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两朝帝王的宠妃>第247章 皇孙的退路

(一)

费真把她为皇孙寻的退路讲与太子听。

“外面的人早选好了,该给的银钱,也已到位,只是不到最后一步,本宫不想放孙皇出宫,早一日出宫,就多受一日的苦,再说你的小儿子才刚九个月……”

“母妃,儿臣错怪你了,任母妃责罚。”太子跪拜于地,哭道。

“本宫不用你感谢,只想让你记住,我们孟氏是捆绑在一起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此,莫要相信任何外人,谁都可能出卖我们,我们自己不能内讧,莫要旁人一挑拨,就乱了方寸。”

“儿臣谨遵母妃教诲”。

费真出得殿来,叫上月儿,说:“回宫吧,讨了一肚子气。”

她站在正殿阶前,用手拍身前身后的衣衫,抬头往后看一眼,月儿领会其意,叫太子妃快进屋。

“太子真会享受,府里的芙蓉比芙蓉殿的芙蓉还多呢”,费真说。

“娘娘,那海棠的花苞也起了,好似娘娘你的眼睛,好美哦,要不,在这园里逛逛?”月儿接道。

“你是闲得无聊,太子关禁闭,我们在这里赏花,合适否?”费真嗔道。

两人一边指指点点,看太子府前的花园,修剪整齐的花木,和煦的春光,一切的美好,真实地在眼前。

两人缓缓踱到门口,费真正要招腿出门,好似想起了何事,回头,问匆匆赶来的太子妃:“太子关禁闭,为何不吃饭?”

“母妃,那饭难以下咽。”站在远处的太子说。

“唉,本宫竟忘了,本宫的皇孙也跟着你们受苦,月儿,把大公主和二皇子接到本宫那里。”

“母妃,三皇子和四公主,也没吃的。”太子妃说。

“唉,你若是贤惠一点,好好地劝住太子,也不会关禁闭,害得皇孙跟着你们受累,罢了罢了,月儿,全都接过去,这些时日,你们好好反省,本宫帮你们去求皇上,早一些解禁,早一些把他们领回去。”

(二)

次日,费珍让月儿出宫,给刘夫人送信,让宝珠和云师姑进宫,两月前,云师姑和徒弟宝珠两人,已在乡下,找到四个年龄相仿的孩子,这些孩子的家庭,父母都忠厚仁慈,但是,因子女多,生活负担重,有一家人正打算把孩子送人。

她们给每家人一万两银钱,费真让她们在刘夫人家待命,接到消息后,两人启程,赶往乡下,四家人,有一户拿到银子跑了路,另外三家人信守承诺,把三个孩子交给宝珠,等着他们从宫里接回三个皇子,全部躲进灵泉山。

与大公主对换的那家人跑了,费真担忧起来,大公主七岁,正是似懂非懂的年龄,自己弟弟妹妹的样子,她记得清清楚楚,见祖母把他们带出去,又让三个陌生的孩子进殿,说这三人才是她的弟弟妹妹,她睁着惊恐的眼睛,反驳祖母。

“祖母,我弟弟妹妹去哪了?”

好在费真宫里,有崔浩留下的安魂散,服过此药,会像死人一样昏睡六个时辰,费真让月儿给她服下药,然后通报皇上,说是长公主突发疾病身亡。

皇上信以为真,长公主是皇孙里最乖巧的孩子,嘴巴甜得像蜜,常常去皇爷爷那里作陪,皇上丢下手头的事务,回宫看过长公主,唏嘘不已,他解了太子的禁,便苦着脸回了勤政殿。

“我的儿呀!”太子和太子妃一路呼天喊地,跑到芙蓉殿,进屋见公主躺在床上,双目紧闭,太子用手探探鼻息,尚有微弱的气息。

(三)

“母妃”,太子转眼,见费真坐在一旁的椅上,喝着茶,一下明白,他扯扯身旁的太子妃,干嚎了两声,便不再哭了。

“哭有何用?能把公主哭活,多事之秋,还是马上入殓,拉出去埋了。”费真斥道。

“母妃,儿臣倒想问一问,为何大公主到你殿里,不到一日,就……”太子大声问道。

“放肆,你说本宫害了你的长公主?”费真骂道:“莫说她是小孩,就是……”

“算了,滚吧,把你三个孩子带回去,哪日出了事?又来怪本宫。”费真把茶碗重重地放在茶几上,走出屋来,让月儿叫上宝珠,把长公主拉出去埋了。

长公主顺利出宫,被宝珠和云师姑送往峨眉山,如今去秦岭的通道被切断,去藏寨的路,丹珠不熟悉,只好通知徐敢,去峨眉山带上大公主,把她送去藏寨,与孟景他们会合。

宝珠和汤军成了亲,和刘夫人同住,费真和云师姑都劝他们离开,他们不愿意,因为没有小孩,毫无牵挂,便打算费真在哪里,他们就在哪里。

宝珠的母亲,前年已经去世,父母双亡的宝珠视姑姑为亲母,不愿离开她,费真的妹妹费青青与夫家搬去青城山陆家坳,费青城拗不过父亲,也举家搬回青城山,费真的二嫂吕氏,一直住在京城,陪着夫君,让子孙回了灌口。

(四)

宋国军人的铁蹄,让锦城的百姓心惊胆战,稍有钱的,都收拾细软,出外避祸,普通百姓,备好口粮,龟缩在家里,盼着这场祸害早些结束。

如今,费真身边走了孟景,前线的消息,只有皇上那里,略知一二,只是皇上的消息,未必真切,于是费真常常着男装,让小六子跟着,出皇宫,到城里去看看。

偶尔去城里的茶馆坐坐,只是茶楼萧条,难得有一两闲人。

这日在茶楼里,有一位饮茶的正在与小二闲聊。

“听说宋军,离锦城近了,高将军也阵亡了。”坐着的人说。

“完了,我们也要关门了,还是快跑吧。”站着的人说。

“不过,听说宋军,军令严着呢,不能抢劫老百姓,否则,会被砍头。”坐着的说。

“真是这样?你从何处听说的?”站着的问。

“我亲眼所见,还能有假。”坐着的回答。

费真付过茶钱,起身离座,以后传来一声:“客官你慢走”。

“刚才那人是宋国的细作”,费真给小六子说。

“何以见得?”

“如今,到城里闲逛的,宫里除了我俩,就是那些宋国的细作,京城本地人,巴不得躲在家里,唯有他们,不得不出门,来探听消息。”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