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重生崇祯,魏忠贤没死,挺急的>第422章 朱五爷存了两万枚银币

“在你这个外人面前,我也可以毫无顾忌地敞开说话。

现在嘛,你在一边等会。我先去存点钱。”

崇祯帝边说边走向一个柜台。

这间柜台与官员的专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周围竟没有一人排队,这个柜台是给平民老百姓存钱用的。

而大厅里,则挤满了看热闹的人群,虽然都看懂了柜台上的指示语,可还是没有第一个愿意吃螃蟹的人。

今天,崇祯帝兴致颇高。

倪元璐刚才已经给朝中百官做出了表率,证明大明皇家银行确实是一家能够往里面存钱,还有利息 的钱庄。

因此,崇祯帝决定亲自出马,身着便装,为百姓打一个样 ——以后存钱还是得选皇家银行!

“这位美丽的女士,在下想存钱,不知需要些什么手续?”

柜台里面原本正百无聊赖地坐着,感觉下一秒就要捧起绣花布做起刺绣活计的女柜员,突然像是被打了鸡血一般,腾地一下就站起身来。

紧接着便是那早已背得滚瓜烂熟的迎宾话术脱口而出。

“您好啊,这位公子爷!请问您可带有能证明自身身份之物呢?

譬如堪合、路引、度牒之类皆可哦。另外,您是否携带私人印章呢?

若有之,则烦请出示一下,小女子将为您办理一份存折。

如此一来,您便可将银币存入其中,随时存取,甚是便捷。

更为重要的是,现今办理存折无需任何费用,但日后或许就难以断言咯。”

这位女柜员相貌普通,即使化了淡妆也依然平凡无奇。

想当初,她在宫中时不过是一名地位卑微的粗使宫女,根本无缘面圣,自然认不出身着便装的崇祯皇帝。正因如此,当她见到崇祯时,才能够表现得如此平静自然。

崇祯微微颔首,表示认可,随即转过头去呼喊道:“王管家,把我的身份证明和私印拿过来吧。”

“来了来了,五爷。”王承恩急忙应声道,并迅速将一本红色小册子和一方私印递到崇祯手中。

女柜员毕恭毕敬地伸出双手,小心翼翼地接过物品,同时保持着微微鞠躬的姿势。

这是《大明皇家银行员工条例》中的一项规定,所有员工都必须严格遵守。

对于这份月薪高达五枚银元的工作,女柜员格外珍惜,因为这远胜于她在宫廷中做宫女时的收入。

她仔细端详起那本小红册子,这是最新推出的新堪合,又被称为身份证,在市场上还较为罕见。

身份证上面详细地注明了一个人的姓名、出生年月日、性别以及籍贯等信息,让人一看便知。

女柜员只是随意地看了一眼,便忍不住好奇地问道:“公子,您姓朱,大名就叫五爷,对吧?”

“正是,如假包换,本人便是朱五爷,这既是我的名字,也是他人对我的尊称。

天下之人都可以如此称呼我。”崇祯自信满满地回答道。

“嘻嘻嘻,公子年纪轻轻,口气倒是不小啊。

莫非连坐在金銮宝殿之上的万岁爷,见了您也要尊称一声‘五爷’不成?”

这位女柜员似乎忘记了要与对方配合演双簧的事情,竟然试图与崇祯皇帝调情起来。

她笑容满面,眉目之间流露出无尽的春意,仿佛春日里泛滥的江水一般。

然而,崇祯皇帝并不吃她这一套。

他心中暗自思忖,这个女子难道不知道自己长得什么模样吗?

竟然如此不知天高地厚。

他冷漠地说道。

“抓紧办你的事吧,要是被巡查的大堂掌柜看见了你不办正事,怕是你要大不自在。”

女柜员果然被这句话吓住,她惊慌失措地四下看了一眼,便赶紧着手开始办理存折。

没过多久,存折就顺利办好了,但女柜员还是按照流程询问起了第二个问题。

“请问五爷,您打算存多少钱呢?

如果是以前的银两,那就必须先兑换成银币才能够进行存储哦。

咱们京城的市面上啊,现在已经不允许流通银两啦,老百姓们也都很快接受了使用银币呢。

想必五爷您肯定也是清楚的,毕竟各地的银两成色都不一样嘛,所以在兑换的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一定的损耗……”

女柜员依然在喋喋不休地向这位名叫五爷的客户介绍着相关情况,努力展现着自己熟练的业务能力。

其实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上头早就有人交代过了,说今天可能会有比较重要的大客户光临,让她们务必好好表现,充分展示出自己的专业素养,这样才能吸引到更多的客户前来存钱。

崇祯朝后面招招手,脸上带不耐烦又很平淡的表情 。

“都抬上来吧。

王管家,剩下的事情你来处理。

五爷我就先存个两万银币打个底!

记着该给咱的优惠,可不能让银行少给了。

两万银币一年的利息可是二十枚银币呢!”

这话说得亏心不亏心啊?崇祯朝竟然好意思开口!

要知道,放眼整个国家,根本没有哪家钱庄会给储户支付利息。

可他却仗着这个机会,拼命鼓吹自己那点微不足道的储蓄利息,使劲宣传那皇家银行拿不出手的优惠措施。

就在这时,四个身强力壮的侍卫气喘吁吁地抬着两个巨大的箱子走进了银行大厅。

当他们把箱子盖子打开的瞬间,在场的每个人都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只见那两个大木箱里装满了白花花、银灿灿的银币,崇祯随手抓起一把,就能听到悦耳的哗哗声。

这些银币仿佛闪耀着耀眼的光芒,填满了整个箱子。

一时间,大厅内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一切。

这银币才发行没有多长时间,就是慢慢流通,慢慢积累,这京城中也是少有人能积累到两万枚银币,有两万两银子的主倒是比比皆是。

这不仅是有钱的事情了。

此时此刻,原本平静如水的大厅里,这边传来一阵惊叹声,引起了正在大堂内巡视的大掌柜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