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三路>第74章 战前外交

在1843年5月10日,奥斯曼帝国与埃及的矛盾终于爆发,在叙利亚和阿达纳地区爆发了战争。一度引燃了中东的热度,欧洲列强纷至沓来,诸如阿美利卡,大不瑞腾帝国等等都参与此事。

啰萨帝国以苏壴水为代表,鼓动政府官员插手中东事务。争取到了中东的合法利益宣言,为日后的进军打好基础。

1843年5月31日,苏壴水上书沙皇,希望对卡尔斯地区用兵以扩大势力,夺取土地人口等资源。

这书信送到跟前后,沙皇尼古拉一世很想宣战,为扩大在黑海和高加索的统治权而战。作为“隆重地用绞刑架开始了统治”的沙皇,他还是有些忌惮。作为继位时就爆发了十二月党人起义的沙皇,他不遗余力地扼杀一切革命和变革思想。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和帝国的长存,他也愿意采取一切手段。

这个时候正是农奴制步入崩溃的阶段。

当时文人集团作为支持者一直在反对农奴制,其规模极大,遍及首都和乡野。虽说激烈程度不算很高,但是谁也不敢保证后事如何。

这场战争,要么胜利,得到喘息。要么失败,被迫改革。

虽然沙皇尼古拉知道有必要对落后的农奴制度实施改革,但却把改革限制在不与贵族利益发生冲突的范围内。而这次战争是一场赌博,要么生,要么死。

作为一个冷酷自私而且傲慢自负的人,沙皇只会选能加强自己统治的选项。他决定赌博,决定孤注一掷,决定以身试险。

但是他又有些害怕,赌徒心理正在折磨着他。他作为一个虔诚的东正教徒,是希望把教义传向全世界的。

战争无疑是最快的选择。

“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

终于,沙皇决心开战,但是在这之前,还要演一场戏。演一场给臣子们看的好戏。

“1843年6月11日,在纠结了很久后,沙皇还是没有下定决心。他不得不全方面考虑国家各个方面的问题。苦恼了好久,沙皇决定下令投票,让政府里的官员选择。”

这是史书上记录的,是臣子们看到的。但实际上,沙皇早已决定开战,并且和自己的近臣通了气。

“任何一场大战之前,都应该清理一次思想。”沙皇对着自己的近臣这般说道。同时派遣大量的便衣警察监察百官。

我们历史上的尼古拉一世在处理国家事务时往往越过正式的渠道,他最讨厌审议、磋商或其他程序上的拖延,他严重地削弱了大臣会议、国家会议和参政院的作用,愈来愈依赖在他直接和绝对控制下能够立即执行他的意图的特殊官僚机构。他经常利用在正常国家机构之外的特别委员会,这些委员会总是由他最信赖的几名助手组成。真正的权力一直被他和他的近臣们所掌握,所谓的投票和民主只不过是哄骗人的把戏。

在这个世界的他也一样。

这个把戏骗过了很多人。

6月12日中午,结果出来了,以50%的地主贵族投赞成票、12%的教会赞成、11%的军队赞成和其他共计3%的赞成票通过了对奥斯曼帝国动手的提案。

76%的赞成意味着24%的反对。

这24%的人不久后立刻遭到了清算和贬职,其中有很多关键性的岗位被空出来,交由沙皇直接任命。

他是一个典型的独裁者,但这并不妨碍尼古拉知人善任。

他首先任命专员外交官,专门处理有关黑海势力的问题。其中最多就是为了处理大不瑞腾帝国和弗朗斯等国的关系。

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大不瑞腾帝国如果参战,那么战胜的可能性会低的多。沙皇决定亲自处理有关这个国家的事务。

在大使馆,沙皇正和带英人员通信,交流有关战争的方方面面。

黑海,极其重要之地。北是啰萨帝国,南为中东势力,东边是中亚节点,西边有巴尔干半岛。带英是很忌惮啰萨完全夺取黑海地区的,毕竟黑海一但被啰萨收入囊中,那么下一个就是地中海,是带英绝对不会放弃的。

沙皇决定发挥自己外交策略,给带英所写的信有些低声下气,似乎在极力讨好这个国家。沙皇的秘书看了后都有些看不下去,说道:“皇上怎么可以用这么恶心的词语?难道我们要当他们的孙子么?”

沙皇说道:“我们这是远交近攻,岂能不相交好?”

沙皇先派使者向带英进献礼品和黄金,打点好了带英议会里的一些人。同时向维多利亚女王写信,表达了自己只要一小块地,绝对不会染指地中海。

带英果然被迷惑,外加带英在全球扩张也不太想陷入这个战场,于是就表达了自己绝对不会反对啰萨。当然,支持就别想了,带英从来就很讨厌啰萨。不恶心你就不错了嘞。

当带英的消息传到沙皇耳朵里,他欣慰的笑道:“这把稳了。”

而对于弗朗斯和其他小国的外交,沙皇则是交给了苏壴水。首先苏壴水所在的家族世代为沙皇效忠,而且血脉还是金帐汗国大汗的近支。苏壴水足够尊贵的身份有利于外交事业,作为沙皇的近臣也让尼古拉放心。同时,沙皇为了有利于苏壴水的外交,沙皇还给苏壴水加官进爵,苏壴水在没上过战场就成为了陆军将领。虽说只是一个将军,而且几乎没有实权。

在外交场合,苏壴水展示了他的外交天赋。

1843年6月22日,就在啰萨帝国对奥斯曼帝国动手的提案完成,作战计划也基本完善的同时,弗朗斯也表达了对啰萨帝国的不满,取消向啰萨进口武器的同时,开始抵制啰萨帝国的商品货物。

显然,相对于带英,弗朗斯对于自己东南欧的利益十分看重。没有办法,弗朗斯实在没有地方发展势力了。美洲的利益被赶了出去,南美洲几乎没有涉及,在地中海的利益也被带英掐死,非洲的殖民地也是在和带英较劲。

东南欧的利益绝对不能有失!

弗朗斯政府以极大的愤慨和反对,要求啰萨帝国放弃对巴尔干半岛的入侵。

“什么东西?也敢和我弗朗斯相抗衡?”在谈判开始前,弗朗斯的大使就极其嚣张,丝毫没有看得起啰萨帝国的意思。

外交谈判的筹码是国家实力的支持,很不幸,苏壴水刚好有。帝国的实力给了他自信,这份自信将给祖国带来荣光。

不卑不亢,铿锵有力。这是后来的使者对苏壴水的评价。

谈判桌上,凉风飞扬。

作为自己祖国的代表,弗朗斯的使者并不希望自己的祖国卷入又一场新的战争 但是东南欧的利益又不能失去。最好的结果就是啰萨放弃进军,不过这显然不太可能。

弗朗斯政府早已经派人去带英那儿了,毫无疑问,这次他们会组成统一战线。弗朗斯使者原本是这样想的,直到带英传回消息说他们早已和啰萨帝国商量好,不参与此事了。

弗朗斯的使者有点儿懵逼,心里实在想不通。

“我靠,为什么带英会放弃在东南欧的利益啊?”使者内心乱的很,看来又要孤军奋战了。

啰萨帝国的代表还没有就位,等的弗朗斯使者是心急如焚。

其实苏壴水早就到场了,只是迟迟不肯出场,让弗朗斯使者干着急。

过了好一会儿之后,苏壴水和其他外交官才慢悠悠的到场。而这个时候,都已经过了一个多小时了。

“你们迟到!”弗朗斯政府的使者气愤的说道:“外交场合,迟到是很忌讳的!”

这句话对于苏壴水,听起来是那么的可笑:“那你可以放弃会议,不是么?”

外交就好比谈恋爱,谁急吼吼,谁就输了。谁都知道,虽然国家总体实力上,弗朗斯比啰萨强,但是具体到黑海势力,必然是弱的。外加没有带英支持,没有强大的海军的弗朗斯鞭长莫及。弗朗斯近些年来也急于扩张,连年征战,国库空虚,实在难以再把一头熊拖进战场。

而啰萨恰恰相反,啰萨这些年坐山观虎斗,虽说中亚后花园有点儿意外的发生了大规模暴动,但是总体来说还是很好的。国库在这些年也慢慢充盈,军队实力上升,形势一片大好。虽说国内有点儿小小的反对声音和动乱份子,但是总体来说,还是极强的。

基于这些判断,苏壴水知道,即便让弗朗斯使者等上三个小时,也没有人会气得放弃会面。

“迟到总比从不出现好,不是么?”苏壴水调侃道。但对于强者来说,这些根本都不是事。只有弱者等强者,强者从不等人。

“领导永远不会迟到,领导只是因故耽搁了一会儿。”

这就是实力所给的自信。

苏壴水通过姗姗来迟向外人表明“这里谁才是主人“。最后一刻出场是想在气势上压过别人,来展示啰萨帝国在世界舞台上的权威。

开头的会晤就以啰萨帝国的首胜结束,弗朗斯的气势已经被压了一头。这是一种经过精心核算的心理战,已经让弗朗斯的使者感到了压力。

经过象征性的外交握手之后,两队人马就步入谈判桌。

谈判一开始就立刻陷入了僵局。

弗朗斯的使者知道,这次谈判其实难以完成,所以一开始就狮子大开口,希望抬高啰萨预期,然后缓慢下降,以此换取对弗朗斯最为有益的条件。

苏壴水自然是不肯的,并且立刻提出一些来自啰萨帝国的条件,跳出了弗朗斯使者的圈套,没有被牵着鼻子走。

双方都不肯放弃,即便双方都有共同的利益诉求,都不想相互开战。

但是战事却还是在准备,啰萨帝国还是把统领9万3千人的元帅伊尔动员了起来,并且持续对黑海地区增兵。

与此同时,奥斯曼帝国也有外交,那就是求援。奥斯曼帝国知道啰萨帝国势力扩张会招致西欧强国所反感,所以也在求援。但是,显然,时间太晚了。

奥斯曼帝国两面开战,北方的啰萨和南方的埃及,外加半岛上的希腊都有战线。而啰萨已经解决了带英参战的可能,带英明确表示自己不会干涉半岛事态,奥斯曼帝国只好求助于弗朗斯。

弗朗斯也很头大,既难以割舍东南欧的利益,又不想参与与啰萨帝国的作战。

相对来说,奥斯曼帝国外交上没有任何进展。

弗朗斯和啰萨的外交谈判在后续的一个月内都没有太多实质性的进展,都是在打口水战。双方虽说在很多地方达成了共识,但是就势力范围划分,军队驻扎数量和其他一些重要的内容没有任何进展。

弗朗斯的使者也曾放言威胁,要是啰萨帝国不放弃这个计划,那么弗朗斯将派遣远征军帮助受侵略的国家。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卵用,苏壴水告诉自己人说,该增兵增兵,该开战开战,不要鸟这个dm,就是一个小丑而已。

苏壴水在谈判桌上面对这个威胁时,耻笑道:“请问在座的各位还有多少兵力参加这场战争呢?”

弗朗斯使者以这是国内机密为由拒绝回答这个问题。

苏壴水接着说道:“因为你们打不了,不管是财政上还是军事上。你们的”

当苏壴水侃侃而谈他们国内的经济状况和军事变化之后,弗朗斯使者的脸上没有任何变化,但是心里已经爆发了惊涛骇浪。这证明弗朗斯国内对于苏壴水来说早已是几乎透明的了!这必须立刻报告!

弗朗斯使者再也没有任何神气的模样,灰溜溜的离开了。

直到8月14日,这次谈判才出现了极大的进展:普鲁士和奥地利开始掐架,这让弗朗斯措手不及,不得不放弃东南欧的利益而转手处理有关德国的事情。相对于东南欧,东边的德意志才是弗朗斯更为重要的地方。

9月初,疲惫的弗朗斯使者与苏壴水达成协定,协定规定,弗朗斯在东南欧的利益神圣不可侵犯,但啰萨作为第三罗马帝国,复兴原本就隶属于东罗马帝国的地区也是合理诉求。为此,双方协定商议,弗朗斯承认啰萨在东南欧的合法利益,并且不再干涉相关事宜。啰萨则至少要保证弗朗斯原本获得的既得利益绝对安全,严禁损害弗朗斯所得利益。同时,为了促进两国友谊,双方势力范围划分并不绝对,而且相互开放,互相承认在巴尔干半岛的“势力范围”、“租借地”和通商口岸的既得利益,彼此不得干涉;各国运往上述“势力范围”内各口岸之货物,均按当地现行关税率收税,其税款概归当地政府征收;各国对于进入自己“势力范围”内的他国船舶,不得征收高于本国船舶之港口税,在其“势力范围”内所建筑、控制或经营的铁路运输他国货物时,不得征收高于本国商品的运费。

这个协定的签订,预示着啰萨帝国的外交胜利。首先,啰萨帝国划分了势力范围,但是碍于奥斯曼帝国的阻止,并没能发展势力。也就是说,用空手套了弗朗斯苦心经营的东南欧利益,直接开放了东南欧的门户。其次,双方势力范围划分不清,实际上给了啰萨可乘之机。既然是模糊的,那么底线就是模糊的,那么这些毫无疑问都是强者的。弗朗斯使者希望通过这一条来保证弗朗斯日后能够卷土重来,却忘记了外交大忌就是弱国无外交。相对来说,在这里弗朗斯就是弱国,模糊的界限只会给啰萨帝国机会扩张势力,只有明确的划分才能限制啰萨的扩张。最后就是,这次外交胜利成功孤立了奥斯曼帝国,为日后作战胜利奠定基础。

9月30日,弗朗斯新设一条贸易线开始进口啰萨帝国的商品如铁矿等。这代表着两个国家关系正常化,也标志着啰萨外交胜利了。奥斯曼帝国彻底变成了孤家寡人,没有任何一个西欧强国愿意参战。

至于其他一些小国外交,这里简单聊一下:6月29日,埃及方面宣布禁运奥斯曼帝国,宣布冻结奥斯曼帝国在埃及的资产,结束与奥斯曼帝国的贸易往来。紧接着,奥斯曼帝国也同样宣布禁运埃及。

7月7日,为了不卷入战争,两两西西里停止了与啰萨帝国关系的促进,希望置身事外以求平安。毕竟人家只是一个小国,只能夹缝求生。

……

“汝命休矣!”当弗朗斯签订的东南欧协定消息传到沙皇的面前,他再也不用掩饰自己的野心,决定扩张。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战事未起,外交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