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两朝帝王的宠妃>第290章 倡文夺权(一)

(一)

费真提议到城里逛逛,被雪儿拦住,她说:“这满街都是皇上的眼线,夫人还是回吧,等下一次,有的是机会。”

雪儿说得有道理,之所以大张旗鼓地吃羊肉汤,费真想让父亲和干娘知道,她可以出宫了,随时准备与他们接头。

回宫的时候,她舍近求远,去德妃宫里看望德妃。

德妃的身子在慢慢康复,这日天热,正在午睡,宫里的苗儿见贵妃娘娘驾临,忙进屋去禀报。

“臣妾叩见贵妃娘娘”,德妃头发散乱,来到厅里,跪下便拜。

“折杀我了”,费真边说边扶她:“我是来谢娘娘你那日的糕点,吃后口舌生香,余味无穷。”

“我是叩拜贵妃娘娘的救命之恩,太医说了,那日被皇后推下水,若是处置不当,臣妾早就没命了。”

“是贝儿先救上你,我和她轮番急救,方才挽回你的命。”费真笑道:“你大病未愈,还是进屋休息吧,莫要染上暑气,还有十日,宫里的女学就要开堂,你若是有兴趣,带着公主一起来捧场。”

“那是一定的,”德妃说:“贵妃娘娘进屋坐,我屋里有冰笼,很是凉爽。”

“我的身子也弱,刚在外面晒过太阳,一下就进冰屋,怕沾惹寒气,我还是在这里坐一坐吧。”

“苗儿把木梳拿出来,给我刮一下头发,急着见贵妃娘娘,到失了礼仪。”德妃歉疚道。

“德妃娘娘,你何时变得这么客气了?”费真笑道:“要说,我还是喜欢你先前的样子,对谁都冷冰冰的,酷酷的。”

“贵妃娘娘莫要生气,我就是这种性子,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其实也不是针对你。”

(二)

“我知道,德妃娘娘不必介怀,我若是生了娘娘的气,也不会大热天往你殿里跑。”此时,苗儿正在给德妃梳头,德妃手里拿着一个铜镜,时不时瞟一眼自己的妆容。

“德妃娘娘,你这个铜镜好精致。”铜镜的反面正对着费真,后面用楷书写着五个大字“乾德六年制”。

“贵妃娘娘若是喜欢,我定当双手奉上。”德妃娘娘正在想,贵妃救了自己的命,送何种礼物给她才好。

“哎呀,不妥,夺其所爱,非我所为。”费真推拒道。

“我宫里多的很,要不,我送你一个新的?”德妃说。

“一模一样的?”

“是的,后面的字都是一样的。”德妃让苗儿进屋拿出铜镜,放在一个木匣里,双手递给费真:“贵妃娘娘刚进宫,很多东西可能没配备,我宫里有的,你尽管开口,我的就是你的,千万莫要客气。”

“如此说,我就不客气了,谢过德妃娘娘,我也凉快了,告辞了。”费真站起来,行过屈膝礼,乐悠悠地赶回宫。

她让刘公公去皇上的乾明殿外候着。

“让奴才给皇上传何话?”刘公公问。

“你就站在那里,皇上出殿的时候,你让他看见你就行,他自然知道是何事。”

果然,皇上刚出乾明殿,看见刘公公站在那里,也没问话,径直往玉英殿走。

刘公公屁颠屁颠地,跟在皇上的近侍金公公身后,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成一根线,这根线飞快地来到玉英殿,影子突变为三人,一人走进内厅,两人站在厅门口。

(三)

费真见皇上进屋,奉上茶水,站在身旁给他摇扇,皇上问她事情是否办好了?

“课本买回来了,桌椅无现成的,十日后去领。”费真回答:“真儿今日出宫,可长见识了,吃了最好吃的羊肉汤,见识了开封的繁华,不虚此行。”

“大热天吃羊肉汤,你不怕热?”皇上问。

“其实,吃得时候热,边吃边出汗,突然发现好凉爽。”费真笑道:“回宫时,我还去德妃娘娘宫里坐了坐,皇上,你看,这是啥?”

“铜镜,缠绕荔枝纹,做工精致,是我大宋的工艺。”

“皇上,你看看后面。”费真提示他。

“乾德六年制,现今是乾德四年,怎么乾德六年的东西就制出来了?”皇上大惊道:“这是民间仿制的?”

“臣妾知道皇上的年号是乾德,可是,前蜀昏君王衍的年号也是乾德,皇上,你是沿用了王衍的年号。”费真小心翼翼地说。

“哈哈哈,真是荒唐,朕用了一个荒淫无耻,卑鄙下流的国君的年号,真愚蠢那。”

真儿第一次见皇上如此失态,在一旁吓得脸都发白了。

“你莫要怕,朕是笑话自己,宰相收集百官的建议,朕一看,乾德,这个年号挺好的嘛,朕的朝堂上,无一人知晓这是王衍的年号,好在,真儿你发现得早,否则,这个笑话不知要延续多久?”

(四)

“皇上,真儿太鲁莽了,刚发现的时候,也很震惊,就想早一点告知皇上,赶快纠正过来,没……”

“朕绝无责怪你的意思,快,吃饭,我们边吃边聊。”

饭桌上,费真建议皇上,凡是在朝廷任职的人,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都得读书习字,平时的信件和奏章,必须亲自书写。

“这个要求可能办不到,跟朕打天下的那一帮武将,大字不识一箩筐,若让他们读书,不如让他们留血。”

“皇上,你想过没有?为何中原朝代更替频繁?”

“为何?”

“武将当权,他们没有文化,他们自认有兵就有天下,从未有爱国忠君的思想。”

“你认为如何做妥当?”皇上问。

“皇上颁布政令,武将必须读书,读书的目的是牢固树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当其位,各行其道’的思想,强调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重要性,杜绝武将乱政。”

“真儿,朕得到你,胜过得到三位宰相,朕明日就下旨读书,文官要读书,武将也要读书,朕每日在朝堂上考他们,你说,先读什么书为好?”

“《论语》,要说君臣之道,《论语》讲得最为透彻。”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