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三路>第68章 小人物的往事和忧伤(3)

书接上回。

7.大小

古语有云,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理论当权者此时强加罪名、抹黑并处死大小,无疑能打击对手。作为政治博弈的牺牲品,大小之死颇为冤枉。大小之死,是小人物的悲剧,更是以碧血丹心留给祖国法律的烙印。

为了维护法律权威,公元前399年的希腊,苏格拉底饮下毒酒而死,死前,一如既往讨论哲学的苏格拉底使人崇敬。

为了维护法律权威,公元1844年的希腊,大小被子弹射杀在刑场,死前,微笑着安慰众人的大小也使人肃然起敬。

被当权者迫害,公元263年,东方的嵇康死于非命。死前,一首《广陵散》留名于世。

被当权者迫害,公元1844年,西方的大小一命呜呼。死前,一封《我与法》留名于世。

这封信是给小爱父亲的,信里的主要内容如下:

[不知道受伤的你是否还活着。还记得我说战争结束后我们去看海吗?很抱歉,我可能要失信违约了。我反正也没有妻儿,如果你愿意,我的遗产就当做违约金吧。不算多,毕竟之前我也是“生产线”的一员,毕竟在军队里做文书的脑力劳动者也是生产嘛。写这封信倒不只是为了说违约和遗产的事情,还有就是我思想的事情。我可以死,但我不想被遗忘,尤其是我的思想。

我要死了,倒没有多悲伤。我知道,上边那些人进行了微操,但我毕竟是错了,确实应该死的。也许法律会一时矫正过直,即便是千年前的苏格拉底也不例外。但是,世俗之城里只有一个人人必须遵守的法律,只有在每个“苏格拉底”都服从法律的基础上,我们的社会才有法治的保障。于是,我也心甘情愿的去死。不是为了某个阴谋,某人独裁或者暴民政治,而是为了社会,人民和法治。

我的身躯可以灭亡,但我希望留下独属于我的痕迹。写下这信,便是我的痕迹。我曾看到过一本书,这书出自启蒙运动之后,很抱歉我的记忆力没有那么好,没记住书名。只记得上面是关于废除死刑的,主要也就是想要从论证死刑没有效果来废除死刑。我想浅浅的写下我的观点。

第一条,书说“国家无权”。这个已经被卢梭(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法国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证伪了:“为了不至于成为凶手的牺牲品,所以他们同意,假如自己做了凶手的话,自己也得死。”其实就证明代表着所有,或者说大多数人意志的国家有权处决死刑犯人。其实这个命题也可以反证,为什么会有死刑?不就是危害极大吗?这时我们知道国家有军队,而军队的权责是什么想必你我作为军人都清楚。假如国家无权处死任何人,推知,那么其下属的军队也就没有权利杀人。进而那么已经变为敌人的人呢?当叛国公民已经危害并且继续持续,到所有人的利益甚至是生命,难道还不应该击毙吗?这是荒谬绝伦的。当死刑被废除时,军队就是非法的。否则,军队可以以借口击杀任何人。那么死刑的废除将没有任何意义。但是废除军队,这个国家也就没有一流的地位,丧权辱国,只能沦为他人的殖民地或者被保护国等等。相对于这个,我们曾用独立战争告诉世人,丧权辱国和身死沙场那个更可怕。

第二条和第三条,书说“死刑无威,以至于反”。即死刑持续时间短,犯人根本没有悔悟,对社会没有教育意义。同时,群众对死刑的围观也可能让群众怜悯罪犯,以至于起反效果。这个其实就是一个假说罢了,根本经不起推敲。说这么多,数据呢?多少人有感觉,多少人没感觉?怜悯占比还有人数呢?这些和地理有没有关系呢?……这些问题都没有答案,其实就是作者心证,觉得就是这样的。这个连辩驳都没有必要,毕竟地域不同,结果不同。

第四条,书说“死刑凶残”。这个完全就是搞笑,没有任何证据和实验,逻辑链和证据链严重缺环。死刑杀人因为人们见得血多了,所以会导致人们变得凶残。照着这么个说法,那就是说渔夫吃鱼多所以游泳好等等,一样就是假设和心证,没有根据和道理。(这里作者想起了多年前的旧中国,那个时候天天有杀头的。要是真的会让人变得凶残,变得有血性的话,近代史的中国何至于此?人们怎么会如此麻木不仁?敌人又怎么能如此轻易地侵略?被宰的羔羊啊!为什么不奋起抵抗?)

第五条,书说“死刑无悔”。这个就是真小丑了。死刑的威慑力来源是什么?不就是人的生命只有一条,死后无法反悔么?因为死刑无法反悔就禁止死刑就像因为枪弹能够杀人就让国家的军队也禁止枪弹一样,就像因为医生可能会治死病人就废除医生这个职业一样等等,纯纯无语事件。是的,死刑无法反悔,所以要慎用死刑,限制死刑。就像枪弹一样,民间确实也应该限制;医生也要考试排除巫医,庸医等等才能行医。不分青红皂白,一刀切地废除死刑那就是傻瓜行为。而且这个早在古代先人就已经了解了,苏格拉底不正是被误判死刑了么?但是先人有说废除死刑吗?不!他们反而愿意挺身而出,慷慨赴死。以一个人的死,换整个法律系统的权威。用一个人最为宝贵的生命,告诉法律死刑应当慎用。死刑偶尔会判错,而且给判错的人是以毁灭性的打击,但这并不是死刑的错误,而是当时审判者的巨大失误!“杀人者,非我也,兵也。”,这句话最大笑话就是把人干的勾当强加到客观存在的物质上,从而掩盖自己的罪行!

系统误差是存在的,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物。为了追求理想的正义,多少人愿意以生命的代价去追求?而我,在监狱里早已想通了。我的祖国需要改革,这场战争我们胜利了,也失败了。而为了挽救我们的失败,我愿意用我的生命去呐喊。

祖国需要改革。不论是法律系统还是政府部门,都需要新的血液!我知道,我的死对社会的意义,的确“很寥寥”。犹如平静的水中投进一个小石子,泛起一道涟漪,一时成为街头巷尾的话题。而涟漪终究会散去,消失得无影无踪,人们也会很快忘掉新闻,恢复往日的平静。我也有机会出去,但我不能接受。我必须用我的死,呐喊一声。没什么学识的我早已经没有什么作用了,所以,就用我的生命,来作为开启祖国新纪元的信号吧!在淡红的血色中,我的同伴们必然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将更奋然地前行!]

当这封信到小爱家时,大小早已长眠于世。当父亲回到家后,第一次拆开信,大小早已闭目多月。

看着那用黑色墨水写下来的字,越来越触目惊心。这分明是黑色的字,却是让人感觉别样的红。

父亲的眼里早已充满了泪水,这应该是抵消了第一次相见时的欢快。别了,朋友。

时间回到监狱里。

果然如大小所料,大小的死刑被强制通过,不论如何他都是要死的。以奥斯为首的当权者一度在报纸上叫嚣道:“当将军引导士兵哗变时,这已经是叛国罪!决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叛国贼!”

当消息传到监狱里,狱友们都感叹佩服大小,当然,更多的是难过和不舍。

大小写完了几封信之后,就是等待行刑的日子。狱友们都有很多话对大小说,毕竟这个衰老的男人按道理来说救下了不知道多少人。如果这个男人没有做出这个杀头的举措的话,按照奥斯的尿性来推测,之后每一次进攻必然都会是全线出击,以至于全面失败。

但是面对狱友们的安慰和不舍,这个男人却只是笑笑不说话。甚至还会反过来开导这些“孩子们”没有必要为了一个必然发生的事情而苦恼的。

面对着普遍小了自己好几岁,甚至是好十几岁甚至几十岁的孩子们,大小只是静静的说道:“看开点,不就是死吗?只是两眼一黑的事而已。我能在战场上活下来,遇到各位已经是很幸运的事了,何必悲伤于之后的事呢?要知道,我的故事已经接近尾声,就要完结了。但是各位的故事还在继续,所有人的故事聚集起来,不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的新纪元么?……”

日子越来越近了。

大小还在监狱里等待上帝的召唤。他其实依旧是不舍的,毕竟他心心念念的祖国还在发展,还需要人们的努力。

可惜他是不可以继续了。

在监狱里,大小还在托人打听小爱父亲的情况。知道他还没有醒来后,大小是有些失望的。谁知道呢?战场上的那一次离别竟是永远,那一面的相见居然是最后一面。大小死后,之前的队伍里的战友就只剩父亲还在了。

一日下午,来了几个人,荷枪实弹的士兵拿着脚镣,给大小铐了起来。他们将押送着大小去刑场。大小问,可不可以和狱友们道一个别。准许,要求快一点。

大小表示了感谢,然后和狱友们一一告别,安慰好众人之后,突然严肃起来。他的眼神突然变得锐利,扫视了一圈众人之后,笔直的身体就弯下了,鞠躬。

“谢谢。”

押送的士兵给他带上脚镣,开始往刑场走去。去往刑场的路上,已经有些红色的阳光洒下来,像是给迟暮的英雄送行。这条路不知道有多少犯人走过,时间把伤痕刻在了路边的石头上,他们现在一起送别这个将死的男人。

时间慢慢临近黄昏,刽子手早已经在刑场上等候。周围的围观群众们大多数都是士兵,曾经出生入死的他们都低下了头,为大小这位老将军默哀。押送他的士兵们也有些动容,但是军令如山,他还是要被押赴刑场。很多人在战场上都没有哭,但是当这位可爱的人要被处死在自己跟前时,很多士兵开始小声地抽泣。

大小被判死刑,原本叛国罪是要被绞死的。但是大小自己上书说,既然他是将军,就应该用子弹射杀,而不是用绞死强盗的方法来羞辱。大小可不希望在群众面前展现自己被绞死时的衰样。

被采纳。

大小是迎着阳光走过去的,就像出生时背对黑暗爬出来一样。这个时候的时间已经接近黄昏了,天彻底的红了,金黄的太阳把血一般的红色洒在大小的脸上。

背靠柱子,眼遮白布,手绑细绳,脚戴镣铐。

大小闭上了眼睛,样子没有一丝留恋和后悔。相反,他还在抖腿。嘿!就好像枪毙的不是他,他只是来看看的一样。

刽子手上弹,抬起手,把枪口指向了对面的男人。刽子手扣下扳机,他的职责就完成了。收枪,立正,检查犯人是否死亡,确定,结束。

点点余血的残阳,一声响,一缕烟,宣告人的结束。

滴滴飞溅的颜料,有哀叹,有心伤,目送神的死亡。

这颜料终究是染红了大地。

大小被射中了脑袋,但是脑子没有立刻死亡,反而开始走马灯,应该是子弹没有射准吧。

大小感觉到头上血液在流逝,就像他的生命一样。他开始回忆从前:从前的他是在叔叔的帮助下,到教会学校学习过了一阵子的,所以认识了一些字。这也是为什么独立战争胜利之后,他还能在军队做一个文官,进行一些简单的规划作业。他的父亲是一个普通人,很不幸,在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下被逼死了。只剩下他的母亲与他相依为命,因此他度过了一个难忘的童年,使得他记忆至今。所以他参加了军队,为了民族独立而不懈努力。他的经验都是亲历的,不论是军事眼光亦或是政治头脑。原本,独到的见解和超前的预测,他原本应该可以成为更为有用的人。可惜,他只爱祖国民族而不够爱自己。所以他选择死在了政治斗争里。估计,以他的谋略,不说高升,至少保命的同时平稳进步是可以的。奈何,他要以生命的代价唤醒其他人。

只能说,他,是个爱国爱民的傻男人。

……

大小的尸体被草草掩埋,在理论派的授意下随意挖了个坑就完事了。伤好以后的父亲千辛万苦才找到大小的坟墓,之后迁坟于一个山岗。这个山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在这里,父亲也算是陪他一起看过海了。

“你没有失约,就像从前你说要为国家献出生命一样。”父亲轻抚着墓碑,泪水早已开始打转。是啊,这段时间的他失去了亲爱的战友,热爱的妻子和少爱的心脏。但是他不能倒下,战友把可爱的祖国托付给他,妻子将有爱的希望传授于己。活下去,才是对他们最好的报答。

多年以后,在埋葬大小的地方,每当有人走过,都说这里开满了美丽的花。

……

8.结语

战争结束了,在战争中还有很多人没有被记录。历史上能留下一笔的人要么幸运,要么不幸。总之就是没有普通人的身影。

(至于穆罕默德,以及奥斯等人,由于有历史原型,我就不过多赘述。不过本书是艺术加工过的,不是真正的历史。历史上的人与我所描写的有出入正常,他们的结局就当作和历史上一样吧。)

这次战争中,普通人有像小笨一样的荣归故里;有像队长那般的悲哀无助;或是小爱似的留有遗憾;也有小心模样孤单一人;还有父亲那样痛哭流涕;以及大小选的身死报国……

战争结束了。

这有道是:高加索的歌声依旧动听,庄园里的哭嚎低声抽泣,雅典中的集市嘈杂依旧,医院内的尸房无人关心,农场上的身影形单影只,刑场旁的人们扼腕叹息……

历史总是被时间所裹挟,投身于钢铁洪流的世界。在这里流逝的生命最后只化作报告书上一个个数字和沙场里一点点肥料,只有亲友为死亡伤痛,还有谁关心?

战争嘛,这是要死人的,很正常。

历史的车轮终于又开始转动,时间的书页缓缓开始翻篇。朋友,走吧,去看看人类布满绝望又充满希望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