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大唐,我有一个现代小镇>第34章 继续练兵

接着双方就政治、经济、军事展开进一步的交流,特别是对双边经贸合作更进一步的加强展开深入讨论,并达成共识。

最后,双方最高领导人在各自的羊皮上签订盟约,并互相交换。

同时,李二将许家兄弟的腰刀做为国礼送给了颉利和突利。

而颉利和突利没什么好东西,只好各自给了李二一匹宝马做为回礼。

第二日,九月初一,突厥人便将一万匹战马与三万只羊送来,而李二作为交换送给突厥大批粮食,执失思力也放了四去。

自此,渭水之盟落下帷幕,又称之为便桥之盟。

要知道,史书上记载,颉利是给了李二三千匹战马,一万只羊,虽然未记载李二付出了什么,但从后续的一些事迹看来,虽不一定是倾尽长安所有府库,但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突厥送给李二的足足比前世史书上翻了三倍,而李二只是给了突厥一些粮食,虽然大唐北方多地大旱,但此时从南方调粮还来的及。

这一切都是因为王远的出现,李二心中清楚,若没有王远,突厥不一定能给那么多的牲畜,并且自己付出来的代价会更多。

李二大手一挥,封王远为左武侯右郎将,从五品下,赏羊五百只,宝马一匹。

另外那七百士兵表现突出,一同赏赐七百只,人手一只,尉迟宝琳俩货和许家兄弟各赏赐宝马一匹。

王远的宝马确是颉利和突利送给李二的其中一匹,是一匹非常健硕的枣红马,看着就神骏不凡。

得知圣人赏赐,那七百人顿时一片欢呼,军营中到处都是喜气洋洋的。

王远问过他们,这些羊如何处理,军营里不可能养羊,宰杀了又有些可惜,一些离家近的倒是可以送回去,而离家远的就不值得送了。

王远给出两个意见,一是放到灞远镇寄养,二是王远出钱,将它们按照市价买下来。

最后所有人都同意第二个意见,因此所有人将兵器留给了李二,离开长安,赶着羊,回到灞远镇。

到了灞远镇,天色已经黑了。

但是村民们都起来观看,见到王远带回来那么多羊,都非常高兴,连夜搭建羊圈,灞远镇的养殖事业更上一层楼。

新建的食堂连夜做饭,七百多人美美的吃上一顿,让尉迟宝琳俩货安排他们在宅院休息,住不下的暂时就在食堂将桌子拼起来当床,让他们休息。

王远和王福、施万庆、老李头、马震等人打着灯笼向那些宫人的住处走去。

听着王福等人的介绍,这边一百多间房屋,每间房屋四个上下铺,住着八人,这边跟村内隔着一条街道,最近还有一些走街串巷的小商贬过来卖货,众人将他们安排到这条街道上摆摊。

随后众人去参观了下几个工厂,吴小海从蓝田县回来,教给一些宫女制作肥皂,如今已经制作出来一批,放在库中,但是香皂却不会制作。

茶厂也建造出来了,但是茶山还未成长起来,因此茶厂还未开工。

剩下的一些宫女大多在制衣厂和食堂帮忙。

参观完,王远便与马震等人回到庄园,各自休息。

第二天一早,众人一同训练,很久没有这么齐的了。

得知王小妮已经孵化出来了十几只鸽子,王远去看了一眼,小小的非常可爱,便交待了她一下注意事项。

又告诉了吴小海制作香皂的方法,其实非常简单,吴小海一学就会,就是以后上山采花费些时间。

吃过早饭,让王福和施万庆将买羊的钱给士兵们发下去。

王远便带着士兵离开,学堂已经开始放假秋收,因此方兴也跟着去了渭南县。

这次又让他们跑步回去,王远几人则是骑马。

这次那些士兵学聪明了,开始抄近路,毕竟吃一堑长一智。

尉迟宝琳的士兵也早就知道那天增援长安的事,程处默队伍里有几个新兵加入了特种兵考核,因此他们格外卖力。

王远站在军营门外,拿着小本本,准备记录。

最后竟然看到吃惊一幕,每支队伍全部在一起,虽然队列并不整齐,但是没有一个人掉队,一些体能不好的让体能好的搀着向前奔跑,就连尉迟宝琳的队伍也是互相搀扶着跑来。

跑到近前,王远没让他们立即停下,先慢走一会儿再休息。

等休息的差不多了,王远吹响了集合哨。

集合完毕,王远说道:“这次表现不错,没有人掉队,但是很可惜,没有奖励。以后表现好的,不加分,表现差的扣分!”

接着将程处默队伍中那天追上老兵的几人平均分配到老兵队伍,并说道:“你们几个新兵好好表现,如今你们都是一百分,而老兵们大多九十五分,甚至有的八十五分,希望你们利用这个优势将他们比下去!”

那几个新兵一脸激动,看起来非常兴奋。

王远笑道:“你们别高兴的太早,只是跑步超过他们而已,其他方面也要超过他们才行,否则还是会淘汰的!”

“报告!”

见是尉迟宝琳的队伍有人举手,王远喊道:“讲!”

“小将军,我等也想参加考核!”

王远大声说道:“好!接下来一段时间,你们一同训练,成绩好的,参予考核!”

随后便让冯校尉的人回去,士兵们各自回营吃饭。

接下几天,让工匠帮忙在操场上搭建了数十套训练器械,单杠双杠,四百米障碍,攀岩,沙袋等,全是后世军中器械。

许家兄弟、方兴、李松等人没事都过来一起训练。

偶尔王远还给他们上课,教授一些战场手语、旗语、化妆、隐藏、手绘地图等。

厂区的工作也在有序的进行,炼铁厂每日都有大量钢铁产出,砖厂和水泥厂也不示弱,制盐厂和制糖厂也顺利投入生产。

更加惊喜的是,农夫们在挖石灰石之时发现了一个硝石矿,虽然储量不多,却也是意外之喜。

让铁匠们打造了一个巨大的酿酒器材,和数十个密封保温桶,密封胶皮是用杜仲胶制成。

又让人上山大量采集拉拉藤的花,并且让灞远镇的人一同采集,晒干备用。