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明朝大贪官,我把朱元璋气炸了>第282章 难道他们更喜欢战死,而非谋利?

逃遁的葡萄牙战舰,亡命般地向西亚方向驶去,途中却意外遭遇了正前往救援的大明舰队。

在一场激烈的火炮交锋中,葡萄牙舰队损失惨重,十多艘船只被炸沉,余下的船只也只得狼狈地逃向马六甲。

然而,厄运似乎并不打算放过他们。刚刚驶出马六甲,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再次袭击了舰队,又有十多艘已经受损的舰船在风暴中沉沦。

此刻的葡萄牙舰队,士气低落,人心惶惶,宛如丧家之犬。

环顾四周,孤零零的战舰在波涛中摇曳,回想当初出征时的威武之势,气吞山河,再对比眼下的凄惨境遇,一切都像是一场挥之不去的噩梦。

而这场噩梦的始作俑者,无疑是西班牙。舰队司令深知,他们回到葡萄牙后,必须将这一切如实报告给费尔南多一世。

但他也明白,即便费尔南多一世得知这一切,恐怕也无力回天。

因为经过这一战的惨败,葡萄牙在欧洲海域的霸主之一的地位,已然岌岌可危,即将陨落。

用不了多久,整个欧洲都会知道,葡萄牙几乎压上了全部海军,却败走东方龙的事情,而欧洲其余虎视眈眈的帝国,必然不会给他们再次崛起的时间和机会。

而朱瞳也将这一场战争,夸大了功劳,并连续撰写了数份奏折,精心选择不同的时间节点,派人乘坐快船迅速送回大明朝廷。

在奏折中,他极尽笔墨描绘了战况的惨烈,突出表现了葡萄牙对吕宋岛建设的巨大破坏,几乎将原本的建设摧毁殆尽,岛上百姓的伤亡也是异常惨重。

然而,在自己英勇无畏的领导,宛如战神再世的能力,引领着百姓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下,坚决抵抗入侵者。

经过无数次的生死搏斗,虽然付出了大量百姓伤亡的代价,但终于成功驱逐了入侵者。

战后,朱瞳又拨出大笔资金安抚百姓,这一举措使得吕宋县的财政压力陡增,资金严重短缺。

因此,他在奏折中恳请朝廷拨款进行财政救济,同时请求免除吕宋县未来十年的赋税,以帮助县里恢复生机。

朱瞳着重强调,大明给海外国家留下了易于欺凌的印象,这正是欧洲国家频繁攻击大明的根本原因。

为了扭转这一状况,他提出大明应积极扩建港口、增设造船厂,以此推动海军建设的步伐,进而提升大明的军事实力,并重塑海外国家对大明的看法。

同时,他坚决主张对于葡萄牙的此次侵略行为,大明不能只是选择退让。相反,应该派遣海军前往葡萄牙展开反击,以此彰显大明的坚定决心和雄厚实力,确保大明的尊严和安全不再受到侵犯。

当朱瞳的奏折如一颗重磅炸弹在朝堂上炸开时,朝臣们的反应可谓是五花八门。

“这朱瞳,真是会给朝廷惹麻烦!”一位文官愤愤不平地说道,“先是西班牙,现在是葡萄牙,他管理的吕宋岛怎么总是成为海外国家的攻击目标?”

“哼,还不是因为他贪得无厌,惹得人家眼红。”另一位文官接口道,“再说了,海外贸易本就是风险重重,赚了钱一文都不分给朝廷,现在赔钱了却想要朝廷分担,门都没有!”

朝堂上,文官们议论纷纷,对朱瞳的请求财政和税收支援的提议嗤之以鼻,就连暗中跟朱瞳坐一条船的老朱也对他的请求直接漠视了。

“陛下,臣以为应该重新审视海禁政策,海外贸易虽然能带来一些利益,但与此同时也招来了无尽的麻烦。臣建议重新实施海禁,以绝后患。”又有一位御史站了出来劝谏,接着从袖口摸出一张奏折。

然而,他的奏折还未及呈上,便遭到隔壁的一位文官老哥一直捣鼻子,紧接着就引发了文武官员对他的一场围殴。

随着海外贸易为大明带来的经济利益日渐凸显,一些有远见的文官开始对放开海禁持不同意见了。他们意识到海外贸易对于大明的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而过于封闭的政策只会让大明错失发展的良机。

更关键的是,许多官员的家族都或多或少地涉足海外贸易,甚至有些还参与了海外的奴隶交易。

虽然大明律法严禁买卖奴隶,但这条法规仅限于大明子民,对海外人口并未明文规定。

在场的不少官员都是海外贸易自由化的直接受益者,当有人试图触动他们的利益,打破他们的饭碗时,他们的愤怒也就可想而知了。

毕竟,仅靠朝廷发放的那点微薄的俸禄,时不时还被皇帝下发一些乱七八糟且贵到离谱的食物来抵账,倘若继续这样下去,家里连口热乎的屎都拉不出来。

现在放开海禁,好不容易有了赚钱改善生活的机会,御史的提议无疑触动了他们的敏感神经,不打他打谁?!

在痛殴御史之后,朝堂上文官们再次争相发言,将大明与海外国家冲突频发的责任归咎于朱瞳。

“陛下,朱瞳对外政策过于强硬,显然未能与海外诸国妥善沟通,才会导致战争一再发生。”一位文官义正辞严地说道。

“确实如此,葡萄牙人总不会无缘无故千里迢迢来挑衅吧?这对他们有何益处?难道他们更喜欢战死,而非谋利?”另一位文官附和道。

“高尚书所言甚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出门在外,谁不是为求财而来?谁会愿意打仗送命呢?定是朱瞳过于贪婪,企图独占所有好处,故而得罪了葡萄牙人。”

此言一出,立刻激起了其他文武百官的共鸣。

他们纷纷附和,表示要与海外强国和平共处,共同发展,一起富裕。

“所以,我们反对朱瞳提出的多花钱造军舰的提议,我们应该多造一些私掠船和商船,跟域外国家互通有无,这样才能和气生财。”

朝堂上响起了一片赞同声。

他们认为与其把钱花在军备上,不如用来发展海外贸易,这样既能增加朝廷收入,又能避免战争风险。

然而,就在他们议论纷纷之际,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传到了朝堂上——朱棣的船队被葡萄牙打败,灰溜溜地败退回广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