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总裁豪门>我的1949从长白山开始>第505章 县里的支持,百年老字号的想法

谢一城将自己知道的可持续法跟魏长明王田地两人说出一些,至于结论,他没有给。

总不能跟两人说,可持续发展还要注意环境保护。

1950年提环境保护?这完全是在自己束缚自己手脚。

发展都还没有步入正轨,一五计划还没开始,全国大范围饿肚子的情况没有解决,什么保护环境想都不要想。

现在一是解决吃饭问题,二是解决怎么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三是加强军工产业保护新生的红国。

重工业发展,军工业提速,工业化进程加快,都是咬牙勒紧裤腰带省出来的钱,还要打仗拿命拼出来的。

西方国家都是经过大规模污染发展上百年后,才开始进行污染治理,考虑环保,现在还没开始发展就考虑,资金、发展、时间、人力一切都不支持。

想要提高农业产量,培育良种,改善水利设施,还有生产化肥。

化肥生产也会带来污染,没发展到那一步,怎么保护环境。

谢一城对两人说的,仅仅是农业上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现在谢家屯养殖上的。

养殖生产,粪料堆积成肥,发酵后浇地,生产的粮食杂物作为燃料,去除掉的边角料可以喂养家禽牲畜,这年头已经有了,只不过还没有理论成果,不完善。

如今很多地方农民种地,有的是常年积累下来的经验,寻常农民家庭,能养上几只鸡给养活就不少了,这种更细化的东西并不知道该怎么做。

跟他们说粪肥堆积他们知道,那粪肥发酵产生沼气发电,这就需要新知识。

谢家屯作为一个山屯,进行这些生产,最终有了结果,更有独特性。

谢一城现在也相当于借着谢家屯的经验,让魏长明王田地得利,真要总结出来提升粮食产量,抬高牲畜养殖速度的经验来,他们今后说不定能走的更高。

“那这段时间下来,养蜂成了?”

“目前来看是成了,蜂箱放在屯子那边,天天周围嗡嗡嗡飞的都是蜂,满山林子采蜜。

“我下山前还去看了一眼,箱子里面已经做了不小的窝,开始产蜜,蜂王也开始产卵,后续孵化出来更多蜜蜂,产量还会提升。”

魏长明双手撑着桌子继续问道:“产量呢?一年能生产多少蜜有数吗?”

“这个没法定,刚开始没多久,估都没法估。”

听着谢一城的话,魏长明若有所思点头:“也是,这个现在没法。

“就跟你说的,之后蜂群越来越多,如果一直这么增长下去,还真有可能做大!”

王田地点头:“这个确实有可能,养蜂产蜜这活属于手艺活,咱们县就那一户养蜂人,把手艺看的比命都重,他家仨闺女没儿子,前面还放话,想学手艺,去他家当上门女婿,好些人都挤着往他家去,好些人直接干起架,伤了不少人。”

“学会了就是一门吃饭的手艺,这手艺寻常人想自己琢磨都琢磨不来。”

“可不是咋地。”

说着魏长明看向谢一城:“一城,你们山屯可以自己先琢磨琢磨养蜂的事,这个东西我也知道,甜食,吃了对身体也有好处,山里虽然有可不好整,量也不大。

“你要是真养成了,之后咱们县里算是多出来一个特色,回头县里地方物资也有的写,到时候还能在你们山屯采购,给你们增收。

“蜂蜜这东西我记得价不低,要是量大起来,我给你推到省城,送去北平!”

“那感情好,我们谢家屯要成了。”

要是真把谢家屯蜂蜜推出去,传出名头,今后屯子里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过。

形成规模后,哪怕过个几十年,产蜜依旧在,知道的人多,这品牌价值不就来了,到了21世纪,网络时代到来,蜂蜜需求增大,市场假蜜多,品牌溢价都能提出一大截,关键很多人还吃品牌溢价部分。

小牌子不敢用怕假,那就多花点钱买大牌子东西。

想着谢一城心里有了打算,为了自己,为了谢家屯今后,也给县里留个品牌,等收蜜后,想想办法给谢家屯蜂蜜吹出去一波。

按照闯关东时间,编出一些地方故事来。

传承数百年老品牌,正宗中华蜜蜂,长白山野生蜂蜜,纯天然无公害,这几个牌子打出来,瞬间档次就上去了,当然价格也上去了。

后世不是有很多品牌都是这么吹出来的,别人能吹咱也一样能吹。而且咱们提前走,50年只要产出,那是事实存在,之后再编写之前时间线,蜂蜜养殖编年史。

至于说之前为啥没名声,之前东北一直打仗,被侵占,传承人不敢露头。

回头魏长明再给推到省城,送到北平,这名气就稳了。

至于说将蜂箱迁出山到平地,那没戏。

打的就是长白山山林野生蜂蜜牌子,出了长白山它就不正宗!

三人聊笑间,魏长明鼓励谢一城跟谢家屯人在山上多进行生产建设,只要涉及能多产出物资没有危害的点,县里全部同意,并且给予政策还有物资上的实际支持。

并且也说好,之后进山学习供销社经验的时候,到时候他专门去瞧一瞧看一看,这养蜂到底是什么样。

怎么有人教手艺招上门女婿,能那么多人去争着抢着。

这边聊完吃完饭,谢一城没有返回山,县里去地方上通知各个镇子村落屯子负责人来县里统一学习,谢一城必须在。

之后几天,谢一城要在县城等待别人到来。

期间谢一城去找了王全福了解一番东边事,闲暇时找训练军犬的刘秀全看看逛逛,有时间再去刘老禽那看看聊聊,问问最近家禽牲畜的价格升降起伏。

之后谢一城就在县里面来回转,几天时间把县城逛了个遍,把寻常没遇见,瞧着有意思,会有些收藏价值的东西买上一些,等回山时全部带上。

“谢一城同志,你哥又来信了!”

谢一城刚吃完饭,想着明天怎么发言的事,突然有人找到。

“同志,怎么还是你?”

“我这专门送你们那一块的,听说你就在县里,这先给你送过来。”

谢一城接过信招呼一声:“谢了同志,这又多麻烦你。”

“跟我客气啥,我还要谢谢你送给县里的蜜呢!好吃,老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