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历史排行榜,万朝皇帝卷起来了>第75章 唐玄宗李隆基的昏庸之举

皇子李瑛、李瑶、李琚、李琩等人看过后,尽皆沉默不语。

至于他们心里在想些什么,那就无人可知了。

李隆基竟然如此乱来?

不只是其它世界的百姓,就连皇帝们也忍不住纷纷吐槽起来。

秦始皇嬴政眉头紧皱,道:“李隆基此举,简直是自毁长城,把大唐的根基都给动摇了。”

“可惜了,可惜了。”汉光武帝刘秀他摇摇头,叹息道:

“李隆基本可成为一代明君,却沉溺于权利和美色,

败坏了朝纲,

真是令人痛心。”

雍正帝胤禛则缓缓说道:

“权力是一把双刃剑,

用得好可以安邦定国,

用得不好则会祸国殃民。

李隆基显然是被权力冲昏了头脑,才会做出如此荒唐之事。”

而作为始作俑者李隆基本人,他此刻很是难以置信,自己将来老了以后会变成视频里那般模样……

“朕,怎么会变成这样?”李隆基喃喃自语,声音中充满了难以置信和深深的自责。

他现在还很年轻,

励精图治、虚心纳谏、心怀天下,

不久前还在太宗画像前发誓,立志要做一个流芳百世的明君。

可是视频里的他,晚年后却沉溺于美色和权力之中,

不顾伦理纲常,

将大唐的基业一步步推向深渊。

显然已经完全忘却了初心,

成为了自己最厌恶、最憎恨的类型……

“为何大唐盛极而衰?”

李隆基心中终于渐渐有了答案。

他缓缓闭上眼睛,脸上早已没有了一开始的轻视。

他现在的心中,充满了痛苦和悔恨。

闭上双眼后的他,

仿佛看到了那些因他而死的将士们愤怒的眼神,

听到了百姓们因他而遭受苦难的哭喊声。

他藏在龙袍之中的双手开始颤抖起来,

仿佛想要抓住些什么,

却最终只能无力地垂下。

即便李隆基已经处于精神崩溃的边缘,

但视频里的苏治,却依旧在冷酷无情的继续讲解着大唐的危机。

“天宝十四年(755年)冬天。

范阳、平卢、河东的节度使安禄山,

在玄宗晚年朝政腐败与军力空虚之际,终于按捺不住反叛的野心,起兵造反了!

他高举‘忧国之危、讨伐奸臣’的旗帜,

率领十五万精锐边军,

掉头便如狼似虎地朝着大唐扑来!

且直扑大唐的心脏——洛阳与长安!”

一直压抑着情绪的李隆基,这下终于忍不住彻底爆发了!

他朝着大臣们喊道:“安禄山是谁?!朕要把他千刀万剐,抄家灭族!!!”

可大臣们却面面相觑,显然不知道这“安禄山”到底是何方神圣。

也是,

这时候的安禄山还不知道在哪儿玩泥巴呢,

谁又能想到一个外族贱民,竟会是颠覆大唐的罪魁祸首?!

“面对安禄山大军的袭击,

那些因为长期和平,早已忘却了战争残酷的唐军士卒,根本毫无抵抗之力。

叛军因而如入无人之境,

河北、河南的州县纷纷不战而降,

官员们或逃或降,几乎未见有组织的抵抗。”

“天宝十五年(756年)春。

叛军占领了东都洛阳,随后又在潼关击败了仓皇应战的唐军,生俘了守将哥舒翰。

到了六月,叛军大举涌入关中平原,长安城的陷落已成定局。

在叛军入关的危急关头,

唐玄宗李隆基想的不是抵抗,

而是匆忙率领皇太子李亨、后妃、百官以及禁军六军逃离皇宫,开始了向蜀中的逃亡之旅。

然而,在逃到马嵬坡时,随行的将士们突然哗变。

愤怒的士兵杀死了宰相杨国忠,并逼迫李隆基赐死了杨贵妃。”

“心灰意冷的李隆基,在兵变后失去了所有的雄心壮志。

他与皇太子分道扬镳,一路向西,逃至蜀中成都。

而皇太子李亨则率领着少数亲随和卫队向北进发,最终抵达了朔方军的治所灵武。

七月十二日,灵武南门城楼上。

皇太子李亨(唐肃宗)在将士们的拥立下举行了登基仪式,宣布继位,改天宝十五载为至德元载。

就这样,李隆基在稀里糊涂之间,就成为了太上皇。”

李亨脸色煞白。

不管将来形势如何逼迫,但他的行为终究有着篡位之嫌啊!

不过好在李隆基并没有对李亨说什么,

李亨长舒一口气的同时,

又忍不住瞟了那四个倒霉蛋儿一眼……

“肃宗自行称帝后,尊远在蜀中的玄宗为太上皇。

并派使者前往蜀中,

向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为‘太上皇’的唐玄宗李隆基奏报情况。

此时,人心尽失、无兵无势的李隆基已经抵达成都。

他在得到皇太子已经自行称帝、并奉自己为‘太上皇’的消息后,

也只得无奈接受,从此退出了大唐权力舞台。”

“晚年的唐玄宗与年轻时的他完全判若两人,

这种变化在人类中并不罕见。

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想法和观念往往会发生变化,有时甚至会变得与年轻时截然不同。

我们之前盘点过的杰出帝王:刘彻、李世民、杨坚其实也是这样。

只不过他们老年后的昏庸程度比不上李隆基而已。”

李隆基、朱由检、赵佶等昏庸皇帝看到这儿时,齐齐一愣。

“还有历史杰出帝王的视频?!”

“前面竟然已经盘点过了杰出帝王!那肯定有太祖和成祖吧!”

“难不成,苏贼讲的这一切,都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

“完蛋了……朕难道也是昏庸皇帝之一?”

“朕如此雄才伟略,怎会是昏君?!简直荒谬!!!”

“……”

视频仍在有条不紊的直播着,

“年轻时,唐玄宗开创了开元盛世的辉煌,展现出了作为一位有为君主的才华和魄力。

然而到了晚年,他却变得昏庸无道,

对朝政的腐败和国家的衰落视而不见,甚至还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至于晚年唐玄宗到底有哪些昏庸之举,接下来我们便将一一列举盘点!”

“一、亲小人,远贤臣”

“李隆基在位后期,与他之前励精图治,节俭之风的作风变得截然相反。

他开始听不进忠言、整日沉溺于享乐之中。

最典型的,便是宠信李林甫、杨国忠等奸臣。

这些人在朝中结党营私、收买官员、排除异己,使得朝政日益混乱。”

“开元二十五年,

武惠妃与李林甫狼狈为奸,结党营私,祸乱朝纲。”

“李林甫善于抓住人心要害。

对于武惠妃,他命人带给了一句话:‘愿力保寿王!’

这句话深深打动了武惠妃,

使她心甘情愿地成为了李林甫在宫中的代言人,

经常在唐玄宗面前为李林甫美言,

进一步稳固了李林甫的宰相地位。”

李林甫望着天空中的光幕,呆若木鸡,心若死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