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幽默化三国演义>第156章 刘封伏法

羕死了之后,有人把这事儿告诉了孟达。

孟达吓得不行,慌了手脚。这时候突然来了个命令,调刘封回绵竹防守。

孟达赶紧找来上庸、房陵都尉申耽、申仪两兄弟商量:

“我和法正一样,都对汉中王有功劳,现在法正死了,汉中王却把我给忘了,还要害我,这可咋办啊?”

申耽说:“我有个主意,能让汉中王没法害你。”

孟达一听高兴坏了,连忙问:“啥主意啊?”

申耽说:“我们兄弟早就想投靠魏国了。你写个奏折,辞别汉中王,去投靠魏王曹丕,他肯定重用你。我们俩随后也去投降。”

孟达一下子明白过来,马上写了一封奏折,交给使者。

当天晚上,他就带着五十多个骑兵,投奔魏国去了。

使者拿着孟达的奏折回到成都,禀报给汉中王。

汉中王刘备大怒,看了奏折内容:

殿下,我孟达想说,您要建立像伊尹、吕尚那样的功业,追求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成就。

现在大业刚开始,您借助吴国和楚国的力量,因此有才能的人都闻风归顺。我自打投降以来,犯的错那是堆积如山。

我自己知道,何况您呢?现在朝廷里人才济济,我没啥本事,当个功臣都不够格,实在是惭愧!

我听说范蠡很聪明,泛舟五湖;狐偃犯了错,在黄河边徘徊。机会来了就请求退隐,这是为啥呢?

就是为了保持进退有度啊。我很卑微,也没啥大功,跟不上时代,就羡慕先贤,想早点避开祸患。

以前申生很孝顺,却被父母怀疑;子胥很忠诚,却被君王杀害。蒙恬守边却遭大刑,乐毅破齐却被谗言陷害。

我每次读到这些书,没有不感慨流泪的;而自己遇到这种事,就更伤心了!

最近荆州失败,大臣们都没了节操,没一个回来的。只有我找机会,自己去了房陵、上庸,然后又请求到外面去。

我想殿下您肯定能理解我的心思,可怜我的处境。我就是个小人,不能从一而终,知道错了还这么做,敢说自己没罪吗?我常听人说

“交情断了也别口出恶言,臣子走了也别埋怨”,我是听了您的教导才这么做的,希望您能理解。我实在是惶恐得不行!

玄德看完后,非常生气地说:“这家伙竟敢背叛我,还敢用文章来戏弄我!”

他当即就想派兵去捉拿孟达。

孔明说:“可以派刘封去出兵,让两虎相争。刘封要么立功,要么失败,到时候一定会回到成都,我们再趁机除掉他,这样就可以消除两个祸害。”

玄德听从了他的建议,于是立刻派使者到绵竹,传达命令给刘封。

刘封接到命令后,就率领军队去捉拿孟达。

再说曹丕正在和文武大臣们商议事情,忽然有近臣禀报说:

“蜀将孟达来投降。”

曹丕召见他问道:“你这次来,难道不是诈降吗?”

孟达回答说:“我因为没有救关公的危险,汉中王要杀我,所以我害怕罪责才来投降,没有别的意思。”

曹丕还不太相信,忽然又有人报告说刘封带了五万士兵来攻打襄阳,只找孟达单挑。

曹丕说:“你既然是真心投降,就去襄阳把刘封的首级拿来,我才会相信你。”

孟达说:“我用利害关系劝说他,不需要动兵,就能让刘封也来投降。”

曹丕很高兴,于是加封孟达为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平阳亭侯,兼任新城太守,去镇守襄阳、樊城。

原来夏侯尚、徐晃已经先在襄阳了,正在准备收取上庸等各郡。

孟达到了襄阳,和二位将军行过礼后,打听到刘封在离城五十里的地方扎营。

孟达马上写了一封信,派人送去蜀寨,劝刘封投降。

刘封看完信,非常生气地说:

“这个家伙败坏了我叔侄之间的情义,又离间我和父亲的关系,让我成为不忠不孝的人。”

说完就把信撕碎,杀了使者。

第二天,他带领军队前来挑战。

孟达得知刘封撕毁书信并斩杀使者后,怒火中烧,立即率领军队迎战。

两军对峙,刘封立于旗帜下,挥刀怒斥:

“叛国之贼,竟敢胡言乱语!”

孟达回应:“你死期已至,还如此执迷不悟!”

刘封激愤,策马举刀,直冲孟达。交战不久,孟达败退。

刘封乘胜追击二十余里,突遭伏兵围攻,夏侯尚从左攻来,徐晃从右夹击,孟达回身再战。

三路兵马合力,刘封惨败而逃,连夜赶回上庸,魏军紧追不舍。

刘封抵达城下求入,城上箭雨纷飞,申耽在城楼高喊:

“我已归降魏国!”

刘封怒极,欲攻城,但追兵将至,他立足不稳,只得逃往房陵,只见城上已遍插魏旗。

申仪在城楼挥动旗帜,城后涌出一队军队,旗上书“右将军徐晃”。

刘封无力抵抗,急向西川方向逃去。

徐晃乘胜追击,刘封仅剩百余骑。

抵达成都,刘封跪拜汉中王,泣诉前因。

玄德怒斥:“你这辱子,有何面目再来见我?”

刘封辩称:“非是孩儿不救叔父,乃因孟达劝阻。”

玄德愤怒转忧:“你受人供养,非木偶,怎能听信奸人之言!”

遂命左右将刘封推出斩首。

汉中王斩了刘封后,听闻孟达曾招降刘封,悔不当初,加之关公之死,悲痛成疾,于是按兵不动。

自从魏王曹丕登基即位之后,他对文武百官进行了封赏,并率领三十万大军南下巡视沛国的谯县,隆重地祭祀了祖先的陵墓。

当地的长者们纷纷扬起尘土,挡住了道路,他们手持酒杯,向曹丕献酒,效仿当年汉高祖回到沛县的情形。

当得知大将军夏侯惇病重的消息后,曹丕立即返回邺郡,但到达时夏侯惇已经去世。

为了表达哀悼,曹丕身穿孝服,并以隆重的礼节安葬了夏侯惇。

在那年的八月,有报告称石邑县有凤凰降临,临淄城出现了麒麟,而黄龙也在邺郡现身。

因此,中郎将李伏和太史丞许芝商议,这些吉祥的征兆意味着魏将取代汉成为天命所归,应当筹备举行受禅仪式,使汉帝将天下让给魏王曹丕。

于是,他们与华歆、王朗、辛毗、贾诩、刘廙、刘晔、陈矫、陈群、桓阶以及其他四十多位文武官员一起,径直进入内殿,向汉献帝上奏,请求将帝位禅让给魏王曹丕。

正如所言:

魏家即将建立国家基业,汉朝的江山已悄然易主。

华歆和其他文武官员一同进入献帝的殿堂。

华歆启奏道:“自魏王即位以来,他的仁德遍布四方,恩惠普及万物,超越古代,前所未有,即使是唐虞也难以比拟。

我们群臣经过会议讨论,认为汉室的国运已经终结,恳请陛下效仿尧舜之道,将江山社稷禅让给魏王。这样做既符合天意,也顺应民心,陛下您将能安享清闲之福,祖宗和百姓都将因此得福。我们经过商议,特此上奏。”

献帝听到这番话大为震惊,久久无法言语,环视百官后哭泣着说:

“我想起高祖持剑斩蛇起义,平定秦朝,消灭楚项,创建了基业,至今已传承四百年。我虽然才能不足,但从未有过恶行,怎能轻易放弃祖宗辛苦建立的大业?你们这些官员应该再次公正地讨论此事。”

华歆带领李伏、许芝上前进一步启奏:

“如果陛下有所疑虑,可以询问这两位。”

李伏接着说:“自从魏王登基以来,出现了许多吉祥之兆,如麒麟降生、凤凰来仪、黄龙现身、嘉禾茂盛、甘露降临,这些都是上天预示魏王应当取代汉室的征兆。”

许芝补充道:“我们负责观测天文,夜观星象,发现汉朝的气数已尽,陛下的帝星黯淡无光;而魏国的星象则光芒四射,难以言表。此外,图谶也有相应的预示,其文曰:

‘鬼在边,委相连,当代汉,无可言。言在东,午在西,两日并光上下移。’据此分析,陛下应当尽早禅位。‘鬼在边,委相连’指的是‘魏’字;

‘言在东,午在西’指的是‘许’字;‘两日并光上下移’指的是‘昌’字。这意味着魏在许昌,应当接受汉室的禅让。愿陛下深思熟虑。”

献帝回应:“祥瑞和图谶都是虚无缥缈之事。怎能凭借这些不确定的事物,就让我放弃祖宗留下的基业呢?”

王朗此时上奏道:“自古以来,有兴盛必有衰败,哪有永不灭亡的国家,不败落的家庭?汉室相传四百余年,至今已是气数已尽。陛下应尽早退位,不宜迟疑,否则恐生变故。”

献帝听后大哭,随后进入了后殿。百官则相视而笑,各自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