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回大明摄政>第269章 书院的小心思,再骂腐儒!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对父母行礼虽然是一件普通之事,但因为臣的儿子从小被臣宠溺着长大,所以心态上有所不同。”

“臣子,对臣这个父亲的敬畏,在这些年臣让他努力读书后,其实变的少得可怜了。”

讲起之前和孩子的相处,王恕还是有些唏嘘,他之前的教育还是挺失败的,可随后,他的脸上又浮现出笑容继续的说道。

“可后来,臣子从西山回来后,整个人都是变的彬彬有礼起来。”

“臣之所以从行礼开始说,只是想说,管中窥豹,哪怕臣子其他地方学的如何还不曾看出,但臣对镇国书院的水平已经心中有数了。”

“它至少,比臣当初心中所预期的,要好上不少。”

“何况......”

王恕吐出一口气,将之后王崇和他讲的对家国天下的理解,对读书人和臣子之间的见解缓缓脱出。

在场众人,皆是静静的听着王恕在那讲,心中则掀起不小的震荡。

他们本以为,王守仁的新学虽然被他讲的确实已经相当出色,但讲得好和能教的好人那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就像孔夫子,号称弟子三千桃李满天下,可出名被教导的好的有多少?

公认的也就只有七十二贤而已。

师傅牛逼,理论牛逼,不代表教人就牛逼的。

能不能学有所成,还得看个人。

不然,那么多大儒,那么多名士致仕之后进了什么什么书院开始教书育人,为什么很少听到他们弟子多么多么牛的消息呢?

成才率问题啊,一个弟子能教出一个能传承自己衣钵的,一个大儒能教出一个进士及第的,就已经相当了不起了。

而镇国书院这边,虽然还远达不到成才这一地步,但通过李东阳和王恕两个人口中得到的消息,可以断定,镇国书院对学生的培养就是奔着成才去的,而且是所有学院皆是如此!

几百号生员啊,教育安排大同小异,目前来看,至少做人和建立理想这一块,他们已经做的非常好了。

比很多成名已久的书院都要好!

但有一点倒是让在场的众多大佬有些头疼。

那就是......这些生员好像有些抨击传统理学了。

又或者说,是抨击传统理学考出来的某些官员了。

他们认为这些人拿着民脂民膏却不能为天下百姓谋取福利,口中喊着为民为民的,实际上都是他们堂而皇之从朝廷手中贪污掉对天下赤民的好处而寻找的借口罢了。

这些该死的腐儒,根本就不配在朝堂上代表天下万民,替天下万民请愿!

当官不为民做主,那你们当个什么官!趁早回去卖红薯吧!

哦,不好意思,现在红薯还没传入大明呢,你们这些该死的腐儒连回家卖红薯都没资格,趁早挂球烧成灰撒了吧。

一群活着浪费空气死了浪费土地,只知道吸附在大明身上吸血不知道为大明做哪怕一点点贡献的宇宙垃圾!

而身为目前大明朝堂地位、官衔最高的几人,对于这些批判他们自然是尴尬不已的,这些说的问题他们敢睁眼说瞎话说大明内部没有吗?那良心是过意不去的,但这骂的也太脏了吧!

以前的读书人,虽然派系不同互有矛盾,但在,一件事上还是很统一的,那就是在骂皇帝骂皇家这件事上。

骂皇帝,从某种层面来说,其实就是文官、清流们的政治正确,骂了那说明你不畏强权,是一个敢说敢言为国纳谏的好官。

但不骂天天站在皇帝那边,那你是什么意思,你个给皇权捧臭脚,不敢替“天下”人发声的没有骨气的东西!

对此,哪怕是弘治皇帝这个被文官吹的不要不要的圣君,面对“政治正确”也是头疼的很,没有一个皇帝能完全避免被文官喷,不论是已经和文官站在一起的,还是屠刀高举人头滚滚的......

这就是这些腐儒最爱干的事啊,还没人能从跟上解决,你说气人不气人嘛。

而镇国书院这么一出,已经开始反省检讨起现在的读书人身上自身存在的问题了,拜托,我们是新学派,抨击你们传统儒学现在腐朽了的地方,找你们的不足之处进行抨击改正警醒自己本来就合情合理好不好。

我们本就不算你们那一伙的了呀。

你们怼天怼地怼空气觉得他们都有问题都有错,那我也怼你觉得你有错,怎么了,还搞双标啊,不服你来干掉我啊!

刘建敏锐的感觉到,这两年本就有些被搅动仕林,随着镇国书院的生员越来越多,日后从镇国书院走出的人越来越多进入到科举中,进入朝堂,到那时,清流言官这些原本统一的口径和风向就会变了。

铁板一块的局面会被彻底改变。

对此,怎么说呢,刘建还有那么点小爽。

反正老夫不是吃干饭的腐儒,老夫是实干派决策者,老夫棒棒的!

而且,老夫这些年可也没少被你们这些家伙搞,如果真是老夫的问题那老夫也就认了,但那些莫名其妙为了抨击而抨击的弹劾是什么鬼?

在场众多大佬,没有任何人是在言官、御史手中幸免于难的。

所以新学这一套,他们都看出是对着文官身上再次重重来了一下,但众人都默契的没有在这上面多说。

说白了,天下苦言官御史、苦腐儒久矣!

所以哪怕镇国书院明晃晃亮刀了,他们也懒得多言,就算可能伤及无辜误伤到他们也无所谓,比起常年被文官恶心,这点代价根本就不算个事儿。

“这两个家伙......”

弘治皇帝虽也听出了其中对文官、言官等较有目的的引导性抨击,但更多的则是惊叹于,他们的教学成果。

要是镇国书院数百人,都能教好,那日后这些人入朝为官可都是真真正正的天子门生啊,这些人身上打的就是太子、蔚王的标签啊。

那自己百年闭眼之后还怕太子不能稳住大明吗?怕个蛋!这么多太子党,这波直接稳的一批了!

不过镇国书院能把人教好,那能不能把太子、蔚王这俩也改造一下呢?虽然太子、蔚王目前的成绩确实让弘治皇帝很欣慰,但是把......心累的程度其实更高一点......

“来人,宣詹事府少詹事王华,再准备准备,摆驾西山。”

詹事府能教好太子这件事,弘治皇帝已经不指望了,太子每个月能在詹事府听几次课背几篇书他已经谢天谢地了。

现在王守仁异军突起,太子又喜欢待在西山跟蔚王、王守仁一起混,那弘治皇帝想试试看,把王华安排过去,直接父子配合看看,能不能教出一个让他满意的太子。

“阿嚏!”

詹事府,某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杨某人,感觉鼻子痒痒的,怎么都不得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