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精兵强将系统,百万虎贲镇大宋>第422章 赶紧向刘正彦求和

在张巡麾下,不仅拥有马氏兄弟与滕氏兄弟这样武艺高强、威震天下的一流猛将作为左膀右臂;

同时还有来自西北三家的众多后辈精英翘楚跟着效力。

这支庞大军队人数将近十万之众,自燕云十六州出发以来,便如同一张开天巨网般铺天盖地,气势磅礴地朝着汴梁城徐徐推进。

平日里,张巡对待他人总是一副和蔼可亲、温文尔雅的模样,以至于许多人都认为他是个心地善良、宽厚仁慈之人。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在刘正彦军中,论及杀伐果断之心狠手辣程度,张巡绝对称得上是数一数二的存在!

对于他而言,执行靖王下达的命令,乃是军人的天职。

至于攻城掠地时究竟要死伤多少无辜性命,又或者采用何种手段才能夺取敌方城池等问题,则完全不在其思考范围之内。

他需要给靖王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

一封封捷报如雪花般飘落在刘正彦眼前的同时,赵宋的官员们也马不停蹄地将一封封奏折呈递到赵佶那张尊贵的龙案之上。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赵佶满脸惊愕,底气不足的声音中带着无法掩饰的愤怒和不解;

“刘正彦不是深陷北方的金辽之战吗?他又是从何处得来如此众多的兵马?”

这位大宋皇帝瞪大了眼睛,死死盯着眼前堆积如山的奏折,心中却充满了不安和恐惧。

此时此刻,汴梁城的皇宫内气氛异常紧张,仿佛一场风暴即将来临。

赵佶坐在宽敞而华丽的大殿中央,他的脸色苍白如纸,额头上布满了细密的汗珠。

原本威严庄重的龙椅此刻似乎也失去了往日的光彩,显得有些黯淡无光。

他的低吼声在大殿中回音不断,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不禁为之颤抖。

大臣们低着头,不敢轻易开口,生怕说错一句话便会招来杀身之祸。

宫廷中的侍卫们则紧握手中的兵器,神经紧绷,时刻准备应对可能发生的变故。

“怎么?都哑了不成?

谁来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赵佶再次向群臣呵斥一声,语气中有些气急败坏。

满脸褶皱、身躯佝偻的蔡京颤颤巍巍地从队列里走出来。

自从上次他的三儿被高俅利用,蔡京苍老的更快了,完全是一副行将就木的样子。

但他依旧占据着太师的位置,没有丝毫告老还乡的意思。

蔡京先是对着赵佶深施一礼,然后满脸怒容,用那因年迈而变得沙哑低沉的嗓音愤愤不平道:

“回禀陛下,太尉高俅这贪功冒进,狂妄自大,一心只想着建立功勋。

他在没有掌握到刘正彦确切情报的情况下,只凭一个金人的几句话,就轻率地出兵攻打刘正彦。

结果呢?现在我们大宋仅存的十万精锐军队被困在了太原城脚下,进退不得!

这样下去,我们大宋岂不是危险重重,朝不保夕了吗......”

“陛下,当初反贼刘正彦前去北方的时候,可是和我们约法三章,互不侵犯。

如今高俅自不量力,算是给我们大宋捅下马蜂窝了……”

蔡京说到这里,微微喘了口气,继续躬身说道:

“老臣得到最新消息,从北方进攻山东的一路反贼,他们势如破竹,已经快到到达青州城下。”

“从西北燕云十六州来的兵马更是气势汹汹,一言不合便血洗城池。

他们所过之处,城内只要有胆敢反抗的官府,他们便会把官员加守军一律全部屠戮,不留一个活口……”

赵佶听到这里,再次狠狠的咬了咬牙,声音狠厉的说道:

“速速下令,命高俅给朕回军,免得贼军冒犯京畿要地。

不要因为一座太原城,而把所有的兵力都搭上。”

蔡京轻轻咳了一声,又微微一摇头,语气里面带着绝望:

“回禀陛下,老臣早就派去传令兵了,让高俅速速回军。

但来不及了……”

“来不及了?什么意思?”

赵佶的眼睛不由得瞪大,心里同时闪过不好的预感。

“陛下,反贼刘正彦不止是出动了这两路大军;

他……他带着西北铁骑从北方回来了!

如今和太原城内的守军联合一起,紧紧的盯住高俅率领的十万兵马不放。

恐怕……恐怕这十万兵马凶多吉少了……”

“什么?刘正彦带军回来了?”

赵佶猛的站起身来,满脸都是惊恐。

当初刘正彦派来的使者,也就是张挺的话历历在目。

“我家靖王将对北方用兵,此乃中原人数百年的国仇家恨;

这段时间,我家靖王愿和赵宋朝廷休战,你我双方互不侵犯!

但……

若是赵宋不顾民族大义,若是对我们西北出手,我家靖王那怕拼着鱼死网破,也会和赵宋血拼一场……

到时候就别想让我家靖王念什么中原汉人的血脉了……”

“噗通……”

赵佶脑海里不停的回荡着这几句话,身子无力的落在座位上。

他那苍白的脸色更加没有了血色,龙袍衣袖内的手紧紧攥在一起,指甲甚至已经把手心刺出鲜血……

“该如何是好?”

赵佶的声音变得沙哑刺耳起来。

“求和……

回禀陛下,当务之急我们要赶紧派人对刘正彦求和。

唯有如此,我大宋才会免除颠覆之祸……”

蔡京苍老的声音斩钉截铁,已经没有了缓和的余地。

“陛下,我们这次付出高额的代价,让江南方腊共同出手。

只要覆灭刘正彦,我赵宋便承认方腊的明朝基业,同时和方腊划江自治,互不侵犯。

从种种迹象表明,方腊让我们失望了。

他现在面对刘正彦自顾不暇,哪里还能和我们联手?”

“陛下,既然我们能承认方腊的开国立业,为何不能承认刘正彦的西北自治?

以臣之见,我们第一时间派出使者,将所以责任推给方腊。

朝廷出兵也是方腊的联合。

只要刘正彦同意罢手,我们可允许他从西北重新建立西夏国……

日后和我赵宋互通有无,结为同盟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