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明朝大贪官,我把朱元璋气炸了>第295章 一炮而红

朱瞳让姚广孝和丘福回去,这段时间主攻大明内陆市场,让他们好好想一下如何把内容做到符合整个大明都喜欢看,就算目前继续亏损也无所谓。

他的话语仿佛给姚广孝和丘福吃了一颗定心丸,虽然亏损依旧,但至少方向明确了。

“好吧,既然提督大人这么说,我们就尽力去做。”姚广孝叹了口气。

丘福也点了点头,虽然心中仍有疑虑,但他选择相信朱瞳的判断。

两人回到报社,开始着手策划如何拓展大明内陆市场。

要让报纸在整个大明都受欢迎,内容必须更加贴近民众,更加有趣且富有启发性。

于是,他们派人回到内陆,广泛征集民意,了解大明百姓的阅读需求,同时不断挖掘新鲜有趣的新闻题材。他们还特意聘请了一批优秀的文人墨客,为报纸撰写高质量的文章。

随着报纸内容的不断优化,《吕宋到处观察报》逐渐在大明内陆市场打开了局面。人们开始被这份新鲜、有趣的报纸所吸引,销量逐渐攀升。

然而,就在报纸销量高歌猛进的时候,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了姚广孝和丘福面前——成本大涨。

由于报纸是通过海运和陆运送往大明内陆的,运输成本高昂。再加上纸张、印刷等成本也在不断上涨,导致最新一期的报纸亏损竟然高达三万两银。

这个数字让姚广孝和丘福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他们开始焦急地寻找解决方案,寻找各种方式降低成本。

大量使用免费的奴隶取代工人运输报纸,缩减运输成本!

与纸张生产厂家谈判,降低纸张的价格!

新建的印刷厂房取消使用水泥砖瓦房,取而代之使用低成本的木棚瓦顶房!

……

在姚广孝和丘福一顿操作猛如虎之下,当一个月之后他们拿到财务报表时,人直接被吓傻了!

报社一个月竟然亏损了十二万两!

更糟糕的是,由于报社的天量亏损,吕宋的财政竟然彻底垮掉了,连公职人员的工资和奖金这个月要拖欠了。

毫不意外,这两人在衙门中成了人见人厌的货色,每次出现都伴随着同僚脸色和白眼。要不是他们身居高位,恐怕早就挨揍了。

“这可怎么办啊?”丘福焦急地看着姚广孝,“我们得想想办法,否则这样下去,我们可就完了!”

姚广孝皱着眉头,思索片刻后说道:“我们得去找提督大人商量一下,看看他有没有什么解决办法。”

……

提督府后院,沙滩。

当他们两人忧心忡忡地走过来之时,朱瞳正悠闲地躺在沙滩椅上,妙儿正在给他涂防晒霜。

“提督大人,我们有要事相商。”姚广孝开门见山道。

朱瞳却显得异常平静,仿佛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指了指桌上的报纸,“你们的问题,就藏在这份报纸里。”

两人面面相觑,不明所以。

朱瞳继续说道:“你们难道没发现,我们的报纸影响力如此之大,却还没有充分利用这个优势吗?”

他顿了一顿,看着两人疑惑的眼神,揭晓了答案:“在下期报纸排版的时候,预留一些广告位,这就是我们的解决方案。”

姚广孝和丘福恍然大悟,这确实是个妙计。

他们怎么没想到,这份报纸如今已经是吕宋岛乃至大明内陆的热门读物,广告位简直就是寸土寸金啊!

“可是,广告位定价多少呢?”丘福提出了关键问题。

朱瞳嘴角一扬,“这个嘛,就要看我们的广告位有多抢手了。不妨先定个高价,看看市场的反应如何。”

两人听后,心中暗自佩服朱瞳的商业头脑。

他们仿佛已经看到了亏损被填补的曙光,兴冲冲地回去准备下期报纸的排版了。

新的一期《吕宋到处观察报》如期发行,读者们惊讶地发现,报纸的版面上竟然多了一些新颖的元素——广告招标。

这些广告位被精心设计,既不影响阅读体验,又足够吸引眼球。

商人们见到报纸竟然可以在上面刊登广告,都沸腾了。

“天哪!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一位布料商人激动地喊道,“我得赶紧去找报社投个广告!”

“我也是!我们的逼贵园楼盘建在郊区,无人知晓,也正好去宣传一下啊!”

“我们天下人间也要去宣传一下我们的特色!”

消息传开后,商人们纷纷行动起来,争相前往报社咨询广告事宜。

他们深知,这份报纸的影响力巨大,能在上面刊登广告,无疑是对自己生意的一大助力。

报社的办事处瞬间变得热闹非凡,商人们络绎不绝地前来咨询和投放广告。

他们有的拿着精心准备的广告文案,有的则直接带着样品来展示。

“请问,还有广告位吗?我想投个广告!”一位珠宝商人焦急地问道。

“对不起,先生,本期的广告位已经全部售罄了。”报社的工作人员微笑着回答,“不过您可以预订下一期的广告位。”

“上一期的广告位,最低价格是一千两一个。我建议您在下一期广告效果尚未显现之前尽快预订,因为我们预计,根据市场趋势,下一期的广告费用很可能会上涨五成。”

珠宝商人听后,眼中闪过一丝失望,但他并未过多犹豫,立刻决定预订下一期的广告位。

机会难得,不能错过!

广告的效果是立竿见影。

布料商人的广告刊出后,他的工厂生意火爆,不少顾客都是看了报纸上的广告后慕名而来,甚至还有一些海外商人慕名而来。

逼贵园楼盘凭借“武星大将守护你安全的家”这句广告词迅速走红,江宁郊区的滞销的楼房因此被抢购一空。

天下人间同样通过广告策略,成功推出了三位名姬,吸引了源源不断的顾客,背后的勋贵们也因此赚得盆满钵满。

随着广告效果的日益显着,广告价格也随之攀升,但即便如此,依然有众多商人争相在报纸上刊登广告。

这些广告往往只有寥寥数行极小的文字,对于视力不佳的老人来说,甚至需要借助昂贵且不便的僾逮(类似于现代的老花镜,并配有手持握柄)才能勉强看清楚内容。

然而,就是这样有限的空间和字数,却以高达一千多两的价格售出,而且供不应求。

就连朱瞳都没有预料到,广告竟然会如此火爆。

更令他感到惊讶的是,姚广孝带着满满一箩筐的信函前来。

这些信函的发送者主要是大明的高官勋贵们,其中不乏朱瞳的熟面孔,徐国公徐达和信国公汤和的名字赫然在列。

老熟人汤和在信中言辞直率,毫不掩饰地要求朱瞳务必优先安排他的作坊广告,想要自己的作坊能够借助报纸的广泛影响力,吸引更多的顾客和商机。

而那位与朱瞳素未谋面,但名声远扬的徐达,也同样看中了《吕宋到处观察报》的广告效果,想要把部分产能过剩的矿产通过广告销售出去。

“这些大人物们的请求,若处理不当,后果不堪设想啊!”

姚广孝紧盯着眼前的信函,头皮不禁一阵发麻。

他未曾料到,这份报纸的广告影响力竟能如此之大,以至于吸引了如此多的勋贵和高官的注意。

然而,话又说回来,朱瞳所展现出的商业天赋确实令人叹为观止。

自己真是没有跟错人,主公一旦有了机会,定能如大鹏展翅,直上云霄,翱翔于九天之上!

朱瞳却显得异常淡定,“这些事情,总要处理一下。毕竟,有人求着我们收钱,我们总不能把人往外推吧?那样太不近人情了。”

他顿了顿,又拿起一封信,“你看,连寇徽都来信了替人请托。我总得给他点面子吧?”

看着朱瞳云淡风轻的模样,姚广孝更加佩服自己的眼光了。

可是广告排期已经安排得满满当当,该如何满足这些勋贵们的要求呢?

朱瞳看到姚广孝一直盯着自己看,眉头一皱,有些不爽道:“到底你是师爷还是我是师爷,怎么老是要我给你出主意!”

“算了,你也是有时代的局限性。”朱瞳说了一句让姚广孝感到莫名其妙的话,顿了顿继续道:“既然要发的广告太多,那我们就把报纸的页面弄大一点,这样就能多发一些广告了。至于广告排期太多的问题,那我们就将发行时间由一周改为两天一发不就行了?”

姚广孝闻言,眼睛一亮,“提督大人,您真是聪明绝顶!”

“呸!你才聪明绝顶!你全家才聪明绝顶!!”

“???”

虽然在商业方面,姚广孝拍马也赶不上朱瞳,但在处理事务上,这和尚确实有一手。

缩短报纸的发行天数,报纸的内容必定会缺乏内容填充。

尤其是头部的一些版面,基本上都是发布比较正规的内容,比如提督府或者朝廷下达的一些新政令,或者一些重要的时政新闻。

但这些都难不倒姚广孝,他摸了摸秃头,就成立个新闻组,派人去北方和西南方当前线记者,顺便再成立个海外新闻组,把周边国家的时政也传回来。

不过,说到这记者的人选嘛,姚广孝可是头疼了好一会儿。

这记者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干的,得有点文采,还得有敏锐的观察力和一颗敢于探寻真相的心。于是,他在衙门里挑了几个机灵的小伙子,又找了几个懂点外语的,组成了一个颇为像样的新闻组。

“你们这几个,给本僧听好了!”姚广孝一拍桌子,大声说道,“从现在开始,你们就是《吕宋到处观察报》的特约记者了!给本僧好好干,挖掘出有价值的新闻来,重重有赏!”

小伙子们一听有赏,顿时来了精神,纷纷表示一定不负所望。

于是,新闻组就这样风风火火地出发了。他们有的北上京城,有的南下西南边陲,还有的乘船出海,探寻周边国家的时政动态。

没过多久,一条条鲜活的新闻就传回了报社。北方的战事、西南的民变、海外的奇闻异事……这些新闻一经刊登,立刻引起了轰动。读者们纷纷表示,《吕宋到处观察报》真是越来越有看头了!

不过,姚广孝也没闲着。

除了时政新闻外,他还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来填充副版的内容——那就是让一些人深入到民间去,跟着大妈们聊八卦!

这主意一出,立刻得到了大家的响应。要知道,这大妈们的八卦可是无穷无尽的,而且往往还能挖掘出一些不为人知的小道消息。

于是,一些话多的小伙子被派了出去,专门负责搜集大妈们的八卦新闻。结果可想而知,这些八卦新闻一经刊登,立刻引起了广大读者的极大兴趣。家中有读报的女眷们,纷纷赞赏《吕宋到处观察报》真是太接地气了!

当然,作为一份综合性报纸,光是只有时政新闻和八卦是不够的。

姚广孝又开始琢磨着如何增加读者的黏度。

他想到了接受文人的投稿,在报纸上刊登优秀的诗词。这样一来,不仅能吸引更多的文人关注报纸,还能提高报纸的文化品位。

于是,《吕宋到处观察报》又开设了一个诗词专栏,专门刊登文人的佳作。这一举措果然奏效,不少文人纷纷投稿展示自己的才华。他们的诗词作品一经刊登,立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此外,姚广孝还鼓励一些擅长写小说的人投稿到报社。他认为小说这种文学形式能够吸引更多的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关注报纸。而且小说的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能够让读者对报纸产生持续的关注度。

于是在他的推动下,《吕宋到处观察报》又开设了一个小说专栏。这个专栏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他们纷纷表示这个小说专栏真是太棒了!每期都有新的小说连载让他们看得津津有味、欲罢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