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历史直播:从千古一帝开始>第16章 王莽评价的转变1。

东汉,末年。

许都。

曹操嘘眯着眼,环顾起了堂中众人。

“定是司马老贼所做。”许褚的声音传来。

众人接连附和起来。

————

【王莽的评价也是不断在变化。】

【首先说一下史书中的记载。】

【班固说他:咨尔贼臣,篡汉滔天,行骄夏癸,虐烈商辛。伪稽黄、虞,缪称典文,众怨神怒,恶复诛臻。百王之极,究其奸昏。】

【王莽同时期的耿弇倒是夸了句:“元元叩心,更思莽朝。”】

【耿弇:东汉开国元勋,云台二十八将第四位。】

【他为什么夸王莽?】

【因为在本句前面还有一段:今更始失政,君臣淫乱,诸将擅命于畿内,贵戚纵横于都内。天子之命,不出城门,所在牧守,辄自迁易,百姓不知所从,士人莫敢自安。虏掠财物,劫掠妇女,怀金玉者,至不生归。】

【翻译一下:更始帝刘玄还不如王莽,在他治下人们都开始怀恋起王莽了,大家快来跟着秀儿干啊,干翻刘玄。】

————

东汉。

秀儿一脸无奈,还讲不讲信达雅了?

大可不必翻译的如此直白。

理是这个理,但话不能这样说。

————

大明,永乐年间。

“殿下,真的不行啊。”郑和跪在地上祈求着朱瞻基。

私吞白银也好,用太子名义立碑也罢,臣都可以帮您瞒着。

但太孙疯了啊。

他要绕道朝鲜之地,用白银招募佣兵,使其自相残杀,屠朝鲜……

您是太孙,我不是啊,我要拦不住您,回北京城,陛下能活刮了我。

“小事而已,你怕什么?”朱瞻基满脸不在乎。

爷爷已经决定要外封藩王,朝鲜及交趾已经定下了,我这是提前过去打理杂草而已。

杀光了不服的,剩下的全是顺民。

肥沃土地之举而已,来年朝鲜之地说不定还要迎来大丰收。

从朝鲜之地破国而入,顺道去东北之地屠女真。

孤要入关!

————

西周,宋国。

宋公看着晋侯派人带来的书信满脸苦涩。

“听说你们想改国名?”

“改宋为商,怎么样?”

能怎么样?不改了呗。

晋侯无耻,不要脸。

你不就是想找个理由攻我宋国,占我疆土,掠我子民吗?

你肯定已经准备好大军了,我敢改,你马上就敢进攻。

国号是早上改的,国是中午被灭的。

————

【东晋袁宏《后汉纪》卷一有云:“王莽篡汉,刘抑废”、“王莽末,天下咸思汉”。】

【南朝宋。】

【提到这南朝宋,就不得不提老刘家。】

【开国君主刘裕,小名寄奴。】

【是刘邦之弟、楚元王刘交的二十二世孙。】

【至于很多人问:为什么国号不叫汉,而叫宋?】

【拜托,刘裕出生时候都是东晋末年了,他这汉室宗亲的身份曹魏时期可能有点用……都东晋了,有和没有也没多大区别。】

【他继位之前是宋王,按礼法直接用宋就行,何必用汉呢?】

————

东汉,许都。

“嘭。”曹操将碗反扣在桌案之上。

旁人不解,还以为是因为刘姓又复国了,魏王生气了。

殊不知曹操心里越想越难受,凭什么他是宋王,你说他是继位。

孤是魏王,凭什么就是篡位?

封王,加九锡,入朝不拜,这不是篡位必备流程吗?

你可不要告诉孤,是因为他功劳太大封的王,被逼无奈当的皇帝!!!

————

大汉,长安。

“啊?”刘邦有些怀疑,四弟也就一般啊,他子孙这么牛?

若是朕的子孙,朕倒不觉得奇怪,毕竟朕是始皇之下第一人嘛。

朕以为是朕牛,可四弟的子孙也这么牛,难道是我那不成器的父亲牛?

————

东汉,孱陵。

“历史还真是个圈。”刘备不由心生感叹。

曹贼篡汉,三国乱战,司马家摘了桃子。

结果晋又被我刘姓宗室所灭。

殿内众人也是感叹不已。

“大哥,这刘寄奴可比大侄儿强多了。”张飞喧闹的声音又传来。

“当!”

“大哥,我错了。”张飞在刘备拔剑的一瞬间赶忙认错。

哼,大哥不似人君,真话都听不进去了。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

《后汉书·桓谭传》有云:“当王莽居摄簒弑之际,天下之士莫不竞褒称徳美,作符命,以求容媚。谭独自守黙然无言。”

《后汉书·第五伦传》记云:“臣尝读书记知秦以酷急亡国,又目见王莽亦以苛法自灭。”

《后汉书·逸民传序论》云:“汉室中微,王莽簒位,士之蕴藉,义愤甚矣。是时裂冠毁冕,相携持而去之者,盖不可胜数。”

《后汉书·党锢列传序论》云:“至王莽专伪,终于簒国,忠义之流,耻见缨绋。”】

【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沈约《宋书》

《宋书》志第四《礼一》有云:“任已而不师古,秦氏以之致亡,师古而不适用,王莽所以身灭。”】

【北齐魏收《魏书》

《魏书》卷二十二《清河王传》有云:“昔王莽头秃,亦藉渭阳之,资遂簒汉室。”

《魏书》卷一百二《西域传》有云:“王莽簒位,西域遂绝。”】

【到了唐朝时期,依然是这套理论。】

【房玄龄等人主持编纂的《晋书》卷六十一《周嵩传》记载周嵩说:“田氏擅齐,王莽簒汉,皆藉封土之疆,假累世之宠,因闇弱之主,资母后之权,树比周之党,阶绝灭之势,然后乃能行其私谋,以成簒夺之祸耳。”

《晋书》卷一百九《载记·慕容皝》记载慕容皝说:“成帝闇弱,不能自立,内惑艳妻,外恣五舅,卒令王莽坐取帝位,每览斯事,孰不痛惋。”】

【魏征负责编纂的《隋书》卷六十二《梁毗传》

梁毗《劾左仆射杨素封事》有云:“始夫奸臣擅命,有渐而来。王莽资之于积年,桓玄基之于易世,而卒殄汉祀,终倾晋祚。季孙专鲁,田氏簒齐,皆载典诰。”

《隋书》卷八十五《列传》第五十《序》有云:“身处机衡,肆赵高之奸宄;世荷权宠,行王莽之桀逆,生灵之所雠疾,犬豕不食其余。”】

【……魏征一如既往的喷子。】

【但考虑到二人都处于李世民时期,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二人所传达的思想就显而易见。】

————

【提到唐,必然离不开宋。】

【不是南朝宋,而是南宋、北宋。】

【宋朝修的《新唐书·长孙无忌传》里面记载了这么一句话:无忌今之奸雄,王莽、司马懿之流也;陛下少更迁延,臣恐变生肘腋,悔无及矣!】

【好家伙,也不知道是夸长孙无忌呢还是贬低长孙无忌呢?】

【这句话出自许敬宗和唐高宗李治的对话,许敬宗劝腹黑王子李治杀长孙无忌。】

————

大唐,长安。

花园内。

“臣有罪,请陛下允臣辞官归乡。”长孙无忌冷汗都下来了,王莽是外戚,我也是外戚,但问题不大。

陛下会信任我,我也不像王莽,也没有手段可以做到王莽一样的事情。

但司马懿不一样啊,自高平陵之变以来,有多少长寿的臣子以为一句“类司马懿”含冤而死啊。

只要你活的长,没能力是藏拙,有能力是早有祸心。

原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的许敬宗也跪倒在地。

该死的宋朝,我没说过这句话,至少现在没说过。

陛下正当壮年,太子殿下是李承乾。

李治还不知道在哪里?你让我怎么保持理智。

只需一句“离间天家亲情”,即便陛下仁德,不杀我,也要把我贬官处理。

————

【但有一说一,《新唐书》的可信度并不比《资治通鉴》高。】

【距离唐朝更近的五代十国成书的《旧唐书》,虽然也记载了许敬宗劝李治杀长孙无忌的话语,前面的与《新唐书》基本相同,都是用汉文帝杀薄昭的故事来劝谏李治,但并没有“无忌今之奸雄,王莽、司马懿之流也。”这句话。】

【合理怀疑,是宋朝文人自己加上去的。】

————

大唐,长安。

长孙皇后宽慰起了李世民来。“陛下,臣妾曾说过,您不应该把对我的宠爱增加在家族之上,早晚会有祸事。”

“哥哥的官职允许他辞了吧,仅保留爵位即可。”

长孙无忌都快落下泪来,宋朝一个局部统一王朝,还不如五代十国天下混战的史官有节操。

和司马懿没关系就好,和他沾上关系,除非上天降下神谕,否则谁也救不了。

————

【到了元朝,脱脱等人编纂的《宋史》

卷七十《律历志三》记载:宋太宗时常侍徐铉与百官奏议中有云:“以梁室比羿、浞、王莽,不为正统。”】

【历朝历代几乎没有承认新朝是正统王朝的,宋太宗赵光义不承认新朝是正统。】

【但黑色幽默来了,新朝是如今史学界承认的大一统王朝之一,北宋、南宋皆不被史学界承认为大一统王朝。】

【历史就是这么可乐。】

【西晋都是大一统王朝,北宋不是。】

————

北宋,汴梁。

“砰。”粉末四溅,石桌应声而碎。

赵匡胤的怒气噌噌的往上涨,面色越发红润。

颇像道家之法,请神上身,伏魔大帝关羽来了。

对一个王朝最大的侮辱“你还不如两晋。”,在大一统方面,西晋成功的超越了宋朝。

若是第一次直播听到此种话语,赵匡胤还是会怒,但静下心想想,也对。

若是没有八王之乱,中原混战厮杀,精锐尽失。胡人也进不来,晋室也不会南迁,南迁之后便是东晋,理论上西晋算大一统王朝也在情理之中。

可谁让后辈思维跳脱呢,次次直播都会不经意透露出一点大宋的“壮举。”

不要脸跑去封禅的,打赢了赔款的,割地的,冤杀忠臣的。

桩桩件件直插心窝。

“德昭,带着太医去看看你叔叔。”

“帮他好好治病!”

赵德昭等这一天已经等很久了,但还是悲痛的问道。

“父皇,皇祖母那边?”

赵匡胤冷眼看来。“让你去做,你就去!”

————

【《宋史》卷三百四十四《李常传》有云:“王莽猥析《周官》片言,以流毒天下。”】

【《宋史》卷三百五十六《刘拯传》有云:“至及王莽、曹操之事,方异意之臣。”】

【拾柒不得不说一句公道话,同样都是篡国,但曹操能力比王莽确实强多了。】

【拿王莽和曹操比,多少有些贬低曹操了。】

【并且宋之前的各朝代大多是以曹魏为正统,宋朝最开始也是同样,但随着一路败,开始尊刘贬曹,以刘备的季汉为正统。】

【意思也很简单,虽然我南迁了,但我和季汉是一样的,是正统王朝。】

【你可别恶心季汉了,我虽然看不上刘禅,但若是把赵构换成刘禅,说不定还真能大宋复兴,一统华夏。】

————

东汉,孱陵。

“大哥……呜呜呜。”张飞刚开口,关羽眼疾手快随手抓起东西就堵住了他的嘴。

三弟啊,你可少说些话吧。

你说一次,大哥打阿斗一次,他才三岁啊,他有什么错。

————

【《宋史》卷三百五十六《崔鸥传》有云:“(蔡)京奸邪之计,大类王莽,而朋党之众则又过之,愿斩之以谢天下。”】

【……这句话有些夸大,蔡京在某些方面,还真比不上王莽。】

【同样也是元朝脱脱等编纂的《金史》

卷九十六《许安仁传》有云:“西汉崇用外戚,而有王莽之祸。”】

【清朝张廷玉负责编纂《明史》

卷一百九十六《方献夫传》有云:“自古力主为后之议者,宋莫甚于司马光,汉莫甚于王莽。

……主哀帝议者,莽为首,师丹、甄邯、刘歆附之,而莽之说流毒最深。

宋儒祖述王莽之说,以惑万世误后学。

……为后之议,实起于莽;宋儒之论,实出于莽。”】

【清儒瞧不起宋儒……还真是无法言说哈。】

【《明史》卷二百八《余珊传》有云:“盖大奸似忠大诈似信,王莽匿情于下士之日,安石垢面于入相之初,虽有圣贤谁其辨之。”】

【这是王安石被黑的最惨一次,……额,不对,不是最惨的一次。】

————

【最后以宋朝《资治通鉴》卷四十二,作为史书评价王莽的结尾。

东汉光武帝时司空掾陈元上疏曰:“臣闻师臣者帝,宾臣者霸。故武王以太公为师,齐桓以夷吾为仲父,近则高帝优相国之礼,太宗假宰辅之权。及亡新王莽,遭汉中衰,专操国柄以偷天下,况己自喻,不信群臣,夺公辅之任,损宰相之威,以刺举为明,徼讦为直,至乃陪仆告其君长,子弟变其父兄,罔密法峻,大臣无所措手足;然不能禁董忠之谋,身为世戮。”】

【翻译就算了,大概解释一下原因,刘秀想集权,限制乃至监视三公,重用外戚。】

【上书直接把刘秀怼了回去,王莽之祸不远矣,您要学习圣人的美德,把臣子当做老师,和臣子交心。】

【您也不要重用外戚,外戚都是王莽一样的人。】

【陛下,您也不想辛辛苦苦兴复的大汉被外戚篡了吧?】

————

新朝。

“刘秀小儿。”王莽不由的大笑起来,朕现在很确定,刘秀的权利并不大。

无非因为人死的足够多,暂时缓解了土地兼并,让权与世家勋贵,才保了东汉基业而已。

————

【客观来说,不管那个地方的人,都分好人坏人。】

【比如十四年战争期间,倭国也有达瓦里希。】

【同样,外戚也有优秀的,卫青、霍去病等,但文官集团就拿着王莽说事。】

【为什么?】

【因为外戚是依附皇权的,虽然存在外戚反噬,篡位谋国的。】

【但更多时候,外戚其实和皇帝重用宦官之类并没有多大区别。】

【都是集中皇权,从臣子手里抢食。】

【他们能夸外戚,不如期望他们人人都是海瑞来的现实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