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三路>番外篇1.1 罗杰的成长历程

罗杰,Rozhestvensky(罗杰斯特文斯基,简称为罗杰),在1799年12月7日生于莫斯科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其实他家族已经算是很富有了,只是因为没有很大的权力,才没算作上层阶级)

小时候的他并不好学,在学校的表现和成绩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生性好动。下课就是跳啊,蹦啊的。他父母没得办法,在初中时送他到了少年军校。这个军校命名为苏沃洛夫。(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苏沃洛夫元帅,啰萨历史上着名将领。现在的俄罗斯军校大多都用他的名字命名,截止到2018年,俄罗斯约有一半少年军校命名为苏沃洛夫)

在进入军校前,还要测试。罗杰差点因为数学成绩落榜,不过还好,罗杰还是超了线那么一点点就考上了。

在军校,他可谓如鱼得水。品质从生性好动变成尚武好战。早期,他的近战格斗是满分,天天和战友比划比划。达到比划高峰时,他一天会找10个人比划。

后来,没人能打的过他了,他就开始独立训练。每天跑步,深蹲等等,身体练得倍棒。他变成了单兵的极限,所有人都知道了军校里有一个“恐熊”。

打遍学校无敌手后,在百无聊赖下,罗杰开始向从前困扰他的书面题目下功夫。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罗杰别的不说,富有荣誉感是他的优点之一。在这个品质下,他不许自己被书上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击败,他刻苦,坚持。

他想要放弃时,就会问自己:“你终于要承认自己是懦夫了嘛!现在决定要放弃了是嘛!你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

“不!我不是!我还能坚持!”

然后又是长时间的鏖战。

有诗为证:

“当白雪花洒满天,看黄灯光飘薄烟。

少时债遇今日缘,笔尖纠缠着曲线。“

真是奉命学于危难间,英雄一怒为颜面。苦心人,天不负。有志者,事竟成。

最后,他得了一个好成绩。

他进入到啰萨最早的军校,也就是皮特斯大帝要求下建立的军事学院,即圣皮特斯堡皇家国立大学的军事学院。

皮特斯大帝为了改革军队,引进了欧洲先进的军事思想和教育方式,开办了很多军校,其中就有圣皮特斯堡军事学院。在学院口号是“一群由狮子率领的牧绵羊胜于一群由牧绵羊率领的狮子。”

他在这学到了很多东西。在1821年,年龄22岁的罗杰完成了四年的大学学习,决定独身前往弗朗斯,看看国外的社会怎么样。

这是一个分水岭,这之前,罗杰是快乐的,是按照父母的安排,慢慢生活的。如果不发生某件事,他或许会成为军官,会成为家族企业资本家,会成为文学着作者。绝不会成为一个资产阶级鼓吹者,革命资产阶级领导者。

但是,发生了一件很可惜的事,罗杰接触到了某些书,书里写着某些会“死人”的思想。

真是不看不要紧,一看就出事。

看到国外的发展速度快、发展程度深、发展质量高,这一切都让罗杰陷入了深深反思。

“为什么他们发展那么迅速?”罗杰在思考,在迷茫,在探索。

罗杰开始探寻啰萨发展的方法。

首先,就是对思想方面的思考。

在弗朗斯的巴黎,与啰萨最大的不同就是氛围。啰萨的氛围是十分压抑的,每个人的脸色都很沉重,你只能在酒馆看到欢歌笑语的人们。在啰萨,阶级流动是几乎没有的事,人们的生活几乎没有盼头,只能日复一日的生活。

“只有酒精能麻痹对社会的失望。”位于生活底层的人悲伤叹息。

而巴黎,虽然还是有很多破破烂烂的人在市场,在街道,在城市的任何地方。但是他们的日子还算有盼头,大多数人都有或多或少的希望,还能表达对生活的热情。

“如果政府不合法怎么办?当然是推翻他啦!”弗朗斯人都这样认为,或许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影响吧。

当罗杰思考出这个结论:“沙皇的存在使得啰萨落后。”他自己都吓了一跳。再一次论证后,罗杰确认了,就是万恶的沙皇和他手下的政府。

“他们用谎言哄骗人民,他们用权力剥削人民,他们的贪得无厌让啰萨陷入无尽的深渊!”罗杰最后总结了起来。

“只有废除封建制度,啰萨才能真正崛起!”罗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可以像弗朗斯一样,实现总统共和制。”(见第7章,罗杰支持总统共和制)为了

22岁的罗杰立刻确定了目标。

在弗朗斯考察,看城市,看农村,看工厂,看农田,看上层阶级的醉生梦死,看底层民众的垂死挣扎……

他看了很多,对比了很多,虽然也认识到资本主义的缺点,有很大的漏洞。但是,至少对于封建主义是进步的,是符合时代发展的。

1824年,他25岁了。

早在这个时候,他已经放弃了家里的资助,而是自力更生。

他到过船厂当学徒,出过海。

他去过家具厂,切割过木头。

他到过制纸厂,用过亚硫酸盐制纸浆。

……

在巴黎就开始靠自己生活,放弃了上层阶级的优渥生活,而是深入群众,深入社会最平凡的地方。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他开始考察,考察弗朗斯。

当三年弗朗斯考察完成,他并没有回到啰萨,而是前往最繁华的城市:伦敦城。

再次考察,确定这条路至少是正确的。

伦敦,一个现代化大城市,人口常年位居高位(在1831年到1925年一直都是最大的城市)。罗杰无疑需要很久的时间来考察一下。同样的,最先还是思想文化方面的考察。

第一站是威斯敏斯特教堂。

威斯敏斯特教堂早已被称为“荣誉的宝塔尖”,已经成为难得的历史博物馆。其中有很多纪念碑,纪念着很多值得纪念的人。

用伏尔泰的话讲:“走进威斯敏斯特教堂,人们所瞻仰的不是君王们的陵寝,而是国家为感谢那些为国增光的最伟大人物的纪念碑。”

其中收集的关于历史、艺术、科学等各个方面的资料,如1500年以来富于戏剧性的历史记录都保存于此。

这或许是研究不瑞腾的最好地区。

又是三年,1827年,罗杰在研究完不瑞腾和弗朗斯的优势后,确信沙皇的君主制是阻碍啰萨发展的罪魁祸首,贵族们是妨碍啰萨进步的社会毒瘤。

“世袭制让阶级固化,君主制用权力剥削,便衣警察深深控制着啰萨,把啰萨狠狠攥在手心。天知道啰萨要怎么办!”罗杰头疼着。

“或许,只有革命能够救祖国。”

1827年12月21日,这个日子是罗杰回国准备革命的日子。

宣发传单,暗购军火,组织革命。

可惜,被便衣警察发现了。最后在沙皇的仁慈下,罗杰免去了死刑,被放逐到西伯利亚挖土豆。

在3年的挖土豆日子里,罗杰的身体受到了不小的损害,但是他彻彻底底锻炼了自己的思想。常年的折磨并没有打消他革命的热情,而是让他成长,让他蜕变。

“我的思想太直接,过于暴露的目的会招致统治者的察觉。”罗杰在日记里写到。

“我必须变得圆滑,要和上层人建立可靠联系。”罗杰想了想,接着写下:“或许军队会是很好的工具。”

确实,罗杰在军队里还是有点人脉的,在其中混个官当当还是可以的。

“为了目的,我要不择手段!”罗杰发誓说“资本主义必胜利!”

在长久的准备后,1831年12月7日,罗杰终于逃离了西伯利亚。

虽然离开了西伯利亚,但在沙皇警察的追捕下,罗杰还是被迫继续逃亡,在西伯利亚成功逃脱后,经拆纳帝国流亡海外。

“我还会回来的!”罗杰硬撑着瘦弱的身躯,睁着虎视眈眈的眼睛,有力的发声。

罗杰转变完成了,他蜕变成为了真正的资产阶级战士,成为封建主义掘墓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