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闻先前看过曼加利察猪的资料。

  曼加利察猪,也叫绵羊猪,全身长满了类似绵羊毛的卷毛。

  资料上说,以前的人想要获得更多的肥肉,特地用家猪和野猪杂交出了这种奇特的绵羊猪。

  它的特性就是特别肥美,脂肪和瘦肉甚至能达到一比一,肉质也很鲜美,滋味浓郁,比一般的猪要好吃。

  最主要的是,它食性更杂,能直接吃牧草、山果等,可以放在牧场上散养,比较适合牧区。

  时闻再看老牧民怀里的绵羊猪,露出了好奇的神色:“我能看看这猪吗?”

  老牧民:“您尽管看,我们家还有。”

  时闻:“我们这里养的这猪多吗?”

  老牧民:“不多,我带着来转悠了一圈,看的人只有几个,感兴趣的一个也没有。很多人听说是猪,就理也不理了。”

  时闻没想到老牧民这么实诚,抬头看了他一眼。

  老牧民也没意识到自己说的话有多利于时闻砍价,见时闻看过来,还笑了一下。

  时闻抱着绵羊猪仔细检查。

  绵羊猪圆滚滚的,不过摸起来有点瘦,蓬松的卷毛之下,它的脂肪还不如一指厚。

  它的骨架倒正,以时闻看牲畜的经验,确定好好喂养,它肯定能长得不错。

  绵羊猪不叫不挣扎,异常安静,只是睁着两只圆滚滚的眼睛看着时闻,看起来真有点萌。

  时闻又摸了摸这胖乎乎,暖融融的绵羊猪,问道:“你那里有多少只绵羊猪?”

  老牧民:“三十一只,都是阉割过的小猪,现在还不到六个月。卖得也便宜,三百八一头,外面都要五六百一头。”

  老牧民似乎害怕时闻不要,补充道:“我就带了一只来,剩下的猪都在我家里,你要是感兴趣可以跟我回家看看。”

  时闻:“你家远吗?”

  老牧民:“不远不远,就是市区外面的阿拉布镇,我家在阿拉布山脚下。”

  那确实不远,他们回家的时候顺路。

  时闻对绵羊猪挺感兴趣,便对老牧民说道:“那你回去的时候等我们一下,我们跟你过去看看。”

  老牧民:“哎,我就在那边等你们。”

  时闻还有工作要忙,老牧民在花坛边坐下,抱着绵羊猪边晒太阳边等。

  中午的时候,牧业协会的人送来工作餐,老牧民还在那边,也没见他吃饭,只从口袋里掏了烤包子出来啃。

  时闻心里过意不去,自掏腰包给老牧民买了份午餐,又打听老牧民家里的事。

  老牧民名叫阿布都,世代都是牧民,儿女们在外面做工,就他和老伴居住在山下,以放牧为生。

  今年,儿子买了绵羊猪回来,让老两口放牧,看能不能开拓点新营生。

  没想到才接回来一个月,绵羊猪就死了三只,直给阿布都两口子心疼得不行。

  他想着可能绵羊猪不适应本地的气候,得尽快卖掉。

  就在他找卖家的时候,绵羊猪又死了一只。

  原本三十五只绵羊猪,现在只剩下三十一只,估计拖几天,还得再死两只。

  阿布都跟时闻解释:“不是猪带病,是我们那儿冷,我们养不好,它不适合我们那。”

  绵羊猪是否带了传染病,时闻还是能看出来的,这只瘦小的绵羊猪就挺健康。

  时闻点了点头,表示理解。

  阿布都说道:“我找了几个买家,一告诉他们,有几头绵羊猪在我这儿生病死了之后,他们转头就不买了。其实也没这么不好养,就是我不太会养。”

  时闻:“那你还跟他们说?”

  阿布都连连摆手:“不说不行,不能骗人,得将事情说清楚。我个老汉都那么老了,总不能去骗这么点钱。”

  时闻说道:“也不少了,三百八十一头,三十一头就是一万一千七百八十块钱。”

  阿布都急了:“就是十万块也不能骗人啊。”

  时闻笑着朝他竖起大拇指。

  阿布都努力推销:“你要是怕,我可以让我儿子找会养的人跟你说说。这绵羊猪可贵了,年份好的时候,能卖到上万元一只。”

  时闻答应道:“我们先去看看,合适的话,我就买下来。”

  交易大会开到两点多钟,买卖双方基本散场,只剩下零星几个人在交易。

  时闻的专家工作完成了,跟牧业协会那边的人说了一声,想提前离开。

  马程锋连忙过来挽留:“时闻,我们晚上还有聚餐,你和燕教授留下来一起吃个饭嘛。”

  时闻笑:“下次吧,今天还有事,下次再一起聚一聚。”

  马程锋劝了几句,实在劝不动,只好说下次一定要一起吃顿饭。

  时闻打电话给燕克行,说散场了,准备回去。

  在附近咖啡厅处理工作的燕克行赶了过来,见到阿布都,有些意外。

  时闻给他介绍,说想去阿布都家看看绵羊猪。

  燕克行没什么意见。

  阿布都原本要坐同乡的车回去,燕克行请他上车:“您坐这吧,方便指路。”

  阿布都不安:“我这还抱着绵羊猪呢,你们那么贵的车。”

  燕克行:“没关系,拿袋子兜一下,别让它在车上排泄就行。”

  “那不会。”阿布都用骨节粗大的手从胸前的口袋里掏出一个皱巴巴的塑料袋,“本来也是要兜好的。”

  燕克行温和道:“所以没什么关系,您上来吧。”

  阿布都给他们指路。

  燕克行开着车按他手指的方向平稳地往阿拉布山脚下的小村庄里驶去。

  虽然同处N市,阿拉布山镇这边明显处于山区,公路到处都是上坡下坡,路面的草原也是高高矮矮的山地草原。

  车一进阿拉布山镇,时闻能明显感觉到气温低了,车的仪表盘也显示外面只有三摄氏度。

  除了冷,这边还比较湿润,吹来的风都不太一样,湿度明显高了。

  怪不得绵羊猪在这里会生病。

  车子驶到了阿布都家门前。

  他们家是传统的木房子,从房顶到屋脚,全部由木头制成。

  看得出来这座木房子有些年份了,木头的颜色陈旧发红,不过维持得很整洁。

  听到声音,有个头戴头巾的老妇人从屋子里出来,用民族语言跟阿布都说了几句。

  阿布都同样用民族语言回应。

  时闻一句话都没听懂。

  燕克行在驾驶座上小声跟他解释:“老人说我们过来买绵羊猪,要带我们去看看,让老伴泡茶给我们喝。”

  时闻凑近燕克行,小声在他耳边说道:“你能听得懂啊?”

  燕克行:“长期在这边调研,慢慢地,自然就学会了一些。”

  阿布都跟老伴说完了,带燕克行他们去羊圈里看绵羊猪。

  羊圈打扫得还可以,底下还垫了干牧草。

  不过绵羊猪们没什么精神,一只两只都卧倒在地上,见到人来,只是有气无力地哼唧两声。

  时闻在征求过阿布都的意见后,进羊圈里,一只只掂起来查看。

  能明显看得出来,买猪的人挺有野心,每一只都精挑细选过,都是一等一的好猪。

  就是养得不怎么好,可能没摸准绵羊猪的脾性,导致它们长得不好,普遍瘦弱,也没什么精气神。

  这种草原猪,原本应该放到外面养的。

  可能绵羊猪生病了,阿布都不敢放出去,却没想到这么圈养着,对绵羊猪的病情反而更加不利。

  察看过后,时闻心里有数了,这批绵羊猪可以养,带回去调理一下,应该不会有大问题。

  阿布都眼巴巴地等着时闻的答案。

  时闻跟他去墙角的水龙头边上洗手,爽快道:“这批绵羊猪我要了。”

  阿布都大喜:“好好好!你要的话,我给你每只便宜二十块钱,三百六十块钱,你拿去。”

  时闻笑:“这样你不就亏本了,买回来的时候还要三百八。”

  阿布都贼实诚:“我把它们养瘦了,便宜二十块也是应该的。”

  时闻:“那不用,你原价卖给我就行。”

  时闻也不说虚的,直接跟阿布都商量运回去的事。

  今天来不及找车了,明早运过去他那就行。

  他原价买了,阿布都说什么也要给他出运费。

  时闻没什么意见,三十一只绵羊猪,肯定不可能让燕克行顺便运回去。

  这么多猪,运一下估计车都臭了。

  时闻可不想糟蹋燕克行的车。

  时间有点晚,商量好买猪事宜,时闻就要跟燕克行回去。

  阿布都连忙拦住他,在家里搜罗搜罗,给了时闻一口袋特产:“都是自己家收的,不值什么钱,你们带回去尝尝。”

  老人的力气极大,硬往车里塞,时闻推拒了一下,没能推拒掉,只好道谢。

  燕克行打方向盘,调头,载着时闻回家。

  时闻从后视镜里看,两个老人还站在家门口目送他们,不时地朝他们挥挥手。

  时闻抱着阿布都老伴在他上车前硬塞过来的布袋,感叹一声:“这也太淳朴了。”

  燕克行:“大多数人都很好。”

  时闻:“是啊,这样的地方,这样的人,你们调研的时候一定见过很多。我现在更明白你们为什么愿意带着团队到这种贫穷偏僻的地方调研了。”

  以燕克行的能力,和他们团队成员的基本素质,在首都占据一席之地根本没问题。

  他们却放下了优渥的生活,在边疆风里来雨里去地跑。

  哪怕不说,时闻都知道他们的理想和社会责任感。

  燕克行倒不觉得有什么:“这里要发展,就得有调研的数据。我们只是跟成千上万工作人员一起,做一些细微的幕后工作。”

  时闻从布袋里掏出一个烤包子举到他嘴边,微笑着说道:“敬科研工作者。”

  燕克行轻轻低头,将烤包子叼住。

  时闻道:“你吃,我帮你拿着。”

  燕克行便咬了一口,时闻将剩下的包子拿着,等他咽下去后给他喂第二口。

  时闻自己也掏了一个烤包子,轻轻咬了口。

  烤包子皮薄馅大,一口就咬到了喷香的肉馅。

  今天忙了一天,中午吃的那点东西也不顶事,他还真饿了,烤包子一入口,立即将他的馋虫给钓了出来。

  这烤包子一尝就知道是手工包子,里面放的是洋葱和羊肉,应该是自家养的羊,肉一点都不膻,反而有股特别的鲜嫩,混合着洋葱微甜的汤汁,在包子皮那微焦的面香味的烘托下,香得时闻舌头都要吞下去。

  要是还热着,估计会更好吃。

  时闻自己咬了一口,让燕克行也咬一口。

  两人就这么你一口我一口,坐在回家的车上,开回家了。

  他们回到家的时候,弓疆三人还在。

  天色已晚,牛羊都已经入圈了,家里的小动物们在牧场追逐打闹。

  时闻站在牧场门口看,聪崽的战力是断层式的第一。

  它个头大,爪子尖利,还有一种悍不畏死的气质,说打是真的打,还灵活异常,狗子们根本抓不住它。

  黑娃的战斗力也还可以,只是它是老大哥,打架的时候不下死手,常让着聪崽,点到为止,看起来战斗力就没那么强。

  剩下三只狗子,要么太怂,要么太笨,战斗力都一般,至少打不过聪崽和黑娃两只。

  两只虎崽就更别说了,要力气没力气,要爪牙没爪牙,被打得“汪嗷——”乱叫,幸好皮糙肉厚,也不至于真的受伤。

  黑娃先看到站在牧场门口的时闻,眼睛一亮,立即迈着四条腿狂奔而来。

  其他打架的猫猫狗狗虎虎也不打了,跟在黑娃后面狂奔,尤其两只虎崽,连跑带摔,骨碌碌一滚就是好几米。

  时闻打开牧场的门,蹲在地上张开了手。

  黑娃最先冲进他怀里,在他怀里嘤嘤嘤,又亲又蹭,像跳踢踏舞一样,直接蹦起来。

  这只稳重的小家伙,只有在时闻面前,才能放松地撒娇。

  时闻很心疼地抱着黑娃,使劲撸了撸。

  其他小家伙冲过来想贴贴。

  时闻雨露均沾地摸了摸每只小家伙的脑袋,又揉搓了好几下,才将这个欢迎仪式走完。

  燕克行将大包小包的特产拿在手上。

  小家伙们不敢去闹他,他拿在手上还安全。

  时闻想去分担重量,燕克行笑着说道:“你跟它们玩去吧。”

  时闻也不客气,直接带着一堆小家伙往家冲。

  两只虎崽头大腿短,根本追不上大部队,在后面急得“汪嗷”直叫,显得整个草原都热闹了起来。

  弓疆三人从院子里探出脑袋:“老师,时哥,你们回来了?”

  “回来了。”时闻笑着招呼道,“带了特产回来,你们今天在家吃饭啊。”

  蔺诚骞:“谁做?”

  时闻伸手往后面一指:“你们导师做!”

  燕克行面不改色,没有丝毫意见,只是扫了蔺诚骞一眼。

  蔺诚骞怂得“咻”一下,就将脑袋缩回去了。

  时闻哈哈大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