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开局我爹是皇帝,江山只有一座城>第309章 赚的多花的也多

相较于甲胄的开销,火器的生产成本同样不容小觑。

尤其是刚刚摸索的情况下,就算想要实现大规模量产都不可能。

他可是听方子祁提及过,这火器的生产,里面的每个零件与部位都是老师傅一点点打磨出来的。

一个锻造多年的老师傅,每天也就能生产四五个零件。

至于什么冲压机啥的,现在就别想了,只能靠老师傅的手搓技艺。

而且麻烦的是钢的可塑性没有铁强,这对老师傅绝对是莫大考验。

其次锻造出来的玩意,必然会产生一些气泡等情况。

且枪管内壁,怎么也不可能与后世那种精确到毫米级的精确度可比。

所以这玩意耐久度到时候能有多好赵铭还真不敢确信。

不过现在也管不了那么多,能用,能接连开枪保证不轻易炸膛就不错了。

而且燧发枪,这已经是火枪的多次进化后产物,前世西方人在十九世纪就凭借这玩意玩起了排队枪毙的戏码。

现在既然搞出来了,不用岂不是浪费?

这也是赵铭对重甲虽然依旧有奢求,但奢求没那么大的情况。

如若燧发枪能实现大规模量产,重甲甚至都没有存在必要。

完全以棉甲纸甲,甚至不用着甲就行。

不过那是最美好的设想。

事实就是,这年头你玩排队枪毙那一套可以,但必须同样着甲。

不然大燕的箭雨,还有大渊的箭雨能教你做人。

其次就是那可怕的骑兵。

就好比你自信满满觉得燧发枪就能无敌了,然后你带着大量燧发枪来到宋元时期。

结果你就发现,被对方打成了狗。

箭雨是一方面,重点还是骑兵。

大规模精锐骑兵的集群冲锋下,什么燧发枪还是后世的汉阳造那种更先进的长枪。

只要没发展出自动步枪的级别,以及机枪,骑兵依旧有着十分可怕的威慑力。

殊不知二战依旧保留着大量骑兵阵型。

以滑铁卢会战之中的案例来说,一个法国步兵师面对两个英国骑兵团,一枪不发就逃了,还扔下了三十门火炮。

用拿破仑狂热铁粉的俾斯麦,这位更是狂热的骑兵爱好者,同样也是骑兵研究极深之人。

以对方的看法来说,火枪兵想要挡住大规模骑兵冲杀,往往率先崩溃的不是伤亡率,而是士气。

在大量骑兵出现在视野内时,往往新兵就已经被吓破胆了。

哪怕是一些老兵,也会吓得不轻,且火枪肉眼上去看,是没有长矛更具有安全感。

长枪更长,而且还有长矛,这能给予一定的心理慰藉。

且一旦第一轮齐射完毕,后续只要射击无法形成衔接,火力稍有不稳,那士气同样有崩溃的风险。

类似步兵崩溃的例子比比皆是。

比如马伦戈会战,法国骑兵将领小克勒曼,率领四百骑兵,横扫奥军三千五-四千人。

另外有阿尔武埃拉会战,法军千人骑兵,冲击英军科尔伯恩旅,两千人死伤,失踪千四百人。

而这还是人家的精锐步兵旅。

至于为啥清军骑兵没能干翻西洋联军?

唔....这难道还用问?

精锐骑兵才能打出来的效果,清军那时候还有啥精锐骑兵吗?

而眼下,赵铭所要面对的乃是大燕和大渊。

两国等同于南宋和蒙古。

前者弓弩强劲骑兵也还算行,后者更是骑兵冠绝此时此刻的天下。

靠着燧发枪就能制霸?

想屁吃呢!

那些觉得燧发枪搞出来就能横扫天下的,都是煞笔。

早期的燧发枪其实性能也就那样,最远射程也就两百米左右。

这玩意勉强能击破五十米至一百米的重甲,重点!勉强,甚至不一定能击穿。

就好比之前差点击穿的步人甲肩甲,那一套还是之前在覆卮山截获的那一批老旧物件。

当初为了翻新,匠人师傅打磨抛光了好久,厚度都磨掉了不少。

这要是保养得当的,估计得五十米以内才能将其击穿。

而且之前的那把燧发枪,本身火药容量就大。

之后改版之后,容量会进一步缩小,威力也会进一步缩小。

估计五十米都不一定能击穿重甲,至少得三十米以内才行。

远距离仅能对一百米以内的普通敌人造成十足的杀伤,如若穿着软甲棉甲,这个距离还要进一步缩短。

但燧发枪用于步兵对抗寻常步兵目前还是十分有用的。

且现如今大燕的重甲步兵虽然多,但大多在西军。

面对厢军,赵铭武装上燧发枪,那就是爸爸打儿子,几乎不用担心什么伤亡率了。

面对骑兵有点风险,但普通骑兵,数量不多的情况下也不是不能吃下。

就是需要将这些士兵拉出去多练练,训练其胆气。

不过目前而言燧发枪一定要搞起来,有此等利器,能省去许多事。

当然唯一的难点就是钱!

燧发枪的造价远比突火枪以及明朝时期的火铳更贵。

燧发枪不同于火绳枪,火绳枪的制造成本较低。

而燧发枪光是制造成本就很高,加上需要复杂的维护,燧发枪的燧石装置和击发装置需要定期的更换和调整,光是这些维护费用就十分高昂。

加之这年头的生产力有限,铁料本就十分昂贵。

还有人工锻造需要多人合作才能勉强两天左右造出一把枪来。

这成本可比后世造枪贵多了。

赵铭估摸着一把燧发枪,光是材料费就要二三十两银钱,算上人工就得四十两左右。

一把枪四十两,如若算上枪械的后续维护,以及弹丸火药的损耗。

这平常每月就得额外多出至少三两银子的开销,如若遇到交战期间,花销甚至是奔着十两乃至二十两一把枪去了。

要是一千把这样的燧发枪,四万两银子就没了。加上后续花销,每月就是三千两。

如若交战一月,损耗能多出三万两乃至六万两。

如若一万杆燧发枪,好家伙,造价就是四十万,关键这工期那得排的遥遥无期。

以现在大乾的生产力,想要生产出一万杆燧发枪,那得需要两三年的时间方才能勉强做到。

想到这里,赵铭就一阵头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