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大年三十

  人们过的第一个没有白天只有黑夜的年。

  官方录制的鞭炮声响,仿佛在驱赶着夜幕里的怪物,人们听得有些安心,又有些鼻子发酸。

  有些年纪大了的老人垂头抹泪,在这个变得不像原本生活的星球,他们是手足无措的。

  他们经历了太多太多,战乱,饥荒从努力干活,不被饿死,再到勤快干活,养活一家老小,老了后,吃饱喝足的日子还没过多久,这就来了他们理解不了的末世。

  这黑下去,就没亮过天,他们从不习惯,再到习惯,也是做了很多的心理建设。

  磊石村唯一让人感到欣慰的就是末世后,村里的老人都依旧健在,村里又增添了好很多个新生命,村里的风气,依旧还是很不错,这就够了。

  群里面热热闹闹地祝福着新的一年越来越好,许下最多的心愿就是永夜快过去,还他们光明。

  说起来也心酸,永夜出生的孩子,还没看到过白天的模样呢。

  沅家一家子都是幸运的,面对大家在群里说的希望永夜快过去,才出生不久的娃娃,还没看到过天亮,他们一家子,包括双胞胎,都不知道说什么好。

  而他们的幸运,也是最大的秘密,是永远不可能说出口的。

  一家人吃了团圆饭,这个晚上,集体都没进空间里。

  老天爷或许没听到大家的祈祷,年过了后,气温更低了,就跟末世前的倒春寒一样,过了年比年前还要冷。

  又冷天空还黑,除了必须要出来的人,其他人能不出门就不出门。

  官方也停下了抓捕鳄鱼的活动了,之前辽阔不怎么结冰的水面,陆陆续续从岸边到中间,开始结冰了。

  随着冰层厚了起来,鳄鱼好像都冬眠没了踪迹一样。

  出门不戴口罩的话,感觉鼻子口腔呼吸进去的空气全是冰雾,比紫色薄荷还刺激。

  外面的植物也好,建筑物也好,肉眼可见的速度挂起了冰冰霜,随处一景,都是那种末世前能打卡的绝美风景。

  就是风险很大,来一阵风,冰柱子咔咔咔地往地面插下来。

  防护服出门已经顶不住了,必须要安全头盔,另外防护服里,得穿得超级厚才行,一个是抵御寒冷,一个是抵御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下坠的冰柱子。

  磊石村去岩洞的必经之路,大家出进都把岩石侧面的冰柱子弄下来,你弄他也弄,没太大的影响,就是稻谷感觉都挂了一层冰,不是那么好收割。

  背着比平时重太多了。

  好在产量没受到太大的影响。

  木耳菜的叶子摘下来,去了厚厚的冰外套,它们的叶肉竟然特别弹牙,加点小麦树的糖水,跟吃植物弄成的凉粉似的。

  天太冷,必须在火炉子边吃,吃完下去后,天天围着火炉子,在火边烤火的燥热就都下去了。

  不止是人要烤火,种家里盆栽也一样要烤火加温,尤其是生姜,太冷会冻坏,大家都格外珍惜家里那盆生姜。

  又可以驱寒,又可以做调味品的好东西,官方都没看到有兑换,他们还是好好珍惜手里仅有的生姜比较好。

  家里养的动物,除了无毛鸡,猫狗还有牛,他们身上的毛越冷越厚。

  他们原本都是短毛的本土猫狗,现在进化发育成了长毛样子了。

  而且毛长就算了,还不怎么掉毛,末世前的猫狗掉毛掉得那叫一个多,现在毛长这么多了,居然不掉毛。

  整得末世后,弄成短发还依旧掉头发的一群女的尤其发愁。

  咋短头发了,该掉的头发,怎么一点也不见减少。。

  要不是太冷,都想弄光头了,眼不见心不烦,还省的头皮痒。

  家里的男的,那光头之前老好打理了。

  现在又没洗发水沐浴露啥的,头发真难清洗。

  之前天热,他们没虱子跳蚤,全靠了他们随时注意着。或者说有紫色薄荷,虱子跳蚤也不爱那气息,磊石村有点像真空地带,虫子等各种,不爱往这边来。

  天冷,也庆幸没有,有的话够呛,在外面穿得严严实实,身上有跳蚤这里叮一口那里叮一口,想想都刺激,痒得慌。

  他们也不知道官方什么时候恢复洗漱用品的生产,兑换那里,是末世前的存货,过期不说,不影响用,但价格,是真的不是很亲民。

  所以,买的人不多。

  但是,后来,这洗漱用品,居然成了彩礼的一部分,男方给女方最少准备一套洗漱用品,牙刷,洗发水沐浴露,或者是香皂,反正看着来,这些玩意,就水涨船高一般,成了通硬货。

  说起通硬货,自古以来,盐酒都是,末世后,盐官方把控,兑价格合理,酒的话,也有,都末世前的酒,末世后,粮食都不够吃,酿酒除非头铁。

  前者的盐,问题不大,后者的酒,贵,不是一般贵,而还有一种最通硬的烟,非常遗憾,没有了。

  末世开始的时候有,现在,或许有,但是,官方没上架兑换。

  或许他们平常人接触不到。

  几乎是所有普通烟民,强制性集体戒了烟。

  最想抽的那段时间,随便整点乱七八糟的树叶子,用竹根做的老烟斗也抽上几口。

  磊石村这边,几个老家伙围着自家那一盆绿油油的苗,眼睛都不舍得离开。

  而盆里的苗,自然不是什么绿叶菜,而是烟苗。

  这烟苗,还得从村里辈分最大的叔公说起。

  永夜期间,他感冒了一场,然后心心念念惦记再抽一口。

  但是,现在谁还有烟啊,沅家也没有。

  一家子都不抽烟,仅剩的烟,也在之前陆陆续续都消耗掉了。

  叔公一家子都是孝顺的,问遍了村里人,有没有烟,有的话他们换。

  村里人自然是没有的。

  最后,没办法了,他们就找村长商量,能不能和官方换点烟种子,他们在家种几颗让老人家圆一个心愿。

  之所以没说让官方弄一根或者一包烟,就是想着种子种的话,发芽了,老人家心里有念想,身体肯定会好起来,好更快的。

  果然,官方弄到了烟种子换给村里后,家里有烟民的老人,都欢欢喜喜地分了几粒种子在家种起了烟苗来。

  或许是烟种子发芽率不错,他们分到的种子,最少都发芽了两颗。

  叔公家,种活了三颗,有了三颗烟苗了后,有盼头了,他老人家,也立马药到病除一般,快速地好了起来。

  那烟苗,种出来,到现在,最下面的一两片叶子开始发黄了,这也就意味着可以收获了。

  为了大家都能整一口,他们各自把家里的发黄烟叶子摘下来烘干,种了有一段时间了,终于可以收获了。

  沅家是村里人都知道的,家里没人抽烟,这次烟种子,他们家没去分。

  而这次的烟种子,是靠着稻谷换回来的。

  对于缺少粮食的一些人来说,这烟种子压根不合适换,但磊石村运气好,不缺稻谷,也就咬咬牙换了。

  毕竟,家里的老人,离天的日子远了,离地的日子近了,他们也就这么一个爱好念想,能满足的时候,就尽量满足,免得以后遗憾不是。

  抽上了心心念念的烟,黑暗中,灯火下,柴火燃烧的烟雾中,又夹杂了香烟的气味,还有它们的烟。

  不过很快就被机器吸走了,室内也没有吸到二手烟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