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幽默化三国演义>第194章 奔剑阁张合中计

却说孔明得知祁山的兵力已撤回,于是召集杨仪、马忠进入帐篷,向他们传授了一套秘密计划。

他命令他们带领一万弓箭手前往剑阁的木门道,在那里设下埋伏;

如果魏军追来,听到他的炮声,就迅速推下木头和石头,先切断他们的退路,然后从两头同时射击。

两人领命而去。

接着,他又召唤魏延、关兴带兵断后,在城墙上四面都插上旗帜,城内则乱堆柴草,虚张声势地放烟火。

大部队都向木门道进发。

魏营的巡逻兵来报告司马懿说:

“蜀军的大队人马已经撤退,但不知道城里还剩下多少兵力。”

司马懿亲自去查看,看到城上插着旗帜,城里冒着烟,笑着说:

“这不过是座空城而已。”

派人去侦查,果然发现是一座空城。

司马懿非常高兴地说:“孔明已经撤退,谁敢去追击?”

先锋张合说:“我愿意去。”

司马懿阻止说:“你性格急躁,不能去。”

张合说:“都督出关的时候,任命我为先锋。今天正是立功的好时机,却不让我去,这是为什么?”

司马懿说:“蜀军撤退,危险的地方一定有埋伏,必须非常小心,才能追击。”

张合说:“我已经知道了,不用担心。”

司马懿说:“你自己要去,不要后悔。”

张合说:“大丈夫为国家献身,即使死一万次也不遗憾。”

司马懿说:“既然你坚持要去,可以带五千兵马先行,再让魏平带两万步兵和骑兵随后出发,以防埋伏。我自己则带三千兵马在后面支援。”

张合领命,迅速带兵向前追赶。

走了三十多里,突然听到背后一声喊叫,树林里冲出一支军队,为首的大将横刀立马大叫道:

“张贼将!你要带兵去哪里!”

张合回头一看,原来是魏延。

张合怒发冲冠,回马再战。

不过几个回合,魏延假装败逃。张合追了三十多里,停下来观察四周,发现并无埋伏,便继续追赶。

当他转过山坡时,突然听到一声大喊,一支军队出现在他面前,为首的大将是关兴,他大声喊道:

“张合别追了!有我在呢!”

张合立刻与他交战。

没过多久,关兴也假装败逃。

张合紧随其后,追到了一片密林中。

他心生疑虑,派人四处侦查,但并未发现伏兵,于是放心地继续追赶。

然而,魏延却又突然出现在前面,张合再次与他交战,魏延又假装败逃。

张合愤怒地追上去,却被关兴截住了去路。

张合大怒,再次与他们交战,战斗持续了一段时间,蜀军纷纷丢弃装备和物资,堵塞了道路。

魏军纷纷下马争抢这些物品。

魏延和关兴轮流与张合交战,张合则奋力追赶。

天色渐晚,他们追到了木门道口,

魏延突然回头大骂:

“张合你这个叛徒狗贼!我不跟你打了,你却一直追着我,我今天要跟你决一死战!”

张合气得火冒三丈,挺枪直取魏延。

魏延挥刀迎战。

没过多久,魏延假装大败,丢盔弃甲,带着残兵败将逃向木门道中。

张合杀得兴起,看到魏延大败而逃,便策马追赶。

此时天色已暗,突然一声炮响,山上火光冲天,巨石和柴火滚落下来,堵住了去路。

张合大惊失色地说:“遭了!我中计了!!!”

当他急忙想回马时,发现归路已被木石堵住,只剩下一段空地,两边都是悬崖峭壁,进退两难。

突然,梆子声响起,万箭齐发,将张合和他的一百多名部将全部被射杀在木门道中。

后来有人写诗曰:

箭雨如夜幕繁星,木门道上演英雄。

至今剑阁游人行,还谈笑间军师名。

张合不幸阵亡,魏国大军紧追不舍,却发现路被堵得水泄不通。

他们顿时意识到:“哎呀,中计了!”

于是,大家纷纷调转马头,准备撤退。

突然,山顶传来一声大喊:

“诸葛亮在此!”

众人抬头一看,只见孔明站在火光中,指着他们说:

“我今天本来是想打只‘马’的,结果不小心打到只‘獐’。你们就放心回去吧,告诉仲达〈司马懿〉,他迟早会落到我手里。”

魏兵回去后,把这事告诉了司马懿。

司马懿伤心欲绝,仰天长叹:“张合啊,你就这么去了,这都是我的错啊!”

于是,他带着部队回到了洛阳。

魏主听说张合死了,也是泪流满面,叹息不已,还特地派人去收尸,给张合办了个隆重的葬礼。

话说,诸葛亮刚踏进汉中,就打算回成都找后主聊聊天。

谁知李严这货,居然给后主发了个急件:

“粮草已备好,正想往丞相那送,可他咋突然就要撤军了呢?”

后主一听,立马让费祎跑一趟汉中,问问诸葛亮这是闹哪样。

费祎到了之后,传达了后主的疑问。

诸葛亮一拍大腿:“李严不是说东吴要来搞事情吗?我才急着回来的。”

费祎说:“李严明明说粮草都准备好了,你无缘无故撤回来,皇上才让我来的。”

呕吼…

诸葛亮火冒三丈,一查,原来是李严因为粮草没准备好,怕被责备,才故意发急件召回,还忽悠了皇上。

诸葛亮气炸了:“可恶!这家伙为了自己,却耽误国家大事!”

于是准备砍了他。

费祎劝道:“看在先帝的份上,算了吧。”

诸葛亮这才消气。

费祎回去报告后主,后主也怒了,直接要把李严拖出去砍了。

幸好蒋琬站出来求情:“李严毕竟是先帝托付的人,还是饶他一命吧。”

后主这才改判,把李严贬为平民,打发到梓潼郡去养老了。

孔明回到成都后,开始了他的“三年计划”。

他找来李严的儿子李丰,让他当长史,然后开始囤积粮草、研究战术、修理兵器。

他还特别关心那些当兵的兄弟,给他们送温暖。

三年后,他说:“我养了三年的兵,现在粮草充足,兵器精良,人马强壮,可以打魏国了!”

后主说:“现在形势这么好,为啥不享受太平呢?”

孔明说:“我可是受了先帝的大恩,做梦都在想怎么打魏国。我要为陛下收复中原,重振汉室!”

这时,有人跳出来说:

“等等,丞相别冲动啊!”

大家一看,原来是谯周。

这正是:

武侯尽心只为国,太史洞察又谈天。

谯周是个天文小能手,看到孔明又想出征,他赶紧跑去告诉后主:

“我最近发现一群鸟儿从南方飞来,结果都跳到汉水里洗澡去了,这不是好兆头啊!而且我还看到天上的星星在打架,

北方的气势太盛,我们去打魏国可能会吃亏。还有,成都的人们都在说柏树晚上会哭,这么多怪事,我们还是在家待着吧!”

孔明听了却说:“我可是受了先帝的大任,怎么能因为一些奇怪的自然现象就放弃国家大事呢?我要去祭拜一下昭烈皇帝,告诉他我这次一定要成功!”

于是,他带着大家去祭拜,然后哭着说:

“我五次出征都没成功,这次我一定要全力以赴,消灭敌人,恢复中原!”

祭拜完,他就带着军队出发了,结果刚到汉中就听说关兴病逝了,他伤心得晕了过去,醒来后感叹道:

“这么忠诚的人怎么就这么短命呢!我这次出征又少了一员大将!”

后来有人写诗曰:

生命如戏,终有谢幕时,人生苦短似蜉蝣。

笑对风霜,忠孝两全,何须松鹤延年?

不久,诸葛亮下了血本,搞了个大动作,召集了蜀汉的大军,整整三十四万人,分成五支部队,像五根手指一样伸向祁山。

他让姜维和魏延这对打头阵,还特别嘱咐李恢要把粮食送到斜谷道口。

魏国那边,因为一只青龙从井里钻出来,就把年号改成了“青龙元年”。

现在正是青龙二年的春天,听说蜀兵又来了,曹叡吓得差点儿从龙椅上摔下来,赶紧找司马懿商量对策。

司马懿淡定地说:“别慌,我夜观天象,发现中原旺气正盛,而西川那边不太妙。孔明这厮,非得逆天而行,这不是自找死路吗?陛下放心,有我在,保证让蜀兵有来无回!”

曹叡问:“你打算带谁去?”

司马懿说:“夏侯渊家的四个儿子都不错,弓马娴熟,精通兵法。我想让他们跟我一起去,为父报仇,这四个家伙总是想为父亲报仇,真是孝心可嘉!

我打算让夏侯霸和夏侯威担任左右先锋,夏侯惠和夏侯和担任行军司马。他们一起出谋划策,肯定能把蜀兵打得落花流水!”

曹叡听后说:“上次那个驸马爷夏侯楙可是把咱们坑惨了,到现在还不敢回来见人呢。这四个家伙不会也跟他一样吧?”

司马懿自信满满地回答:“这四个人跟夏侯楙可不一样,您就放心吧!”

于是,曹叡欣然同意,任命司马懿为大都督,让他根据各人的能力来安排职务,并且可以随意调遣各地的军队。

司马懿领命后,便兴高采烈地离开皇宫,准备大展拳脚了。

曹叡又以手诏赐司马懿曰:

“亲爱的将军啊,当你到达渭水边时,记得要像一座坚固的城堡一样守住阵地,别跟敌人正面硬碰硬。

蜀军如果没得逞,肯定会假装撤退引诱。你可千万别上当追过去!等他们粮食吃光了,自己就会灰溜溜地走人。

那时候,就趁机给他们来个背后偷袭,胜利就在眼前啦!而且还能避免士兵们疲惫不堪。”

司马懿接旨后立即动身前往长安,迅速集结了四十万大军,在渭滨扎营。

他还派出五万士兵在渭水上搭建了九座浮桥,并命令先锋夏侯霸和夏侯威过河安营。

为了防备不测,他又在大营后方的东原筑起一座城池。

正当他与众将商议时,郭淮和孙礼前来拜见。

懿迎接他们进入大帐,礼毕后,郭淮说:

“现在蜀兵正在祁山,如果他们跨过渭水登上北原,再连接北山,阻断陇道,那我们就危险了。”

懿点头赞同:“你说得对。你立刻去总督陇西军马,在北原下寨,深沟高垒,按兵不动,等他们的粮草耗尽后再进攻。”

郭淮和孙礼领命后便引兵下寨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