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大周神相:不信东风唤不回>第368章 论田政

正月初八,过年期间沉寂的洛都政坛开始暗流涌动。

昨日姜云逸刚开工,严东吴携会稽大族代表前往内阁拜会。

豫章的人却被晾在了一边,这是一个极度不寻常的政治信号。

结合先前要豫章两千万亩地的荒诞流言来看,怕是真有其事。

而江东方面,会稽和丹阳似乎主动和豫章做了切割。

接触层级不够高的、脑子不大好使的,都惊诧于严东吴自毁长城。

但高官们初一那天可是看得清楚明白,姜云逸那老小子可是当着皇帝的面儿威胁了严东吴,而皇帝的态度是不言而喻的。

至于初八这天,会稽之人去博物院机械工程研究所参观,似乎就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了。

大周日报也发行了永兴三十一年第三期。

头版头条乏善可陈,照旧是系列报道:新春走基层之六,监国太子视察军营,李镇元、姜云逸陪同。

太子这样不辞劳苦地一座接一座军营走下去,到底有多少效果很难说,但没有人否认这一定是有效果的。

配合禁军大规模人事调整,但凡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军队就算没在太子掌控,短时间内也掀不起什么浪花了。

如果断掉兵变这种可能,还有什么能直接威胁未来新君的地位?

如果新君皇位稳固,毫无疑问将继续倚仗也只能倚仗姜云逸施政。

所以,就问你敢不敢赌姜某人倒台?

大周日报头条虽然乏善可陈,但头版下半部分的内容却引起了轩然大波。

主标题:论田政

副标题:以公有制革新为主线将田政革新推向深入

民以食为天,国以农为本。自古以降,展望未来,农业始终是社稷最根本的支柱产业,田政也是治国理政中最紧要的方面。

一、乱世因田起,盛世必均田

举凡乱世,必肇始于土地兼并,大批农民失地,食不果腹,不得不反。

举凡盛世,必以均田始。没有好的田政,就不可能有盛世良治。当前大周之盛世气象,毫无疑问起因于先帝田政革新。

二、所谓官逼民反是个伪命题

自古以来便有官逼民反之说,虽非毫无道理,但主要仍是李代桃僵之说。

千百年来,便有皇权不下乡之说,乡里田亩谁该纳赋、纳多少赋,都是乡绅大户说的算。大户良善,小民尚有一线生机;为富不仁,小民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所谓官逼民反,本质在于该纳赋的人不纳赋,把所有负担都推卸给小农,逼得小农走投无路,只剩造反一途。

所谓官,也是大户出来的读书人,有良心的还能维系百姓生计,不与本地大户同流合污;没良心的又岂会在意小民死活?大势日益崩坏之下,随波逐流者又岂是少数?

朝廷收不上来赋,小民走投无路,田里的产出到底去了哪里,不是秃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么?

三、公有制改革是跳出历史周期律的必由之路

乱世因田起,盛世必均田,周而复始,是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律。这个怪圈,可归因于愈演愈烈的土地兼并。

太祖立国初年,豫章在册田亩仅五百万亩。后在豫章、荆南之地进行大规模徙民开荒,经过数代人艰苦卓绝之奋斗,以有天下粮仓之美誉。

至前周中后期,江东脱离中枢掌控前,在册田亩总数已达三千万亩。其中百亩以下自耕农占据六成以上。十万亩以上大户仅三家。

如今豫章田亩超四千五百万亩,自耕农却近乎绝迹。连田五十万亩以上者二十四家,百万亩以上者四家。

土地兼并,何其烈哉?

要跳出这一周期律,必须有效遏制田亩产权的流动性和粮食价格的波动性,关键在于剥离其投资属性。

田亩就只是种粮的,粮食就只是吃的。只有剥离了二者的投资属性,才能从根本上断绝土地兼并、囤积居奇之利益动因。

田亩所有权公有化、朝廷统一厘定粮食价格、统一收购粮食入官仓一体推进,是唯一解方,也是既定的基本国策,朝廷将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之。

四、大规模工业化是田政改革的有力牵引

千百年来,农业是国家支柱产业,百姓要吃饭、大户要利益、朝廷要税赋,大头都是从土地里出,这是加剧土地归属及产出分配制度崩坏的根本因素。

所以,只有大规模推动工业化,把国家财政收入与大户利益都转移到产业上来,切实给土地减负,才能为大规模土地公有化和粮食价格统一管控奠定基础,也才有可能真正实现还耕于农。

五、保护自耕农就是维护天下共同利益

只有老百姓有饭吃,才有社稷稳定。所以,自耕农是社稷的命根子,是维护社稷稳定的基石。

历史已经一次又一次证明,小农抗风险能力差,难以长期保有自己的土地,无力独自对抗层出不穷的土地兼并手段。

所谓朝廷公有,不是把原本被大户侵吞的利益由朝廷来吃,而是通过朝廷代持土地所有权的方式,有效遏制土地兼并,通过统一厘定公田税赋的方式保护小农,通过不断完善的耕种权转移制度确保公田始终在真正耕种者手中,把小农无法承受的风险转移给朝廷承担,从而真正保护自耕农。

农业是社稷第一产业,工业是第二产业,第一产业搞不好,第二产业就只是空中楼阁。

只有解决了天下人吃饭问题,工业生产出来的产品才有人买,大规模工业化也才能真正推动下去。

去岁入冬以来,洛都相继实施的冬日送温暖工程、赈济雪灾工程、危房修缮工程都很好地落到了实处,腊月洛都商业繁盛远超预期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把先帝开启的田政革新,继续巩固完善细化,并推向深入、推及大周每一个角落,是当代人不可推卸之使命。

朝廷将以大无畏的历史主动精神、神圣的历史使命感、坚定不移的历史决心、强烈热忱的历史信心,毫不动摇、排除万难、一以贯之使之真正落到实处,彻底解决困扰周人千百年的吃饭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