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悟性逆天:风流小状元震惊大唐>第96章 惊天神射术!惊呆李世民

讲历史,是李千安的拿手好戏。

“隋末年,天下乱,中原内战不断,突厥趁机壮大,犹以东突厥极端强盛,号‘控弦且百万,戎狄炽强,古未有也’,契丹、室韦、吐谷浑、高昌皆役属于突厥,窦建德、薛举、刘武周、梁师都、王世充等割据势力也臣属于突厥。

东突厥可汗之野心,路人皆知,其想当拓跋道武帝第二、入主中原,屡屡犯边。

太上皇在晋阳初起,进军长安时,为防止突厥进攻后方,只能交好突厥。唐朝建立,一面抵御突厥,一面消灭臣属突厥割据势力,削弱突厥力量。”

“去年八月,陛下登基,突厥颉利可汗却趁机发兵十余万人,南下进攻泾州,一路挺进武功,攻击高陵,长安受到威胁。

陛下派尉迟将军,作为泾州道行军总管,抵达泾阳,与突厥先锋军在泾阳恶战,生擒敌将,击毙突厥骑兵一千余人。

但突厥主力已进抵渭水河畔,直逼长安城,二十万雄兵,列阵于渭水北岸,旌旗飘飘数十里。而京城兵力空虚,三万骑不到,长安为之戒严,人心惶惶。

幸亏陛下英明,力排他议,囚禁突厥使者执失思力,封锁消息,设疑兵之计,单弓轻骑,亲率高士廉、房玄龄等六文士骑至渭水边,隔渭水桥与颉利对话,指责颉利负约。

不久后唐军赶至,烟尘四起,旌甲蔽野,军容甚盛,颉利面露惧色;又知使者执失思力被擒,由是大惧,再不敢进军。

陛下凭三寸不烂之舌骂得颉利惭愧不已,遂求和。在渭水便桥上重新签署和平协议,杀白马立盟。颉利可汗率突厥骑兵返回,避免了一场恶战。

陛下许以突厥金银绸缎绢帛若干,颉利可汗献马三千匹、羊万口。但陛下大义,不取马羊,而换回数千被突厥一路掠获的老百姓。”

……

李千安口若悬河,如数家珍,仿若他亲历战场了一般。

李世民听得热血沸腾。

尽管是耻辱盟约,但他力排众议,单骑带六文士会突厥,大骂颉利可汗,迫使其退兵,自认为堪比孤胆英雄打虎将,龙威天子也。

如今听李千安之口讲出,他仿佛又到了渭水河边,面对突厥二十万雄兵而不惧,凭三寸之舌智退敌雄兵,万古无一也。

想起来后怕,但也是他心中得意之作。

要知道当时,朝中百官大半以上都劝他前往洛阳暂避,而他不顾刚登基之天子身,亲自前往。

结果,盟约成,以使得他威名鼎盛,镇住了朝中众臣,不然,估计太极宫那位又稳坐龙椅了…

“陛下,我之所说,没有差错吧。说耻辱者,非陛下不英武也,而是突厥趁火打劫了诸多金银绢帛,没损失一马一羊,却满载而归,使得陛下节衣缩食,遣散宫女,百姓受苦。”

李千安心中暗笑,嘴上却道。

他这讲述,其实在李世民听起来,更多的是褒义的,世人都喜欢听好话嘛,皇帝也不例外。

而且,不着痕迹的拍马屁,才能让主角闻起来香。

“呵呵,你小子,在弘学馆偷看了不少史官笔记吧。虽有言辞夸大之处,但也属实。”

李世民哪里会听不出来个中褒义,莞尔笑道。

“颉利匹夫,朕岂能不知突厥狼子野心。朕迫于势,不得不杀白马立盟。”

“当日怎么斩杀朕之大唐白马,来日朕就怎么砍掉他脑袋!”

李世民拿过巨弓,张弓搭箭,一箭正中靶心,恨声道。

搬空国库金银绢帛,颉利可汗方才退兵,不是耻辱是什么?

他定要找机会一雪前耻,砍了颉利,不,直接灭了突厥!让草原之马牛羊,皆姓唐!

场中,十组勇士已经分出胜者,欢呼声不断!

“尔看,朕有诸多勇士,大事可期!”

“况乎,有知我意者,千安爱卿也!”

李世民大笑。

越看李千安,他越喜欢。

“来来来,别管他们相扑了,与我比试一番射箭之术!”

李千安的文采,他已经见识过了,惊奇绝艳,盖过当世文豪!

要是能武功超群,那是他期待的!

“比试可以,不过斗胆问一句,能赢陛下不?”

李千安笑问。

他可不像其他大臣那种面对皇帝,谨小慎微。

“呵呵。尽你所能。”

李世民乐了。

作为马上皇帝,他很怀念秦王之时,与各路英雄豪杰南征北战,恣意杀伐的日子。

一起杀敌,一起胜利,一起喝酒,一起女人,咳咳。

李千安当真少年俊杰啊,少年意气,仿若他年轻时候。

“给,用我的弓。赢了我有赏。”

李世民直接递过来巨弓。

世人皆知,李世民善弓箭,好骑射,其带兵东征西讨,弓箭从不离身。

他的弓箭比一般人用的要大两倍。

有记载,“初,秦王建天策府,其弧矢制倍于常”,且穿透力极强,能够“射洞门阖”,也就是把门板射穿。房玄龄曾盛赞曰,“箭穿七扎,弓贯六钧”。七扎者,七层兵甲;三十斤为钧,六钧便是一百八十斤。

满弓有一百八十斤力,能射穿七层胸甲,可见箭艺精湛,弓力过人。

而且,他喜欢收藏名弓宝弓。

他这只巨弓,是他最喜欢的一把宝弓,乃柘木神弓,堪称当世名弓。

在古代,素有“南檀北柘”之称。“檀”即是檀木,而“柘”则是柘木。柘木材质坚硬、手感温润光滑,且颜色鲜艳,纹理清晰,更重要的是,其有天然的黄金色,故柘木弓深受古代名将喜爱。

古人云,“十柘九空、十柘九弯”,所以柘木弓很稀有,自古皆视作珍宝。

李世民这把柘木神弓,射程近二百五十步远,三百多米(古时五尺为步,约1.5米)。

这是要考验李千安啊。

李千安伸手,接过这把金灿灿的巨弓,挺沉。

“好弓,沉了些。”

要是个文弱书生,别说用此弓拉弓射箭了,拿起来都困难。

“李二不怀好意啊,我要力量不足,接弓便出丑了。”

他心里暗道。

果然,当皇帝的,好意都没那么多。

“不错。拿得起巨弓,但看射箭如何。”

李世民见他接弓毫不费力,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箭来!”

李千安掂量了下,运转了一下气力,力量贯臂,喝道。

是时候展现什么叫射箭术了!

“噌”

张弓满月,拉了个满弦,“嗖”的放箭,一箭飞射百米外的箭靶,“咚”,箭羽直接没入靶心,命中!

“还不错,第一次射箭,便命中靶心。”

李千安笑道。

李世民直接看呆了。

“你…你……中了靶心?再射。”

他像看见了怪物一般。

“这很难吗?”

李千安奇怪道。

拿起第二只箭,再次张弓搭箭,“嗖”,又稳稳命中靶心!

“再射!”

第三支箭,“嗖”,又中!

“射三送一。”

不待李世民发话,他又射了一箭,“咚”,还中靶心,箭羽颤动。

柘木神弓在他手上,如同玩儿一般,想射哪便射哪。

“怪物,怪物啊!”

李世民直接蒙圈了,眼睛瞪大如铜铃,看李千安像看个怪物。

他心中惊起滔天巨浪啊。

这是柘木神弓啊!

有力量拉开,接连拉开多次,力量大也就罢了。

但射的准,箭箭命中靶心,这就太不可思议了!

可知,尉迟恭,李绩,李靖他们,第一次射此弓时,都闹出了射偏不中的笑话。

而李千安,是第一次摸这把弓,第一次射,就在他眼皮子底下,这没毛病啊。

却接二连三射中靶心,堪称百发百中!

怎么做到的?

而且,此弓有一个秘密啊。

善识弓者曾云,“此弓虽为柘木所制,但有一个致命缺陷,其未按纹路雕制,所以在射箭时,羽箭会射偏,影响命中精度。”

他是经过多次试射,才发现这个缺陷,要在射箭时稍微偏斜一些角度,才能正中目标。所以他骑射时,才能箭无虚发。

并感慨,用十全十美的弓,精准射箭,不叫水平;要用有毛病的弓,射箭精准,才叫高明。而他李世民做到了,并以此自傲。

还以此得出,“用人,善用其长,容其短”之理。

眼下,李千安应该不知道此弓的缺陷,是怎么做到箭箭命中的呢?

“千安,你是怎么做到的箭无虚发的?”

李世民再也禁不住好奇,惊问道。

“无他,大力出奇迹也!”

看着震惊的李世民,李千安笑道。

在皇帝面前装叉一把,感觉爽啊!

李二:……惊天神射术!

妖孽!

“陛下射箭中靶心,我射箭也中靶心,平手。”

李千安觉得还是不能装的太过。

“不,说下来,还是你赢了。”

李世民缓过神来,恢复了皇帝的气度。

本想看李千安出丑图一乐,没想到,倒是发现了一个弓箭佳才。

文武双全!

场中,十人胜者已经比试过。

秦怀安第一,程二第三,第二的是尉迟宝琳。

两小子高兴坏了。

李千安帮他俩的特训效果巨大啊,不然干不过尉迟宝琳,也就是尉迟恭的儿子。

秦怀安最高兴,他老爹秦琼和尉迟恭,那可是棋逢对手啊。

老子英雄儿子汉,他跟尉迟宝琳,那也是小对手。

这下赢了,长脸了。

按照规则,十人胜者第一,接受李千安挑战。

他敢应战啥啊,那不是找虐么?

秦怀安光棍认输。

“按照说的,朕这勇士队,统领便是你李千安了。”

李世民抚须大笑。

你惊才绝艳,文武全才,必须为我所用也!

关键,你知我意啊,由你来训练勇士队,征战突厥之期不远也!

“陛下,可以不答应吗?弘文馆那边需要我啊。”

李千安一听就头大,训练勇士队可以啊,但那不是没自由了。

“不行,这统领你必须当。弘文馆你照去嘛,勇士队训练交你全权做主,训练时间安排你负责就行,朕只看训练效果。”

李世民给他开了绿灯。

“还有,差点忘记了允诺,你赢了给你奖励。”

“皇后请了你义姐入宫,特奖励你和你姐,一起陪皇后吃晚饭。”

啊,就这?

我可都准备好了钱袋子装赏赐了啊。

李千安暗道李二小气。

不过还是开心地听命,去找孙二娘。

蹭吃蹭喝,还是蹭长孙皇后的饭,也不错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