“殿下,宋王和宋王妃来见。”

  柴睢咳嗽两声,嘶哑道了句:“请进。”

  涤尘出声道请,这厢李清赏隔着青纱垂幔,探头探脑瞪大眼睛往外看。

  只见随涤尘之后,华服中年男女并肩进来,垂幔又层叠绰绰,阻拦下部分视线,李清赏看不真切宋王夫妇容颜,只觉二位华服加身,气质斐然,宋王沉稳,王妃雍容。

  夫妇二人在卧屋门外站定,宋王拱起手行拜礼:“臣,宋地庄懋偕妻左氏拜太上梁王,万岁!”

  眼见宋王夫妇跪拜下去,起身避王之拜的李清赏于紧张中暗瞧太上脸色,嗯,太上毫无波澜。

  不由让人心中生疑,生身父母跪拜子女,即便子女早已继出,正常情况下也不该是像柴睢这般无动于衷,或许其中另有隐情?

  柴睢咳嗽出声,一连串咳嗽,手帕捂着口鼻,仍旧听得出咳嗽厉害,她挣扎坐起身,李清赏忙过来帮她身后垫上靠枕。

  待在床头坐稳靠好,太上梁王开口,声音是李清赏没听过的嘶哑加虚弱,弱得仿佛下一刻能直接昏过去:“宋王请起,王妃请起,看座,奉茶。”

  宋王夫妇二人谢恩入座,柴睢又是一阵咳嗽,李清赏看出这家伙有几分是在演戏,还是配合地倒了热水过来。

  里卧门外,坐在交椅里的宋王妃稍微向前倾身,试图看清些被垂幔遮挡起来的卧屋情况,开口,细听尾音轻颤:“敢问殿下,圣躬安?”

  李清赏接过柴睢递回来的空水杯,目光落在脚前地毯上,终于察觉出宋王妃的状态叫紧张,不然为何明知柴睢“遇刺卧床”仍会问出此言,思及此,李清赏无意识转头看柴睢,不期然与之四目相对。

  民间传闻中太上梁王长着双仪美端甚的瑞凤眼,实际上柴睢五官并不突出,但是太上眼神不同寻常,可以如鹰隼锐利,积威摄人;可以纯良清澈,与人为善;也可以波澜不起,让人琢磨不透。

  此刻看进柴睢眼睛,里面是平常见的平静无波。李清赏想起此前柴睢送她去学庠上差,路上两人有一搭没一搭聊天,柴睢便是用这般目光看着路上车来人往,平静如斯。

  稍顿,柴睢移开视线将身靠回床头,道:“孤安,谢宋王妃挂怀。”

  “宋王妃”,封地带爵位,连称呼亦是如此生疏。李清赏心思暗转中偏头看向另一边,隔着绰绰纱影,她瞧见宋王妃收身坐回椅里,未因太上不冷不热的态度觉着失落,也未其他外现情绪。

  华服端坐,雍容华贵,堪为王妃。

  两相沉默片刻,宋王道:“进大内始知殿下不豫,公家说此事定会给出个交代。”

  他指的是“太上在梁园遇刺”之事。

  柴睢答得温和客套,明显君臣尊卑有别:“孤知了,有劳宋王相告。”

  对宋王夫妇之问回以两答,两答内容皆同,尽是生疏,垂幔内外再度陷入沉默。

  太上梁王本身非是热情之人,又因身体确实不爽,嘴里话较平常更少,甚至恹恹无精神,不必装病已然病容满面。

  那厢里,宋王妃瞧着床旁那道吊着左臂的倩影,温柔道:“里面可是李娘子?”

  点名突如其来,李清赏下意识看柴睢,却见太上眼眸半阖,两手交握搁身前,老神在在。

  李清赏只好独个面对,隔垂幔朝外面屈膝拾个礼,自报家门:“庆城李家女,问王妃康安,问宋王康安。”

  经宋王妃如此活络气氛,宋王顺茬道了声免礼,感谢道:“李娘子高义相救,寡人不胜感激。”

  “然也,”见丈夫不方便同小姑娘家说太多,宋王妃补充道:“我们从宋地带了些特产来,为表感激之情,望小娘子笑纳。”

  送礼?还真让柴睢说中,李清赏心说这可实在受之有愧,再次看向柴睢,贵主又是事不关己模样。

  求而不得助,李清赏恨不能狠狠戳她几下,只好暂领所谓“救太上之功”,信口胡诌道:“身为人臣,所为不过本份,不敢当王妃和宋王如此夸赞。”

  宋王妃像是应话评价,又像是别有深意般,道了句:“女子能有忠勇如李娘子者,委实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