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悟性逆天:风流小状元震惊大唐>第102章 宋刻本大卖,长安纸贵,遍地“李”花开

矿者,古人谓之:“金谓五色之金也,黄者曰金,白者曰银,赤者曰铜,黑者曰铁。”

唐人对于五金之说的认识更进了一步,尤其是炼丹术的兴盛到了高潮,也直接或间接促进了矿冶术的发展,“金银铜铁锡谓之五金,雌雄硫砒名曰四黄,朱汞鹏硇硝盐矾胆命云八石。”

并且炼丹方士已经掌握了蒸馏、熔融、升华、结晶等技术,出现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关于化学的合成与分解、还原的实验记录,为冶炼金属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知“犹矿出金,如铅出银。”黄金可由专门的金矿石提取,白银则由含银的铅矿石精炼出来。可用“灰吹法”从铅坨中提取白银,用水洗法淘金,甚至已经开始使用火法炼金等等。

相应的,探矿与采矿技术也有了很大提高,如“上有丹沙者,下有黄金;上有慈石者,下有铜金;上有陵石者,下有铅锡赤铜;上有赭者,下有铁。”“山顶高平,巨石对峙,每骤雨过后,有铜绿,如雪花小豆,点缀土石之上”。“山上有葱,下有银;山上有薤,下有金;山上有姜,下有铜锡。”这种结合植物找矿的精准方法已在民间广泛使用。

李世民称帝后,将天下分十道,这十道中几乎每道均有产金、产银的州县,一些矿场、矿坑的矿产量巨大,矿石品位相当高。

只是局限于开采技术和开采工具的落后,冶炼技术和工艺的局限,并没有大规模开采。

不过铜矿开采,却历来便是各朝矿政主业,铸造铜钱所用。铁矿的开采和冶炼技术,也已经非常成熟了。如块炼法,生铁冶炼法,炒钢法,灌钢法等;人工锻打,水力冶铁,百炼成钢等;鼓风技术的发展、高炉技术的应用等等,都使大唐炼铁技术有了高水平发展,领先世界。

而作为炼铁、炼钢的重要原料——煤炭,此时还称为“石炭”。唐时石炭的开采技术已经有了很大提高,水平开采、竖井开采等更先进的技术已经广泛应用。石炭除了用于日常取暖,已开始用于铁冶炼和制陶业,比木炭更具优势。

此时贞观年间,矿山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并没有想象中的严格。虽然全国设有冶官管理矿业,但允许和鼓励民间探矿报矿开采,官府收税。甚至对铁还未实行专营,包括金银铜等,允许私采。

《旧唐书》记载,“凡天下出铜铁州府,听人私采,官收其税”。矿业出现空前繁荣。

所以当李千安提出要些铁矿、铜矿啥的,李世民眉头都不皱一下,很痛快的答应了他的请求。

“区区矿地而已,朕许你自探、自采、自炼,不收税。若有需要,还可以请各州县冶官助你一二。”

在李世民看来,挖矿采矿,苦力而已,李千安一介书生,也就是一时兴起,玩过新鲜,能挖去多少?

就算他有新鲜的冶炼之法,等李千安搞成了,他一句话的事,那还不是他李二的。

“谢陛下慷慨。”

李千安道谢,偷着乐。

两人心里都乐呵呵的,君臣一片和气。

“大家待李学士,果真所求必应,罕见也。”

太监王德见之一幕,心里感慨不已。

……

打铁趁热。

李千安得了李世民的许诺,直接跑到吏部找到考功郎中卢承庆。他掌管大唐所有官员的考核,对大小官员的情况再熟悉不过。

好友相见,热情寒暄过后,李千安开口要了份各州县冶官人员名单,卢承庆肯定给啊。

他只是觉得李千安有些不务正业,怎么想着捣鼓起金银铜铁和石炭来了。

“卢兄,小弟自有妙用,到时算你一份功劳,让陛下给你加官进爵不是梦。”

李千安用皇帝给卢承庆画大饼,也是皆大欢喜。

闲聊几句告辞,他哼着小曲儿,到弘文馆,准备收拾下就回家。

进门就闻见书香。

原来,上官仪正在洗砚池旁石头上晒书,新书新墨,散发出阵阵墨香。

而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三人则在一旁,捧着书,小心翻阅,一脸兴奋,称赞不已。

“好书啊,上官校书郎,你刻印来的这套四书五经,太精美了!”

“此套刻本,与馆中其他拓本、印本皆大不同,尤其所用字体,断句符号,清晰美观,独一无二。这东市李家印刷行何时出了能人,能印出如此精美绝伦之书?”

“老夫看得心痒难耐,这就想去请他多印几套,作为私家收藏,作族中子弟学习之书。”

“某观之意动,想把毕生诗作印成文集,老夫这就去整理,早点送去东市。”

几人议论纷纷,赞誉之声不断。

“说曹操,曹操到。几位大学士,馆主,李家印刷行的正主儿到了。”

上官仪看见李千安进来,忙笑着道。

“什么?李家印刷行是李学士的?这刻本是李学士刻印的?”

几人大惊。

“呵呵,区区雕刻小技,何足道哉,你们喜欢这种风格的宋刻本就好。”

李千安行礼,谦虚一笑,承认了。

“宋刻本,宋刻本,当世新体啊!出自李学士之手笔,倒是不奇怪了。”

虞世南与欧阳询和褚遂良,皆叹服。

能自创李体之人,创新出个宋体,不足为怪。

“不知道此宋刻本雕版花费几何,真想把馆中所藏之书,皆用此版刻印之。”

褚遂良作为馆主,想的是馆中所藏二十来万册书,包括竹简,丝帛之书,还有听圣命在编撰编修之书,要是都用宋刻本印之,他居功至伟。

“馆主,二位老师,这宋刻本并非使用的是雕版印刷,而是李学士独创的木活字印刷,花费比起雕版,降低了三分之一还多。”

都不用李千安说话,上官仪抢答道。

他去了李家印刷行,在木易老先生手上,见识过了木活字印刷术,惊为仙术,轻而易举就刻印了五十套。他拿走了十套,另外的,木老先生说感谢他的注解版,印出来准备在市面上售卖。搞得他都心痒痒,想编印书籍,印书卖钱了。

“木活字印刷?那是什么?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也。”

新词冒出来,三人再次震惊。

怪事年年有,今年他们弘文馆特别多。

皆是李千安所创。

上官仪少不得又费喉舌,把活字印刷为何物简述了一遍。

听得他们好奇心爆棚。

“走走走,今日闭馆,前去东市李家印刷行一探究竟。”

虞世南老学士最积极,他想刻印他的诗文集。

“咳咳,老学士,馆主,你们别着急啊,东市都要关门了,明儿吧…”

李千安与上官仪对望一眼,笑言相劝。

心里乐开花啊,李家印刷行,大生意要上门了,晚一天不怕。

……

而东市,落日夕照,已接近关坊门之点,但李家印刷行门口,依然热闹非凡。

木老先生带着儿子女儿,甚至小妾,在店门口搭了个简易木架,支摊子卖书。

当然,这也是李千安出的主意。

酒香不怕巷子深,书香却嫌门第浅。

把印好的书,摆书摊卖,不丢读书人的脸。

几百套上千本书,有四书五经,千字文,孝经,竹翁对韵,汉书、三国志、史记、道德经、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山海经等等,本本经典,都是新鲜宋刻本,甚至还有精美插画版。

都不用大声吆喝,看稀奇,看热闹之人就议论纷纷,帮着宣传了。

“好精美啊!原来书可以印的这么漂亮。”

“价格实惠啊,比手抄本还便宜。”

“看边上,还有房中秘术咯,素女经,玉房秘诀,这插图逼真啊,得买去跟娘子好好研究研究。”

“别跟我抢,店家,我出双倍价钱,最后一本归我了。”

……

木易一家直接呆了,他们自雕刻印刷以来,从未遇到过这种卖书盛况。

“小娘子,别发呆啊,快收钱。”

小妾收钱都忙不过来了。

人们热情高涨,上千册书一抢而空。

“大家不要着急,我们李家印刷行会多印好书,多处售卖,大家可随时来光顾。”

木易老先生大声吆喝,没买到书的人才慢慢散去。

而对面刁家印刷之人看着这一切,气得无可奈何。

顾客的脚长在自家身上,都纷纷光顾李家印刷行了,他们刁家门可罗雀。

好多刁家的老顾客都跑去对面刻印去了。

一时间,长安纸贵,李家印刷行闻名长安。

不止李家印刷,很快,东西两市街头,突然多出了很多“李”字头招牌。

“李家铁铺”“李家木坊”“李家布庄”“李氏衣铺”“李氏药铺”“李氏香水坊”“李记胭脂铺”“李记小吃”等等,都悄悄冒了出来。

遍地“李”花开,尽都顾客盈门,人满为患。

有细心人不禁驻足联想,大唐天下姓李,东西两市也要姓李了么?

这当然是李千安联手虎三娘的杰作。

一家欢乐多家愁,无数同行坐地等客来,望红了眼,也寥寥无几。

随着“李”字霸市,滔天巨浪也随之而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