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大周神相:不信东风唤不回>第390章 燕国田政革新

二月二十六日。

襄都,燕国王庭。

“去冬雪灾远超预期,燕东燕西民怨四起,东匈奴侵攻愈急,燕西各部苦不堪言。奈何国库空虚,无力赈灾,如之奈何?”

燕王元利贞语气沉重地述说着当前的内忧外患,王宫东极殿中一片鸦雀无声。

所有人的目光都若有若无地瞟向国相丘太一,却见这位未过半百的国相正闭目养神,竟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架势。

王庭权贵们都摸不着头脑,还以为是主忧臣劳的路数,结果大王卖完惨,国相并未立刻接盘,带头纳捐。

左元帅慕容宝武轻叹一声,被迫出列道:“大王,臣以为,农奴亦是农耕矿藏产业不可或缺的部分,主家管饭乃是天经地义之事。谁家闹出事端来,便不配继续拥有那些产业。”

此言一出,王庭权贵们尽皆侧目不已。

好一个欺下媚上之徒!

世勋们这才后知后觉,原来是国相不想什么事都亲自带头,要把“机会”让给旁人。

感受到各种异样的目光,慕容宝武低头苦笑一下,旋即目光便坚定起来。

周人狼子野心已经昭然若揭,燕人若不及时应变,国祚危矣。

国相是早就自绝于世勋了的,现在左元帅也有叛变革命的迹象,压力给到了右元帅这边。

已经年近七十的右元帅长孙日成微微躬身行礼:“大王,老臣以为,宝武这小子说的都是废话,自家农奴自家管,乃是本分。”

东极殿中错愕一片。

话说,这是应了,还是没应啊?

燕王元利贞双眼微微眯起,这老东西,明应实拒,明着没有否定慕容宝武的说法,实际是各家管好各家事,莫管他人瓦上霜。

长孙日成又补充道:“大王,老臣以为,当务之急,还是匈奴人侵扰,老臣愿领大军西征匈奴,一应军资,由长孙氏承担。”

此言一出,东极殿中寂静无声。

燕王元利贞语气漠然地问道:“不知右元帅需要多少人马?”

长孙日成镇定从容地道:“此时不宜大战,只需协助燕西各部抵御侵扰即可,一万精骑足矣。”

左元帅慕容宝武立刻出列:“大王,右帅年事已高,还是臣走这一遭为好。”

你骂我小崽子,我骂你老东西,大家扯平。

元利贞并未立刻回应,一边沉吟,一边看向国相丘太一,却见国相竟然毫无反应,不由心中暗叹,国相这是决意舍车保帅了。

这不是谁去的问题,而是如果出征的钱粮都要世勋来出,还怎么好意思推行革新?

长孙日成这是用一次大出血,防止永久断腕。

“右元帅年事已高,的确不宜再挂帅出征,还是左元帅走一趟为宜。”

两害相权取其轻,若是长孙日成挂帅西征,被他笼走燕西人心,那还得了?

定下一件大事后,国相丘太一终于睁开眼睛,沉声道:

“今年春耕干系重大,朝廷会组织劝农使下乡劝导春耕。

但有抛荒,抛荒之地即刻收归国有;新垦之地,五年产出尽归耕农所有。”

燕地苦寒,田亩产出所占比重较之大周有过之而无不及,是以朝廷财政、世勋利益都更加仰赖土地产出。

燕国土地兼也就比豫章稍好一点点,整体上比大周形势恶劣得多。

立国初年都没有多少自耕农,全都是世勋家的农奴,地位比大周佃户还不如。

东极殿中仍旧寂静,无人给予回应。

去岁,国相丘太一公开把自家田亩的产出做了明确分配。

尤其是,丘氏只取田亩产出的一成,三成上缴国库,剩下六成归属佃农、农奴,且所有丘氏土地产出的粮食均平价入市。

一石激起千层浪,此事在燕国掀起轩然大波,至今尚无定论。

国相率先垂范,为田政革新做出表率,燕国的世勋们自是压力巨大。

如此招人恨的大动作,除了头铁的国相,没哪个重臣敢于附和。

丘太一见无人反对,接着道:“今年起,朝廷要统一清丈燕东田亩,并收取三成田赋。”

国相果然直指要害,东极殿中,鸦雀无声。

燕国土地八成都是世勋私有,还有一成是王族所有,剩下的一成才是自耕农。

“既然诸位不反对,那就这么定了。”

哗!

东极殿中一片哗然,什么叫不反对?是不赞成好吧?

许多世勋都看向右元帅长孙日成,却见长孙日成神色阴晴不定。

怪不得刚才丘太一那小崽子不吭声,原来在这儿等着呢,军权、燕西人心,都给你们,一门心思要粮食!

“燕地苦寒,一年只熟一季。自太祖立国以来,燕东人口连年增多,而今已经破千万。”

丘太一忽然说起看似不太相干的事情,引得众人皱眉不已。

“若是寻常,蝇营狗苟也就罢了。如今南边已然大动干戈,开启运河修建。

不仅要沟通江河淮济四渎,东线运河竟还要直通边关,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江东之地一年二三熟,商业繁盛,海贸发达,周人既已尽取其财与粮,周燕国力消长已然肉眼可见。

诸位以为,还可以像以前一样继续蝇营狗苟么?

诸位以为,周人对我大燕会心存善念么?

诸位以为,若是跪迎王师便能保得自家周全么?

这个冬日,江东是怎样被宰割的,诸位难道看不见么?

若是周人杀将过来,必是地也要、命也要,宰了诸位满门,把田分给你家农奴,若此,燕地须臾平定,尔等便是想要反复,尔等家的农奴也不会答应!”

国相罕见地长篇大论,东极殿中的余音绕梁,振聋发聩。

左元帅慕容宝武赫然出列:“大王,我慕容氏世蒙王恩,以有今日兴盛,愿始终追附大王骥尾,万世不易!”

长孙日成也不得不躬身行礼:“大王,长孙氏愿支持朝廷革新田政!”

大局已定。

燕王元利贞这才松了好大一口气,集中精力破局田政果真是正解。

只有手头握着足够多的粮食,才能办大事,否则吃人的嘴短,还玩个锤子?

怪不得南边那个小相,不择手段、不计后果也要宰割豫章。

只可惜大燕苦寒,没有豫章那等天下粮仓,否则说不得也要霸王硬上弓收归公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