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带着女神闯汉末>第334章 落跑的吴王上

对夏侯惇来说简直是意外之喜,没想到曹操之前埋下的伏笔会在最关键的时刻发挥作用。

十几名中下级军官,三千多吴军水军的投诚实在是太为关键了。

要是这些人能再多拉一些识相之人,夏侯惇相信攻破牛渚就更有把握了。

两日后的深夜,一片漆黑四下寂静,一支陈军水军船队开到了吴军水寨外围。

相距不远,但是借着夜色,吴军哨兵并没有发现异常。

这时,一名校尉带着一队吴军士兵来到值夜的校尉处

“这位兄弟,早点去休息吧,我们几个来替你看守。”

“吴校尉,这不合适吧……”

“左右我也睡不着,不如干点活,让你的兄弟们好好休息。”

“哈哈哈,那就多谢吴校尉了。”

就这样,吴家的这名校尉轻而易举地接管了吴军水寨的哨位。

见之前的人已经走远,吴校尉脸色一沉

“发信号,接应大军。”

“诺。”

江面之上,夏侯惇和毛玠正在焦急地等待着吴军水寨之中的动静。

这时蔡中突然惊喜地叫喊道

“将军,是信号,内应发信号了。”

“好,好,传令让火船出发。”

“诺。”

吴军水寨这边,内应打开寨门就撤离了,双方早就约定好了要用火攻,他们可不想被烧死。

一刻钟后,数十艘小船满载着稻草、硫磺、火油驶入了吴军水寨。

随着一声令下,操船的陈军水兵点燃船上的易燃之物便跳水向后游去。

接应的船只捞上水兵便拼了命地往后划船,想要脱离战场。

四更时分,吴军水寨突然遭到袭击,大量火船撞入水寨,点燃了水寨和战船。

火借风势,大火蔓延的很快,加上有心之人的拖拉、阻挠,等蒋钦率领大部分水军赶到时,几乎所有战场都已经被点燃。

偏偏此时,陈军趁虚而入,在水寨外围用弓箭不断射杀四处逃窜和想救火的吴军士兵。

整个吴军水寨完全陷入了混乱,蒋钦见状便知道大势已去。

蒋钦也是宿将,知道事不可为,便立刻下令撤军

“放弃水寨,收拢兵马,撤,撤往陆寨坚守。”

大火整整烧了一夜,等太阳升起以后,吴军的数百艘各种战船和水寨以后成了焦炭。

蒋钦虽然拼命收拢,也只收拢了不到一万败兵退回十里外的陆寨。

来不及报信,陈军便已经开始向南岸投送兵力了。

等蒋钦整顿好兵马,夏侯惇已经率领一万多陈军在南岸扎下营寨,再想反击已经没希望了。

蒋钦很果断,一面下令退兵回石城坚守,一面派人去向朱然和孙权报变。

牛渚失守,水军覆灭的消息可以说在吴国境内激起了惊涛骇浪。

听到这个消息的孙权瘫坐在王座上,嘴里不停地嘟嘟囔囔

“完了完了,全都完了,这些该死的叛徒,这些世家之人都是叛徒。”

就在孙权失魂落魄的时候,吴国太带着一众侍女匆匆赶来。

牛渚陷落的消息她也知道了,她现在非常担心这个儿子会想不开。

“母亲,母亲您怎么来了”

虽然不是生母,但是孙权对吴国太还是很尊重的。

见母亲急匆匆赶来,孙权连忙起身迎了上去,一直小心翼翼地扶着吴国太在王座上坐下。

“仲谋,吴国……江东……还有希望吗?这基业还守得住吗?”

孙权强装镇定,安慰道

“母亲放心,一定守得住,一定守得住,儿子一定会守住父兄留下的基业。”

吴国太太了解孙权地性格了,叹了一口气拉着孙权的手说道

“你妹夫在余杭准备了战船,若事不可为我们一家人就北上。”

孙权心中还是有些感慨的,没想到自己的妹妹妹夫居然还给自己留了后路。

只是作为吴王,他不愿意寄人篱下,无论是曹操还是李骏,对他而言别无二致。

不过孙权还是劝慰吴国太

“母亲不妨带着弟弟们先去余杭,若事不可为,儿率领轻骑两日便到。”

吴国太以为孙权动摇了,颇为欣慰

“好,好,我们就先去余杭,也省得仲谋还瞻前顾后地。”

“多谢母亲理解。”

两日后,吴国太在孙翊、孙匡、孙朗等人的护送下前往余杭避祸。

随行的除了三千王宫护卫,还有数千仆役、护卫,一行人押送着上千辆大车的金银珠宝离开建邺。

母亲和弟弟一走,孙权便没了后顾之忧,随即下令收缩防线。

命令豫章的丁奉全力北上,交州的步骘和会稽的诸葛瑾也放弃一切北上,集中所有力量要和曹操决战。

可以说,孙权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真真正正地要搏命一击了。

建兴五年十月,两场大战牵动人心。

一场是江东之战,陈国夏侯惇、夏侯渊、阎行率领的八万大军合兵一处,陈兵秣陵。

吴军这边,以陆逊为主帅,朱然、丁奉、徐盛、潘璋等人齐聚,吴国集中了全部九万大军。

这场仗,双方谁都输不起,陈军若是败了根本来不及撤退。

吴军若是败了,不仅秣陵不保,建邺也是危若累卵,吴国也基本可以宣告灭亡了。

而另一边,李骏调整了战略,以关平为主将,关兴、张苞、邓艾、姜维等小将为副,抽调各地两万五千玄武军渡过长江进兵豫章。

不仅如此,几名小将接到的命令是要顺势拿下交州和会稽郡。

如此危急的时候,吴军内部却不是很统一,以诸葛瑾、顾雍、张温等人为首主张要直接投降。

武将这边,也只有丁奉和徐盛二人坚持要战,朱然和潘璋主张投降,主帅陆逊也是犹豫不决。

如此情况下,人心还不齐,一切似乎预示着吴军必败的结局。

这种情况很快就在战场上体现了出来,主场作战的吴军居然缺粮了。

原因很简单,不少世家已经不愿意再为孙权付出更多的成本了,一粒粮食都不愿意拿出来。

缺粮就导致整个吴军上下军心不稳,开始出现逃兵。

特别是会稽和交州来的兵马,几乎每天都有逃兵,仅仅对峙了十余天就有超过千人逃跑。

为了稳定军心,陆逊下令当众斩杀了十几名逃兵,结果反而激起了不少人的反抗。

对于这种情况,夏侯惇自然是乐见其成,他现在越来越有信心,在新年前结束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