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三路>第42章 军事科技的发展和军事思想变革

如果我们作为现代人,用现代人的观点看,无疑的是军事理念和军事科技的变革对于军事力量的建设和战争的胜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放在近现代,很多军队老顽固都不会相信这个信条,他们会承认军事科技的重要性,但绝对闭口不提军事理念的革新。古往今来,不知多少高层漠视军事思想变革导致了战事失败。

提到这个军事思想的变革,不得不提出引发新老派系争论的事件:北德意志械斗。

1836年,德莱赛完成了整把从后面装弹药的针发枪的设计。在当时,步枪都是从枪口装弹药的(即前装),从后面装弹药无疑是十分“荒唐”的做法。不过,普鲁士上层立刻认识到了这种步枪的优越性(普鲁士,也就是德国,的上层基本全是军队出身,对军事科技和军事思想的独到眼光确实是其他国家难以企及的,哪怕到了二战前也是如此),于是政府马上就收购了这一发明,并把它作为最先进的秘密兵器,列为机要,进行秘密研制。

1841年,普鲁士在解决了针发枪的几项跨越性的关键技术后,立即在自家军队采用并以m1841的名称列装。

本来,按照我们这个世界的发展,后膛枪还不会这么快大放异彩。(1860年美国内战和普鲁士-丹麦战争中后膛枪的出色表现才会被世人发现)

但是,有一个人叫苏壴水。这个小子本来也是不会注意到的,毕竟1842年8月26日的北德意志战争(见31章)本来只是一个村落之战,完全没有必要注意。然而出于习惯,苏壴水还是派遣了战争观察员。

没有直接下场掐架不代表不会给予资源和所谓的“志愿军”来帮助。其中就有一些装备了我们今天的主角:“后膛枪”。

后膛枪在这次械斗中大放异彩!前装枪装弹速度要慢很多,还不好隐蔽。在森林里的军队如果利用好后膛枪步枪的这两个优势可以让自己的发射速度变成前装枪步枪的四到五倍。这次械斗的战损比直接打出来惊为天人的结果!

这个结果惊呆了啰萨的战争观察员,也震惊了在首都的苏壴水。

当啰萨战争观察员的报告被递交到苏壴水办公室时,还被苏壴水晾了很久。毕竟当时正是苏雅琪的烦躁期,苏壴水不得不牺牲些工作时间来安抚自己可爱的妻子。

直到今天,也就是1843年3月3日,苏壴水才发现这份报告。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暴动方伤亡达到了两千多人,而镇压方,也就是普鲁士支持的一方,仅仅伤亡一千人不到。其中主要是镇压方自己的伤亡,普鲁士志愿队仅仅有10人死亡,一百人不到的伤亡。这个报告本来并没有多起眼,不过啰萨观察员黄建男详细的记录了发生在拿骚周边森林的几场遭遇战:

在一个阴云密布的早上,普鲁士志愿军和镇压方军队就事先埋伏在了森林小道。据说普鲁士志愿队运用了一种现代战壕,可以极大的减少伤亡,增加军队的防御力。为了不影响战局,我并没有亲身前往,只能在稍远点的地方用望远镜观看。

战斗开始后,我以为又会是变成像从前一样的拉锯战:双方似乎也是如此,当镇压军率先发动进攻后,暴动方立马反应用士兵队列排好方阵队形向远处森林的敌军前进的同时开枪。

不过,事实超出我的料想。暴动方所采用拿破仑战争时代的密集队形在普鲁士志愿队的骇人火力密度下,招致重大伤亡。这在我看来并不意外,但是十分震惊于普鲁士志愿队的火力!如果今天是啰萨和普鲁士作战呢?细细想来,让我感到后怕!

暴动方受到重创后,他们的指挥官立刻组织了撤退。在给暴动方以重创后,镇压军立刻开始围剿。在这,我又发现了一个普鲁士军队的优点:作战单位简练。普军在战场上的主要机动单位是连,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拆成排,这就意味着军队的机动性更高,指挥官不但可以选择从正面压制对手,还能下令从侧翼包抄。反观暴动方,军队以大规模的集群为单位,战场中机动的最小单位依然是营级规模。而这场战争已经证明,这么大规模的编队,在现代战场上会被密集火力屠杀!

……

看到这,苏壴水的头开始疼得不得了:暴动方的战术思想和啰萨现今的军事思想差不多,可以说是一模一样。军事科技也相差不大。这样难免不让人担心如果这次战争发生在普啰边境会怎么样。

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科技要升级换代,思想也要改革!”苏壴水在暗自斟酌一番后,他下定决心。

但是军事思想的变革会这么简单吗?在这方面,啰萨帝国内部分成了三派。

首先就是苏壴水为首的先觉派。

他们敏锐的察觉到近现代战争会变得越来越残酷,敌我双方的火力密度会上升,继续依靠大集团步兵来突破阵地简直是痴人说梦,白白付出牺牲而无任何意义。因此他们宁愿让士兵守在战壕里也不愿意发动大规模冲锋。他们更相信精兵简政,把营队改为连队,认为指挥官应当适当给基层指挥权力来根据战场情况做出改变。同时应当成立专业的队伍来突破和作战,就像“术业有专攻”一样。为此,苏壴水还简单规划了啰萨特种兵的雏形。

同时他们还要求加大军队资金投入,发展更先进的军事科技,更新军队的战备来防御等等。

苏壴水为首的先觉派倡导精兵政策,这无疑可以减少伤亡。但是他们中有些人过于相信精兵强将,把战争的希望赋予在所谓的强人超人身上,认为一两件事,一两个人就可以改变战场的形式无疑是片面的做法。(参照二战时虎式坦克的失败)把指挥官和特种部队过于看重,把次要矛盾过于看重导致了眼光短浅。其实在之前的战争中,已经有斩首行动受挫的结果了:就比如中亚战争时期敌军知道自己无法胜利,把希望寄托在干掉指挥官身上,这确实会把战场局势变得更好一些,但是终究改变不了他们战败的结局。

同时,在军队资金方面,他们也被西欧的发展吓破了胆。啰萨帝国的Gdp为51.2m金,国家收入为334K金,对于军队的投入达到了65K,是国家收入的20%,占Gdp的0.12%。如果算上其他开支,加上总的国防花费,也只在1%左右。(按照现代看法,国防花费应该保持在Gdp的3%左右才算正常。由于财政危机,啰萨对军费进行了大规模削减)

这反映在苏壴水身上其实是很矛盾的:一方面,他清楚的认识到,近现代战争其实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作战,到了现在的发展阶段,国家绝不会是以一两场战斗就轻易灭亡的。另一方面,苏壴水看到军事科技的发展,又敏锐的察觉到人员的多少已经不能反映双方战争能力的大小了。根据他的推断,到了如今,一个防御点至少可以牵制两个进攻点。(按照后来一战的总结,一个防御点可以牵制三个进攻点,现在武器还没有那么强,自然推出的少一些)也就是说,日后的战争对于进攻来说是十分不利的,而啰萨正好是侵略性爆表的国家,不可能不发动战争来扩张领土。也就是说,日后难搞啊。

他开始恐慌,开始寻求改变,但是面对帝国臃肿的军队又无从下手,束手无策。他只好走一步,算一步,看一步,下一步……

最先反对先觉派改革的是守旧派,这是以旧贵族为代表的地主阶级的主要派系。他们依旧相信“军队数量是战争的决胜因素”。传统的战争观念是以谋略和士兵数量为主导,他们既不会支持苏壴水花费大价钱来大规模更新军队设备,也不会允许以连队为单位的队列产生。如果苏壴水要推动这方面的改革,无疑是要面对很大的阻力。

有人会问,为什么改一个基本作战单位都不能?其实这说难也难,简单也简单,就是钱的问题。

啰萨不愿意改变也没法改变。

把营队分割成小单位行动,看起来就是指挥官一句话的事,但是这需要士兵具有高度的纪律性和自觉性,需要下级军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受过教育,接受过爱国主义洗礼的普鲁士士兵自然可以做到,但是啰萨的兵痞做不到。别忘了,啰萨识字率到现在也才20%不到。如果下令改变单位行动,啰萨士兵非但不能发挥小单位的高机动性 ,反而会演变为溃逃和失败。令行禁止,这个是多少将领梦寐以求的东西?

如果只是步兵对步兵对射,啰萨士兵未必不能和普鲁士军队掰手腕,但是战争不是步兵对步兵的单挑,是各兵种的合成作战。综合战力上,啰萨不得不承认自己还是比普鲁士低的多。

如果真想改变这个局面,啰萨只有砸钱:建军校。

但是啰萨刚刚才摆脱财政危机,经过苏示羊的建筑部门改革和苏壴水官吏管理制度的改革后才好不容易转亏为盈,把财政赤字填补上来,守旧派反对的做法自然也不乏一些道理。

守旧派中,也有些人其实是支持对军队制度改革的,但是他们不认为现在就大刀阔斧的改革是好时机。他们还是要求先发展国力,再寻良机。

第三个派系是军工派,以苏示羊为代表的资本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按照他们的设想,他们认为军民结合必然是军工企业的出路,其他产业也应该为国家服务。他们反对军事备战用于备大战的思想,认为短期内啰萨不会爆发大规模战争,转而支持备战局部战争,比如对国内某些居心难测的势力做防备。

他们支持军费应当提升,毕竟军队建设关系到国家的安定和啰萨的扩张。不论是为了市场还是其他,资本家都需要国家提高军费来加强军事建设,维护他们的利益。

他们提出以经济发展为中心,“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俄(蜀)要深思”(此对联引用改写自赵藩,原本用于诸葛亮的描述)反对把国家绑上战车,支持军民结合,适当提高军队开支。他们认为经济建设本身就是军事建设,国家经济实力就是国防强大的根本标志。

所以,一方面,他们反对先觉派突然加大资金投入军事中,认为虽然世界的战争不断但是啰萨的发展主题是和平,不应该走上一条不符合啰萨国情的道路。另一方面,他们也反对守旧派的墨守成规,认为世界是不断变化的,走啰萨自己的道路不等于闭门造车,也当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方法,适当的提高军费。

总之,苏示羊为代表的资本家要求协调发展,既反对大规模备战,也反对不备战。

……

这种思想的变化是个很难改变的过程,经过舆论的发酵,社会也开始注意啰萨军队的建设,很多人都开始关注军事了。

男人嘛,扯淡最喜欢扯这种大事了。不论是酒水馆还是咖啡厅,不论是舞会还是宴会,不论是乡间小舍还是高楼大厦,不论是贵族洽谈还是市民聊天,只要有啰萨男人的地方,几乎都有对啰萨未来军事的讨论。当然,也有些女人加入了聊天。

在一家高档酒馆,很多打扮精致的上流社会人士都在讨论着国家的政策,表达自己的看法。

“听说了吗?普鲁士那边发明了一种“灌肠枪”,搞笑的很!”一位老官员嘲讽着说:“这种不伦不类的枪怎么可能会好?”

一位年轻的贵族则反对:“这枪的优势,早已经展现。在我看来看来这种枪一定会逐渐代替所有其它类型的枪!且不说……”

青年贵族巴巴拉拉一大堆,向着身边的人宣传着这种枪械的优越性。

“哈!两个小村庄之间的械斗能看出什么?我看你们就是杞人忧天!”老者还是在不愿承认。

随后又是一波争吵。

“我倒是觉着没有什么东西比陆军和海军更依赖于经济前提。军队的装备、编成、编制、战术和战略,这些首先都依赖于现在的生产水平和交通状况。”就在青年和老年都说完的时候,一位佩戴着单边眼镜的中年插话说。

随后就是各说各的争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